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大中华文化圈与汉字的使用
送交者: 谢世涯 2004年06月24日10:36:5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在新加坡听到一种论调,就是说要赶搭中国的经济发展列车,我们必须要把华文华语的基础打好。事实上,汉字的使用是属于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范畴,而且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一直到越南和韩国(包括朝鲜)没有实行拼音文字以前,有所谓“汉字文化圈”,意指中国、越南、韩国和日本等使用汉字的国家。进入20世纪末期以来,又有所谓“大中华经济圈”或“大中华文化圈”。

  新词语“大中华”,根据潘翎主编的《海外华人百科全书》里指出:“新闻工作者、学术人员及评论员都引用‘大中华’一词,但都不准确,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可见,“大中华”一词所指为何,根据不同的说解便有不同的意含。本文首先将诠释“大中华”的概念,大中华文化圈或经济圈到底有多大,然后将从大中华文化圈或经济圈的观点,配合信息科技来探讨汉字之使用。

旧词“大中华”的新概念

  晚近以来,港台和海外的好些报章和电视台,已经新辟了“大中华经济圈”或近似名称的栏目,报道两岸三地的财经状况、股市行情、艺术市场、资讯科技信息等。好些机构也开设了以“大中华”为名的网站。

  例如:《大中华论坛》是一个以中国、香港和台湾为主的综合性大型论坛;

  《e大中华》和《大中华贸易网》则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转换成简体、繁体或英文界面的网站;

  《大中华中医药网》则可以通过中文、日文、韩文或英文来浏览;《大中华饮食网》则可以找到中国、香港和台湾各地的著名美食;

  《大中华帝国英特网中国音乐曲》则可以听到中国、台湾和香港的传统音乐、现代音乐和少年歌曲。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以“大中华”为名的不同性质的网站,只要在有关导航网站上敲上“大中华”三个字,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了,兹不赘述。

  其实,“大中华”一词,常出现于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里,例如他曾这么写道:“犹记曾作一小说,名曰《新中国未来记》。其理想的国号曰‘大中华民主国’。其理想的第一代大总统,名曰罗在田。”

  梁启超渴望建立民主的大中华,中华书局于1912年创立初期,他曾主编《大中华》杂志。

  再往前推,早在16世纪时,西班牙历史学家兼传教士门多萨(1487-1537)曾撰写《大中华帝国史》,把明朝描写成强大而有效的中央集权国家,使到欧洲人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正面影响。不过,像这样的“大中华”字眼,都是指中国本土而言,是有国界的疆土。

目前一般指大陆港澳台湾

  《海外华人百科全书》的主编潘翎认为,晚近学者对“大中华”一词的解释,有下列四种概念:一、作为华南、香港与台湾经济圈的简略表达方式,视为经济综合体的地区,把港、澳、台湾与华南沿海的广东与福建省1亿5千万的人口归纳在一起。

  二、以“大中华”作为一个较大的统一体,包括了港、澳、台湾的未来的中国大陆。

  三、把“大中华”的概念,扩大为涵盖中国内外、所有“华人种族”的跨国“华人商业圈”,这是个更主观及具有争论性的概念,因为它引起了别人对华人扩张主义的恐惧,及华人对居留地忠诚的质疑。

  四、另一个华人统一体的概念是文化的。学者杜维明是这个概念的主要代表人。他所说的全球“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的成员,不但包括所有的华裔,也包括哪些学者、文化工作者、工业家、商人、企业家与作家,他们试图理智地了解中国,并把他们对中国的概念,带到自己语言的领域去。

  除了“大中华”一词外,尚有类似的词语,如“大中国”、“大中华圈”、“中华经济区”、“中华联邦”以及中华国等。其中有的是从政治上来立论的,本文只打算从文化与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大中华”的内涵。

  “大中华”的概念虽然有歧义,但从目前的经济、政治现状和地理位置来看,“大中华”就是指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即指两岸三地。这个诠释也就是潘翎在上述所指出的第二个概念,是一般人比较能够接受的。

未来可能不限于两岸三地

  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与经济的快速腾飞,未来的“大中华”的概念,可能不限于两岸三地。

  正如当年的北京城,原指围绕于天安门广场和王府井周边的地段;后来由于各方面建设的不断扩展,北京城也就逐步扩展到二环、三环而至四环;2002年申办奥运的成功,北京城又加快速度进行建设五、六、七等环。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当周边的国家发觉到中国的国力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时候,大中华经济圈或文化圈可能就不限于两岸三地,而是扩展到周边的地区。

