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法學者:台灣為世界上的課,讓中國無法容忍,兩岸越走越遠
送交者: 彼德 2021年10月18日19:28:2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以下視頻轉自台灣年代向錢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ThJbHhju0


拜習會將見面會談,兩岸關係為重中之重,台灣處於自由民主與專制獨裁政權的交會要衝,各方均越來越重視....


--------------分界線------------



法學者:台灣為世界上的課 讓中國無法容忍(ZT)

法媒近日密切關注台灣,深入分析總統蔡英文國慶演說與參議員訪台。根據中央社周一(11日)報導,《世界報》說台灣與中國從未如此遙遠;學者說,台灣為世界上的課讓中國無法容忍,西方對支持台灣已不再猶豫。

從參議員代表團訪台,到中華民國國慶與蔡總統國慶談話,台灣近日動向獲《費加洛報》(Le Figaro)、《世界報》(Le Monde)、《重點周刊》(Le Point)、《十字架日報》(La Croix)、法國24台(France 24)等法國主流媒體密切關注與報導。

《世界報》今天以「中國和台灣,從未如此遙遠」為題指出,由於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來政策以及台灣優異的抗疫表現,情勢已出現轉變。

文章引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中表示,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並堅持將和平統一台灣。

蔡總統國慶當天回應:「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美國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向世界報表示,中國不會侵略台灣,因為軍事風險與外交成本都太高,且台灣人也不特別擔憂。任雪麗解釋:「台灣人不視自己為分裂分子…對他們來說,中國在與台灣衝突中,失去的會比得到的更多。」

此外,由於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的施壓舉措,反而使得參議員訪台備受關注。許多報導也分析中國過去幾年來如何孤立台灣,以及議員無懼惹怒中國也要訪台的重要意義。

《重點周刊》今天刊登法國前國防部長、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的專訪。

李察在專訪中表示,相信中國對印太地區穩定的威脅與侵擾必定會持續。他提到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3月在眾議院聽證會中所說,中國將在2027年犯台。李察指出,聽證會的重點便是「若中國侵台,美國將投入戰爭」。

對於法國印太地區策略中幾乎未提及台灣,李察解釋,在這類文件中,真正重要的事通常是藏於文字背後的。他重申,「台灣是法國印太地緣政治中的一環」。

另外,李察強調,他沒有說支持駐法代表處更名,只是觀察到在長期的轉型後,比較常用且台灣人希望被稱呼的名字是「台灣」。「我覺得應該是要由他們來選擇合適的命名…就我所知,台灣尚未向法國要求駐館更名,但我感覺這是他們所望」。

新聞網站Atlantico昨天更以「台灣為世界上的課讓北京無法容忍」為題,刊登巴黎天主教學院(ICP)當代中國研究學者藍可(Emmanuel Lincot)的專訪。

藍可表示,台灣證明一個中華文化與儒家價值的社會,可以遵行民主原則。因此,對中國而言,台灣的存在是一種傲慢

中國認為台灣屬於他,但台灣社會並不這麼看。藍可以歷史角度分析,台灣過去並非只屬於中國。1895到1945年間為日據時代;更早之前,原住民族就已居住於島上。「這樣的差異,以及島嶼和居民看待歷史的多樣性,加深了兩者的距離」。

最後他表示:「台灣累積了支持資本,許多西方國家對於採取象徵行動不再猶豫,這是10年前無法想像的。」

(以上轉自台灣蘋果日報)


------------------分界線-------------------


胡平:言論自由是中共暴政的阿基里斯之踵(ZT)


10月8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沙(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以獎勵他們在堅持言論自由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每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評選和頒發是舉世矚目的一件大事。在諾貝爾獎的五個獎項中,以和平獎最受關注,各國媒體的報導也最多最詳細。但唯有中國是例外。在中國,各家媒體只是轉發了中國新聞社發出的一句話簡訊:「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剛剛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沙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以表彰二人做出的貢獻。」

極其可笑的是,中新社這條一句話新聞只說了「表彰二人做出的貢獻」,但是卻沒有說二人到底是做出了什麼貢獻。這算哪門子新聞報導呢?新聞報導必須具備五個基本因素即五個W,分別為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缺一不可。堂堂中國新聞社難道連這都不懂嗎?

當然不是不懂。比如去年的和平獎,中新社發表的報導是:「10月9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該組織努力消除飢餓,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做的貢獻,以及在防止將飢餓用作戰爭和衝突武器的努力中發揮的推動作用。」新聞報導五要素,一個不缺。再看前年的報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1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以表彰他在謀求和平和國際合作方面所作努力,尤其是在解決與厄利垂亞邊境衝突方面的決定性舉措。」同樣很簡短,但五個要素都齊全。

可見,中新社完全懂得,要報導諾貝爾和平獎這件事,必須說出獲獎人是因為在什麼問題上作出貢獻而獲獎。那麼,為什麼這一次中新社的報導偏偏要漏掉這一點呢?把中新社的報導和挪威諾委會的公告一比照,答案出來了。原來,中新社的報導是故意漏掉了「言論自由」四個字。這固然反映出中共對言論自由的敵視,但更反映出它對言論自由的恐懼。

我把言論自由比作極權專制的阿基里斯之踵。整個極權專制就是建立在對言論自由的打壓之上,但是它又不敢公開地否定言論自由原則,所以言論自由就成了極權專制的最致命也最脆弱的一點。另外,言論自由這個概念還不像民主。中共可以詭辯說,民主不是可口可樂,全世界都是一個味道。你們西方有你們西方式的民主,我們中國有我們中國式的民主。我們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但是言論自由就是言論自由,中共沒法說你們實行的是西方式的言論自由,我們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的言論自由。再者,一說起在中國實行民主,有人就會說條件還不成熟,有人就會說民主會導致天下大亂,總之對現在就實行民主有很多擔憂和疑慮,但是說起在中國實現言論自由,這些擔憂和疑慮就多餘了。

挪威諾委會主席說得對,言論自由是民主和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在當前,我們爭取民主,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在策略上,都應當把爭取言論自由置於首位。

(以上轉自網路文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陳丹青:諾大的亞洲一座都沒有,以及君
2020: 中國雄踞世界的農業是怎樣在短短的40年
2019: 七絕 題照(878)國人就是一群豬
2019: 共產黨抗日起始點是瓦窯堡會議
2018: 搶共黨的功川普竟說美國建設了中國
2018: 郭台銘那句「民主不能當飯吃」,遭貿易
2017: 信陽事件1959
2017: 山東58-60 大饑荒,1
2016: 暴徒暴徒滿天下,越民主它越瘋狂,暴徒
2016: 【金日成】對比【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