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什麼是人性?
送交者: 日月光华 2022年06月10日07:27:3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什麼是人性?

     摘自《我的新三个世界理论(下)——现代文明源于人性正义与文明正义作者:日月光华

 

    1,中西關於人性的解讀

       維基自由百科的解釋:「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簡稱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包括思想、感覺和能動性……作為人應有的正面、積極的品性,比如慈愛、善良,包含所有正義性的人類價值觀。以人為本,也包括對「人」個體的尊重,無論國家功能機器還是社會資源對於「人」的不可凌駕性,不走極端路線。通常所說的「人性」,也指同情心與同理心,是隸屬於人性這一定義中的分支。但人性中的不受歡迎的性質,應該也屬於人性的一部分。」 百度百科詞條認為:「人性的本質就日常用語上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上是指人的本質心理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部分屬性,是人與其它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廣義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其中包括人與其它動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屬性。無論是人的本質心理屬性,還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屬性,由於它們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屬性,那麼這種屬性也就不可能是後 天的結果,只能是人類天性,屬於無條件反射。」

    百度百科對人性是這樣解釋的:「人性的本質就日常用語上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上是指人的本質心理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部分屬性,是人與其它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廣義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其中包括人與其它動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屬性。無論是人的本質心理屬性,還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屬性,由於它們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屬性,那麼這種屬性也就不可能是後 天的結果,只能是人類天性,屬於無條件反射」。

 

 

      在中國文化中,對人的本性有多種不同見解,概括起來五種。第一種,善惡兼具的習得派。以孔子為代表。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認為人性先天相近,後 天習得修為不同造成人的差異巨大。與此類似的是先秦世碩、漢代楊雄的主張:人性既善又惡。楊雄認為「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接近孔子人性論的還有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他主張人性無善無惡:「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 此外,明清之際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論也可以歸類於此。王夫之認為人性絕非在「初生之頃」就定型,一成不易,而是隨着環境和教養的不同,「性屢移而異」,「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認為人性是可以培養和不斷完善的。第二種,是性善論。以孟子為代表。孟子力倡人性善論,人性之所以是善,是因為人生來就具有天賦的「善端」,具有先天的道德萌芽,認為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義禮智四個善端,這是與生俱來的,是人生固有的,「善端」代表人的善,人心有善端,就表現為人性之善,所以人性是善的。第三種,性惡論。以儒家荀子為代表,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 。楊朱主張「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的極端自私自利主張也可以歸類於此。第四種,性自然說——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莊子。道家認為人性即人的自然性。自然性最明顯的特點是原生性道家主張人性「素樸」論。莊子認為人天生本性上是無知無欲的,這與佛教對人性的認知很接近:自性清淨,人人具有佛性。因迷而貪嗔痴,覺悟即見佛。第五種,人性無善無惡。第五種,人性善惡先天差異論。以北宋的司馬光為代表。認為人生來在人性善惡上就先天不平等,無論聖人還是愚人善惡都是兼而有之,只是有些在善性上會占優勢,有些人在惡性上會占優勢。

 

      西方基督教文化主張人的原罪說(奧古斯都、路德、加爾文)可歸類為人性惡論。(當然,並非所有西方基督教分支都認可原罪說,如果作為基督教源頭的猶太教也唤y歸類於基督教體系的化,部分猶太教原教旨者也不認可原罪說)。

       所謂原罪,或稱原罪論,是部分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神學家提倡的神學理論, 「基督教認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們的罪先天的來自其祖先——亞當與夏娃。他們違背與上帝的約定,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這種悖逆帶來了罪,也帶來了罪惡感和羞恥感。基督教原罪的觀點主要由北非神學家奧古斯丁根據聖經內容建立起來,主張人受到亞當犯罪的影響,生來帶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擔世人罪孽的耶穌基督,才能從罪中被拯救出來。」

      原罪説從某種意義上說與中國儒家的荀子為主流的人性惡論者的主張有類似之處。然而無論主張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亦或無善無惡、白紙一張,從邏輯上說不通。說人性是惡,那善何由出?說人性屬善,那惡何由出?經不起邏輯推敲的。主張人性無善無惡,善惡純屬後天習得,這也經不起事實推敲:所有靈長類動物幾乎都有血緣親情,親愛哺育子女乃動物本能非後天習得。人類也不例外,且人類兼有同情憐憫弱者的天然情懷。那麼人性是啥狀態?自私貪婪是人性惡還是人的生物基因的自我保護機制?人性的貪婪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是推動社會變革、社會進步的力量。如何說是惡?如果非得在人性在善惡善問題上強行兩分,那麼人性是善惡兼具,互為存在條件。文明或野蠻則完全是歷史文化陶冶及後天環境習得和鍛造。

 

2,我對人性的解讀——

   人性是人的動物性(本能)-人性(善惡兼具)-神性(自我超越),三者合一。

1)   人的動物本能:

人類有兩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A,天賦本能:自由意志、想象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長效記憶與經驗儲存能力、思考追問求索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快樂與悲傷的能力。

       B,生存本能:一是追求安全、活着的本能;二是食慾、性慾與繁衍生息的本能;三是社會意識本能:趨利避害、貪婪、嫉妒、好逸惡勞、權力欲、占有欲。

 

 (2)人性善惡兼具

      A,人性善:利他性、平等性。同情、憐憫、互助、利他、對人的位格尊重。勉強歸納為一個字:善。

    具體表現為對血緣親情的保護維繫、對同類的同情、憐憫、關愛;對小共同體的認同需求(家族、社群)、樂於協同合作、有文化歸屬感,具備信仰(包括宗教信仰)認同與社會榮譽感。

   

    B,人性惡:是自私利己欲望的過度表達。表現為貪婪、嫉妒的強烈占有欲,缺乏同理心,實施妨礙他人及社會安全和諧的言論、行為。勉強用一個通俗的詞指代:「惡」。

    (3)人的神性稟賦

   源於人性中的自我超越性——一是超越自我:實現理想抱負、超凡入聖的渴望,包括渴望擁有超世俗神力——即接近基督上帝、佛祖、安拉以及各種超凡入聖的神仙神祗。二是追尋社會超越——超越族群、時代、文化的烏托邦理想國或世外桃源、追尋人類大同社會夢想。


0%(0)
0%(0)
  人类世界,本性非肉弱强食者,即, 人性. 否则,兽性.  /无内容 - 五步蛇 06/10/22 (196)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张三丰:"道言浅见说",修仙
2021: 关于七三出逃谣言的看点
2020: 帝制/民主自由?中国@十字路口。
2020: z t 纽约警察怒啦!
2019: 反送中游行 香港警察执法“下三路”
2019: 分析港人"反送中"并为之祈祷
2018: 我是毛左,我为是毛左而骄傲
2018: 逻辑的深度决定着文明的高度
2017: 中國共產黨系列(四) - 文化大革命2 (造
2017: 人民日报:邪教组织的十二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