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2022年度風雲人物烏克蘭哲連斯基改變全球,哲連斯基主義興起
送交者: 彼德 2022年03月28日20:15:3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林宗弘專欄:哲連斯基主義在台灣(ZT)

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戰以來,戰事已經拖延超過了一個月。與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時相比,烏克蘭全國上下對抗入侵者的意志與韌性,令全球輿論敬佩,俄羅斯的戰損遠則超過戰爭初期的評估。


如同普魯士戰略大師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的名言:「戰爭僅是政治伴以另一個手段的延伸。」戰爭在戰術層次上的勝敗,必須以達成政治目標作為判准。儘管俄羅斯可能取得了少許戰術上的成果,在戰略與政治層次上卻遭遇了全面性的失敗。



在開戰前後,面對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區域強權的武力威脅與經濟依賴,台灣與烏克蘭的處境就經常被國際關係學者拿來類比。在開戰之後,也有不少資訊與論述提到台灣與烏克蘭的民意調查結果,筆者將參考學界多數意見對俄烏戰爭後果的預期,其次則是比較烏克蘭與台灣民意調查的結果,評估台灣若遭遇類似處境時,民眾可能採取的態度。簡單來說,台灣會有多少人會像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一樣,拒絕出逃或投降,而是選擇留在國內保衛家園?又有多少人會響應連勝文,還沒開戰先說他家上有老母、不願意上戰場?

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完敗

就戰爭的國際效益來說,俄羅斯必須能夠有效阻止北約與歐盟將勢力延伸到烏克蘭的趨勢、甚至分化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同盟關係,使歐洲屈服於俄羅斯的強權並與之合作。事實上效果正好相反。

首先,儘管烏俄雙方的戰損資訊並不完整也有歧異,國際輿論與學界的評估似乎日趨一致,那就是俄羅斯至今已經先輸掉了政治大局。

從政治目標來看,發動戰爭一方應取得地緣政治的優勢,或在國內提高統治菁英的權力與聲望,同時應該要造成被侵略一方領土或地緣政治的損失、並且使其統治菁英合法性降低或喪失權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此戰開打一個多月以來,除了暫時占領了一些原來便滲透控制的烏俄衝突區域,對自身的地緣政治處境、國內外的聲望造成損害,甚至改善了烏克蘭一方的地緣政治弱勢與統治菁英的聲望。俄羅斯贏了戰爭卻輸了政治等於失敗,更何況戰損與國際制裁損失超乎預期,如今普京若選擇繼續打,或許僅是擔心停戰之後個人政治生涯的存亡。


就戰爭的國際效益來說,俄羅斯開戰的目標,必須能夠有效阻止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歐盟將勢力延伸到烏克蘭的趨勢、甚至分化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同盟關係,使歐洲屈服於俄羅斯的強權並與之合作;事實上效果正好相反,表面上北約拒絕烏克蘭立即加入會員國,卻實際上透過會員國後勤提供武器彈藥與技術,甚至使得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親口提供烏克蘭某種模煳的安全保障,烏克蘭形式上不加入北約、卻贏得了歐美軍事同盟的裡子。

此外,俄羅斯戰損嚴重,更難達成以武力威嚇歐洲的效益,反而使得德國與東歐各國轉而對抗莫斯科。

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完敗,對普京與其國內盟友也是損失大於效益。就國內利益集團而言,這場戰爭原來指望帶來經濟收益,例如造福境內的石化財團寡頭、提高能源價格但仍迫使歐美國家買單,甚至彰顯新式武器的功能以推銷軍火等,戰後看來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相反地,秉持良知的俄國民眾與媒體記者冒着被控通敵罪名的風險,發動了各式各樣的抗爭,迫使俄羅斯當局對內採取更嚴厲的鎮壓手段,例如將反對運動領袖判納瓦尼(Alexei Navalny)重刑。若世界各國對俄經濟制裁使寡頭盟友損失慘重、民眾日常生活條件持續惡化,甚至提高兵變或暗殺的風險,就算占領烏東一兩塊地,未來普京政權的延續也不是很樂觀。

民眾對哲連斯基評價從否定變肯定

俄軍入侵之後,烏克蘭民意大逆轉,針對「認為烏克蘭是朝着正確、還是錯誤方向發展?」一題,回答正確方向的有76%,顯示面對俄軍的威脅,民眾反而力挺留在基輔抵抗的哲連斯基。

與俄羅斯或普京的處境相反,烏克蘭總統與民眾在抵抗侵略的過程中贏得了全球聲望與西方的實質後勤支持。疾風知勁草,俄烏戰爭的時勢打出了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這一位英雄。

