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看着比较舒服 |
送交者: 谐和 2007年02月19日10:17:4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给导演加分! 以往,大概是自信心不足,总要弄些港台唱歌的“艺人”撑面子,也不管这些西方流行文化的模仿者表演多么拙劣,多么让中国普通人感到不舒服。看那些口碑很差,丑闻不断的港星台星梳着火箭头,穿着“大馒头”在春晚的舞台上捏声捏气,让我鸡皮疙瘩乱冒,赶快要关了电视机。今年,这些鸡皮疙瘩少了,几乎没有了,估计是客气婉拒了一些商业性质的港台歌星的申请:“对不起,名额已经满了”。 很好,给导演加分! “中国”的味道重了,西方流行文化的东西少了。民歌多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响在大年三十儿晚上。各民族的歌舞还不错,尤其是西藏牧民的集体舞蹈,配着咱们青高原的火车背景,大开眼界。进城打工子弟的集体朗诵,让很多作父母的流下眼泪,和谐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 给导演加分。 “汉”味重了,洋味少了。民间歌舞杂技武术PK洋调调,好。 只是节目主持人和一些歌唱演员象彭丽媛,朱军等穿着欧洲18,19世纪的宫廷服装,怪怪地,很丑,鸡皮疙瘩再起。 给服装减分。 语言类的相声,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小品类没有什么新人,几张老面孔。赵山和宋丹丹一如既往地东北大忽悠和黑土白云,演成系列,有人爱看有人乏味。 明年再来。 其实,春晚也就是人们过年的“光影和声响”,估计现在很少有象80年代那样合家正襟危坐看春晚的情形了。春晚,就图个爆竹声中的喜庆声响,不是什么艺术奥运,和维也纳每年的新年交响乐音乐会,和纽约每年新年的“大苹果”一样,每年举办,图个喜庆,看完就忘,明年再来。 不应当要求太高,有“中国”味,有“汉味”,就够了。民俗节目,办她个100年! 所以,就有南方各地自己办的春晚,不看京腔听滬腔,粤腔,川腔,湘腔,闽腔。。。。。。。 春晚,图的是包饺子时的一乐也!
|
|
|
![]() |
![]() |
实用资讯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6: | 美国正从联日转向联华 | |
2006: | 为何叫“维权运动”而不叫“人权运动” | |
2005: | 举火驱长夜,打鬼借钟馗 | |
2005: | 希腊罗马神话不真,凭什么犹太神话真? | |
2004: | 台独是一把野火 | |
2004: | 江泽民提拔各路将领内幕 | |
2003: | 回纽约时报 中国隔岸观火又如何!? | |
2003: | 今天的火星就是明天的地球 | |
2002: | 毛主席玩女人 | |
2002: | 民主迷信与中国的政体选择 (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