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闢謠: 昨晚,默克爾只是打了一通電話
送交者: business_angel 2021年04月10日02:35:0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昨天,中德領導人通了一次電話。


圖片

默克爾


德國總理府就此次通話公布的新聞稿。

圖片


默克爾總理和中方領導人今天通過電話。


此次通話內容涉及疫苗生產和分配的國際努力,經濟合作問題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


德中領導人一致認為,即將舉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應用於深入開展雙邊工作。德國總理強調就各種關係進行對話的重要性,包括存在意見分歧的問題。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aktuelles/telefonat-von-bundeskanzlerin-merkel-mit-dem-chinesischen-staatspraesidenten-xi-1886290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很無趣,冷冰冰的,一點情感色彩都沒有,根本沒提供具體信息。對比之下,《人民日報》的新聞稿更詳細。

但是,華語自媒體對這次通話的報道卻有點讓人咂舌。

比如這篇👇

圖片

文中"引用"了多家歐洲大型媒體就此次中德領導人通話的報道和評論,其中有兩家來自德國,《南德意志報》和《明鏡》。

當我閱讀原文後才發現,這兩家德媒原文好像並沒有這麼寫。其中有一家甚至就沒有報道。

該自媒體就德媒和默克爾的報道如下: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我先上了《南德意志報》官網,輸入幾個關鍵詞以及關鍵詞組合,居然沒發現相關報道。👇

圖片

圖片

我的結論只有一個: 《南德意志報》根本就沒有對此次通話進行報道。既然對方都沒報道,這位作者的"引用"就成了一種無稽之談。

我們接着看一下《明鏡》。《明鏡》的確有報道,原文出處也能查到。👇

圖片

https://www.spiegel.de/politik/ausland/chinas-staatschef-beklagt-sich-ueber-stoerungen-a-eb546ec5-50d8-4eb7-97d8-6b09c193c387


通話後,默克爾在接受《明鏡》周刊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是治理全球事務,“不可或缺”的大國。正是因為有了中國,整個世界才會顯得“五彩繽紛”!

我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默克爾並沒有在此次通話後接受《明鏡》採訪。

既然這篇"採訪"是杜撰的,後面幾句話當然也是作者瞎編的。

德國不允許歐盟成為,“打壓和遏制我們東方夥伴的劊子手。這是德國對外交往的基本原則。也是德國歷任領導人的對華共識。

看上下文語境,這段話也應該出自於這篇被捏造的"採訪"。因此也可以當做謠言處理。

就內容而言,這段話比較扯蛋,尤其是原文用了"劊子手"這個詞。據我所知,默克爾從來就沒有用"劊子手"這個詞來描述德國的東方外交政策。他也不符合德國輿論語境。

出於好奇,我還是上網搜了一下關於"默克爾和劊子手"相關的信息。或許有驚喜。

劊子手的德語叫Henker。我輸入了"Merkel und Henker"(默克爾與劊子手),然後得出了以下搜索結果。

的確,有"默克爾和劊子手"出現在同一篇文章的信息。👇

圖片

但如果仔細看的話,主要有三個原因:

1.在默克爾訪問過的眾多國家中有執行死刑的國家。德媒有時候把"執行死刑者跟劊子手"聯繫在一起是有的。

2.要麼文章作者或文章相關人物有姓Henker的。不錯,德語的Henker也可以是一個人的姓,比如Amalie Henker和Corinne Henker。這只能說明,他們兩人的祖先的確從事過"劊子手"的職業。德國人姓氏的起源跟他們以前所從事的職業有密切關係。舒馬赫(Schuhmacher)的祖先是鞋匠、施耐德(Schneider)的祖先是裁縫,等等。

3.有兩張把默克爾繪成"劊子手"的諷刺漫畫。一張出自法國諷刺雜誌《Charlie Hebdoo》。另一張出自柏林選擇黨。

圖片

圖片

寓意,德國《基本法》亡於默克爾。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默克爾把"德國外交跟劊子手"聯繫在一起的說法的可信度相當低。


這算是我的個人合理推測,大家可以不用信。


我們接着往下看。


默克爾認為,當今世界面臨着很多的問題和挑戰。這更加需要德中、歐中合作應對。歐中加強對話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利益,也對世界有利,德方願為此發揮積極作用和引領作用。