1978年生的哲連斯基來自猶太人家族,家裡講俄語遠比烏克蘭語流暢,父親在基輔擔任大學教授,哲連斯基曾經打算到以色列念大學,卻顧及家人意見而留在基輔讀書,在大學參加劇團而開創了演藝事業。2015年他主演的政治喜劇《人民公僕》大受歡迎,劇中哲倫斯基飾演的中學歷史教師誤打誤撞當選總統後,拒絕與寡頭、貪官合作,大力懲治貪腐。人民公僕的戲劇內容凸顯烏克蘭民眾對政治貪腐的不滿,哲連斯基也弄假成真在2018年底宣布參選總統並獲勝。

然而,在當選後不到半年,哲連斯基聲望下降,一度被認為是治國無方的政治素人。台灣學者廖美追蹤烏克蘭「評級社會學組織」的一份長期民調裡,問受訪民眾「認為烏克蘭是朝着正確、還是錯誤方向發展?」回覆錯誤的竟高達67%。有評論者認為,在正式開戰前,俄羅斯的假資訊戰相當奏效,使得民眾喪失對哲連斯基的支持與信心。

不料,俄軍入侵之後,烏克蘭民意馬上大逆轉,針對「認為烏克蘭是朝着正確、還是錯誤方向發展?」一題,回答正確方向的有76%,顯示面對俄軍的威脅,民眾反而力挺留在基輔抵抗的哲連斯基。此外,在戰爭頭一個月的民調意見裡,認為烏克蘭終會戰勝的比例節節上升,3月19日達到93%,如果把民意當成一個資訊預測的市場,大部分民眾會下注賭俄羅斯輸。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若被中國大陸入侵,大約有77%的民眾將會願意作戰。然而,若是把民眾對我國國防能量的評估納入考慮,情況可能沒有這麽樂觀。

在全球社會學界發起的「國際社會調查計畫」裡,台灣與烏克蘭並沒有被排除在外,而是積極參與,而且我國也持續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以及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等機構,調查並發布有關兩岸關係與國防的民意態度。在陳志柔研究員主持、每半年實施一次的社會意向調查裡,烏俄戰前的2021年12月之民調問卷裡,就加入了以下兩個問題:「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使用武力,請問您願不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民眾各有39.3%與37.8%回答非常願意與願意,也就是若被中國大陸入侵,大約有77%的民眾將會願意作戰。(見圖1)

林宗弘專欄圖1:近八成民眾願為保衛台灣上戰場

 

然而,若是把民眾對我國國防能量的評估納入考慮,情況可能沒有這麽樂觀。在另一個題目「如果發生戰爭,目前台灣的軍隊有能力保衛台灣?」非常同意者占了15.4%、同意的比率為27.6%,另外有大約57%的民眾認為台灣的軍隊可能欠缺保衛台灣的能力。當然,面對中國大陸龐大的軍力,這個調查結果反映的或許是相對客觀的評估,但也顯示民眾認為需要美日等友好國家的支援。(見圖2)

林宗弘專欄圖2:近六成民眾認為台灣軍隊缺乏保衛台灣的能力

 


 
中共要讓「哲連斯基們」變失敗主義者

台灣民意當中有一定比例的「哲連斯基主義」者,顯示有相當多民眾即使自認為戰力不足也願意守護鄉土;另一方面顯示民意支持立即強化國防人才與科技投資、或可能願意參與全民國土防衛規畫。

真正有趣的是,我們若把中國大陸入侵台灣民眾願不願意保衛國家、與認為國軍有無足夠能力保衛台灣這兩題做交叉,可以發現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入侵的的四種態度:第一種或可稱為結盟抗衡主義,是願意抵抗也認為(在現有軍力與結盟下)有能力抵抗的群體,占了4成;第二種或可稱為「失敗主義(Capitulationism)」者,則是不願意抵抗也認為缺乏能力抵抗的群體,佔占兩成,連勝文或為其一;第叄種或可稱為「姑息主義(Appeasement)」者,即認為有能力對抗但寧可安撫對方或投降,這種不切實際者只有3%;第四類則是我稱為「哲連斯基主義」的一群人,認為缺乏能力但是仍然願意抵抗入侵者,有36.5%。

林宗弘專欄圖3:36%民眾認為即使缺乏能力也要抵抗中國入侵

 

