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极权主义的全球扩张
送交者: 伯恩施坦 2022年04月06日01:27:5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作者 陶业 写于 二零二二年

极权主义之全球化

引子

极权制度下的武汉病毒借助全球化的翅膀向全世界传播,夺走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人们在谴责极权主义制度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全球化陷阱所带来的弊端。尤其当极权主义宣称他们要来主导全球化的时候,它带给人们的灾难感,正唤醒著人们对极权主义全球化保持足够的警惕。

当下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不仅遏制著全球化的步伐,而且预示著全球化的格局将被打破并在战后重组。俄罗斯在国内民主化深入改革失败之后,在这次战争中试图与极权主义中国勾结,表明了其向极权主义时代倒退的可能性。事实上,集权于一身的普京,已经具有了极权主义权力的基本特征,而入侵乌克兰,正是继入侵格鲁吉亚之后的进一步区域性霸权的扩张,是俄罗斯极权主义全球化的区域性试探。

疫情与战争,惊醒了那些对中国和俄罗斯依然抱有幻想的人们,本文试图从对中国全球化的剖析中,看清其极权主义实质。

全球化

何为全球化?顾名思义,全球化意味著打破国与国之间的自然边界从而建立起一个各国都能自觉遵守的国际秩序。这里的“化”的含义就是秩序。首先是全球经济秩序、贸易秩序、金融秩序、市场秩序,再就是另类全球化,包括全球政治秩序、军事秩序、文化秩序和媒体秩序等等。

全球化同时也意味著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国际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可以自由交换货物、货币、甚至文化产品和思想产品。

近代全球化始于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时代;工业革命提高了经济规模,并且为全球化提供了铁路、火车,蒸汽机和蒸汽船,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加强了商品流动性,为国际贸易提升了速度。

现代全球化始于一战之后而兴于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都为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规范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苏东共产主义阵营解体之后,全球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移民的流动性大幅增加,区域性联盟出现,比如欧盟,东盟,南南合作,金砖五国,上海合作组织等等,在区域性联盟发展的基础上,全球化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的运用,互联网的建立,将全球带入信息社会。信息的迅速传播,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的竞争环境,都在改变著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格局。各类经济情报,贸易情报,金融情报,乃至各类政治情报,军事情报,都能即刻传递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信息代表著智能生产力,信息代表著经济价值,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权力。信息时代的国家边界被进一步模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直达偏僻的乡村。信息时代的全球化得益于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和电子化,并彻底改变著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因而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的变革所影响的全球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据的流通本身就会创造价值,它将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国际数字生态体系。各国都将审慎地去研究它,并通过博弈,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国际数字联盟。

全球化困境

全球化基于全球性秩序,全球化秩序基于全球化规则,全球化规则基于全球化价值。问题是存在一个普世的全球化价值吗?如果没有,那么一个全球性的秩序该如何建立呢?如果有,那么它是什么?如何表述?
既然全球化是一种全球性秩序,就必须制定相关规则来维持相应的秩序。这些规则必须是各国都能接受的共识。但是,各国有各国固有的秩序,把参差不齐特色各一的秩序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国际秩序之下该有多困难,不难看到秩序的背后是国家利益冲突。建立一种为全球都能接受的秩序,一种完全对等的经济和文化流动,在理论上并非不可能,但是在实际中,在多数情况下,往往事倍功半。因为在全球治理的时候,各国都会有各自独特且不同的追求和责任。

各国的国家主权依然是独立的,它与全球化必有抵触和抗衡之处。这就是一个陷阱。国际性的整合过程一旦触动民族主义、地方主义、本土主义、制度障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全球化就会搁浅。尤其是制度的碰撞,文化的碰撞,价值的碰撞,常使得全球化无解,特别是当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力中心,缺乏统一的责任和统一的资格时,权力与利益冲突便会使全球化扭转方向或失去动力。

建立一个具有运作能力的全球化机构并具有全球监督功能的民主机制与自由主义的理念之间常常有著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何在自由且正义的前提下,兼顾和协调各国或个人利益,至今都没有一个完美的先例,或者说至今还在寻求著更好的答案。