上面這段話的可信度比較高。默克爾的確有說過類似的話。

同時,默克爾也在警告德國國內某些反華分子和反華勢力,例如新疆棉花風波的始作俑者——鄭國恩,歐盟德國議員阿爾利•凱斯等等。“遊戲玩過了頭,就不再是遊戲,而會變成一種危險的自殺行為。

默克爾是一位非常尊敬學者的總理。往年,在她的生日晚活動上都會專門邀請各領域學者發表演講。她自己也是一位物理學博士。

在我接觸過的所有關於默克爾的報道以及書籍當中,默克爾很少批評德國學者,更不會對他們發出警告聲。因為她深知,德國人多麼重視與珍惜學術自由。

通常情況下,都是德國學者批評或警告總理,這裡做得不對,那裡做得不好。

文中提到歐盟德國議會阿爾利•凱斯。

誰是阿爾利•凱斯???

此次有三個德國人被制裁。歐盟德國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Reinhard Butikofer,綠黨)、歐盟德國議會議員蓋勒(Michael Gahler,基民盟)和德國學者鄭國恩。阿爾利•凱斯又是誰?

不知道就問度娘。

然而,搜索後第一個出現叫凱斯的人居然是她👇

圖片

艾莉西亞·凱斯( Alicia Keys),美國著名歌手


顯然,文章中的阿爾利•凱斯應該不是她,而是蓋勒

為什麼更有可能是蓋勒,而不是彼蒂科菲爾?因為前者跟默克爾屬於同一個黨,後者不是。

圖片

蓋勒

理論上講,默克爾在某些情況下有義務對黨內議員發出警告(出於外界壓力),甚至制裁。例如2005年的Martin Hohmann因發表反猶言論被默克爾以及黨高層開除黨團資格,然後又被開除黨籍。(長期關注我的同學應該聽說過此人的名字)

圖片

Martin Hohmann(現在是選擇黨議員)

近期,有多位基民盟國會議員因"裙帶關係"或因自己的職位便利從口罩交易中拿了不少不道德的佣金。事件曝光後,他們幾乎一律辭去議員席位,甚至被要求退黨。

這些議員的行徑給基民盟帶來嚴重打擊。他們要為基民盟支持率從最高峰的38%下跌到今天的26%負很大責任。即使如此,默克爾對他們乎也沒有發表過警告性言論。

面對歐盟議會或德國議會議員,其中有不少是由選民選出來的直系議員,他們一般有很高的Standing。在沒有特殊情況下,總理不能拿他們怎麼樣,也管不着。默克爾更管不着綠黨的彼蒂科菲爾。假如默克爾要這個時間點也警告彼蒂科菲爾,相等於給德國綠黨"遞刀子",一把"鋒利的屠龍刀"。

在中國自媒體語境裡,德國境內反什麼的分子都有,有反美的、反俄的、反歐的(比如選擇黨),反土的(比如綠黨以及歐盟人民黨黨團主席Weber)、甚至還有反德的(比如"帝國公民")。事實的確如此。

德國屬於全球範圍內最受異議人士青睞的國度之一。柏林和慕尼黑又是這些異議人士最聚集的地方。為什麼納爾瓦尼中毒後去的是德國(柏林)?為什麼白俄羅斯反對黨領袖去的也是德國(柏林)?這都是有原因的。

既然這樣,為何默克爾唯獨警告德國境內反華人士和反華勢力,而沒有警告其他人士或其他勢力?邏輯上有一點點說不通。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

德國政客用"警告"或"批評"一詞過於泛濫,你都不知道對方說這個詞的時候是不是認真的。比如現任社民黨國會黨團主席去年向《法蘭克福匯報》表示,他支持美國從德國撤走所有駐軍。隨後,他便遭到基民盟的批評,說他"反美","反北約"。再之後又遭到知名歷史學家Heinrich August Winkler的署名文章"警告",指責他不懂德國歷史。再再之後,現任左黨國會黨團主席又"火上澆油",他希望美國撤軍時也順便把所有核武器帶上。千萬別忘了。瞧,這就是德國。從來不缺批評和警告。