  不过,既然是经济圈或文化圈,就是指经济的发展或文化的影响而言,不是指国土的、疆界的,正如晚近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化全球化一样:“文化可以协助改善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准,这种文化应该由所有人类社会共享,应该叫做‘人类共有的文化’,而不必问这种文化属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属于西方还是东方。”(见《亨廷顿与柏格看全球化大趋势》一书)

  因此,大中华文化,也可供所有人类社会共享。

  试以英国文化为例,在16世纪之前,英国文化的传播,原只限于英伦三岛,但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与殖民地的扩张,后来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国,是为第二圈。再扩展到从英殖民地独立出来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是为第三圈。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人士,尤其是专业人士,就是第四圈。

  英国在寰球各国或地区,都设有“英国文化协会”,为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服务,此外还有“共和联邦”的组织机构,成员来自寰球五大洲的国家,足见英国文化对全球人民的影响之大了。

  大中华文化的发展模式可能会近似英国,先以中国大陆本土为主,香港、澳门、台湾是第二圈。第三圈是过去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也包括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越南和泰国等。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过去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至大且深,至今仍使用汉字。韩国和中国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已经采用拼音文字,但韩国人的姓名和特殊的专有名词,仍需要用到汉字。

  越南也已改用拼音文字,但越南的许多历史和文化,仍载录在汉字古籍中,而越南的经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国的佛教文化、中庸之道和进取心,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儒家影响和用筷子吃饭

  总的来说,大中华文化圈第三圈的国家,大都受到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主流)的影响。日本学人大前研一在《中华联邦》里则从经济的角度,对于大中华经济圈的自然形成,作了总结性的说解:“中国大陆吸收了全世界的资金。在中国大陆的‘磁吸效应’下,周边国家如不善用机会,与中国大陆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势必会被边缘化,并走上衰退之路,连日本也不例外。”

  在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已经觉察到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势不可挡,所以亚洲各国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前往中国投资,希望在中国大陆找到合作的伙伴,以维持经济的成长,大中华经济圈的第三圈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

  至于第四圈的大中华经济圈则可涵盖两类,一类是指居住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特别是指亚洲以外的华人华裔,他们大都群居于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等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都已经归属为所在国的公民,效忠所在国。

  华人自愿迁徙海外,始于19世纪,王赓武指出:“19世纪时,国内的战乱与饥馑,把许多中国人‘推出’国外;而国外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又亟需廉价劳工,为贫困的中国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把他们‘拉’过去。这些华人以坚韧不拔与大无畏的进取精神,接受了挑战。海外华人的核心问题,在于他们对国外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尤其是许多人从实际经验中,决定在居留地定居下来,不再回中国,这就形成了海外华人建立了特殊的社区,而这也反过来决定了他们希望其后裔在居留地的前途。”(见潘翎主编《海外华人百科全书》)

   这些决定在居留地定居下来的中国人,就被历史学家称为“海外华人”(Overseas Chinese)或“散居海外的华人”(Chinese diaspora)。

  台湾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岛内大量人民移居海外,80年代以后,香港和中国大陆人民蜂拥移居欧美,甚至远至中东和非洲。他们在政治上虽然效忠所在国,但血比水浓,在文化上却认同中国,学者杜维明在《海外华人百科全书》里把这这一类人归为全球“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的成员。然而,无论如何归类,他们都是大中华文化圈第四圈的基石和大本营。

  大中华文化圈第四圈第二类主要是指非华族人士,包括热爱中华文化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人士,也包括跟中国在商业与经贸上有来往的人士。

  中国文化由本土而至两岸三地、再扩展到第三圈,第四圈也正在逐渐发展形成中。因此,汉字作为中国文化和经济的载体,其使用价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不管是大中华经济圈也好,还是大中华文化圈也罢,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笔者仍然偏爱使用“汉字文化圈”。不过这个词应该赋予新的涵义,意指过去到现在受到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以及现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或地区,都可概括在汉字文化圈里头。

  换言之,汉字文化圈就是“筷子文化圈”,包括了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也包括了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

·作者为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保钓运动:名不正,行不果
2003: 论中国宗教
2002: 献给英格兰-我的梦中情人
2002: 韩国人,你真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