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極權主義的全球擴張
送交者: 伯恩施坦 2022年04月06日01:27:5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作者 陶業 寫於 二零二二年

極權主義之全球化

引子

極權制度下的武漢病毒藉助全球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傳播,奪走了幾百萬人的生命。人們在譴責極權主義制度的同時,不得不反思全球化陷阱所帶來的弊端。尤其當極權主義宣稱他們要來主導全球化的時候,它帶給人們的災難感,正喚醒著人們對極權主義全球化保持足夠的警惕。

當下正在發生的俄烏戰爭,不僅遏制著全球化的步伐,而且預示著全球化的格局將被打破並在戰後重組。俄羅斯在國內民主化深入改革失敗之後,在這次戰爭中試圖與極權主義中國勾結,表明了其向極權主義時代倒退的可能性。事實上,集權於一身的普京,已經具有了極權主義權力的基本特徵,而入侵烏克蘭,正是繼入侵格魯吉亞之後的進一步區域性霸權的擴張,是俄羅斯極權主義全球化的區域性試探。

疫情與戰爭,驚醒了那些對中國和俄羅斯依然抱有幻想的人們,本文試圖從對中國全球化的剖析中,看清其極權主義實質。

全球化

何為全球化?顧名思義,全球化意味著打破國與國之間的自然邊界從而建立起一個各國都能自覺遵守的國際秩序。這裡的“化”的含義就是秩序。首先是全球經濟秩序、貿易秩序、金融秩序、市場秩序,再就是另類全球化,包括全球政治秩序、軍事秩序、文化秩序和媒體秩序等等。

全球化同時也意味著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一個國際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各國可以自由交換貨物、貨幣、甚至文化產品和思想產品。

近代全球化始於地理大發現的大航海時代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時代;工業革命提高了經濟規模,並且為全球化提供了鐵路、火車,蒸汽機和蒸汽船,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加強了商品流動性,為國際貿易提升了速度。

現代全球化始於一戰之後而興於二戰之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簽署,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都為全球貿易的自由化、規範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奠定了基礎。尤其是蘇東共產主義陣營解體之後,全球金融體系進一步發展,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快速上升,移民的流動性大幅增加,區域性聯盟出現,比如歐盟,東盟,南南合作,金磚五國,上海合作組織等等,在區域性聯盟發展的基礎上,全球化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的運用,互聯網的建立,將全球帶入信息社會。信息的迅速傳播,資源的有效配置,市場的競爭環境,都在改變著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政治格局。各類經濟情報,貿易情報,金融情報,乃至各類政治情報,軍事情報,都能即刻傳遞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信息代表著智能生產力,信息代表著經濟價值,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權力。信息時代的國家邊界被進一步模糊,世界性的銷售網絡直達偏僻的鄉村。信息時代的全球化得益於大數據、智能化、信息化和電子化,並徹底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因而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都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數字技術的變革所影響的全球化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數據的流通本身就會創造價值,它將打造出一個嶄新的國際數字生態體系。各國都將審慎地去研究它,並通過博弈,建立起一個良性的國際數字聯盟。

全球化困境

全球化基於全球性秩序,全球化秩序基於全球化規則,全球化規則基於全球化價值。問題是存在一個普世的全球化價值嗎?如果沒有,那麼一個全球性的秩序該如何建立呢?如果有,那麼它是什麼?如何表述?
既然全球化是一種全球性秩序,就必須制定相關規則來維持相應的秩序。這些規則必須是各國都能接受的共識。但是,各國有各國固有的秩序,把參差不齊特色各一的秩序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國際秩序之下該有多困難,不難看到秩序的背後是國家利益衝突。建立一種為全球都能接受的秩序,一種完全對等的經濟和文化流動,在理論上並非不可能,但是在實際中,在多數情況下,往往事倍功半。因為在全球治理的時候,各國都會有各自獨特且不同的追求和責任。

各國的國家主權依然是獨立的,它與全球化必有牴觸和抗衡之處。這就是一個陷阱。國際性的整合過程一旦觸動民族主義、地方主義、本土主義、制度障礙、文化差異(多元文化),全球化就會擱淺。尤其是制度的碰撞,文化的碰撞,價值的碰撞,常使得全球化無解,特別是當缺乏一個統一的權力中心,缺乏統一的責任和統一的資格時,權力與利益衝突便會使全球化扭轉方向或失去動力。

