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偽君子劉備的真面目
送交者: 男兒重危行 2004年01月19日11:35:1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是位大仁大義、寬厚誠實,忠君愛民、嫉惡如仇的君主。 《三國志》作者陳壽也稱他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劉備本傳) 但在下要說,劉備實在是一位翻雲覆雨、恩將仇報,口是心非、陰險狡詐,心胸狹隘、不能容人,拋妻棄子、無情無義的偽君子。

以下具體論述之:

一、翻雲覆雨、恩將仇報

1、 譖害呂布事

人們總稱呂布是三姓家奴,仆以為比起呂布來,劉備在這方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先依公孫瓚,次依曹操,後依袁紹,又依劉表。換主人就像走馬燈似地換個不停,正應了一句俗語:“有奶便是娘。”

呂布於劉備有救命之恩。 “(袁)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備。備求救於(呂)布。……(呂布)便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復攻。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鈴下請靈等,靈等亦請布共飲食。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魏書·呂布傳》) 在劉備危難之際,呂布挺身而出,解了劉備的燃眉之急。

建安三年,呂布為曹操所擒。曹操為是否留他一命之事猶豫不決。“太祖(曹操)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於是縊殺布。”(《魏書·呂布傳》) 呂布明明於劉備有恩,而劉備卻以言語暗示曹操殺之。別人救他性命,他不感恩,反而落井下石,讒言害之,這不是恩將仇報又是什麼?

2、 強奪益州事

建安十五年,周瑜上書建議孫權取益州。劉備明明對益州早有覬覦之心,嘴上卻說“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本傳注引《江表傳》) 孫權派孫瑜率軍進駐夏口,劉備還假惺惺地對孫瑜說:“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本傳注引《江表傳》) “權以咨備,備內欲自規,仍偽報曰:‘備與(劉)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吳書·魯肅傳》)

好一位大仁大義的皇叔!接下來我們看看他幹了什麼: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主動與劉備交好,並請其率軍進駐益州,“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劉備本傳) “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本傳注引《吳書》)

劉備入川後, “至涪,(劉)璋自出迎,相見甚歡。”(劉備本傳) 劉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蜀書·劉璋傳》) 劉璋又以“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以資送劉備。”(《劉璋傳》注引《吳書》) “前後賂遺以巨億計。”(劉備本傳) 劉璋待其不可謂不厚矣。

而劉備呢? “明年,先主至葭萌,還兵南向,所在皆克。(建安)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吏民咸欲死戰。”(《劉璋傳》) 還是劉璋不忍生靈塗炭,“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先主遷璋於南郡公安,盡取其財物及故佩振威將軍印綬。”(《劉璋傳》)

二、口是心非、陰險狡詐

1、 赤壁之戰及借荊州事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關係孫劉兩家生死存亡。 當時的背景是:“曹公……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劉備本傳) 此時的劉備可謂是窮困無奈、狼狽逃竄。日暮途窮、憂心如焚的他天天眼巴巴地盼望着孫權的軍隊――“備從魯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諸葛亮詣吳未還,備聞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本傳注引《江表傳》)

雙方聯盟後,吳方經孫權痛下決心後竭盡全力、上下齊心。 而劉備卻患得患失、預留後路,“備深愧異(周)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關)羽、(張)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本傳注引《江表傳》)

有人說,關於赤壁之戰究竟吳與蜀哪一方是主要力量,《三國志》魏蜀吳三書各執一詞,在這種情況下,應以受害方魏書的記載為準: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魏書·武帝紀》) 即赤壁之戰是劉備出了主力的。

但仆觀《後漢書·孝獻帝紀》關於赤壁之戰卻有這樣一段記載:“建安十三年……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壁。” 這裡只提到孫權方,對於劉備一方有何舉動卻隻字不提。即范曄也認為,赤壁之戰吳方才是主要力量。 范曄的著史態度應該是無可非議的。既然赤壁之戰孫權方是主力,那東吳占有荊州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本來嘛,要不是孫權方出主力打敗了曹操,你劉備只怕是性命堪虞,還談何開疆闢土呢?

戰後,孫劉聯軍大獲全勝,本應通誠合作、共圖中原,劉備卻假意向周瑜獻計,“備謂瑜云:‘(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是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入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周瑜傳》注引《江表傳》)

劉備騙得吳軍去攻打有曹軍重防的江陵,自己卻背信棄義,轉道南下,“先主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本傳) 這樣,劉備輕而易舉地奪取了荊南四郡。

有人說,《魏書·李通傳》有“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的記載,可見江陵之戰劉備是出了力的。 但是《李通傳》並未說明李通迎接曹仁軍是在什麼時候。因江陵之戰持續時間超過一年,且既然是“仁聞吾入必走”,這就說明開始劉備只顧取他的荊南四郡,根本未出兵“從夏水入截仁後”,取得四郡後便安居城中坐山觀虎鬥,等到“瑜、仁相守歲余,所殺傷甚眾”(《吳書·吳主傳》),眼看曹仁後勁不足就要守不住了,才派關羽去趁火打劫一下。

此後,“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本傳注引《江表傳》)。 劉備又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本傳注引《江表傳》)為由去向孫權“借”荊州。 孫權起先不同意,劉備得知是周瑜在從中作梗――“孤到吳,聞此人(周瑜)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蜀書·龐統傳》注引《江表傳》), 便在孫權面前暗進讒言:“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 藉此離間孫權對周瑜的信任。

後來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終於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權分荊州與劉備。”(《吳書·程普傳》) “曹公聞權以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吳書·魯肅傳》)

劉備卻貪得無厭、得隴望蜀,取得了益州之後,卻又找藉口拖延,遲遲不歸還。 “(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本傳)

劉備厚顏無恥到如此地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吳方一再忍讓,劉備卻越來越變本加厲。試問在此種情況下,吳方應不應當奮起反擊,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領土?

