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毛澤東的世界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22年02月19日17:45:2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毛主席三次參觀故宮城牆,為什麼不願進去?從中看出領袖的偉大
1954年4月,毛主席在羅瑞卿的陪同下,前往參觀故宮的城牆。遊覽故宮城牆,是毛主席自青年時代就有的夢想。然而,在前後三次參觀故宮城牆的過程中,毛主席最終卻並沒有走進故宮內參觀。為什麼毛主席最終放棄了參觀故宮的想法呢?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讚按鈕”來個強烈點讚。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故宮)

百年歷史的故宮,見證了毛主席的風華正茂
1918年,一心想要救國救民的毛主席告別了湖南的老家,不遠萬里來到北京,追尋救國救民的道路。當時的北京,雖然籠罩在軍閥統治的陰影之下,但卻也孕育了新文化運動的萌芽:李大釗、陳獨秀等名盛一時的思想家均雲集於此,這讓具有理想主義情懷的毛主席對這裡更是心嚮往之。

但是,在北京的生活對於毛主席而言卻也並不是一段輕鬆的日子。當時的毛主席身無分文,只得在楊昌濟、蕭子升等人的幫助下,和其他同學一起居住在又小又窄的小房子當中。據毛主席回憶稱,在那一間小房子裡,有時候睡覺翻個身都會“被身邊的同學擠得透不過氣來”,但是當時的人們又有誰曾料到。正是早這樣一個渺小的房間裡,誕生了後來拯救中國的偉大人物。


(青年毛澤東)

而毛主席的工作在當時也不是很輕鬆。到了北京後,為了和當時優秀的思想大師進行交流,也是為了自己謀生,毛主席便到北大申請了圖書館管理員一職,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嘗試和當時大學裡的思想家們接觸。但是,當他後來和美國記者斯諾回憶起當圖書管理員的那段日子時,便不由得自嘲道:“我當時職位低,沒有人願意和我來往。當時登記讀書看報人員名單的時候,我認識傅斯年、羅家倫那些人的樣子,也想試着和他們討論文化和政治,但是有誰會在意一個講着土話的南方圖書管理員呢?”

在鬱郁不得志的生活當中,和朋友出去遊玩便成了毛主席少有的輕鬆時光。當時,毛主席和其他同學所住的房屋距離北京故宮不遠。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毛主席和他的老同學蔡和森走到了故宮的城牆面前。當金碧輝煌的故宮映入二人的眼帘時,毛主席感嘆道:“中華上下五千年,果真不簡單!”而在毛主席一旁的蔡和森,卻不由得感傷起來,和毛主席說:“我來到北京後,既看過故宮,也見過圓明園。故宮的金碧輝煌讓我感到震撼,但在看了圓明園之後,我心裡就無法平靜,想起我們有着千年文明的古國,如今被西方列強踐踏到這種地步,着實可悲可嘆!”


(蔡和森)

聽聞了蔡和森的這一番話後,毛主席立志救國救民的心便更加堅定。北京的日子雖然過得艱難,但是為了學習,毛主席還是堅持了下去。除了在北京收穫知識外,毛主席的堅持還讓他收穫了愛情,那便是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為了讓毛主席熟悉北京的情況,楊昌濟多次讓楊開慧帶着毛主席,到北京四處轉轉,在此期間毛主席和楊開慧不止一次路過故宮的城牆,在回憶起那段往事時,毛主席便不禁感慨道:“在那段枯燥的日子,故宮的美是對我生活的補償。”

1919年,毛主席承擔着中國革命的使命,離開了北京。此後的三十年,毛主席沒有再回到過這裡,直到新中國的成立。

為什麼毛主席三過故宮城牆,卻不願進入參觀?

在1954年的4月,毛主席曾三次參觀故宮的城牆,一次是1954年的4月18日,一次是同年的4月20日,還有一次是4月21日,據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稱:毛主席只是乘車圍繞着故宮的城牆參觀,還有就是參觀午門前展覽的文物,並沒有進入故宮內部參觀的意思,為什麼故宮給青年時期的毛主席留下了這麼多美好的回憶,毛主席卻始終不願意進入故宮裡面,看一看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或許,這和毛主席時刻銘記在心的“警惕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故宮雖然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博物院,但是在歷史上卻也是帝王的寢居和朝政之所。為了建成故宮,前後調動5噸以上的石材就高達10000件,而且多數都有精美的雕刻,這使得故宮在中國古代不僅是至高權力的象徵,而且其中更凝結了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的心血。


(故宮博物院)

早在党進入北京,籌建新中國之前,毛主席就曾擔心過:北京城的富麗堂皇,是否會讓我們的有些戰士迷住了雙眼,失去了鬥志?在後來召開的西柏坡會議上,毛主席不止一次地告誡身邊的同志:“我們共產党進入北京,是去進京趕考去了,而不是去享樂,我們共產黨絕對不能做第二個李自成!”