台灣民意當中有一定比例的「哲連斯基主義」者,一方面顯示台灣有相當多民眾即使自認為戰力不足也願意守護鄉土;另一方面顯示民意支持立即強化國防人才與科技投資、或可能願意參與全民國土防衛規畫。對中共來說,這群人則是認知作戰或統戰對象,最好利用輿論或假訊息攻擊使他們轉化為失敗主義者。不過,烏俄戰爭的走向,或許才是對這群人最大的啟發。

(以上轉自風傳媒)


----------------分界線-----------------

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澤倫斯基生於蘇聯烏克蘭東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城市克里沃羅格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母語為俄語。[3]父親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澤倫斯基基輔國立經濟大學克里沃羅格經濟研究所的教授,後來曾長期擔任計算機科學與軟體系主任。[4]母親麗瑪·弗拉迪米羅芙娜(俄語:Римма Владимировна)曾是工程師。小時候,由於父親被派往蒙古人民共和國額爾登特工作,弗拉迪米爾曾隨父母在那裡度過了四年時光。八歲那年,他在蒙古的小學讀完了一年級,隨後返回烏克蘭。[3][5][6]澤倫斯基曾就讀於克里沃羅格的第95中學,他後來創辦的喜劇團隊和製作公司以學校附近的95街區命名。[5]16歲時,他通過了托福考試,本打算去以色列留學。經父母勸說,他留在烏克蘭,進入基輔國立經濟大學克里沃羅格經濟研究所法學院讀書。澤倫斯基並不喜歡律師職業,除了兩個月的實習期外,他再也沒有從事過法律行業。[3][7][8]弗拉迪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澤倫斯基烏克蘭語:Володимир О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Зеленський,羅馬化:Volodymyr Oleksandrovych Zelenskyy;俄語: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Зеленский,羅馬化:Vladimir Alexandrovich Zelensky;1978年1月25日-),現任烏克蘭總統、首任烏克蘭最高統帥部主席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曾任「人民公僕」黨首任精神領袖。他從政之前曾是實習律師喜劇演員。澤倫斯基在2019年烏克蘭總統選舉中獲勝[2],於2019年5月20日宣誓就任總統。

早年

演藝生涯

學生時代,他就有在劇院表演的經歷。1997年,他和同伴組建了喜劇表演隊95街區(Квартал-95),參與俄羅斯電視節目KVN,澤倫斯基擔任隊長、演員、編劇。這是一檔在原來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地域廣受歡迎的節目。2003年,他們不再與KVN合作,改與烏克蘭1+1電視台合作,他們的喜劇隊轉型為95街區工作室(俄語:Студия Квартал-95)公司。團隊的喜劇節目時常涉及政治題材。澤倫斯基在95街區工作室擔任藝術總監、演員、編劇。


澤倫斯基團隊製作、2015年開始播出的政治喜劇《人民公僕》在烏克蘭很受歡迎。劇中描述澤倫斯基飾演的中學歷史教師瓦西里·彼得羅維奇·戈洛博羅德科誤打誤撞當選總統後,拒絕與寡頭、貪官合作,大力懲治貪腐以及其間發生的各種趣事。據報導,《人民公僕》第一季在烏克蘭國內平均收視率為10.4%,18至54歲人群收視率為26%。有評論認為此劇是近年烏克蘭最受好評的電視劇。不過,也有來自中國的評論認為此劇劇情老套、迎合民粹主義、不符合烏克蘭政壇現實。[10]2019年烏克蘭總統選舉前夕,1+1電視台在3月27日推出了《人民公僕》第叄季。[11]

參選總統

2018年下半年,雖然並未表態參選,澤倫斯基的民調支持率一直排在2019年烏克蘭總統選舉各候選人前列。2018年12月,澤倫斯基透露稱自己是與電視劇同名的人民公僕黨黨員,但他並不明確自己是否要參與總統競選。2018年12月31日夜,烏克蘭1+1電視台依慣例應該播出時任烏克蘭總統彼得·波洛申科的新年賀詞,然而電視台卻在這一時段首先播出了澤倫斯基新年問候和參加選舉的聲明。宣布參選時,據評級集團、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等機構的民意調查,澤倫斯基支持率為11.40%,僅次於排名第一、支持率20.70%的尤莉亞·提摩申科,小幅領先排名第叄、支持率10.30%的波洛申科。[9]1月21日,人民公僕黨特別代表大會在基輔舉行,澤倫斯基被推為黨主席、總統選舉候選人。[3]2月初,民意調查顯示,澤倫斯基支持率已經升至第一位。[12]

澤倫斯基主張提高政治透明度、縮短任期限制、讓更多普通人參與政治。[13]外交方面,澤倫斯基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但表示這需要全民公投授權。他表示,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談判協商領土、地位等問題。[14]他打算勸說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歸還烏克蘭,結束烏克蘭東部的戰爭。