建立一個具有運作能力的全球化機構並具有全球監督功能的民主機制與自由主義的理念之間常常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如何在自由且正義的前提下,兼顧和協調各國或個人利益,至今都沒有一個完美的先例,或者說至今還在尋求著更好的答案。

一體化是全球化的內在屬性,是全球化“共同體”的必然追求。在全球化的驅使下,商品,貨幣都須要表現出一體化的特徵。但是商品一體化使商品失去了多樣性。失去了多樣性的商品其後果必然導致對商品一體化的抵制,一體化反過來成為推動全球化的阻力。一體化與多樣性之間的矛盾使全球化陷入悖論。雖然在歐盟內部以歐元實現了貨幣統一,完成了歐盟體系內部的貨幣一體化,但是若要在世界範圍內實現美元、英鎊、日元與歐元之間的貨幣統一,就目前的形勢看來幾乎遙遙無期。貨幣矛盾將會在交換和計價中持續。

全球化往往從局部地區開始,取得經驗後向全球推廣和發展,但現實往往是當全球化在局部發展中尚處於萌芽狀態時就已經夭折。比如由欠發達國家組成的“南南合作”,由於缺乏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不得不處於休克狀態。再比如新興經濟體的“金磚五國”,其中三國:南非、巴西和俄羅斯,均出現經濟衰退的跡象,尤其是俄羅斯,深陷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泛斯拉夫主義和歐亞主義的泥潭不能自拔,而發動侵烏戰爭將嚴重損害其經濟發展。因而,若想從局部地區聯盟取得具有推廣價值的全球經驗十分困難。
全球化面對許多現實的、具體的困境,而最困難之處,在於打破邊界。邊界一旦打破,國將不國。語言、文化、傳統都可能失去或變異。邊界在何處打破,打破到什麼程度,非常具有挑戰性。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是打破邊界的最大阻力。主權和民族性都將固守自己的疆域。

移民一方面為全球化帶來流動性和活力,另一方面加劇文化衝突、價值衝突和宗教信仰衝突,而衝突對於秩序而言總是帶有破壞性。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虛擬化的過渡膨脹所帶來的全球化危機,價值脫離使用,資本脫離實業,貨幣脫離商品,導致實體經濟失衡和金融危機。面對挑戰,必須尋求新的產業布局,良性的金融格局和虛擬經濟的規範化。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全球化的結構缺陷,區域性政治不穩定性因素都為“逆全球化”帶來藉口。
保護主義?還是開放主義?
單邊主義?還是多邊主義?
孤立主義?還是全球主義?一場混戰。

正是由於種種困境,反對全球化的人說:全球化不過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憧憬,小布爾喬亞的一廂情願。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鼓譟而起,這就不奇怪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已經拉開陣勢要與全球化對著幹了。
在這樣的亂局中,中國看到了機遇。

中國登場了

回顧極權主義全球化的由來可追朔到兩百年前,馬克思說無產階級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這是極權主義祖師爺對全球化的最初認識,早在那時就對全世界虎視眈眈了。巴黎公社和國際歌崇尚international 一定要實現。International 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終極追求,體現為無產階級革命全球化,無產階級政治全球化,這是一個自以為最終必將統治全世界的烏托邦理想。

軍事全球化是希特勒在對全歐洲的軍事占領中所展示出來的極權主義追求,它的實質是通過軍事占領實現疆域全球化。

意識形態全球化是以斯大林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在全球的蔓延中所展示出來的雄心,曾幾何時蓬蓬勃勃勢不可擋,通過輸出革命,輸出意識形態,相繼占據和部分占據了東歐、中歐、東亞,南亞和拉丁美洲,並衍射到非洲和南美洲。

但是,這些極權主義訴求:政治全球化,軍事全球化和意識形態全球化,都相繼失敗了。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拿出了霸凌的姿態。它從全球化的困境中看到了機遇,並聲稱只有中國才能引領全球化走出困境,只有中國才是全球化的引領者。中國要推行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從這股氣勢中,人們看到了中國窺視全球權力的野心。這就是極權主義中國所謂的“中國夢”,中國模式,中國方案。

