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千古不变。中国国民革命军在国共两党之争中败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800万军队三年间灰飞湮灭,从此一蹶不振,如今连名字都可能要保不住。但是60年前,正是他们在正面战场上挡住了疯狂的日寇,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只言,将日本人拖入持久战。在历史上写下同样厚重一笔!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
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
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淞沪会战与“八百壮士”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
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屡受重挫,不断增调援兵。10月26日,日军攻占了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形势十分危急,国民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谢晋元受命率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411人向南推移,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谢晋元带领部队穿过敌人猛烈的炮火, 于27日凌晨2时进驻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由于四行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
从部队进入仓库时起,谢晋元就开始进行周密的部署,士兵将底层门窗全部用仓库内部装大豆、小麦的麻包堵死,二楼以上窗口堵塞一半,以便于射击,每个窗口派两名战士,昼夜执勤,随时打击日军的进攻,二楼架设机枪警戒,并保持与对面桥头堡的英军通话。谢晋元还组织了敢死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他激励全体官兵说:“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27日中午,上千的日军进犯,他沉着应战,激战一天,毙敌80余名。
随后两日,日军动用飞机、坦克,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猛烈进攻。谢晋元率部凭借坚固工事,顽强抵抗,屡创日军。经过三昼夜浴血奋战,将士们已疲惫之极,但士气仍然十分高昂。谢晋元在阵地上赋诗一首激励将士:“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情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不平。”30日,日军调集精锐,组织了新的攻势,向仓库发起总攻。这时谢晋元已经几天没有合眼,面颊凹陷,满眼红丝。他仍然站在第一线指挥战斗,再次遏制了日军的攻势。四行仓库在战火中巍然屹立。
谢晋元率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每天从早到晚,数以万计的群众,不顾北岸日军的流弹四射,纷纷聚集在苏州河南岸,表示对“八百壮士”的尊敬和关心。10月28日黎明,女童子军杨慧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献给八百壮士,表示全市人民的崇高敬意。“八百壮士”将国旗在仓库大楼楼顶高高升起,隔河观望的群众无不拍手欢呼。不久,以《歌八百壮士》为题的歌曲也创作出来:“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在上海各界群众和爱国人士的支援下,谢晋元以卓越的胆识和机敏的指挥,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区区弹丸之地,阻止日军数万人的前进,为时达四日之久,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反抗外地侵略的壮丽凯歌。
日军久攻不下,恼羞成怒,威胁租界当局如不采取行动逼走中国军队,将不顾租界安危,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上海租界当局立即要求中国下令孤军撤退。掩护大部队后撤任务已经完成,谢晋元接到后撤命令后,退入租界被羁押在胶州路的“孤军营”内。日伪特务机关为收买谢晋元,曾派人以50万元、师长之职诱降,被谢晋元严辞拒绝,于是决定杀害谢晋元。1941年4月24,谢晋元被汪伪特务机关收买的几个民族败类用匕首刺死,时年37岁。
全国民众得知谢晋元遇害的噩耗后,极为悲愤,各界人士纷纷用各种方式悼念抗日英雄,一致要求惩办凶手。1941年5月,重庆国民追赠他为陆军少将。Mao.ZD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抗战胜利后,人们将上海北火车站到四行仓库的那条路改名为晋元路,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并在园内修建了谢晋元的墓和碑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3年春上海市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其陵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
(2):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上旬,华北战场上战斗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兵力最多、战绩最为显著的战役——忻口战役打响。
忻口位于太原市以北90公里,地处忻县、崞县、定襄三县交界地带,东托五台山,西倚云中山,为五台山和云中山之间的一条峡谷地带,滹沱河从两山穿流而过,同蒲铁路和一条公路沿河岸纵贯南北。忻口的地形并不十分险要,但它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是晋北进入太原市的门户。日军南下,忻口是守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10月2日,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二旅从代县出发,向崞县(今崞阳镇)进攻。担任防守崞县任务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在军长王靖国的率领下奋起抗击,顽强阻击日军,一直坚守到10月9日,崞县被日军占领。第十九军紧张激烈的阻击战,为第二战区集中兵力在忻口地区布设防御阵地,争取了宝贵的七天时间。崞县守军在与日军的激战中,有一个团的兵力全部殉国。
10月3日,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率领部队到达太原。10月5日凌晨,第九军主力到达忻口,郝梦龄立即命令部队占领忻口附近南怀化一线阵地,他带着师长、旅长到阵地上认真查看,现地组织防务。
10月4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十五旅从崞县一侧前进,向原平发起进攻。守卫原平的第三十四军第一九六旅在旅长姜玉珍的率领下,拼死抵抗。他们在阵地坚守到第八天,整个旅的官兵几乎都伤亡了,旅长姜玉珍以身殉国。12日,日军占领原平,直逼忻口。
10月12日,卫立煌抓住来犯日军对山西情况不熟悉的时机,果断调整部署,将所属部队13万余人组成左中右三大兵团,在忻口以北的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展开。三大兵团的总指挥是卫立煌,前敌总指挥是郝梦龄。
