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轉貼:中國國寶地圖
送交者: 求真知 2021年05月18日01:56:0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來了!中國國寶地圖

Original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Image


2021年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特輯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

包括3323家博物館紀念館在內的

各類收藏單位

總計收藏着多達108154907件(套)文物


這些文物的誕生時間

跨越200多萬年悠悠歲月

而分布空間

則縱橫祖國960萬平方公里

(上述數據出自《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公報》,截至2016年10月31日,不包括港澳台地區;下圖為中國可移動文物數量分布圖,製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它們品類多元

包括

玉石器、陶瓷器

青銅器、金銀器

書法繪畫、碑刻造像

等等

(可移動文物類別及數量示意圖,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Image


值此國際博物館日

星球研究所整理各大博物館的精品文物

為你呈現這份

《中國國寶地圖》

讓我們走進博物館

一起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



Image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

隨處可取的石頭

最早成為人們趁手的工具

中國古人用石頭打制器物

精美的玉石則被傾注情感與信仰

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玉石文化


我們為你推薦了

9家藏館的12件玉石器

(中國國寶地圖·玉石器,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在浙江省博物館

你可以通過形體寬闊碩大

神徽線條細如髮絲的

玉琮cóng

去感受玉在5000年前良渚文化中

所承載的權力和信仰

(玉琮,其上的神人獸面紋,被認為是當時的一神教的神的形象,琮在良渚文化中為禮器,這件玉琮因有完整的神徽圖案,被稱為“琮王”,攝影師@蘇李歡)

Image


在河北博物院

你可以通過

用1100克金絲縫綴起2498塊玉片的

金縷玉衣

去感受帝王寄希望於

用玉保持屍骨不朽的願望

(劉勝金縷玉衣,劉勝為漢代中山靖王,圖片來源@河北博物院)

Image


在杭州博物館

你可以通過2500年前的水晶杯

去感受古人穿越時空的設計

(水晶杯,戰國時期,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酷似今天我們使用的玻璃杯,國內罕見,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Image


1萬年前

泥土經過火的洗禮

蛻變成陶

後經過不斷改進提高

瓷器誕生

中國的陶瓷器在全球文物中

可謂相當出眾


我們為你推薦

7家館藏的13件陶瓷器

(中國國寶地圖·陶瓷器,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會向你“述說”

6500年前以鳥為圖騰的部族

戰勝以魚為圖騰的部族

並以鳥銜着魚的繪畫銘記這一歷史事件

(鸛魚石斧彩陶缸,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Image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

蛋殼黑陶高柄杯

會向你展示

4000年前高超的制陶工藝

它們厚度最薄僅0.2毫米

薄如蛋殼

故名蛋殼陶

(蛋殼黑陶高柄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Image


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

各種釉彩大瓶

因集各種技法於一身

而被稱為“瓷母”

將為你呈現清代乾隆皇帝心目中的盛世風範

(各種釉彩大瓶,裝飾技法包含金彩、琺瑯彩、粉彩、青花等,使用的釉包含仿哥釉、綠松石釉、窯變釉、醬釉等,主題紋飾包含三陽開泰、太平有象等十二個吉祥圖案,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Image



Image


夏商周時期

人們熟練掌握了

銅的冶鑄技術

創造了中國的青銅時代


我們為你推薦

9家藏館的13件青銅器

(中國國寶地圖·青銅器,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在三星堆博物館

長着“千里眼順風耳”的

銅戴冠縱目面具

會帶你進入3000年前

三星堆獨特的神權世界

(銅戴冠縱目面具,多認為是第一代蜀王蠶叢的形象,圖片來源@三星堆博物館)

Image


在河南博物院

攀附24條怪獸

工藝極其複雜的

雲紋銅禁

會向你“炫耀”

2500年前的高新科技失蠟法

(請橫屏觀看,雲紋銅禁,為失蠟法鑄造的早期銅器之一,攝影師@劉鵬)

Image


在湖北省博物館

上下三層懸掛

編鐘數量多達65件

現存音域最廣規模最大的

曾侯乙編鐘

會帶你領略

青銅時代的“最強音”

(請橫屏觀看,曾侯乙編鐘,攝影師@蘇李歡)