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從來就有“大中華”和“天下帝國”的理想。因此當中國人面對“全球化”這樣一個現代語彙的時候,便自覺或不自覺地賦予它“天下帝國”的內涵。當極權主義中國要充當全球化引領者時,它正真的政治含義,不是出自一個現代國家的國家行為,不會遵循現代國際標準和現代秩序,它只是一個帝國王朝的狂妄,一個幻想著納天下於一疆的極權主義幻想。

中國倡導的經濟全球化首推“一路一帶”戰略,相比之前的軍事全球化和意識形態全球化而言,卻顯得更為務實。他們在海外修建公路、鐵路、港口、商品集結地;他們在海外設立銀行和跨國公司、將經濟和貿易的動脈向各國延伸,從而擴大了疆界,將他國的經濟和貿易能力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表面上極權主義帝國的疆土雖然沒有擴大,但其經濟疆域卻大大地擴大了。

極權主義全球化走過了兩個世紀,終於由中國摸索出了一條道路:這就是中國方案的經濟全球化。
中國要登場了!而且來勢很猛,來勢洶洶。

中國全球化方案的輿論操作

為推廣中國全球化方案,極權主義的經驗是輿論必須先行;於是,“講好中國故事”,“啟動大外宣戰略”,粉墨登場了。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世界向中國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平台,但是中國卻不準備遵守其規則,而要自行其是。

2010 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性合作”,並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和責任。

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提高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2017年,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的標題之下,直言不諱地作主題演講:“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擺出了“將成為開放的全球經濟的領導者”的姿態,弦外之音就是你們都不行,該我來引領世界潮流,該我來引領全球化了。

2020 年,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習近平再次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演講:鼓吹“多邊主義”,並再次給出引領全球化的“中國方案”,展示“中國智慧”和對全球化的“中國擔當”。

從以上歸納中,可以看到中國全球化的基本思路是:從“積極參與”到搶占“制度性話語權”,從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參與全球治理”如此之演化過程,並豪不掩飾其三步曲:“參與”全球治理,“引導”全球治理,最後“主導”全球治理。“由現行國際貿易規則的遵守者向制定和改變規則的參與者轉變,是習近平開放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由規則的遵守者向規則的制定者轉變,透露著中國志在必奪全球化領導權的氣勢。
中國揚言,全球化的上半場已經(以失敗)告終,全球化的下半場,將由中國主導。

中國全球化方案的研發

加入WTO之後,中國便緊鑼密鼓地開始了中國全球化方案的研究。為此,中國於2008年成立了《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2011年成立了《中國戰略思想庫》,2018年成立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等等。雖然此類智庫多如牛毛,但這三個較為典型,規模也較大,且建言更容易抵達中央,更投其所好。下面根據其官方網站所提供的信息,作適當摘抄如下,以便了解其戰略定位,國際關係和理論深度: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網址:http://www.ccg.org.cn/ )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全方位推動全球化進程,專門從事研究中國指導下的全球化策略。其口號是“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致力於全球化、全球治理,國際經貿與投資,國際移民、人才與企業全球化、中美關係與中美經貿、國際關係、一帶一路、智庫發展等領域的研究。”包攬了全球化的所有領域。該智庫排名位居全球頂級智庫百強並列第64位。它是“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在全球與眾多國際組織、國際智庫和相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主要合作機構包括: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全球勞動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獵頭協會、國際大都會人才組織、世界銀行、亞洲協會、歐盟商會、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哈德遜研究所、美國企業研究所、傳統基金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移民政策研究所、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美國百人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美國商會、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等。”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專注於全球化各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建言,針對國際關係、全球化發展、人才培養、海歸、華僑華人、‘一帶一路’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每年提交建言獻策參考近200 篇,並定期針對性報送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中聯部、外交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社部、商務部、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務院參事室等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與直屬機構。CCG 多項建言獲得中央領導批示,為有關部門作出重大決策提供了參考,持續支持和推動著政府決策和制度創新。”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與眾多國際組織、國際智庫和相關機構共同組織各類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或聯合研究。“活躍於世界舞台定期開展國際調研交流活動,出席國際極具影響力的論壇並參與對話。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智庫,CCG已在巴黎和平論壇、慕尼黑安全會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重要國際場合舉辦邊會。同時,CCG已成為各國使館、國際政要、國際智庫和國際組織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平台,通過接待來訪、組織圓桌研討會、舉辦名家演講活動等形式,CCG搭建了中外溝通的橋梁和常態機制,充分發揮了智庫二軌外交的作用。”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組織出版了《中國與全球化》叢書,其中有《亞洲的21世紀》,《共識與衝突》,《商界領袖看中國發展機遇》,《駐華大使看中國與世界》等等。其主題大致是:西方主導世界時代的終結,亞洲的復興,中國的崛起,超過美國,取代美國。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看到了中文教育在占領全球化話語權的過程中的重要性。《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成功舉辦了“2021國際中文教育智庫論壇”。