10月13日,板垣征四郎指挥日军5万余人向忻口发起攻击。为了突破中国守军的阵地,日军集中了30多架飞机,40多门重炮,50多辆战车,运用中间突破的战法,向中国军队防守的中央阵地南怀化和阎庄发起猛烈攻击。防守这一地带的郝梦龄第九军第五十四师官兵坚决阻击,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南怀化沿河阵地的主体工事被日军空中和地面的猛烈炮火摧毁,阵地上的官兵大部分牺牲。
忻口战役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忻口位于忻(县)定(襄)盆地北端,是五台山、云中山两山峡谷中的一个隘口,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地,中国军队据险而守。由板垣指挥的第五师团1个步兵旅团和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等2万余人,凭藉着优良的武器,在飞机、大炮和战车掩护下,从10月13日起,向中国守军防守的南怀化、灵山等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中国守军英勇顽强地抗击了敌军,用自己血肉之躯堵挡了敌人的进攻,常常是在我军伤亡殆尽的情况下,阵地才被敌人占领。
第十四军刘戡师防守髫髻高山,敌于12日未刻起以重轰炸机20余架向九十八团髫髻山阵地往复轰炸数小时,投弹数百枚。13日拂晓迄午,敌复以轻重炮数十门掩护步兵团1个联队向髫髻山攻击,发炮2000发,中国阵地工事全成灰土。守军浴血抗战,与敌展开肉搏,阵地进出数次,均将敌击退。团长曾宪邦两次饮弹后殉国,营长三员相继负伤,连长以下官兵伤亡殆尽。至午后一时许,阵地遂被敌攻破。南怀化为我军防守重点阵地,该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敌军付出重大代价也不得取得,双方形成胶着状态。在20日南怀化战斗中,中央兵团指挥官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棋和第五旅旅长郑廷珍,身先士卒,亲临前线作战,相继为国捐躯。
(3):南京保卫战中的德械师
在1934年国民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野,这是一支大约有4000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这支神秘的部队,就是南京国民自1927年起倾尽国力秘密组建,并于1933年邀请纳粹德国特种部队教官进行训练而成的王牌特种部队——委员长特别卫队,代号“中国宪兵”。据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于1946年交代,1934年国民国庆阅兵后仅三十分钟,日本情报机关就接到了土肥源从南京发来的密电,上面只有一句话:“中国宪兵”现身南京,战斗力极其强大。
唐生智冒死调动王牌军
随着上海等地的陷落。日军向南京发起了总攻,蒋介石逃亡武汉,也许是出于断后的考虑,他将“中国宪兵”留在了南京。随后,唐生智率领10万南京守军与日军展开了巷战,“中国宪兵”却还在营房处于待命状态,因为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是无权调动这支部队的。战况越来越紧急,抗战的英雄部队伤亡惨重,唐生智痛下决心,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与“中国宪兵”旅长易安华密谋,调动了“中国宪兵”两个营的兵力去雨花台接防。攻击雨花台的是日本甲种师团梅村师团,也正是这位梅村师团长,在雨花台争夺战中,最终成就了“中国宪兵”的赫赫威名。
600宪兵打败2万日军
当两个营的中国宪兵与第五军在雨花台接防完毕的时候,梅村洋洋得意地发起了新一轮攻击浪潮。他认为他面对的只是一批疲弱不堪的第五军战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雨花台响起了冲锋枪的怒吼,大吃一惊的梅村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在20年后的回忆录中,他这样描述当时的自己:“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惶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真正的对手来了。”如果说开始日本人只是惶恐的话,那么之后的一天时间则成为了这些所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大和武士心中永远的噩梦,2万多日军对两个营中国士兵的战斗,成为了梅村师团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600名中国宪兵,平均每个人防守一段25米长的阵地,平均每个人要面对50名日本甲种师团士兵,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一批批日军倒在了雨花台上,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梅村师团也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始终攻击不止,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中赢得的宝刀,与“中国宪兵”在阵地上拼起刺刀。然而“中国宪兵”也以硬对硬,上好枪刺与日军展开肉搏。终于,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团,在黄昏时分倒在了“中国宪兵”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前。仓皇地丢下上千具尸体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刺刀的战斗中,梅村的那把宝刀被“中国宪兵”的战士缴获,梅村自己也被砍伤的胳膊,幸得部下掩护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而“中国宪兵”也付出了惨重代价,50多名战士的尸体长眠在雨花台上。
梦中遭轰炸 几乎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后,兴奋的唐生智连忙向蒋介石报功,蒋介石得知梅村战败,宝刀复得时大喜。但是得知“中国宪兵”参战后不由勃然大怒,将唐生智狠狠责骂,并再次下令,没有自己的手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调动“中国宪兵”。于是,在上层的压力下,刚刚打了胜仗的“中国宪兵”部队,不得不撤离雨花台,回到营房驻地。然而,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得日本谍报机关得知了“中国宪兵”的驻地位置,从而改变了“中国宪兵”的命运。当天深夜,日本空军出动飞机50多架,对“中国宪兵”的驻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大部分战士在睡梦中被炸死,饶幸逃出者仅200人。这支国民倾注心血组建的王牌部队,就这样因为蒋介石的错误决定而覆灭了。
化整为零活跃战场内外
此后,“中国宪兵”剩余的200多人被化整为零投放到了西南战场,参加了西南战场的大部分战役。特别是震惊中外的长沙会战中,正是由于中国宪兵小分队成功偷袭了日军的临时机场才使得日军失去了制空权,为长沙会战消灭上万日寇奠定了基础。这支部队在化整为零以后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同时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抗战胜利以后,他们只剩下50多人,其中一半人也已经因受伤而身体残疾了。。。
