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愛國賊喜歡罵人漢奸,卻不知道漢奸怎來的,超可笑
送交者: 彼德 2021年02月16日16:30:5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漢奸是怎麼煉成的?(ZT)


在當代中國人關於愛國主義話題的互相攻訐中,"漢奸"這個詞的使用頻率極高,雖然彼此都不清楚到底"奸"在何處。這個當年滿清朝廷用來污衊底層反抗的漢民的詞彙,如今被它所潑髒水的受眾奉為圭臬,這可能是歷史最苦澀的笑話之一。


"漢奸"元代已經出現在文案中,但不是今意。包含"叛徒、奸賊"含義的"漢奸"最早出現在康熙年間的貴州。貴州巡撫田雯在給康熙的奏章中說,"苗盜之患,起於漢奸。"當時苗族是泛指雲貴的諸多少數民族,謂之諸苗。田雯的意思是少數民族反抗朝廷,都是因為有漢民在背後出謀劃策。

那麼漢民為什麼會跟諸苗站在一起呢?

貴州原來是由不同少數民族土司統治的化外之地,大大小小的土司都是世襲,接受朝廷的冊封,在轄內完全自治。但土司平時要朝貢,戰時須出征,在朝廷的壓榨之下,有時候不怎麼聽話,屢屢出現興兵反抗的情況。明朝萬曆年間播州(今天的遵義)土司楊應龍就不堪忍受敲詐,率領苗民起兵。明朝前後調兵二十餘萬,賠上整個國庫積蓄才平息。這場動搖國本的戰爭間接導致明朝無暇顧及遼東的女真,促成了同時期努爾哈赤的崛起。

所以從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開始,深知其中利害的滿清就準備在貴州推行"改土歸流",就是要廢除原來土司的自治權力,推行由朝廷派遣的"流官"治理,大家都得磕頭頌聖、納糧服役。對朝廷來說,不僅把權力收歸中央,還開闊了稅源,利益大大的;但對於土司來說,改土歸流實際上是朝廷蠶食土地和權力,歷來的自治無端變成集權;對大部分依附於土司的苗民而言,本身沒有土地,今後不僅要給土司交租,還得給朝廷交稅;對於不少從明朝開始就已經在貴州屯墾的漢民來說,改土歸流更是噩耗——

從朱元璋征伐雲南起,就陸續有中原漢民隨軍遷居雲貴。特別是美洲土豆、紅薯、玉米、辣椒等高產農作物的傳入,使得漢民在雲貴高原貧瘠的環境中有了立足的可能。這些漢民聚族而居,流血流汗,好不容易才在少數民族環伺的艱難環境中紮下根來。而朝廷改土歸流後,就要編查田地和戶口,徵收賦稅,按時服徭役……本來千辛萬苦才在窮鄉僻壤勉強生存,這下沒有好處反而白白增加了義務,當然不干。

所以很多漢民就和苗民聯合起來反抗,為土司出謀劃策、發布文書、甚至修繕兵器等。從滿清立國到雍正年間,貴州的苗、漢民眾為了抗捐,有史可查的起義就有五十多次。雍正年間的諸苗大起義,滿清調集兩湖、兩廣及雲貴川七省兵力才勉強鎮壓下去。1727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向朝廷上奏,"頑苗肆惡,專仗漢奸","黔省大害……陰惡莫甚於漢奸",意思是那些苗民之所以亂來,都是靠漢民中的奸賊給他們出主意。

雍正專門回覆說:"土司之敢於恣肆者,大率皆漢奸主文指使……助虐逞強,無所不至,誠可痛恨"。漢奸這個詞,在滿清的公文中算是正式定性,成了專有詞彙。


有清一代,苗、漢聯合反抗的情況貫穿始終,大部分少數民族的起義,實際上都有漢民的積極參與。乾隆對此恨得咬牙切齒:"苗人生性愚蠢,非有漢奸引誘決不敢滋生事端……"直接把髒水潑給了漢奸。

貴州反抗朝廷的漢民,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錯了嗎?

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歌頌的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革命嘛。迫不得已維護自身的權益,為生養自己的土地而戰,這是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人性和血性。如果僅僅是因為不願意向你下跪,不願意伸出頭顱任你宰割,就成了"非我跪族,即為漢奸",這是不是很可笑嗎?你"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是忠君愛國,我為了生計反抗攤稅納糧就是"漢奸"了?

這個其實帶有明顯種族壓迫傾向的詞彙發明了之後,滿清就用上了癮,大大擴展了它的用途,此後不僅限於漢民,凡是不聽話的亂臣賊子,威脅到朝廷統治的,都是漢奸。


比如林則徐作為漢臣,到廣東禁菸的時候專門發了一道《密拏漢奸札稿》,開門見山就說:"……來粵查辦海口事件,首在嚴拏漢奸。"他認為鴉片之所以在中國泛濫,朝廷的方針都是好的,只不過是漢奸勾結洋人從中獲利。這鍋倒是甩得利落。

在廣東和英軍作戰期間,林則徐發現很多底層民眾不僅不幫朝廷的忙,反而樂於看朝廷出醜甚至幫助英軍,所以在1841年,三元里抗英之後專門發了一個《廣東義民斥告夷說帖》稱:"爾勾通無父無君之徒,作為漢奸,從中作亂。"英軍占領廣州之後,他認為清軍之所以打不過英軍,不是英國人厲害,而是"今用我國人為漢奸,非爾狗之能。"