面對俄烏戰爭,《中國全球化智庫》對中央的建議是:審時度勢,化危為機,爭取更大發展機遇,引領全球化的下一步發展。

《中國戰略思想庫》名義上是一個民間學術沙龍,但其“目的是把中國各個不同領域的思想者聯繫起來,共同研究中國在走向世界大國的過程中面臨的各種複雜關係,為中國的政府和企業選擇正確的國內外長期發展戰略提供思路與框架。”“中國在未來三十年成長為世界核心大國的過程中,特別需要這種類型的研究”
《中國戰略思想庫》的使命清晰地定位在“中國正在從世界舞台的邊緣走向中心,從世界秩序的被影響者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者,著重於戰略思想的智庫要做的就是要提供方案……”

《中國戰略思想庫》旨在“中國如何才能從尾隨到引領,從適應到塑造----重新樹立自己在世界歷史中的角色。”

《中國戰略思想庫》的研究課題諸如:“未來全球力量格局的變化趨勢”,“中國超美系列研究”,“中國能源戰略”,“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目標和路徑選擇”,“西方大國的全球收縮趨勢”,“全球大國軍事干預力分析”,“國際戰略博弈”,“一路一帶推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疫情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國內的發展趨勢判斷”,“疫情中與疫情後經濟全球化的走勢”,“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與“人類抗疫健康共同體”的建設,等等。

《中國戰略思想庫》在其報告“俄烏戰爭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及中國的戰略選擇”中為中共高層建言:“要抓住主導構建世界新秩序的戰略機遇期。”,“成為新世紀的領導者”,“中國要學會做仲裁者和規則制定者,積極主導全球治理”。

將全球化作為中國戰略思想的一部分來研究,將中國價值(中共價值)當作“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全世界兜售,並強調:“中國的賢能民主、市場民主和科技民主對民主理念的創新與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在中共那裡決不是僅僅局限於經濟戰略,而是目標指向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更新。

一帶一路的實質是新殖民主義。一帶一路將極權主義中國的經濟動脈延伸到了他國的疆域,以便於對其資源和能源的掠奪,對產業和創新的占有,對數據和信息(情報)的盜竊,以及通過製造債務危機來實現對所在國貨幣和金融的控制。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以及各個大學的經貿研究所,也都紛紛將全球化列入研究課題。我們不得而知官辦機構和黨辦機構究竟研究出了些什麼樣的結果,但是其陣勢表明,中共的確在認真研究全球化國策,為扮演主導全球化的角色作鋪墊。

中國全球化方案的實施

中國話語全球化戰略 為中國全球化設定話語體系,按照體制內智囊的說法:落實中國的全球化方案首先要搶占話語權,要用中國的話語體系取代現有的國際話語體系,即要促成話語體系的去殖民化,要“拒絕按照西方殖民化的制度形式來構建我們的制度”。(溫鐵軍,《開放時代》2019年第一期)。

中國話語全球化戰略首先志在聯合國以及聯合國各個下屬機構獲得話語權。中國不僅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而且在多數聯合國下屬機構占有決策地位,比如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糧食計劃署、聯合國國際法庭、聯合國國際刑警組織等等,都有中國派出的人員,以中共的意識形態作為發言和起早文件的話語體系。

中國話語全球化戰略搶占對“自由”、“民主”,“人權”的定義權和使用權。“誰擁有‘自由’的定義權和使用權,誰就獲得了設定規則和設定議程的能力”。

中國話語全球化戰略搶占新興經濟領域的國際標準的制定權。中國強調“在2016年前,中國完成主動和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要達到國際標準制定總數的50%,在2021年前,承擔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和領導職務數量要顯著增多,要邁入世界標準強國行列”(國務院2015年文件《深化標準化改革》)