為什麼毛主席要拿“李自成”來做比喻呢?——原來,歷史上的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將領,在進入北京城以前,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隊百姓秋毫無犯,軍紀嚴明,而李自成也時刻想要推翻腐朽的明王朝,還百姓一個海晏河清的天下。但是,當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之後,農民起義軍便被北京城的繁華迷了眼,李自成也身在其中享樂,這給了當時還在關外的清朝可乘之機。最終在清軍入關後,李自成不得不率領起義軍退出了北京城,最終自己也慘遭兵敗。


(李自成入京)

而周恩來總理也看出了毛主席對我党進入北京城的隱憂,於是便答道:“我們共產党進入了北京城,一定要考出一個好成績!”毛主席對此十分讚許,在進京的路上,他還在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進京以後,一定不要學李自成,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就變了,我們共產党進入京城,還是要繼續幹革命!”

因此,在進入北京城後,毛主席更是處處自律,並且以身作則,給領導們提出了“三不”的原則:第一,不許請客吃飯;第二,不許請人唱戲;第三,不許總開會。毛主席還隨後補充道:“要唱戲可以,但是要給人民們聽。”而毛主席之所以在參觀故宮之際,寧願自己看城牆,而不願意進去參觀,就是為了自己以身作則,給身邊的官員們做一個好榜樣,克服享受的奢靡風氣。


(194年毛主席在故宮的城牆上)

但是,毛主席雖然未曾進入過故宮,但對故宮文物的保護是十分重視的,他一直把故宮博物院看作中國人民共有的財富。早在北京解放之際,毛主席就曾電文批示過:“在對北京進行炮擊時,要注意避開故宮博物院、大學等建築,這個要求應該被當做一項紀律去執行。”,此外,我黨還和當時鎮守北京的傅作義做了多次工作,最終促使北京的和平解放,而故宮也因此免於炮火。到20世紀50年代,國家曾多次派遣工作人員到故宮內進行清掃,共從裡面掃出了多達250000立方米的垃圾,並且進行重新修繕,才使得故宮有了我們今天熟悉的模樣。

生時不住中南海,逝時不入八寶山
毛主席除了三過故宮而不入外,還曾一度堅持不願意搬入中南海。中南海的歷史,要比故宮更為悠久,從遼代開始便成為了帝王貴族的遊玩之地,而到了明清時期則正式成為了皇家御苑。據記載,當時“請毛主席搬入中南海”的人,是周恩來。

為什麼周恩來會邀請讓毛主席搬入中南海呢?原因是當時的新中國雖然剛剛成立,但卻依然面臨着兇險的環境。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舉行之際,國民黨就曾試圖策劃一場“空襲”,想要加害當時參與開國大典的我黨人士和人民群眾,經過我黨的努力,這場陰謀才最終被得以挫敗。因此,經過我黨的幾番考慮,發現中南海可能是當時北京較為安全的場所,於是便讓毛主席搬進中南海居住和辦公。


可是,毛主席對這一提案還是嚴詞拒絕了,多次打發走了來勸說他的周恩來。周恩來見到毛主席如此執拗,於是便多次和毛主席說“帶他到中南海住,是人民的意思。”周恩來打趣地對毛主席說:“你現在是人民的父母官了,也要聽人民的呀。”最後,在周恩來的邀請下,毛主席才不得不搬出了原來的住所。

除了在搬進中南海一事上,毛主席的態度十分堅決外,毛主席還在堅持火葬一事上做出了表率。1956年,在一次中南海召開會議的過程中,毛主席嚴肅地和同志們表示:土葬對國家的物質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我們要給我們的子孫,留下更多耕地。於是,在毛主席的帶頭下,有136個我黨領導人紛紛在要求火葬的倡議書上簽了字,而這也是新中國在移風易俗的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晚年毛主席)

毛主席的一生看淡生死,但是卻把人民生活的福祉,國家的進步看得尤為重要,他曾感嘆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當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問他,為什麼能夠帶領紅軍,從井岡山打到北京,屢戰屢勝時,毛主席十分淡然地說道:“我只知道人不吃飯會餓,子彈打出槍會死人。”毛主席的一生,向來把自己看得很輕,但是在面對國家和人民時,他把這些看得比什麼都重。

1976年,一代偉人毛主席與世長辭,這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革命事業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起初,我黨想要執行毛主席生前火化自己遺體的遺願。但是,考慮到毛主席對新中國曾做出過的歷史貢獻,以及毛主席在世界上的國際影響力,最終決定將毛主席的遺體用水晶棺進行保留,並修築毛主席紀念堂。這一決定違背了毛主席的遺願,但這也是中國人民的心願。時至今日,毛主席紀念堂仍然佇立在偉人曾生活過的北京,吸引人們來瞻仰英雄,緬懷歷史。


(毛主席紀念堂)

究竟誰才是歷史上偉大的人物?人民說是毛主席,毛主席卻說是人民——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懷念這位為新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英雄人物,並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奮勇前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北歐精準來說是福利國家,非只社會主義
2021: 兩面人的嘴臉,陳平用腳說話。
2020: 老猿347-國人之奢
2020: 瑞德西韋見效了嗎?
2019: 五步走向經濟崩盤
2019: 美國的病根在哪裡?
2018: 毛主席的教育觀就一句話,文人治國狗屁
2018: 轉帖 如果沒有蘇援,解放戰爭會怎麼樣
2017: Robert:思想與主義
2017: 南海: 中西文明衝突的焦點和火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