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内在属性,是全球化“共同体”的必然追求。在全球化的驱使下,商品,货币都须要表现出一体化的特征。但是商品一体化使商品失去了多样性。失去了多样性的商品其后果必然导致对商品一体化的抵制,一体化反过来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阻力。一体化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使全球化陷入悖论。虽然在欧盟内部以欧元实现了货币统一,完成了欧盟体系内部的货币一体化,但是若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美元、英镑、日元与欧元之间的货币统一,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几乎遥遥无期。货币矛盾将会在交换和计价中持续。

全球化往往从局部地区开始,取得经验后向全球推广和发展,但现实往往是当全球化在局部发展中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已经夭折。比如由欠发达国家组成的“南南合作”,由于缺乏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得不处于休克状态。再比如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其中三国:南非、巴西和俄罗斯,均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尤其是俄罗斯,深陷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泛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而发动侵乌战争将严重损害其经济发展。因而,若想从局部地区联盟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全球经验十分困难。
全球化面对许多现实的、具体的困境,而最困难之处,在于打破边界。边界一旦打破,国将不国。语言、文化、传统都可能失去或变异。边界在何处打破,打破到什么程度,非常具有挑战性。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打破边界的最大阻力。主权和民族性都将固守自己的疆域。

移民一方面为全球化带来流动性和活力,另一方面加剧文化冲突、价值冲突和宗教信仰冲突,而冲突对于秩序而言总是带有破坏性。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虚拟化的过渡膨胀所带来的全球化危机,价值脱离使用,资本脱离实业,货币脱离商品,导致实体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面对挑战,必须寻求新的产业布局,良性的金融格局和虚拟经济的规范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的结构缺陷,区域性政治不稳定性因素都为“逆全球化”带来借口。
保护主义?还是开放主义?
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
孤立主义?还是全球主义?一场混战。

正是由于种种困境,反对全球化的人说:全球化不过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憧憬,小布尔乔亚的一厢情愿。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鼓噪而起,这就不奇怪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已经拉开阵势要与全球化对著干了。
在这样的乱局中,中国看到了机遇。

中国登场了

回顾极权主义全球化的由来可追朔到两百年前,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是极权主义祖师爷对全球化的最初认识,早在那时就对全世界虎视眈眈了。巴黎公社和国际歌崇尚international 一定要实现。International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终极追求,体现为无产阶级革命全球化,无产阶级政治全球化,这是一个自以为最终必将统治全世界的乌托邦理想。

军事全球化是希特勒在对全欧洲的军事占领中所展示出来的极权主义追求,它的实质是通过军事占领实现疆域全球化。

意识形态全球化是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在全球的蔓延中所展示出来的雄心,曾几何时蓬蓬勃勃势不可挡,通过输出革命,输出意识形态,相继占据和部分占据了东欧、中欧、东亚,南亚和拉丁美洲,并衍射到非洲和南美洲。

但是,这些极权主义诉求:政治全球化,军事全球化和意识形态全球化,都相继失败了。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拿出了霸凌的姿态。它从全球化的困境中看到了机遇,并声称只有中国才能引领全球化走出困境,只有中国才是全球化的引领者。中国要推行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化。从这股气势中,人们看到了中国窥视全球权力的野心。这就是极权主义中国所谓的“中国梦”,中国模式,中国方案。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从来就有“大中华”和“天下帝国”的理想。因此当中国人面对“全球化”这样一个现代语汇的时候,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它“天下帝国”的内涵。当极权主义中国要充当全球化引领者时,它正真的政治含义,不是出自一个现代国家的国家行为,不会遵循现代国际标准和现代秩序,它只是一个帝国王朝的狂妄,一个幻想著纳天下于一疆的极权主义幻想。

中国倡导的经济全球化首推“一路一带”战略,相比之前的军事全球化和意识形态全球化而言,却显得更为务实。他们在海外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商品集结地;他们在海外设立银行和跨国公司、将经济和贸易的动脉向各国延伸,从而扩大了疆界,将他国的经济和贸易能力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表面上极权主义帝国的疆土虽然没有扩大,但其经济疆域却大大地扩大了。

极权主义全球化走过了两个世纪,终于由中国摸索出了一条道路:这就是中国方案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要登场了!而且来势很猛,来势汹汹。

中国全球化方案的舆论操作

为推广中国全球化方案,极权主义的经验是舆论必须先行;于是,“讲好中国故事”,“启动大外宣战略”,粉墨登场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向中国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但是中国却不准备遵守其规则,而要自行其是。