(4):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战役,是全面抗战开始后华北战场上的第一个大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共两party军队首次团结对日作战。
1937年9月中旬,日军侵占晋北重镇大同及广灵、浑源等县城后,敌第5师团的进攻矛头指向内长城战略隘平型关,企图突破平型关后与雁门关外的敌察哈尔兵团会合,南下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为保卫山西,9月18日,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平型关作战方案。在此前后,在山西前线的C.P中央代表周恩来和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先后三次会见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入晋作战、后勤供应及平型关作战方略,周恩来还应阎之邀起草了第二战区作战方针。
平型关战役初定的作战计划是:以逐次抵抗的方式诱敌深入到平型关西侧的繁峙县砂河以西地区,然后截断平型关要隘,集中兵力从五台山、恒山南北两面发动钳击,会歼日军于滹沱河上游的大营––––砂河间盆地内。其兵力重点部署在平型关、团城口、茹越口、雁门关、阳方口等主要防线上,阎锡山将内长城防线划分:右地区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孙楚,部署第33军、17军、15军,以平型关、团城口为重点;左地区总司令傅作义,部署第61军、34军、19军、35军,以茹越口、雁门关为重点;预备军为八路军及第71师、72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东侧灵丘地区相机配合,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
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部署兵力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设在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阎锡山坐镇指挥。战役前线指挥部设在平型关以西15公里的大营镇,总指挥为第6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日军在平型关一线先后投入兵力约2万余人,第5师团主力万余人从灵丘、浑源进攻平型关,察哈尔兵团万余人从恒山西侧助攻策应。
9月20日,日军侵占了应县和灵丘两座县城。当日,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下达了进攻平型关的命令。21日傍晚,日军第21旅团主力侵入平型关地区。午夜,5000余日军配以坦克、装甲车各20辆,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一线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历时旬日的平型关战役正式展开。守军第17军和第33军独立第8旅据守工事进行反击,战斗异常激烈,阵地数次易于敌手,又失而复得,双方伤 亡惨重。为确保平型关防线,23日,阎锡山急令傅作义率预备军增援,并调第71师、72师、新编第2师加强平型关防线。同时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朱德、彭德怀遂命115师立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
9月24日,傅作义率两个旅到达平型关前线。该日,日军增兵5000余人,分别向平型关一线各阵地发动进攻,东、西跑池及1886.4高地陷于敌手。傅作义、杨爱源与115师联络参谋商定,于25日拂晓守军第71师和115师合击团城口之敌,巩固平型关北侧防线。
24日深夜,八路军115师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25日拂晓,日军第21旅团步骑兵千余人及运送军用物资的两个辎重中队开始进入乔沟峡谷古道。7时许,115师伏击战打响。激战7个多小时,乔沟内日军被全部歼灭。为扩大战果,第343旅主力又乘胜向东跑池之敌追击,将该地区之敌压缩包围。但守军未按预定计划出击,致使日军2000余人向团城口方向突围逃窜,失去了消灭更多敌人的良机。
正值傅作仪指挥部队向平型关之敌反攻之际,敌第5师团主力转攻团城口、鹞子涧阵地。守军第17军前沿部队因连续激战3昼夜,伤亡2600余人,多次请求阎锡山、孙楚支援未果,一气之下竟退出要隘团城口阵地,致使东西跑池以北约2公里长的防线主要阵地被敌抢占,给平型关防线造成极大被动。鉴于杨爱源、孙楚协调指挥不力,阎锡山命傅作仪前往大营全权指挥平型关作战。傅作仪组织守军第71师、独立第8旅、第72师进行反攻,夺回鹞子涧高地,并将敌军压缩于东西跑池沟内,才稳住了平型关防线阵脚。
26日,阎锡山决定放弃砂河地区决战计划,集中兵力在平型关外歼灭敌军。日军第42联队由蔚县增援平型关。27日,日军步、炮、空协同向迷回村一带阵地全面进攻。守军第71师214旅3个团向六郎城、鹞子涧日军发动反击,第434团与敌奋力拼杀,因突入太深而陷敌包围,团长程继贤与千余名官兵壮烈牺牲。29日,敌军又以两个联队的兵力向守军阵地发动进攻,敌我双方激战呈胶着状态,日军终未突平型关防线,守军也无法全歼敌于平型关外。
为策应进攻平型关的第5师团,日军察哈尔兵团独立混成第15旅团于28日猛攻平型关西北要隘茹越口阵地,守军3个团前往支援也未能阻止日军攻势,茹越口阵地被敌占领。29日敌人由茹越口南下进攻繁峙县北侧的铁甲岭阵地,守军第203旅奋力抵抗,旅长梁鉴堂及1400余名官兵全部阵亡,铁甲岭阵地失守,该部日军又于30日日军攻陷平型关以西65公里的繁峙县城。
繁峙县城失陷威胁到平型关守军的侧后,30日晚,第二战区在东山底村召开紧急会议,由于缺乏决战决胜的信心,阎锡山下令放弃平型关阵地,全线撤退至忻口一线,至此平型关战役结束。
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115师将士浴血奋战,取得了具有重大军事和政治意义的辉煌胜利。正面防守的国民party军队,在战役中虽然暴露出其战 略战术上存在的缺陷,以及晋绥军与中央军内部协调配合上的问题,但由于广大官兵的奋力抵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迟滞了日军攻占太原的进程,赢得了集结力量部署忻口防线的时间。在战役中,守军先后有上万名官兵为国捐躯,其中旅长1名、团长代理团长4名、营连长数十名。
(5):台儿庄战役中的日军士兵日记
下面是日军士兵涩谷升从军日记,原文刊登于《中国抗战画史》第157页-158页
二十四日
上午六十北落村出发,向台儿庄前进,第五中队及机枪队右侧第一线,总队部向铁路敌阵地开始进攻,敌兵约数千名,第五中队呼应总队部向敌阵地进攻,受敌方猛烈射击,不?,伏于麦田,谷川君战死,第三小队之见泽君去向不明,中仓、中原两君受伤,向铁路东西面村落夜袭。小队长下令,各兵要抱死心。敌方以捷克机关枪猛射,我伏在地上,立在前面之森君中弹既死,黑川君亦中弹倒地,金田君负伤,战车队向南面蓦进,展开肉搏战,小队长负伤,因敌兵甚多,我军含泪而退,马十只倒地,经理部长战死,其他死伤不少。敌方发射愈猛,我中队长不能与总队部取得联络,约历一夜,川谷君战死。
二十五日
敌装甲车出现于前面约距五十公尺,因势寡不得动手,浜尾君战死,排长率第五分队往总队部联络时,我阵地北方发现敌兵数千人,吹喇叭而向我阵地进攻。刘家湖方面之敌兵亦甚众,向我攻袭,各兵抱定决心待死,约历二小时许忽闻友军枪声四起。第七中队及辎重队负伤颇重,在刘家湖取抵抗态势,伤病送往卫生队,中途所有乡村均放火焚烧。
二十六日
在刘家湖稍事休息,下午五时出发,占领东面之小村,该处约距台儿庄二百五十公尺。准备明天开始进攻台儿庄。
二十七日
半夜二时出发,幸哉,无月,无星,四面黑暗,敌方无从探知我方行动,中途无受敌兵袭击。到达总队部,立即开掘战壕,竹安君被派步哨,由木君受伤惨重,据称第四中队于二十四日战斗,死伤将达一百数十人之?