主持廣東軍務的靖逆將軍奕山是個尸位素餐的八旗廢物,為了掩蓋自己無能,乾脆跟道光上了一道密奏:"粵民皆漢奸,粵兵皆賊黨",所以"防民甚於防兵,而防兵又甚於防寇"。結果跟英軍交戰打敗仗後他第一個舉旗投降……

道光恨透了"漢奸",所以專門下詔"擒獲後即行正法"。倒是英國人十分仗義,對於在鴉片戰爭中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中國"漢奸",不忘保護——在簽訂《南京條約》的時候,英方特別要求,在條約第九條中寫入:"凡系中國人……或與英人有來往者,或有跟隨及俟候英國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謄錄天下,恩准全然免罪。"實際上就是說,曾幫助過英軍的中國人,清廷必須專門下旨,不得事後追究。

被洋人打怕了之後,滿清大員無從發泄,更是恨透了和"洋"字沾邊的一切。兵部尚書剛毅是個老頑固,甚至只要聽見有人談洋務,必斥其為漢奸。御史邵正笏甚至上奏,凡是學習洋文的都是漢奸。中國第一位駐英公使郭嵩燾,是晚清官員極為難得的具備現代文明意識的人,他到達英國後廣泛考察,大為感慨,認為英國之強,強在政體。所以只學習人家科學技術、不學習文明制度的洋務運動實為"治末而忘其本,窮委而昧其源"。他為此寫了一本《使西紀程》希望朝廷重視,結果整個官場都痛罵郭嵩燾崇洋媚外,連他的副手都告他是"漢奸之人,我必不能容"……唯一不罵他的開明派李鴻章,也不能接受他要改變政體的觀點。郭嵩燾只能提前辭職歸國,鬱悶終老。

到了八國聯軍之役的時候,漢奸一詞就更為走紅。成了滿清狂熱民粹下的政治正確。義和團攻殺那些信教的同胞,打的旗號就是"殺漢奸"。反對攻擊外國使館的漢族大臣袁爽秋、許竹篔,在朝堂上直接被慈禧怒斥為"漢奸"。更搞笑的是,滿族大臣聯元也反對攻擊使館,結果被稱為"滿族漢奸"。甚至連主張新政的光緒,堂堂皇帝在背地裡面也被後黨稱為漢奸……

為滿清背鍋的李鴻章簽完馬關條約回來,也感慨"七十老翁,蒙漢奸之惡名,幾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勢"。


滿清這種明明是維護統治集團小利益、卻利用家國大義來扣帽子的手段,在多年的潛移默化中,深刻的影響了大多數國人的思維,在清末救亡圖存的大潮中,成了民粹主義殺人誅心的絕佳用語。在滿清滅亡之後,依然興旺發達,一旦甩出這頂帽子,就似乎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

比如推行新政的康有為,被清廷視為漢奸。流亡日本回來後已經是民國,他又因為是保皇派,主張君主立憲,被革命黨也稱為漢奸。前後都是漢奸;辛亥革命黨舉事,也是大舉鋤漢奸的旗號,光復會發布"普告同胞檄",就將"滿賊、漢奸"相提並論。滿清官員是漢奸,體制內混飯的軍民是漢奸,甚至不跟隨革命也是漢奸;北洋政府實際上在外交領域建樹很多,巴黎和會也是弱國有外交的範例,但不明就裡的群眾就把為國力爭的陸征祥等人斥為漢奸。

堪稱大師的章太炎也不能免俗。1908年美國人不要庚子賠款,退回來要求辦學之後,他在《民報》發表的一篇文章《清美同盟之利病》,說"美國之返歲幣也,以助中國興學為辭,實則是鼓鑄漢奸之長策"。人家退錢助你辦學,你說人家其實是為了培養漢奸。不知道如今自評人間雙一流的清華怎麼看。


中國人由於數百年生活在信息選擇性供給、還不能自由交流的環境中,造成了群體性的思想退化,很少用"包容、同理"這種人性最寶貴的特徵來思考問題。特別容易在奴隸生活中產生扭曲的價值觀、虛幻的自豪感。喜歡站在朝廷的視角區分對錯,以主子的喜好界定愛恨,用井底的眼光去設想井外的世界。就像呆在樹上的猩猩難以理解下地行走的猿人——所以始終沒有跨出那變成人的一小步。

你看直到今天,那些扯着愛國大旗的人,雖然一定說不出漢奸的歷史淵源,但是絕對不會妨礙他們用此來攻擊所有睜眼看世界、不願意彎下膝蓋、甚至是想拯救他們的人。

唯有歷史角落裡的愛新覺羅家,一直在偷笑。

(以上轉自網路文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看動機目的還是看行為手段?
2020: 高福之類,是用中國人民的鮮血染紅紅頂
2019: 最後的封建堡壘,習皇堅守到底。
2019: (轉發)李南央聲明
2018: 那些年,那些“餘孽”們
2018: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
2017: cat888:漫談專制與民主
2017: 告別萬維,拜拜
2016: 余不潔:談談北京朝鮮問題三原則
2016: 習近平跳大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