2010 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性合作”,并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中国大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2017年,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标题之下,直言不讳地作主题演讲:“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摆出了“将成为开放的全球经济的领导者”的姿态,弦外之音就是你们都不行,该我来引领世界潮流,该我来引领全球化了。

2020 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习近平再次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演讲:鼓吹“多边主义”,并再次给出引领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和对全球化的“中国担当”。

从以上归纳中,可以看到中国全球化的基本思路是:从“积极参与”到抢占“制度性话语权”,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参与全球治理”如此之演化过程,并豪不掩饰其三步曲:“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全球治理,最后“主导”全球治理。“由现行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者向制定和改变规则的参与者转变,是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由规则的遵守者向规则的制定者转变,透露著中国志在必夺全球化领导权的气势。
中国扬言,全球化的上半场已经(以失败)告终,全球化的下半场,将由中国主导。

中国全球化方案的研发

加入WTO之后,中国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中国全球化方案的研究。为此,中国于2008年成立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2011年成立了《中国战略思想库》,2018年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等等。虽然此类智库多如牛毛,但这三个较为典型,规模也较大,且建言更容易抵达中央,更投其所好。下面根据其官方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作适当摘抄如下,以便了解其战略定位,国际关系和理论深度: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网址:http://www.ccg.org.cn/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全方位推动全球化进程,专门从事研究中国指导下的全球化策略。其口号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经贸与投资,国际移民、人才与企业全球化、中美关系与中美经贸、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智库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包揽了全球化的所有领域。该智库排名位居全球顶级智库百强并列第64位。它是“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在全球与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主要合作机构包括: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全球劳动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猎头协会、国际大都会人才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协会、欧盟商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哈德逊研究所、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移民政策研究所、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美国百人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美国商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等。”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注于全球化各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建言,针对国际关系、全球化发展、人才培养、海归、华侨华人、‘一带一路’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每年提交建言献策参考近200 篇,并定期针对性报送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中联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商务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务院参事室等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与直属机构。CCG 多项建言获得中央领导批示,为有关部门作出重大决策提供了参考,持续支持和推动著政府决策和制度创新。”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与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共同组织各类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或联合研究。“活跃于世界舞台定期开展国际调研交流活动,出席国际极具影响力的论坛并参与对话。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智库,CCG已在巴黎和平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举办边会。同时,CCG已成为各国使馆、国际政要、国际智库和国际组织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接待来访、组织圆桌研讨会、举办名家演讲活动等形式,CCG搭建了中外沟通的桥梁和常态机制,充分发挥了智库二轨外交的作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组织出版了《中国与全球化》丛书,其中有《亚洲的21世纪》,《共识与冲突》,《商界领袖看中国发展机遇》,《驻华大使看中国与世界》等等。其主题大致是:西方主导世界时代的终结,亚洲的复兴,中国的崛起,超过美国,取代美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看到了中文教育在占领全球化话语权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成功举办了“2021国际中文教育智库论坛”。

面对俄乌战争,《中国全球化智库》对中央的建议是:审时度势,化危为机,争取更大发展机遇,引领全球化的下一步发展。

《中国战略思想库》名义上是一个民间学术沙龙,但其“目的是把中国各个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联系起来,共同研究中国在走向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复杂关系,为中国的政府和企业选择正确的国内外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思路与框架。”“中国在未来三十年成长为世界核心大国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这种类型的研究”
《中国战略思想库》的使命清晰地定位在“中国正在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从世界秩序的被影响者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者,著重于战略思想的智库要做的就是要提供方案……”

《中国战略思想库》旨在“中国如何才能从尾随到引领,从适应到塑造----重新树立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角色。”

《中国战略思想库》的研究课题诸如:“未来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趋势”,“中国超美系列研究”,“中国能源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西方大国的全球收缩趋势”,“全球大国军事干预力分析”,“国际战略博弈”,“一路一带推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疫情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判断”,“疫情中与疫情后经济全球化的走势”,“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与“人类抗疫健康共同体”的建设,等等。

《中国战略思想库》在其报告“俄乌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选择”中为中共高层建言:“要抓住主导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机遇期。”,“成为新世纪的领导者”,“中国要学会做仲裁者和规则制定者,积极主导全球治理”。

将全球化作为中国战略思想的一部分来研究,将中国价值(中共价值)当作“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世界兜售,并强调:“中国的贤能民主、市场民主和科技民主对民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在中共那里决不是仅仅局限于经济战略,而是目标指向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更新。