天亮六时半,各炮队开始发炮,其音响震动天地,第五第六两中队结成敢死队由城墙之破裂口冲入。墙边有河浜,手榴弹如雨飞来,数人中弹倒毙,其惨状实为人间地狱。队长命令,不管死伤如何惨重,各应尽本分,步兵几乎全员倒毙,手榴弹仍如雨飞来,我身边亦飞来数枚,我无负伤,非常奇迹,经激战方得占领城市一隅,我方已牺牲半数以上云。然后将死伤者全部收容于大房屋内,黄昏,敌再度袭来,我方受伤数人,手榴弹仍如雨似雪飞来。夜间我与林原、足立两君刺毙敌兵九名,通宵枪声不绝。
二十八日
敌众势寡,无从扫荡敌兵,仅与之对峙相持,迫击炮如雨飞来,我方死伤益见惨重,余员不分日夜,从严防守,各中队人数六、七十人。
二十九日
敌方开始退却,我方伏于战壕向敌兵猛射,各中队各派一部除外扫荡,夜间第九中队由后方开来助战。我方战车被敌方破坏迨尽,子弹亦告罄,不得已伤兵之子弹拿来应用。
三十日
天亮展开巷战,敌方抵抗顽固,不得进展,上午十一时许第九中队之西山君战死,激战一天,无占尺地,敌迫击炮、手榴弹愈演愈猛。
三十一日
上午九时开始进攻,正午前敌方发射迫击炮甚烈,我方死伤惨重。
开始收拾尸体,约有六、七十具,因敌方猛射无从收拾,夜间与第三分队从事防守,附近一带落弹颇多。
四月一日
上午六时火葬尸体,八时开始进攻,死伤者全部送至后方,下午占领和尚寺一所,全员进驻该寺,准备明天战斗,敌机投弹于该寺附近,石仓君中弹重伤,重机关枪分队长亦中迫击炮而毙,第三分队战死三名,重伤一名云。
二日
上午九时开始进攻,因道路受阻,工兵从事毁坏房屋,以便前进。
三日
早饭后开始进攻,敌弹如雨飞来,足立君中弹而毙,各处起火焚烧,火焰冲天。
四日
互相投掷手榴弹,下午三时许,发现敌机十一架投弹,夜间看守友军尸体。
五日
与第三小队前往火葬尸体,敌弹猛烈,第九中队排长负伤,第三分队之三泽君尸体,虽经四面探查,无从发现。
六日
与林原君两人送足立君之尸体至收容所,途中迫击炮纷纷飞来,非常担忧,尸体运至火葬场时敌弹愈射愈烈,我伏于望远楼中,稍待,大队部在此中弹三名,第八中队八名亦倒毙,第三小队亦运尸体前来,下午七时,收拾死伤兵之G-U-N,大队部无法支持,退至河浜附近,敌弹愈射愈猛,牺牲数百人之声明而占领之场所又被敌方夺去,我队亦含泪跟随大队部后撤,退却时向战死者暂告惜别,且将所有房屋放火焚烧。
七日
台儿庄撤退后,上午五时到达泥沟,四面桃花满开,春景颇佳。我队因人数关系,既编入第十联队,上午十一时许到夹坊林,在此暂驻,我之生命,暂时可以保全。山乡村中捉来鸡鸭十五只,大吃特吃,在此稍事休养,准备下次进攻。
(本日记记至此处嘎然而止,本日记是在台儿庄外围战场上拣获的日军日记,上面为该日记书写的最后一页,前面还有日记所有者的姓名和部队番号,估计此人已经葬身台儿庄的炮火之中。)
(7):桂林保卫战!中日抗战中最惨烈的一战!
日本人战史中两次认为中国军队勇猛程度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人们一般提起广西,就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提起桂林,就会想到美丽的漓江、象鼻 山、七星岩等等美景。但是就在桂林城下,曾经爆发了一场令日军震撼但却被国人遗忘 的战役——1944年桂林保卫战。
如果是问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最残酷最激烈,可能有人会说淞沪会战、台儿庄 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等,但是如果去问参加过侵华战争 的不少日本老兵,就会发现这些老兵很多都一致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 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也许是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也许是桂林保卫战的广西桂系守军是在拒绝执行国民要求撤退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战斗,也许蒋介石的内心也想让颇具战斗力的广西桂军 与日本人拼得越凶越好,也许……等等,这种种理由导致的结果是桂林保卫战在国民当 局的日后的抗日战史中少有记载,在正史中几乎就没有记载,只是在一些高级官员的回 忆录中有部分描述,而且这些所谓的描述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自相矛盾, 可能我们不妨引用部分日本人的资料还比较准确一些,毕竟从敌人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 不错的选择。在日本人的战史中,认为桂林保卫战是“战争”中的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 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为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被中央军第5军击 败)。
先让我们来看看桂林保卫战前的情况,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 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 一路所向披靡,国民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 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 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一八八师调出,以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 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一七○师来替换,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一三一师 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一三五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 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一三一师和第一七○师,第一七○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 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一三一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七 ○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他们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国民统 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后来又要求坚守桂 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 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 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国民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时间,真是令人费解?