Image


在河北博物院

長信宮燈

會向你展示

漢代古人如何利用中空的燈身過濾煙塵

如何利用可轉動的燈罩調節光照方向

讓你驚呼古人的天才創意

長信宮燈,整體為跪地執燈的年輕宮女形象,造型巧妙,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位可以隨意拆卸,燈罩還可以推動以便調節光的照射方向,身體中空還可以儲存清水以便過濾煙塵,攝影師@柳葉氘)

Image



Image


金、銀化學性質穩定

且具有很高的延展性

便於錘打成器

又因資源稀缺

被古人奉為珍寶


我們為你推薦

10家藏館的12件(組)金銀器

(中國國寶地圖·金銀器,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你可以去金沙遺址博物館

通過厚度極薄僅0.2毫米

鏤空雕刻四鳥繞日形狀的

太陽神鳥金飾

感受商周之際成都平原的人們

對太陽的崇拜

(太陽神鳥金飾,圖片來源@金沙遺址博物館)

Image


你可以去內蒙古博物院

通過鷹頂金冠飾

感受戰國時期北方游牧民族

把動物巧妙地結合到皇冠上的草原風尚

(鷹頂金冠飾,攝影師@動脈影)

Image


你還可以去河南博物院

通過武則天金簡

感受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回首自己一生的功過得失

祈求上天寬恕的心路歷程

(武則天金簡,攝影師@張原)

Image



Image


漆樹上分泌的汁液

即為

它粘稠、耐潮、耐腐蝕

古人將漆塗抹在木、竹等材質上

製成美觀又實用的

漆器


我們為你推薦

7家藏館的12件漆器

(中國國寶地圖·漆器,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良渚博物院

滿身寶石的嵌玉漆杯

會帶你領略

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物質成就

(嵌玉漆杯,良渚遺址出土,良渚遺址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圖片來源@良渚博物院)

Image


在湖北省博物館

虎和鳥托起的樂鼓

會帶你感受

楚人的浪漫與創造力

(虎座鳥架鼓,左滑查看復原效果,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攝影師@王進)

Image
Image


同樣在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時期曾侯乙使用的二十八宿圖衣箱

會為你描繪古人的星漢燦爛

(二十八宿圖衣箱,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繪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稱的實物資料,表明至少在戰國初期我國已形成二十八宿體系;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Image



Image


以泥、石等為材料

或塑造出某種形象

或刻下文字圖案

即為雕塑石刻


我們為你推薦

6家藏館的10件雕塑石刻

(中國國寶地圖·雕塑石刻,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矗立千年的兵馬俑

會帶你感受

秦統一帝國的雄圖霸業

(將軍俑,攝影師@丁俊豪)

Image


中國國家博物館

堪稱脫口秀和說唱界元老的

擊鼓說唱陶俑

會帶你感受漢代的“中國好聲音”

(擊鼓說唱陶俑,一邊擊鼓、一邊說唱,取悅觀賞者,和今天爆火的脫口秀和即興說唱類似,攝影師@楊虎)

Image



Image


書法是用筆與結構的交匯

繪畫是色彩與線條的碰撞

它們都集中體現着

中國的古典審美趣味


我們為你推薦

7家藏館的12件書畫

(中國國寶地圖·書畫,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在湖南省博物館

你可以通過T形帛畫

感受漢代古人的生死觀與宇宙觀

(T形帛畫,也叫魂幡,漢代喪葬中安魂安魄的用品,出殯時高舉幡,引導墓主人升天,畫面中有天上、人間、地下的場景,攝影師@柳葉氘)

Image


在故宮博物館

你可以通過宋代畫家筆下的

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

領略祖國的壯美河山

(《千里江山圖》局部,圖片來源@昵圖網)


Image


你還可以去

浙江省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

跨越海峽兩岸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圖

感受元代富春江兩岸的美景

(《富春山居圖》被毀為兩段,前段為《剩山圖》,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為《無用師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昵圖網)

Image



Image


書籍記錄古人的歷史和思想

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和思想財富


我們為你挑選了

7家藏館的10件古籍圖書

(中國國寶地圖·古籍圖書,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你可以在湖南湘西里耶秦簡博物館裡