關於"玩危險遊戲"一說,德媒語境也偶爾用到,但全部都跟國家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有關,比如俄羅斯的普京、土耳其的埃爾多安、匈牙利的奧爾班以及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很少有人把"危險遊戲"跟學者或沒有實權的個別議員聯繫在一起。

德國難道真的沒有"危險科學家"嗎?有!但他們都出現在希特勒時代,比如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死亡天使"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

圖片

約瑟夫·門格勒

不得不承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正當中國,在拜登當局的鼓譟和慫恿下,面臨着西方國家“拉幫結夥”的“群架”威脅下,默克爾昨晚的電話,讓14億中國人印象深刻。

此次領導人通電話的兩個不同版本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誰先給誰打的電話? 似乎這個問題很重要。

德國總理府官網新聞稿一句帶過: 他們兩通過電話。可能是出於外交禮節的考量。只要寫上誰先給誰打的電話,就很容易被帶節奏。假如A先給B打電話,B就可以說,A有求於我。但A也可以說,我一給B打電話,B馬上就接,沒有絲毫怠慢。

《明鏡》也只是提到雙方在通話時說了什麼,沒有提誰先給誰撥的號。但中文自媒體版本寫得很明確。👇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電話,來得是那樣的及時,顯得是那樣的不同凡響和別具一格。它讓所有的中國人,感受到日耳曼民族,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其胸懷是那樣的寬廣,其眼光是那樣的深邃。

這段話跟總理府新聞稿的語調很不搭。是否被這位熱心的作者過度解讀了?

不管誰先主動撥了對方的電話號,假如默克爾真有說過文章中所說的這些話,的確會給14億中國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實證明,很多話都沒有出處,無法驗證。

《明鏡》這篇報道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 引用了總理府的簡潔新聞稿。2. 引用《人民日報》關於中方領導人的發言。3. 簡短介紹或重複了中歐之前所發生的那些事。

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很"狡猾"的地方。如果不對比原文,很難發現其中的"玄機"。

他表面上引用《明鏡》,給國內讀者一種錯覺,這是《明鏡》寫的(或默克爾說的)。實際上,某些話可能是中方領導在通話時對默克爾說的。

他表面上引用默克爾的原話,但實際上是自己杜撰的。

這還不夠,該作者還讓"德媒"躺着中了一槍,比如👇這段:

德國媒體說,作為歐洲政壇上,首屈一指的政治家,默克爾在對華關係的戰略眼光,是無與倫比的!

很難想象有哪家德媒或哪位德國媒體人會這樣明目張胆地拍默克爾馬屁,居然還用上了無與倫比這個成語。這跟現實中的德媒形成了巨大反差。

//////////

我不再分析或揣摩原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麼。只想還原一下原文報道。原文報道以及總理府新聞稿的信息極其有限。此次德媒報道的很多信息都源於新華社(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內容是一致的)。德國總理府真"摳門"。

在我多年的打假經驗中,還是頭一回遇到這種奇怪的事。在一般情況下,也是最常見的手法是這個樣的: 假如作者引用某家德媒,即使作者只篩選了原文的某段話或某句話,但依然可以找到原文出處。但這次不一樣。作者只是打出了原文出處的名號(他以為沒有人會去查看或對比原文),其實根本就沒有原文。對於我而言,只能說明一件事,《南德意志報》似乎在國內開始有名氣了。 

PS: 雖說媒體報道她昨晚打了一通電話,但我"懷疑",她其實沒打電話,而是在發短信。圖片 (默克爾喜歡發短信是公開的秘密)。

圖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與“右撇子”先生談《萬維》民主陣營
2020: 特朗普總統,趁疫情推翻專制政權吧
2019: 現代民主政體中的權力尋租,政商合一現
2019: 轉貼:中國超猛小鎮橫掃全世界
2018: 如果不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中共的所有
2018: 別把川普不當幹部,他要的並不只是錢
2017: 方舟子說“蛋白質沒有毒,到了肚子裡都
2017: 屁馥和尚,開口元氣散啊。本來還不知你
2016: 文革復活大清“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路線
2016: 巴拿馬文件效應: 西方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