但是桂 林守军的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 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 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 身上绑上手榴弹,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的 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 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 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 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 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 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
(9):浴血滇西-腾冲攻坚战
滇西反攻,打响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战略反攻第一枪,也是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役。和整个滇西反攻相同,腾冲的胜利是以惨重的伤亡为代价,敌我伤亡比例高达1∶6。而整个腾冲城,也在血雨腥风中毁之殆尽。
走进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北部的国殇墓园,县城中的一切喧闹都远去了。
高不足30公分,宽不足20公分的小石碑列队站立,从山脚到山峰,整齐排在墓园内只有几十米高的小山上,密密麻麻。石碑一共3333块,大约只占整个腾冲战役牺牲人数的一半。
每一列大约是50块石碑。每一块碑上刻着一个名字和他阵亡时的军衔。山脚下是一等兵和二等兵,越往山上走,军衔越高,最高处的是上尉。山脚下还有一块大一些的墓碑,合录着牺牲的校级以上军官的名字。
这些亡灵属于国民第53军和54军以及原属第6军的预备二师。
陆朝茂的墓碑也在里面。
不过,陆朝茂还活着。
经历那场血雨腥风60年后,陆朝茂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排有个弟兄,保山人,打来凤山那天,我们同睡一铺,衣裳脱在旁边,衣裳上有符号名字,那早上起床后,我们把衣裳穿错了。早上,往山上攻没多远,他就被打死了。由于他穿着我的衣服,阵亡名单上就写着我的名字,国殇墓园里刻着的也是我的名字,而我只是裤腿上被打了一个洞。”
攻打来凤山
陆朝茂当时是国民预备二师2团2营机枪连的信号兵。
他幸运地活了下来,现在已经84岁。让他回忆当年的经历,好像已经是隔世的故事。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的滇西作战开始。第一次战役是跨过怒江,用尸体堆上高黎贡山后把日本守军赶下山去。之后就是攻打来凤山和腾冲城。
来凤山,位于腾冲城南一公里,是整个腾冲城的制高点,也是陆朝茂差点牺牲的地方。
日军占领腾冲两年间,在来凤山和县城内都建立了大量永久性工事。来凤山之战从7月6日开始,直到7月28日才结束。
日军依托钢筋水泥浇注的碉堡群和三道通电铁丝网,居高临下射击。“我们是仰攻,正好是雨季,路特别滑,眼睛都不知道该看脚底下小心别摔倒,还是该看着上面注意敌情。”陆朝茂说,“而且那时候来凤山是光秃秃的,和现在不一样。小日本把树都砍光了。我们一点遮蔽都没有。”
陆朝茂第一次看到火焰喷射器,就是在来凤山上,把日军的坑道烧得一片狼藉,只听到惨叫声。历史学家说,这也是火焰喷射器在整个二战战场上的第一次使用。陆朝茂不知道的是,很多士兵并不知道使用火焰喷射器必须注意风向和角度,来凤山一战中,处于仰攻状的中国士兵开火,结果烧死自己和战友的事情也发生过。
来凤山日本守军600人,除了10人逃回腾冲城之外,悉数被歼。而中国军队付出的代价是伤亡1000多人。
陆朝茂还记得预备二师的师长姓顾,副师长姓彭,但是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史载,攻占来凤山之后,罗斯福总统曾来电祝贺,并授予预备二师师长顾保裕、副师长彭劢勋章。
腾冲攻城
拿下来凤山,只是攻城战的开始。
8月2日中午12点,被日方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歼灭战腾冲战役正式打响。
腾冲城建于明朝的1448年,是标准的八里城城墙为正方形,每边长一公里,总周长就是八华里。战后检讨的时候发现,腾冲城本身就像一个大碉堡:夯筑的城墙,高9米,厚8米,城外还用石头包了一层,一般武器对它的破坏程度很小。而且日军还在城内城外修筑了大量工事、暗堡,其具体数目至今都是一个谜。
初步拟定的作战计划,是四面围攻,由53军和54军下属的两个师各自负责,预备2师为总预备队,驻扎在来凤山。此时盟军已经掌握了滇西战场的制空权,第20集团军的6万人将腾冲城团团围住,而城内守军是日本第56师团的148联队,加上伤员不过1300人,就看何时能够拿下了。
8月2日,陆朝茂站在来凤山上看着空军向城墙投弹之后,步兵在一片喊杀声中,潮水般冲向城墙和城外的工事,但是每次都被日军密集的火力网挡回来。
“我们的装备不算好,没有什么重武器,要么靠近城墙安放de-tona-tor,要么等着飞机炸才能打开城墙。最后也就是靠着飞机才打开缺口的。”陆朝茂对记者回忆道。
从8月2日起至8月14日,近两周时间进展不大,城外已经被大致肃清,主要争夺阵地还在城墙沿线。但是经过连日空袭和战斗,城墙已经被打开了几个缺口。事后才知道,最大的收获是8月13日空袭炸断东城墙,压塌了城门下战壕里设立的作战指挥部,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等30余人当场毙命。藏重后被日军追认为少将。
8月14日,20集团军总部决定更改部署,重点为从南向北强行入城,步步为营歼灭敌人。预备2师也结束休整,被抽调上阵。
恶战继续了一个星期,至8月20日,中国军队才在城墙上站稳脚跟。更加残酷的巷战开始了。
陆朝茂回忆说:“我们架着重机枪从城墙上往下打。等打完以来后到里面一看,打死的日本人码满了三间房子,有一边码到三尺多高。蛆白生生地爬满了墙上、房檐上和瓦棱上,臭哄哄的,饭都吃不下去。”
在空袭中,中国军队大量使用燃烧弹,以烧毁城内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据说第一批冲进腾冲城的中国军队吓了一跳,因为竟然看不到日军,但是,紧接着是日军从暗堡中射出的密集枪弹。
原来日本56师团的多数士兵来自九州岛福冈等地,矿工出身居多。在腾冲城里,他们发挥了自己打洞的绝活,修筑了大量地下工事。也许,只有在滇西战场上,是日本人打起了地道战。
占领腾冲两年间,矿工出身的148联队把城里给翻了个底朝天。腾冲战前以产玉出名。战后每次市政改建,总有很多人围在工程车的边上,希望像老一辈人一样能捡现成便宜可是一块玉石也没有了,据说都给这群日本矿工修碉堡的时候挖光了。
一位叫蔡斌的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腾冲城里到处是枪声、喊杀声,一眼望去尽是烈火和硝烟。断壁残垣下,一堆堆的尸体,一股股焦臭味、死尸味直呛得恶心。在进攻的路上,我们为了隐蔽身体,不得不扒开敌人腐烂的尸体,从一堆堆的蛆上爬过去。在受日力所阻又找不到隐蔽的地方时,就只好把死尸堆起来做工事,让自己卧倒在恶臭的血水之中。有时一梭子机枪或一颗手榴弹炸在尸体上,弄得我们一头一脸臭烂的死人肉。”
有老兵回忆说,面对城里的碉堡,中国军队是以营为单位进攻的,打下一个换一个营,可见伤亡之大。