----------------分界線-----------------

《經濟學人》專訪哲連斯基:烏克蘭強大在哪裡?它的勝利會是什麽模樣?(ZT)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近日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專訪。在被沙袋與反戰車路障層層包圍的基輔政府大樓內,這位穿着卡其色夾克、鬍鬚未刮的「人民公僕」臉色凝重地談論發生在他國家身上的悲劇現實,以及對於歐美國家反應的看法。當談到俄羅斯軍隊在一個月內做出的不人道行為時,他不禁以激動氣憤的語氣回應。


「入侵者甚至不去為己方的傷亡哀悼,」他難以置信地說,「這我搞不明白,一個月內約有1萬5000名(俄羅斯官兵)喪生……(普京)正在將俄羅斯官兵像木柴一樣扔進火車的熔爐。而且甚至沒有埋葬他們……他們的屍體被留在街上。在幾個城市,小城市,我們的官兵說因為屍體腐敗的惡臭而無法呼吸。」

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專訪期間展露了「真誠與善良仁慈」,令《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27日刊出的專訪中評價道:「儘管普京(Vladimir Putin)與哲連斯基都以俄文作為母語,但兩人說的是不同的權力語言。」

在普京的世界裡,生命是廉價的,誠實是軟弱的,神祕主義與暴力能夠助長對權威的崇拜,「歷史只屬於偉人,不會對烏克蘭留有任何憐憫,也不會有烏克蘭的容身之地。」而哲連斯基的優勢卻在於所謂的「軟弱」,他很真誠、具有開放心胸,也願意傾聽和回應人們對他的需求。

《經濟學人》在文末儼然把烏克蘭戰爭視為善良對抗邪惡之戰,引用前蘇聯二戰文學巨着《生活與命運》(Life and Fate)指出,儘管面臨着龐大的邪惡,但只要人性的關鍵部分──善的基本內核──仍存在,邪惡便永遠無法擊潰善良。


俄烏價值觀完全不同 哲連斯基:獲勝只是時間問題

哲連斯基認為,俄國軍隊與保衛烏克蘭的戰士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勇敢的官兵正在保衛馬里烏波爾(Mariupol),他們本可以很早就離開,但他們不會離開的」,他說,經過31天的轟炸和圍攻,他們仍在戰鬥,不是因為總統有令,而是因為他們「認為必須留下來埋葬那些在行動中喪生的人,拯救傷員的生命……只要有人還活着,就必須留下來繼續保護他們。」

「這就是戰爭雙方價值觀的根本區別。」他強調道,「我不認為他(普京)在腦海中想像的烏克蘭和我們所見的會一樣。他將烏克蘭視為其世界觀的一部分,但這與過去30年發生的事實不符。普京不像是只在碉堡裡待上2個星期或6個月而已,更像是在那裡20年了。」

對普京來說,力量就是暴力,任何不敢流血的人都是軟弱的,因此俄羅斯軍隊如法炮製了2014年在烏克蘭東部的所做作為。「他們正在綁架我們城市的首長,」哲連斯基指控稱,俄軍針對烏克蘭地方行政區首長進行大規模綁架與迫害,有些人已經被殺死,有些人失聯後被發現已經是一具屍體,還有人些被迫下台,「同樣的人正在執行這些操作」。

如果軟弱意味着人性,那麽正是這種弱點讓哲連斯基變得強大,也讓烏克蘭國旗在世界各國上空飄揚。哲連斯基讚頌烏克蘭公民的勇敢,例如他們是如何當街張開雙臂阻止戰車車。他說:「人民決定站起來,都是出於個人意志。我不可能有辦法命令他們不要這樣做,或者促使他們躺臥在戰車車下。我會和這些人在一起直到最後。」

他強調烏克蘭最終會獲得勝利,「我不可能堅信其他任何事情,我只相信我們一定會贏,因為這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土地,我們的獨立。獲勝只是時間問題。」


歐美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分成五種

然而,獲勝不僅取決於烏克蘭人的戰鬥精神,還要看西方能否大力支持。烏克蘭想要捍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就需要西方的戰車、裝甲運兵車和戰機。哲連斯基指出,烏克蘭需要西方國家立即有力的支持。

哲連斯基同樣覺得世界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力道不夠。現有制裁規範存在漏洞,例如,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並沒有被跨國金融支付系統「SWIFT」剔除,因為它是歐盟支付天然氣費用的主要管道之一。儘管歐盟已經討論過一輪禁運俄國石油和天然氣,但迄今為止歐洲尚未實施這些舉措(美國已下令實施)。