歐美標準化制定的理念是將其留給各利益相關方的團體和行業去制定,本質上是為了創造可操作性,為創新技術競爭提供標準基礎。但是,中國將標準制定政治化,將其看成是國家惡性競爭遊戲的一部分。這種做法毫無疑問將阻礙技術的發展。

中國經濟全球化戰略  一方面通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將中國經濟的動脈向全世界延伸以此取代老極權主義者使用軍事手段擴大疆土的做法;另一方面一改閉關鎖國的作法,通過跨國公司擴大海外市場規模、擴大海外投資、擴大海外運營和績效,擴大海外資源的配置、利用和占有,注重創建國際品牌。中國利用製造大國的優勢,把握全世界經濟的供應鏈,讓“中國製造”覆蓋全世界。

世界經濟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性常使世界陷入困局,中國強行改變或抵制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的霸凌行為正警覺著全世界。為著可持續發展,各國都在尋找出路,而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抬頭恰恰是對中國經濟可持續性的打擊。

中國貨幣全球化戰略 其內涵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的具體作法是從人民幣區域化做起,逐步打入國際貨幣體系,做大做強跨境人民幣結算和清算業務,推進人民幣離岸市場金融創新,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外匯交易中的使用量,推動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開發數字貨幣的使用。

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化指數表明人民幣與歐元和美元相比尚存在巨大的差距,僅僅與日元和英鎊相當。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由於對全球貨幣競爭的格局缺乏清晰的判斷而進退兩難。人民幣持續貶值,匯率不可自由浮動並不可自由兌換,令人民幣國際化前景難堪。尤其是當前中國經濟下滑的趨勢,令各國對人民幣的國際認可度持保守態度。人民幣與盧布的結盟更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這是極權主義貨幣的結盟,但這是兩國的制度本質決定的,人民幣被盧布拉下水的可能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中國金融全球化戰略 是中國經濟全球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基於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中資銀行紛紛走出國門,完善國際金融網絡,做強海外機構,打造億元大行。

海外設行,以交通銀行為例,自2016年以來,已經在海外分別設有倫敦分行、紐約分行、東京分行、法蘭克福分行、盧森堡分行、羅馬分行、巴黎分行、多倫多分行和首爾分行,對巴西BBM銀行實行控股併購,境外機構覆蓋1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紐約、倫敦和新加坡的金融中心。而在捷克、印度和南非等國的機構也將陸續開業。這僅僅是交通銀行一家的情況,其排名遠在工商銀行、中央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之後。

海外併購,以工商銀行為例,2007年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09年收購加拿大東亞銀行7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10年收購中法合資的金盛人壽保險60%股權,成為控股股東;2011年繼續購入南非標準銀行55%股權,成為控股股東,購入阿根廷標準銀行80%股權,成為最大股東。2012年收購美國東亞銀行80%股權;2014年收購土耳其Tekstil 銀行75.5%股權。工商銀行目前在全球五百強中排名第九,在全球銀行1000強中排名第一,2018年其一級資本達3240億美金以上。

金融全球化戰略受到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制約,要求金融市場國際化,金融交易國際化,金融機構國際化,金融監管國際化,既依賴於市場規模的擴大和資金積累,又要求經濟發展具有質的變化和飛躍;由於中國金融制度及其運行機制不夠規範化,金融制度滯後,中國的經濟形勢尚滿足不了這些要求。

就國內而言,金融市場的“內循環”疲軟,表明中國依然是一個“金融弱國”;但就海外而言,大力開發海外金融市場,使得中國已經擠入“金融強國”的行列。這是一個奇怪的外向型經濟現象,中國的金融戰略更具有帝國特徵,即無序地擴張,而國內經濟發展動力的缺失將使得海外金融市場的拓展缺乏可持續性。

中國數字全球化戰略 的目的是打造數字時代的戰略主權。數字全球化是當下世界主流發展的趨勢,中國以勢在必奪的姿態挑戰以美國為首所建立起來的國際數字生態體系,加強對國際數字聯盟的博弈力度,搶奪國際數字規範的制定權,籠絡歐洲數字聯盟,搶占亞太和印太數字經濟市場,最終引領全球數字治理格局。