逐街逐屋的巷战持续了半个多月,有人回忆腾冲城里没有一片树叶上没有两个以上弹孔,也没有可以避雨的屋檐。
陆朝茂说此言不虚。在这里,他又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枪把我的钢盔打飞了一丈多远。幸好我的头发半年没剪,把钢盔顶得老高,不然飞掉的就是我的脑袋。”
直到9月初,日军仍顽抗在最后的据点城东北的拐角。而蒋介石已经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九一八国耻日之前收复腾冲。据说13日那天,最后招集了120个敢死队员,命令是要城不要人。敢死队员带着短枪与刀,臂缠两条白毛巾被领进了城门。那是个月亮昏白的晚上,他们见人就杀,只要没有缠白毛巾的就砍,一杀杀了一夜,眼睛都杀红了,有人死了手中的刀都没松。冲锋号吹响的时候,很多人还在砍,一直看到部队上来了,才住手,倒下去。
9月14日,腾冲光复。此役全歼日军148联队1300人,距离5月11日怒江开战整整127天。根据当时的战报,高黎贡山和腾冲战役中第20集团军共阵亡8671人,另有美军顾问阵亡14人,全歼日军56师团主力4000余人。
抗战结束之后,陆朝茂等老兵们不愿意打内战,于是留在高黎贡山脚下,他和弟兄们在洒过鲜血的地方,解甲归田,生活至今。
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 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 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 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 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到了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确实力气和弹尽粮绝而全部被日军击毙。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一役中阵亡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由于没有达到“坚守三个月”的目标,由于本来国民就没想过要守桂林,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甚至可能由于国军想牺牲桂林守军来换取反攻时间,等等疑问。这场令日本人震撼的战役却不为众多国人所知,国民仅有的嘉奖就是把已经阵亡的桂林守军指挥官、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提升为中将,仅此而已。
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没有一名士兵始终没有在“清醒”的时候投降(后来被俘虏的人全部是被毒气弄得已经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而衡阳守军怎么说也是装备较好的中央军,怎么说最后衡阳守军也投降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但衡阳守军结果是投降了。
桂林保卫战是国民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这些地方军阀,在军阀混战的时候给老百姓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但是在日本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8):铁军血战昆仑关
日本人战史中两次认为中国军队勇猛程度超过自己的另一场战役
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发动的桂南会战中最关键、最惨烈也是最辉煌的一仗。参战的中国军队全体官兵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胜利之歌。它将永彪史册,长留人间并激励每一位炎黄子孙奋勇向前。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虽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也进行了勇敢的战斗,使日寇付出了伤亡几十万人的代价,但整个抗日决场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连、青岛、武汉、上海、南京、广州相继陷落这些大城市的失陷,意味着从北到南我国所有对外联络的重镇和港口几乎都失去了。这对于一个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来经援和军援支持对日作战的国家来讲,无疑是灾难性的。此时国民唯一的对外联系只剩下西南方向的水路和滇越铁路。为了彻底断绝我国所有的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投降,从而腾出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日军大本营决定发动一场旨在功占广西濒海地区进而夺占南宁——西南国际交通线上重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1939年9月,日军大本营将在中国内地作战的精锐部队第5帅团各部,分别调往山东青岛和淄博地区进行了强化登陆作战和山地作战训练。同时日军台湾旅团也开往广州进行登陆演练。等到这两支部队都已训练完成之后,遂下令以今村均的第5帅团和盐田定七的台湾旅团为陆军参战主力,海军第2派遣支舰队和第3联合航空队提供海上和空中支援,由第20师团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统一指挥,开始了登陆广西的军事行动。
1939年11月15日黎明,在钦州湾外海面40艘军舰的火力支援下,今村均第5师团的先遣队-及川支队两个大队的日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开始强行登陆。由于中国军队对登陆地点判断错误,再加上军队调动仓促和火力、单兵素质诸多原因所致,到当日傍晚滩头阵地就全部失守,只能退守防城县。但日军丝毫不给中国军队以喘息之机,步步紧逼。16 日防城又失,17日钦县也落敌手,紧接着日军大部队成三路长驱直入,直逼广重镇南宁,进抵邕江南岸。虽然中国军队 135师紧急赶来阻击,但日军还是于24日渡过邕江,135师腹背受敌,被迫从南宁推出。日军攻克南宁之后,切断了桂越公路,并以南宁为航空兵基地,轰炸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上的各处险关要隘。如果再攻占了昆仑关,形势对中国军队将是灾难性的。
昆仑关位于南宁东北100千米处,地形复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峰林立、制高点多、易守难攻,是大西南交通线邕宾公路上的重要关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攻占昆仑关后即可北上攻击广西重镇柳州、桂林,切断湘桂铁路,进入中国腹地湖南,威胁正在孤军奋战又事关全局的由薛岳将军指挥的长沙守军。12月4日昆仑关陷落。
桂南抗战形势万分危急,蒋介石和国民军事委员会决定动用战略预备队发动反击。