一带一路的实质是新殖民主义。一带一路将极权主义中国的经济动脉延伸到了他国的疆域,以便于对其资源和能源的掠夺,对产业和创新的占有,对数据和信息(情报)的盗窃,以及通过制造债务危机来实现对所在国货币和金融的控制。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以及各个大学的经贸研究所,也都纷纷将全球化列入研究课题。我们不得而知官办机构和党办机构究竟研究出了些什么样的结果,但是其阵势表明,中共的确在认真研究全球化国策,为扮演主导全球化的角色作铺垫。

中国全球化方案的实施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 为中国全球化设定话语体系,按照体制内智囊的说法:落实中国的全球化方案首先要抢占话语权,要用中国的话语体系取代现有的国际话语体系,即要促成话语体系的去殖民化,要“拒绝按照西方殖民化的制度形式来构建我们的制度”。(温铁军,《开放时代》2019年第一期)。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首先志在联合国以及联合国各个下属机构获得话语权。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且在多数联合国下属机构占有决策地位,比如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国际法庭、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等,都有中国派出的人员,以中共的意识形态作为发言和起早文件的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抢占对“自由”、“民主”,“人权”的定义权和使用权。“谁拥有‘自由’的定义权和使用权,谁就获得了设定规则和设定议程的能力”。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抢占新兴经济领域的国际标准的制定权。中国强调“在2016年前,中国完成主动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要达到国际标准制定总数的50%,在2021年前,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数量要显著增多,要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国务院2015年文件《深化标准化改革》)

欧美标准化制定的理念是将其留给各利益相关方的团体和行业去制定,本质上是为了创造可操作性,为创新技术竞争提供标准基础。但是,中国将标准制定政治化,将其看成是国家恶性竞争游戏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将阻碍技术的发展。

中国经济全球化战略  一方面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中国经济的动脉向全世界延伸以此取代老极权主义者使用军事手段扩大疆土的做法;另一方面一改闭关锁国的作法,通过跨国公司扩大海外市场规模、扩大海外投资、扩大海外运营和绩效,扩大海外资源的配置、利用和占有,注重创建国际品牌。中国利用制造大国的优势,把握全世界经济的供应链,让“中国制造”覆盖全世界。

世界经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常使世界陷入困局,中国强行改变或抵制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霸凌行为正警觉著全世界。为著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寻找出路,而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抬头恰恰是对中国经济可持续性的打击。

中国货币全球化战略 其内涵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具体作法是从人民币区域化做起,逐步打入国际货币体系,做大做强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业务,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金融创新,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外汇交易中的使用量,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开发数字货币的使用。

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表明人民币与欧元和美元相比尚存在巨大的差距,仅仅与日元和英镑相当。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由于对全球货币竞争的格局缺乏清晰的判断而进退两难。人民币持续贬值,汇率不可自由浮动并不可自由兑换,令人民币国际化前景难堪。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令各国对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持保守态度。人民币与卢布的结盟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是极权主义货币的结盟,但这是两国的制度本质决定的,人民币被卢布拉下水的可能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中国金融全球化战略 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中资银行纷纷走出国门,完善国际金融网络,做强海外机构,打造亿元大行。

海外设行,以交通银行为例,自2016年以来,已经在海外分别设有伦敦分行、纽约分行、东京分行、法兰克福分行、卢森堡分行、罗马分行、巴黎分行、多伦多分行和首尔分行,对巴西BBM银行实行控股并购,境外机构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的金融中心。而在捷克、印度和南非等国的机构也将陆续开业。这仅仅是交通银行一家的情况,其排名远在工商银行、中央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之后。

海外并购,以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09年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10年收购中法合资的金盛人寿保险6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2011年继续购入南非标准银行5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购入阿根廷标准银行8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2012年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股权;2014年收购土耳其Tekstil 银行75.5%股权。工商银行目前在全球五百强中排名第九,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第一,2018年其一级资本达3240亿美金以上。

金融全球化战略受到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制约,要求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监管国际化,既依赖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资金积累,又要求经济发展具有质的变化和飞跃;由于中国金融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不够规范化,金融制度滞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尚满足不了这些要求。