通過37400餘枚簡牘

追尋秦代的社會生活

驚嘆他們已經使用乘法口訣

服務於生產生活

為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

(里耶秦簡,里耶為一座秦代的城址,在這裡出土了37400餘枚簡牘,命名為里耶秦簡,內容多為官方檔案,記載有軍事、政治、經濟、司法、戶籍等,下圖為“九九乘法口訣表”木牘,圖片來源@里耶秦簡博物館

Image


你還可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找到號稱“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的

敦煌遺書

感受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

敦煌遺書,指儲藏在敦煌莫高窟洞窟中一批書籍的統稱,年代跨越4—11世紀,數量多達6萬餘件,形式包含寫本、印本、拓本;內容涉及佛教經典、經、史、子、集、文書檔案等文獻,被譽為“中國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部分流失海外,下圖為敦煌遺書中的《歸義軍衙府酒破歷》,攝影師@孫志軍

Image


而同樣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你還可以看到超大部頭的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

下圖為《永樂大典》中的一卷圖片來源@昵圖網

Image



Image


當然

我們的國寶遠不止上述品類

還包括織繡、錢幣、皮革

標本、化石、牙骨角器等等


我們為你挑選了

8家館的12件文物

(中國國寶地圖·其他,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你可以在河南博物院裡

“聆聽”8000多年前的

遠古笛聲

(賈湖骨笛,為鶴類禽鳥的尺骨製成,是中國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樂器,被譽為“中華第一笛”,改寫了中國音樂史,攝影師@焦瀟翔)

Image


你可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里

通過由2000多片綠松石鑲嵌而成的青龍

感受二里頭夏代都城的氣象

(請橫屏觀看,綠松石龍形器,長64.5厘米,出土於高等級貴族墓葬,有學者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龍”,攝影師@李文博)

Image


你還可以通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感受漢代織錦的最高技藝和星占思想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攝影師@劉玉生

Image



Image


此外

近現代以來

中國的文物因各種原因大量流失海外

其中不乏大量珍品

我們也特別製作了這張

流失海外的國寶地圖

(請橫屏觀看,中國國寶地圖·部分流失海外,製圖@鄭伯容&鄭藝/星球研究所)

Image


你會發現

在日本和法國收藏着

極具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的

虎食人卣yǒu

(虎食人卣,商代,目前僅發現兩件,都流失海外,中國境內沒有收藏,下圖為日本泉屋博古館藏的一件,攝影師@動脈影)

Image


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和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收藏着

龍門石窟的造像瑰寶

帝后禮佛圖

(帝后禮佛圖為北魏時期的浮雕作品,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祈福而建,場景為皇帝皇后帶領侍從禮佛的畫面,後流失到美國兩家博物館,下圖為孝文帝禮佛圖,圖片來源@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Image


還有一些文物

我們至今仍不知道它們身在何處

甚至是否完好

例如清末流失的圓明園十二獸首中的

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

民國時期流失的北京人頭蓋骨


它們都離家太久了

我們期待它們

早日回家

(請橫屏觀看,圓明園銅版畫冊中的一幅,創作於1724年,記錄了圓明園被毀前的場景,可以看到十二獸首,圖片來源@匯圖網)

Image



Image


這就是

我們的國寶

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


它們已經成為了精神象徵

蘊藏在我們的文化中

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

印記在我們的心中


去博物館吧

帶上這份《中國國寶地圖》

去感受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王長春
圖片:潘晨霞
地圖:鄭藝
設計:鄭伯容
審校:所長&阿癱&風子

封面攝影師:張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丟人現眼的中共國傳統武術
2020: 各國企業加速撤離中國,中國市場成空殼
2019: 危機
2019: 澎湃| A股稀土股2天內“過山車”:禁緬
2018: 溫家寶反撲必死無疑,朱鎔基下一個被綁
2018: “牛三定律”在《電動力學》領域是錯的
2017: 郭文貴應該算立功了?那誰是騙子?
2017: 環球時報社評:美國像是掉入了“自我軍
2016: 祝賀蔡英文:帶領台灣往前走,莫回頭
2016: 反思文革,反思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