桂林行营主任、国民军中人称“小诸葛”的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奉蒋介石严令,星夜由重庆赶回广西,在迁江组织前方指挥所直接部署对日作战。昆仑关失守之后,为了制止局势进一步恶化,扭转战局,白崇禧制定作战计划的关键就是必须迅速攻克昆仑关。鉴于几次作战失败的教训和对日军实力的客观评价,白崇禧向蒋介石请求动用国民军第一王牌、机械化第 5 军担任主攻。大敌当前,情势所逼,蒋介石也只能爽快地把自己的“心爱亲军”交给以前多次和李宗仁联合起来与自己作对的白崇禧指挥了。
根据作战计划,桂南反攻部队共分3路。东路军由第26集团军蔡廷锴将军指挥,西路军由第16集团军夏威将军指挥,北路军由第38集团军徐庭瑶将军指挥。第38集团军下辖昆仑关主攻部队杜幸明的第5军、李延年的第2军、甘丽初的第6军、傅钟芳的第99军、姚纯的第36军的 46 师、新编33师。
第5军是国民军队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全军有71000余人,足抵得上几个杂牌军的总人数。军长杜幸明,参谋长黄翔,副军长郑洞国,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荣誉第1师师长由副军长郑洞国兼任。荣誉师的官兵都是由伤愈归队的老兵组成,经验丰富,战斗力尤强。除去3个主力师之外,还有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军直属团队在编。讲到装备,第5军更是首屈一指了,拥有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豪须”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军属重炮团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各师也都有山炮、野炮。会战之前,第5军各部分驻湘、桂两省各处。徐庭瑶任北路军总指挥伊始,就急令杜聿明军长迅速把各部队向战区收拢集合待命,并首先派出兵力向南宁方向挺进,务必阻敌北犯,以掩护军主力集结南下。此时南宁已经陷落,乘汽车急往南宁阻敌的 200师600团在南宁郊区与敌遭遇。日军在优势火炮、空军的掩护下猖狂北犯。600团的将士在团长邵一之的带领下,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最后邵团长、吴其升副团长以身殉国,副团长文模身负重伤,全团伤亡惨重,但有力地迟滞了日军的北犯速度,保证第5军各部队于12月10日集结完毕。
1939年12月15日,桂林行营发布第一号作战命令。次日徐庭瑶将军亲往杜聿明军长的指挥所具体部署攻击昆仑关的任务。杜聿明将军在宣读完第一号作战命令之后,又用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向与会者讲了当前的敌我态势。此次侵占南宁及昆仑关地区的是日军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其中中村正雄少将旅团长所辖的 21、42两个联队(相当于团)6000 余人防守昆仑关及附近九塘、八塘等要地。第5师团一直是日寇侵华的“急先锋”,先后参加了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许多重大战役,尤其是第 21 旅团的官佐士兵,大部分都是日本山口县人。此地历史上即为武士多出之地,武士道精神盛行,秉性凶狠残暴,是第5师团中坚力量。而我方此次会战也动用了战略预备队15万人,飞机100余架。其中蔡廷锴将军和夏威将军的东西两路主要配合第38集团军的作战行动,在外围展开袭扰、破坏、阻击、监视。第五军主攻昆仑关部队为荣誉第1师、200师和军属重炮团,战车团、工兵团配合作战,由杜聿明军长亲自指挥。新编22师为右翼迂回支队,绕过昆仑关走小路,进占五塘、六塘,切断昆仑关日军与南宁的联系。第200师副师长彭壁生指挥的两个补充团编为左翼迂回部队,向八塘作大迂回后占领七塘和八塘,从昆仑关背后展开攻击,策应正面主攻部队。其它部队都按预定计划行动。
1939年12月15日凌晨,第5军重炮团的24门150毫米榴弹炮和各师属炮兵的山炮、野炮、迫击炮开始猛烈炮击昆仑关日军阵地。霎那间硝烟四起,火光冲天,日军炮火被压制住了。日军飞机的低空扫射也因第五军高炮部队的还击而收效甚微。炮火准备之后,荣誉1师1团官兵在团长吴啸亚上校的带领下,怀着“驱除楼寇、复我中华”的杀敌热情冲向敌阵,顺利攻占仙女山,入夜之后连续奋战又攻占了老毛岭、万福村。而441高地上的日军凭着居高临下面对昆仑关西北关口的有利地形,用山炮、掷弹筒和密集的步兵武器疯狂地向l团轰击扫射。不攻克 411 高地就无法夺取昆仑关。攻击部队在火炮、机枪和战车的掩护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杜聿明将军在战后为牺牲烈士撰写的碑文中生动地记录了当时血战的情形,“当其猛烈争夺之际,敌则配合空军强行增援,负隅顽抗,无懈可击,我则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辞攀跻之艰,不畏壁垒市固,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林麓。攻坚之苦、牺牲之烈,殆兴军以来所罕有。而攻坚克险,实开抗战之先河。”经过1团将士的浴血奋战,终攻克441高地。2团在团长汪波的率领下也攻占了罗塘高地。邱清泉的22师从17日开始,向右侧击成功,19日进入 , 六塘、鸡鸣山一线,旋即攻占了五塘、六塘,破坏了公路和桥梁。梁汉明的92师攻占了七塘、八塘,200师也从左翼迂回成功。至此,从五塘到昆仑关约30千米狭长地域之敌均被我聚歼和包围。 200 师 598 团在团长高吉人的指挥下,攻占了652、600 高地。599团在团长柳树人的指挥下,由装甲兵的多辆战车配合作战,苏制T-26坦克的45毫米火炮以直瞄方式迅速消灭了日军许多火力点,步兵紧随坦克冲锋。经过激战,终于夺回了昆仑关。
日军见昆仑关失手,大为震惊,立即出动大批飞机、火炮掩护新锐的预备队兵力发动反攻,未等中国军队喘过气来又重新夺回昆仑关。此后敌我双方都在各个要点和制高点处展开激战,阵地几易其手,但总的局势向我处好转。第5师团长今村均看到情势紧急,下令21旅团长中村正雄亲率两个大队前往增援。当日10点,援敌将五塘夺回,而守军65团稍加退却,旋即收缩集中兵力,奋战到下午又收复五塘。但敌人趁占领五糖的时机,向昆仑关内急输了1000余名援军,增加了我军再次夺回的困难。
左翼迂回支队占领七塘和八塘以后,将日军的退路切断,而赶来增援之敌在八塘附近又陷入了第五军的反包围之中经过第5军的连续打击,日军溃不成军、损失惨重,残兵败将攀山越岭落荒而逃,所乘汽车则被第5军军属炮兵悉数报销。
正在21旅团与第五军激战之时,在南宁后方维护交通线和警戒任务的台湾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又来“主动”支援,以其部第1联队赶至五塘增援,伺机反攻六塘。形势变得骤然紧张邱清泉师长命令刘建章团死守五、六塘之间,并有计划地诱敌深入。当日下午,熊笑三团与敌另一路援军发生激战。入夜之后,不甘失败的日军又动用坦克和装甲车掩护步兵再攻六塘邱清泉一方面急令所部工兵破坏公路桥梁,阻敌机械化部队前进,另一方面则亲率部队向突出部之敌发动反击,并成功地击毁敌坦克数辆。在新编22师各个团的猛烈攻击下,日军纷纷离开公路、据点向山区逃窜。
由于战局日益激烈紧张,日军抵抗又非常顽强,昆仑关仍未攻下,蒋介石非常恼火,严令前线指挥官三天之内如若还不能攻克,则军法从事。白崇禧在徐庭瑶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第5军前指,检查督导作战。他首先表扬了部队第一阶段的战绩,但也指出了战前对敌情侦察不明、用兵分散、火力不够集中、对包围之敌不能迅速消灭等问题。杜军长也提出了补救改进措施,主要是集中优势兵力、火器,重点打击,彻底切断敌军与南宁方向的联系,争取尽快消灭当面之敌。