哲連斯基希望各國的行動可以將心比心,先發制人,「我們聽說(是否切斷俄國能源)這決定取決於俄羅斯是否對我們發動化學攻擊。這麽做是不對的,我們不是什麽白老鼠。」

他把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持程度分成五個等級。首先是那些不介意長期戰爭的國家,它們期待「讓俄羅斯筋疲力盡,即使以烏克蘭滅亡、烏克蘭人的生命為代價。」其次是,那些基於「俄羅斯市場龐大」而希望儘快結束戰爭的國家,它們的「經濟正在蒙受損失」。


第叄是各式各樣的盟友與夥伴,它們認為俄羅斯納粹主義當道,並希望烏克蘭能在戰場佔上風。第四是一些自由民主小國,基於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它們主張不惜一切代價迅速結束戰爭。最後是一些處境尷尬的親俄國家,因為它們是「俄羅斯聯邦在歐洲的辦事處」。

若要詳細說明歐美國家的態度差別,哲連斯基認為,美國和英國的支持是值得稱許的,儘管美國政壇紛擾有時會導致執政黨反應慢,但拜登(Joe Biden)的投入程度可以說是越來越高。

而德國正試圖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取得平衡,他說:「德國與俄羅斯有着長期關係,他們正在通過經濟的角度看待局勢,如果國內有壓力,他們會提供幫助,但是他們覺得做得足夠時,就會停下來。」當被問及為什麽像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這樣的領導人不會提供戰車來幫助烏克蘭時,他說:「他們害怕俄羅斯。就是這樣。」


勝利會是什麽樣子?人性的善良不會被邪惡擊垮

對普京來說,勝利意味着摧毀與俄羅斯作對的烏克蘭,殺害那些擁有自由意志、將人的生命和感情置於國家意識形態或宗教之上的人們。那麽在哲連斯基的預想中,烏克蘭的勝利會是什麽樣子?

他停頓了一下,把人性、同情心和自由視為勝利的基準,說道:「勝利就是能夠儘可能挽救更多人命……因為沒有生命就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的國土固然重要,但它終究只是領土。」

他承認,要拯救所有人、維護所有人的利益,同時保護人民而不放棄領土,恐怕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他不知道戰爭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但他確信,戰爭告終時,「我們仍然站在這裡捍衛烏克蘭人的生命」。

2月24日一大清早,俄軍襲擊烏克蘭時,哲連斯基和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都在家裡。憶及當天發生的事情,他說:「他們告訴我傳出很大的爆炸聲。幾分鐘後我收到消息,正在發生火箭彈攻擊。」不久,美國為烏克蘭總統提供了安全逃亡的方式,但他選擇留下。

2022年烏克蘭戰爭,逃離馬里烏波爾戰火煉獄的小小難民(AP)

2022年烏克蘭戰爭,逃離馬里烏波爾戰火煉獄的小小難民(AP)

「這不是勇不勇敢的問題,我只是必須按照我的方式行事。」他強調,戰爭爆發當下,自己並非做好了當英雄的打算,只是依本心去做,「如果你不曉得該用什麽方式面對某件事……那麽你必須誠實,這樣人們才會相信你。你不需要去嘗試做別的事,只需要做好你自己……重要的是,不要逞強逞能。」

普京的權力建立於政權對公眾的欺瞞之上,哲連斯基的優勢卻在於他願意傾聽和反映公民的需求,《經濟學人》指出,這正是「普通人的力量」(he strength of Everyman)。

《經濟學人》最後說到,出生於烏克蘭北部猶太小鎮別爾季切夫(Berdychev)的蘇聯小說家格羅斯曼(Vasily Grossman)在巨着《生活與命運》中說得很好:「人類歷史並不是善良如何奮力戰勝邪惡的戰鬥,而是一場邪惡為擊潰人類善良內核的戰爭。但如果人類中的人性到現在還沒有被摧毀,那麽邪惡就永遠不會獲勝。」

(以上轉自風傳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張少華死,引發新鳳霞被張打砸搶史實白
2021: 中共總是嘴巴腦洞一同大開蛇吞象
2020: 閒侃電影《斯大林格勒》:老毛子的原
2020: 習特勒展示新時代環境下超限戰最新模式
2019: “六四”死人谷里的最應該跪的是誰?
2019: 習下鉗口令,路人側目以行。
2018: .
2018: 警告習近平:“石油-人民幣-黃金”是盜
2017: 特斯拉總裁 - 建立一個新公司專門研究
2017: 月球代表我的心 :) 月球反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