2、 食言稱尊事

建安二十四年秋,劉備稱漢中王后給漢獻帝上了一道表,稱“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高位以重罪謗。群寮見逼,迫臣以義。”(本傳) 明明在說自己稱王是逼不得已。

可是兩年後(《蜀書》稱“建安二十六年”),“群臣議推漢中王稱尊號,(費)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不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蜀書·費詩傳》)

你劉備不是說稱王已是“群寮見逼”,“不宜復忝高位以重罪謗”的嗎?怎麼才過了兩年,費詩勸你不要稱帝,就因“忤指”而被“左遷”了呢?

三、心胸狹隘、不能容人

受演義影響很深的人總是認為周瑜心胸狹隘,不能容人。其實,劉備才是心胸狹隘、不能容人的人。

《蜀書·周群傳》載:“先主與劉璋會涪,時(張)裕為璋從事,侍坐。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

古人都是蓄鬚的,並以髯長為美。張裕長着滿臉絡腮鬍子,這在當時本無甚可笑之處。劉備自己沒鬍子,卻還去笑話別人,當着眾人之面說了個“諸毛繞涿居乎”的笑話嘲笑張裕。張裕聽後,見劉備沒有鬍子,也說了一個“潞涿君”的笑話反唇相譏。大家互相開開玩笑,這本來無傷大雅,可劉備為人心胸狹隘,他開別人玩笑可以,別人跟他開玩笑就受不了,當時雖不便發作,卻一直懷恨於心。

其後,“先主欲與曹公爭漢中……(張裕)諫先主曰:‘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劉備)乃顯裕諫爭漢中不驗,下獄,將誅之。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裕遂棄市。”(《蜀書·周群傳》)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四、 拋妻棄子、無情無義

劉備對部下、對百姓口口聲聲“吾何忍棄去”(本傳),“吾所不為”(本傳注引《漢魏春秋》)。可對自己的妻子(包括配偶和子女)卻是十分地冷酷無情。

《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說:甘夫人本是妾,“先主數喪嫡室,故常攝內事”。這一句話惹出人很多狐疑。劉備的好幾位嫡妻怎麼會都無緣無故地沒了?總不會都是病死的吧。

請看“值曹公軍至,追及先主於當陽長坂,於時困逼,棄後(甘夫人)及後主”(《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 以及“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蜀書·麋竺傳》, “曹公遣夏侯?往……復虜先主妻子送布”(劉備本傳), “建安三年……九月,遂破沛城,備單身走,獲其妻息”(本傳注引《英雄記》), “備走奔紹,(曹操)獲其妻子”(《魏書·武帝紀》) 可知,劉備原來真是視“妻子如衣服”,拋妻棄子於他已是家常便飯,一遇到困境總是自己一走了之,將妻兒棄如敝帚,任由他們遭受鐵蹄蹂躪。

再看看劉備的兒子。

史書有明確記載的劉備的長子是劉禪。 劉禪“建安十二年生也”(《蜀書·後主傳》注裴松之案) 劉禪的生母是甘夫人,她“隨先主於荊州,產後主。”(《二主妃子傳》)。

劉備還有一個義子劉封,“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蜀書·劉封傳》)

請注意:既然是“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那就說明認劉封為義子是在劉禪出生之前的事,不過二者時間相去不遠,都是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時發生的(大約是在同一年)。

建安十二年,劉備四十七歲。有人也許會奇怪,劉備為什麼年近五旬才有劉禪這個長子,以至於之前因無嗣而認劉封為義子?

劉備原先是有子女的。 建安元年“呂布……虜先主妻子”; 建安三年“曹公遣夏侯?往……復虜先主妻子送布”,“遂破沛城,備單身走,獲其妻息”;建安五年“備走奔紹,(曹操)獲其妻子”。 《魏書·曹仁傳》還有“(曹純)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從上述各例可以看出,這若干位先出的子女也是遭遇了同幾位嫡妻一樣的下場。

劉備在拋妻棄子這一點上真是“有高祖之風”。

最後,讓我們再看看時人對劉備的評價吧:

呂布諸將:“備數反覆難養。” (《蜀書·先主傳》注引《魏書》) 呂布:“是兒最叵信者。” (《魏書·呂布傳》) 董昭:“備勇而志大……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 (《魏書·董昭傳》)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 (《蜀書·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 黃權:“左將軍(劉備)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 (《蜀書·黃權傳》)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劉備寄寓,有似養虎。” (《吳書·周瑜傳》及《吳書·魯肅傳》注引《江表傳》) 呂蒙:“羽君臣(劉備與關羽)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吳書·呂蒙傳》) 陸遜:“備是猾虜。” (《吳書·陸遜傳》)

結論:

綜上所述,一言以蔽之: 翻雲覆雨、陰險狡詐、心胸狹隘、無情無義者,舍備其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談談回國
2003: 解散吧!海外民運!
2002: “後偉人時代”的第一個十年--鄧小平南
2002: 醜陋的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