24日拂晓,按照新的作战部署,荣誉l师集中主力兵员和火器向前一天得而复失的昆仑关前的重要据点——罗塘再次发动猛攻。激战到下午4时,再次攻克罗塘。而该部郑廷笈团则在攻占九塘的作战中击毙了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据战后缴获的日军记录,24 日下午,中村正雄亲自到九塘督战,并在一片大草地上召集官兵训话。正在这时,荣誉1师第3团团长郑庭笠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大草地上的日军正在列队集合,遂下令1营从刚夺占的高地上用迫击炮、重机枪猛烈攻击日军,予敌以重大杀伤。中村正雄腹部中弹,伤势严重。而傍晚日军军医正给中村正雄做手术时,一颗炮弹又恰好击中了权作手术室的草房,炸得一片狼藉。手术到晚上8点多才“凑合”做完,但第二天凌晨5点,这位不可一世、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钢军”少将就“魂归”东洋大海了。
经过郑廷笈团全体官兵的奋战,我军又二次夺回昆仑关日本鬼子在短暂的退缩收拢集中了剩余部队后,又发动了更加凶猛的反击。由于郑廷笈团攻上昆仑关已近精疲力尽,且兵力.损失大半,工事又非常残破,所以昆仑关再度易手。但敌人外来援军之路已被我彻底切断,日军也只能负隅顽抗了,每天的弹药给养仅凭几架飞机空投,许多士兵只能以野果充饥。
昆仑关两得两失,徐庭瑶和杜聿明仔细研究了其中的原因。敌人在关口四周的高地上布置了各种轻重火器,能对进攻关口的我军形成交叉火力威胁,如果不彻底消灭这些火力点.即使再攻克,也站不住脚。因此杜军长决定加强兵力火器,先拔去这些眼中钉。他将各个任务“分片包干”给一线各团队,同时命令军参谋长黄翔用电话向各团下达了限期攻占的任务。
12月25日凌晨.根据最新作战部署,第5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血战。荣誉第1师 团在团长汪波的带领下,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以神勇的作战行动,再克罗塘高地。杜聿明传令嘉奖官兵。汪团再接再厉又向老毛岭和441高地发起猛攻。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汪波团终于又攻占了 441高地,并彻底消灭了所有的守敌,牢固地守住了新攻占的要点。
第200师598团在高吉人团长的指挥下两次攻克同兴堡,最后坚守住了。第600团也在刘少峰团长的指挥下拿下 600高地。团队进攻也基本顺利。到日暮时分,敌人在昆仑关右侧的高地又全部被我军收复,但第5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战局发展到这步,能否攻下昆仑关的关键就在于界首高地的得失了。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东北,地势险要,悬崖峭壁,是日军保卫关口的最重要屏障,几次强攻均未拿下,而主攻部队200帅伤亡很大。杜幸明遂令郑洞国派其所部3团加强给200师,戴安澜全权指挥。戴师长得到增援后,连夜发动进功。再敌叉火力的打击下,伤亡仍然很大,多次组织敢死队爆破手抵近敌人工事投弹爆破,均无显效。激战到午夜12点钟,该团9个步兵连长已有7位伤亡,连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但全军上下斗志愈旺,决心不计代价,誓死攻下界首。天刚破晓,军属炮兵便开始用重炮轰击,各攻击部队也隐蔽接十冲地点,我军炮火开始延伸射击,各部队马上发起冲击。阵地上杀生震天、战旗招展,军官和士兵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日军也困兽犹斗、拼死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但无论在兵力,火器还是官兵士气上,此时此刻第5军都胜敌一筹。又经过3小时的激战,界首高地终被我军攻破,士兵在山顶燃起胜利的火焰,向第5军前指报捷,全军上下一片欢呼。
由于界首落入第五军之手,日寇只能龟缩在关内和附近几个小高地上。第5军乘胜追击,对昆仑关发动总攻。邱清泉师的邓军林团一马当先,第三次攻入昆仑关。随后大部队蜂拥而入,很快扫清残敌。到31日,昆仑关所有残余日军都被消灭干净,昆仑关被第5军完全收复。与此同时,昆仑关附近几个小高地上的残敌也被消灭,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战绩辉煌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机械化部队在正面战场上第一次与日军精锐部队的大交战,意义非凡。
根据日方及我方的统计:日军第21旅团官兵被击毙4000余人,伤者大大高于此数,被俘102人,旅团长中村正雄、第42联队联队长板田园一、第21联队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及各联队的第1、第2、第3大队大队长均丧命。第5军缴获山炮10门,轻机枪102挺,重机枪80挺,步枪2000余支,战马79匹,还有大量的弹药、粮袜及各种军需品。一向骄横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日军战后也不得不承认:在此地带之上(指昆仑关),蒋军比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当然,为了消灭凶残的日军,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不算牵制、警戒及防守重要交通线、据点的各路参战部队的损失,仅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军就伤亡2万余人(栖牲 5500 人、负伤及失踪 15000 余人,其中主攻部队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全师13000人,仅余700余人!主攻尖刀荣誉1师1团1营1连仅剩4人!)。为了缅怀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在徐庭瑶将军的积极赞同和帮助下,在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陆军第5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杜聿明将军亲笔用楷书写了长达400余字的碑文。蒋介石、何应钦、徐庭瑶等也题词纪念!
昆仑关之战缴获的各种日军战利品,包括火炮、枪枝、弹药、军旗、军服和日军个人的护身符、家信和战场照片及统计图片等,先后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地展出,轰动一时,极大地振奋了国人抗战必胜的决心。
昆仑关战役的胜利,不仅是第5军及中国军队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战区及大后方百姓的大力协助的胜利。为了支援作战,先后有6万余名青壮劳力和大批畜力和车辆投入支前活动,运送军粮200余万斤,弹药无数,运送伤员上万人次。时近隆冬,为抗日将士御寒,仅生姜就送去1万多斤,更有各种各样的慰问品和数量不菲的慰问金。并架通信线杆1万多根,修通道路几百千米。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同仇敌汽、共赴国难的伟大民族精神。
谨以此帖纪念抗战中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国军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