就国内而言,金融市场的“内循环”疲软,表明中国依然是一个“金融弱国”;但就海外而言,大力开发海外金融市场,使得中国已经挤入“金融强国”的行列。这是一个奇怪的外向型经济现象,中国的金融战略更具有帝国特征,即无序地扩张,而国内经济发展动力的缺失将使得海外金融市场的拓展缺乏可持续性。

中国数字全球化战略 的目的是打造数字时代的战略主权。数字全球化是当下世界主流发展的趋势,中国以势在必夺的姿态挑战以美国为首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数字生态体系,加强对国际数字联盟的博弈力度,抢夺国际数字规范的制定权,笼络欧洲数字联盟,抢占亚太和印太数字经济市场,最终引领全球数字治理格局。

中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产生了一批诸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国联动等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相当发达和繁荣的公司,尤其是华为,代表著中国数字技术的前驱,是抢占世界市场的排头兵。但是数字技术和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相同安全考量或相同经济利益考量的国家会组成区域性联盟,比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四边网络安全》、欧盟、五眼联盟、乃至7G,或20G国家,等等。联盟之外的国家想加入这些联盟并非易事。比如中国想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就十分困难,东盟十分警惕,因为与中国的合作,最终可能会失去自主权。企图将东南亚纳入中国势力范围的企图失败。中国想打入区域性联盟都如此困难,想作全球性数字联盟的盟主,就更是痴人做梦。靠一路一带维系的数字霸权由于地缘政治的离心作用就更难实现。

中国服务全球化战略 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弱点。“服务”通常指没有实物产品产出的经济活动。服务全球化是指服务要素的配置跨越国界并在国际服务网络中承担服务供给的角色。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体量长期居世界低位,在中国制造全球化的带动下,近年有所发展。在中国成长为制造业大国的同时服务业也随著商品的输出而日益做大输出。这是在经济发展初期制造业带动服务业的模式;而当服务业发展起来后,又会反过来带动制造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力争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当服务业创造的产值与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几乎平分秋色的时候,当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甚至高于制造业的时候,中国服务全球化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中的比重就不能被忽略,今后中国服务全球化的势头将会越来越猛。

中国创新全球化战略 推动了中国成为一个自定义的“知识产权大国”。尽管其知识产权大都是抄袭、剽窃和改头换面他国科研成果的结果,尽管其国产专利大部分都面临无法转变为生产力的尴尬,但拿来主义的确对促进技术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较为恶劣的是中国提出以“技术转让”作为外资获取进口投资的审批条件,这基本上就是明抢,是拦路抢劫。中国离一个创新大国的地位还远著呢,当其将创新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来推动时,创新就窒息了。

综上所述,中国全球化方案,是一个全方位的方案,它是极权主义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方案,因而是一个极权主义的全球化方案,它必将世界带入中国陷阱。西方正在或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极权主义全球化

中国全球化方案是一个极权主义方案,一个以控制全球政治和经济为目的的方案。

全球化以打破国家边界,以建立一个互惠互助的商贸平台为特点。全球化的程度是以全球化指数来判断的。全球化指数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来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有:科技与文化,和平与繁荣,秩序与安全,环境与气候,健康与福利,等等。

但是,极权主义全球化是背道而行的。极权主义全球化追求的是国际权力。极权主义全球化强调国家意志,以自己的国家为本位,以篡夺国际权力越大越多为指数。极权主义全球化的程度是以其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所担任的领导职务的大小多少来判断的,也就是说以其权力的大小和左右国际事务的话语权的份量来提高其占有全球化份额的期望值。

在中国全球化方案的推行过程中,中国从一个后极权主义时代又返回到了极权主义时代。确切地说,中国在进入以习近平的名字命名的极权主义时代的同时,加速了中国极权主义全球化的推进。

西方曾期待中国的国家转型,那是幼稚的。在国际事务中必须有这样的魄力,如果要造福全人类,那么就必须坚持在一切国际事务中去中国全球化,去极权主义全球化。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草包习,昔日勃列日涅夫。
2021: 现代义和团,无脑之巨婴。
2020: 毛主席治水、变水害为水利
2020: 一道经济铁幕正在缓缓落下
2019: 为什么中国的民众如此弱势
2019: 全盘答应美方,这条件能遵守吗?
2018: 依照美国法律,政府有权没收交战敌国在
2018: 贸易战祸根 民粹主义+大跃进思维
2017: 藿香紫:特朗普中东政策急转向,经济政
2017: 中国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