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大陆股民对股市的分析
送交者: 一介书生 2008年05月06日16:10:4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在近四个月的漫漫长跌中,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跌速最快周期时间跌幅最大的浩劫!沪市3000点或将不保。

在这几个月的下跌中,救市与不救市一直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问题,大多数股民抱着对管理层不会不管一定会救市的希望而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一起沉沦!股民们随着财产的不断缩水,希望变成了失望,愤怒,以至绝望,信心,在管理层的不作为中灰飞烟灭。
我们再来看看,在这轮暴跌中,我们的管理层在做些什么?记得去年的大涨中,管理层通过5。30调整印花税打压,并且不断地出来宣讲风险教育。而与之相反的是,在这跌大跌中,他们选择的却是沉默,只有在被媒体逼急了的时候,才出来吼一句“谁说证监会不会救市!”而后又重归沉默。

管理层为什么面对股市如此大的跌幅而又保持沉默?就我看来,无非有一点,那就是认为中国股市有泡沫,我不是经济学家,不会判断股市里到底有没有泡沫,姑且算是有泡沫吧,那么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泡沫是怎样形成的。

一)牛市起因
2006年到2007年的这轮大牛市,起因于什么呢?是起因于中国这么多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吗?答案是--非也。真正的起因,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讲还给了中小投资者一个公道,同时也推动了一轮从998点到6123点的大牛市。所以说这轮牛市依旧没有走出中国股市的怪圈,它依旧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策市。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利好推动下,在管理层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承诺中,在股市逐渐显现的赚钱效应中,一轮大牛市终于“破熊”而出了。
要说中国的老百姓,也的确是可怜,在这样一个社保,医保尚不健全的国家,要想以后的生活得到一点点保障,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把节省下来的钱存到银行去。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存在银行里的那点钱又在不断的贬值。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有了一个可以获得“财产性收益”的渠道,有了一个可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盛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于是,纷纷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股市中一博。
然而,世上凡事都是有因有果,有利有弊,有得有失,除此之外,还有圈套,
陷井在等着你的。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

二)股市-圈钱的机器
股市,向来是企业圈钱的渠道,在这轮大牛市中,股市再一次沦为圈钱的机器,股民们成千上万亿计的资金被这只无形的大手席卷而空,扩容的速度近乎于疯狂!疯狂必得付出代价,时候没得而已,现在到时候了,但付出代价的依然是我们的老百姓,受伤的总是那些弱者。
管理层为什么会那么热衷于扩容?答案只有一个,流动性过剩。如果钱只是投入到股市,那么赚来亏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股市扩容才是流动性过剩的真正终结者。
股市的扩容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利国利企业。企业得到了钱,得以扩张发展,国家能从中多收到税收。
那有人就说了,你为什么不说是利国利民呢?事实是,扩容的股票发行市盈率高得出奇,大家算一算,动轧40倍50倍甚至90倍市盈率的新股增发股发行,如果股民长期持有,远不如存银行,这样的扩容,于民何利之有?
企业做的越来越大,分到股民手中的分红不见多,上市公司的老总们年薪倒是节节高了,2007年,上市公司老总最高年薪达到6600万,超千万的比比皆是,我想问一句,上市公司的老总们,你们凭什么拿那么高的年薪?是靠你们的能力吗?如果没有股民们投入那么多的血汗,如果没有那么好的国有资源加以利用,你们能让公司赚到钱吗?靠股民的钱赚到钱,你们不思回报股民,还自己坐享其成,天理何容!

三)泡沫--谁之祸?
在这轮大牛市中,泡沫一直让大家争论不休。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寻找一下泡沫产生的根源。
任何国家的股市,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泡沫存在,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在牛市中就更不用说了。我要说的泡沫却是人为产生的--新股发行泡沫。
市盈率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通俗点讲,它直接反映投资者收回投资成本所用的时间,一只股票如果市盈率是20倍,那它的收回投资时间就是20年。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是多少吧,下面是我随意从网上找来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表:
盈率 总额 (万股) (元)
(倍) (亿元)
601919 中国远洋 2007-6-18 98.67 151.27 178386.74 8.48 水上运输业
601318 中国平安 2007-2-12 76.18 388.70 115000.00 33.8 保险业
601998 中信银行 2007-4-19 59.62 133.51 230193.27 5.8 其他商业银行
002142 宁波银行 2007-7-12 36.39 41.40 45000.00 9.2 银行业
002155 辰州矿业 2007-8-2 36.06 12.25 9800.00 12.5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02144 宏达经编 2007-7-23 35 1.47 2700.00 5.43 纺织业
601009 南京银行 2007-7-12 34.45 69.30 63000.00 11 银行业
601166 兴业银行 2007-1-23 32.5 159.96 100100.00 15.98 银行业
002112 三变科技 2007-1-26 31.61 1.96 2000.00 9.8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
601328 交通银行 2007-4-25 31.28 252.04 319035.05 7.9 银行业

从上表可以看到,新股发行市盈率最低也有31倍,最高达到98倍,如果按20倍市盈率算,也得二十年才能收回成本(是在上公司全额发放红利的情况下,当然那是不可能的)。30倍,甚至98倍的市盈率就意味着要花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收回成本,试问一下:这样的新股还有多少投资价值?是让股民买了拿到手里等分红,还是让股民拿它去炒作,把泡沫炒得更大?
可以这么说,这些新股的发行本身就是在制造泡沫,发行泡沫,如果按这样市盈率发行的股票,再好的企业,也只能成为垃圾股票!