中國數字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並產生了一批諸如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中國聯動等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相當發達和繁榮的公司,尤其是華為,代表著中國數字技術的前驅,是搶占世界市場的排頭兵。但是數字技術和數據涉及國家安全和發展,具有相同安全考量或相同經濟利益考量的國家會組成區域性聯盟,比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四邊網絡安全》、歐盟、五眼聯盟、乃至7G,或20G國家,等等。聯盟之外的國家想加入這些聯盟並非易事。比如中國想打造中國——東盟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就十分困難,東盟十分警惕,因為與中國的合作,最終可能會失去自主權。企圖將東南亞納入中國勢力範圍的企圖失敗。中國想打入區域性聯盟都如此困難,想作全球性數字聯盟的盟主,就更是痴人做夢。靠一路一帶維繫的數字霸權由於地緣政治的離心作用就更難實現。

中國服務全球化戰略 是中國全球化戰略的弱點。“服務”通常指沒有實物產品產出的經濟活動。服務全球化是指服務要素的配置跨越國界並在國際服務網絡中承擔服務供給的角色。中國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務體量長期居世界低位,在中國製造全球化的帶動下,近年有所發展。在中國成長為製造業大國的同時服務業也隨著商品的輸出而日益做大輸出。這是在經濟發展初期製造業帶動服務業的模式;而當服務業發展起來後,又會反過來帶動製造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力爭成為全球化的主導力量,當服務業創造的產值與製造業創造的產值幾乎平分秋色的時候,當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甚至高於製造業的時候,中國服務全球化在中國經濟全球化中的比重就不能被忽略,今後中國服務全球化的勢頭將會越來越猛。

中國創新全球化戰略 推動了中國成為一個自定義的“知識產權大國”。儘管其知識產權大都是抄襲、剽竊和改頭換面他國科研成果的結果,儘管其國產專利大部分都面臨無法轉變為生產力的尷尬,但拿來主義的確對促進技術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較為惡劣的是中國提出以“技術轉讓”作為外資獲取進口投資的審批條件,這基本上就是明搶,是攔路搶劫。中國離一個創新大國的地位還遠著呢,當其將創新作為一種政治運動來推動時,創新就窒息了。

綜上所述,中國全球化方案,是一個全方位的方案,它是極權主義中國向世界提供的方案,因而是一個極權主義的全球化方案,它必將世界帶入中國陷阱。西方正在或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極權主義全球化

中國全球化方案是一個極權主義方案,一個以控制全球政治和經濟為目的的方案。

全球化以打破國家邊界,以建立一個互惠互助的商貿平台為特點。全球化的程度是以全球化指數來判斷的。全球化指數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來測量,測量內容包括有:科技與文化,和平與繁榮,秩序與安全,環境與氣候,健康與福利,等等。

但是,極權主義全球化是背道而行的。極權主義全球化追求的是國際權力。極權主義全球化強調國家意志,以自己的國家為本位,以篡奪國際權力越大越多為指數。極權主義全球化的程度是以其在國際組織和機構中所擔任的領導職務的大小多少來判斷的,也就是說以其權力的大小和左右國際事務的話語權的份量來提高其占有全球化份額的期望值。

在中國全球化方案的推行過程中,中國從一個後極權主義時代又返回到了極權主義時代。確切地說,中國在進入以習近平的名字命名的極權主義時代的同時,加速了中國極權主義全球化的推進。

西方曾期待中國的國家轉型,那是幼稚的。在國際事務中必須有這樣的魄力,如果要造福全人類,那麼就必須堅持在一切國際事務中去中國全球化,去極權主義全球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草包習,昔日勃列日涅夫。
2021: 現代義和團,無腦之巨嬰。
2020: 毛主席治水、變水害為水利
2020: 一道經濟鐵幕正在緩緩落下
2019: 為什麼中國的民眾如此弱勢
2019: 全盤答應美方,這條件能遵守嗎?
2018: 依照美國法律,政府有權沒收交戰敵國在
2018: 貿易戰禍根 民粹主義+大躍進思維
2017: 藿香紫:特朗普中東政策急轉向,經濟政
2017: 中國的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