四)新股泡沫---谁之过?
先打比方,如果现在以76倍市盈率去香港发行中国平安,会得什么少什么结果?答案只有一个字:滚!
首先,香港的证监会就不会同意,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他们会对无理圈钱行为说不。
其次,香港的股民也不会为此买单,他们是成熟的投资者,他们也会对无理无耻的圈钱行为说不。
这就让我们想不通了,为什么同样的事,到了我们这里就能行得通了,就能处之泰然了,就能合理合法了。
应该承认,中国的股民有其不成熟的一面,正因为这样,管理层才更应该担起自己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任,去扼制这此不合理的圈钱行为的发生,而不应该听之任之,甚至于推波助澜。而事后又去叫嚷什么泡沫多了,要挤泡沫之类的话。
不要讲股票是企业发行的,不要讲我是做过风险教育的。对于新股泡沫的产生,客观的讲,管理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不是用一句风险教育就可以一推了之的。就好象你把一个点着的炮仗交给小孩子玩,出事后又说对他教育过,这东西不能玩的。
可以这样理解,你把新股发行出来,股民们就会认为这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可怜的股民,他根本不知道炮仗会炸的。
管理层们,我想对你们说,对于股民,你们就象是父母,你们怎么忍心把点着火的炮仗塞到你们孩子的手中!


五)利益的输送--同命不同价

媒体报导过这样的事情,说是一架飞机失事了,机上人员合部遇难,最后在理赔问题上,却出现了外国乘客赔100万,而国内乘客只赔20万的结果。媒体惊呼:同命不同价!
奇怪吗,呵呵,一点都不用奇怪,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身上。
1)H股,A股--同命不同价
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H股 A股
中国人寿 3。00 18。88
中国石油 1。10 16。70

以上我们看到的就是H股和A股的发行比价,在港发行3元的中国人寿,回归价竟然在达到6倍的溢价,而号称亚洲最大企业的中国石油竟然以16倍的溢价发行(这当中还不算这么多年来H股所得到的分红)。看到这样的数据,你不为我们中国股民们感到悲哀吗?同样是一个死,我们的命为什么就那么不值钱?同样是一个公司的股票,到我们头上怎么就那么贵了?
这种高溢价的新股发行,无益是给公司以前的股东大量输送利益,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利益输送,一种严重有违公平公正原则的现象!但是,随着H股大量回归,这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
前些时候,中国平安又推出了1600亿的圈钱计划,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个能拿出几千亿去打新股的公司,竟然开出了这样天价的圈钱计划,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平安,你到底要做什么?要有多少钱才能填饱你的欲壑?
中国平安,你为什么不试试去香港股市去圈这1600亿呢?呵呵,可能你也知道你不会得到这笔钱,你只会得到一个字。滚!
2)新股申购--现金为王
新股的申购,无疑是又一个最大的利益输送现象。由于新股申购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管理层的不作为,使新股申购成为握有巨资的机构投资者的摇钱树。这些大机构利用手中的巨资大量申购新股,然后大幅抬高股价,以赚取暴利,至使新股上市首日上涨几倍的比比皆是,而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小,申购新股的机率几乎为零,要想买新股,只有从二手市场上从机构手中接盘,成为套牢一族。
同时这种申购制度也是为股市泡沫产生的良好温床,由些发行的新股制造了大量的股市泡沫,对此管理层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对此提出意见,管理层却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样令人诟病的新股申购制度又怎样体现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政策?

六)效率低下,
作为股市调节与避险工具--股指期货,二年之前,管理层就在叫着要推出,但是到了今天,依旧是“只听罗鼓响,不见人下来”,千呼万唤不出来。
股指期货,在很多国家都已推出,有着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的管理层却畏首畏尾,在长达二年的时间也,仍然只是“才准备好,择机推出”,试问一下,要择什么样的机会推出来?等股市回到998点吗?
如果股指期货早一年推出,恐怕现在的股市不会是这个样子的。想不下水又能学会游泳,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老子孔子思维的政改此路不通
2007: 我可以正面回答胡平的反问,胡平肯正面
2006: 强烈呼吁阿扁连任总统
2006: 潘一丁:超女现象是“五四运动”的矫枉
2005: 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2005: 怕听母亲的电话
2004: 美国的凝聚力在哪里?
2004: 美国到底有没有凝聚力?
2003: 孙中山之贱远甚于吴三桂
2003: 新加坡:中国的朋友还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