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大中華文化圈與漢字的使用
送交者: 謝世涯 2004年06月24日10:36:5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在新加坡聽到一種論調,就是說要趕搭中國的經濟發展列車,我們必須要把華文華語的基礎打好。事實上,漢字的使用是屬於整個“大中華文化圈”的範疇,而且源遠流長。

  自古以來,一直到越南和韓國(包括朝鮮)沒有實行拼音文字以前,有所謂“漢字文化圈”,意指中國、越南、韓國和日本等使用漢字的國家。進入20世紀末期以來,又有所謂“大中華經濟圈”或“大中華文化圈”。

  新詞語“大中華”,根據潘翎主編的《海外華人百科全書》裡指出:“新聞工作者、學術人員及評論員都引用‘大中華’一詞,但都不準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可見,“大中華”一詞所指為何,根據不同的說解便有不同的意含。本文首先將詮釋“大中華”的概念,大中華文化圈或經濟圈到底有多大,然後將從大中華文化圈或經濟圈的觀點,配合信息科技來探討漢字之使用。

舊詞“大中華”的新概念

  晚近以來,港台和海外的好些報章和電視台,已經新辟了“大中華經濟圈”或近似名稱的欄目,報道兩岸三地的財經狀況、股市行情、藝術市場、資訊科技信息等。好些機構也開設了以“大中華”為名的網站。

  例如:《大中華論壇》是一個以中國、香港和台灣為主的綜合性大型論壇;

  《e大中華》和《大中華貿易網》則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轉換成簡體、繁體或英文界面的網站;

  《大中華中醫藥網》則可以通過中文、日文、韓文或英文來瀏覽;《大中華飲食網》則可以找到中國、香港和台灣各地的著名美食;

  《大中華帝國英特網中國音樂曲》則可以聽到中國、台灣和香港的傳統音樂、現代音樂和少年歌曲。

  還有其他各種各樣以“大中華”為名的不同性質的網站,只要在有關導航網站上敲上“大中華”三個字,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了,茲不贅述。

  其實,“大中華”一詞,常出現於梁啓超的《飲冰室合集》裡,例如他曾這麼寫道:“猶記曾作一小說,名曰《新中國未來記》。其理想的國號曰‘大中華民主國’。其理想的第一代大總統,名曰羅在田。”

  梁啓超渴望建立民主的大中華,中華書局於1912年創立初期,他曾主編《大中華》雜誌。

  再往前推,早在16世紀時,西班牙歷史學家兼傳教士門多薩(1487-1537)曾撰寫《大中華帝國史》,把明朝描寫成強大而有效的中央集權國家,使到歐洲人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正面影響。不過,像這樣的“大中華”字眼,都是指中國本土而言,是有國界的疆土。

目前一般指大陸港澳台灣

  《海外華人百科全書》的主編潘翎認為,晚近學者對“大中華”一詞的解釋,有下列四種概念:一、作為華南、香港與台灣經濟圈的簡略表達方式,視為經濟綜合體的地區,把港、澳、台灣與華南沿海的廣東與福建省1億5千萬的人口歸納在一起。

  二、以“大中華”作為一個較大的統一體,包括了港、澳、台灣的未來的中國大陸。

  三、把“大中華”的概念,擴大為涵蓋中國內外、所有“華人種族”的跨國“華人商業圈”,這是個更主觀及具有爭論性的概念,因為它引起了別人對華人擴張主義的恐懼,及華人對居留地忠誠的質疑。

  四、另一個華人統一體的概念是文化的。學者杜維明是這個概念的主要代表人。他所說的全球“文化中國”(Cultural China)的成員,不但包括所有的華裔,也包括哪些學者、文化工作者、工業家、商人、企業家與作家,他們試圖理智地了解中國,並把他們對中國的概念,帶到自己語言的領域去。

  除了“大中華”一詞外,尚有類似的詞語,如“大中國”、“大中華圈”、“中華經濟區”、“中華聯邦”以及中華國等。其中有的是從政治上來立論的,本文只打算從文化與經濟的角度來探討“大中華”的內涵。

  “大中華”的概念雖然有歧義,但從目前的經濟、政治現狀和地理位置來看,“大中華”就是指中國大陸、港澳和台灣,即指兩岸三地。這個詮釋也就是潘翎在上述所指出的第二個概念,是一般人比較能夠接受的。

未來可能不限於兩岸三地

  然而,隨着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與經濟的快速騰飛,未來的“大中華”的概念,可能不限於兩岸三地。

  正如當年的北京城,原指圍繞於天安門廣場和王府井周邊的地段;後來由於各方面建設的不斷擴展,北京城也就逐步擴展到二環、三環而至四環;2002年申辦奧運的成功,北京城又加快速度進行建設五、六、七等環。

  隨着中國經濟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當周邊的國家發覺到中國的國力和經濟,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時候,大中華經濟圈或文化圈可能就不限於兩岸三地,而是擴展到周邊的地區。

  不過,既然是經濟圈或文化圈,就是指經濟的發展或文化的影響而言,不是指國土的、疆界的,正如晚近西方學者提出的文化全球化一樣:“文化可以協助改善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這種文化應該由所有人類社會共享,應該叫做‘人類共有的文化’,而不必問這種文化屬於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屬於西方還是東方。”(見《亨廷頓與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一書)

  因此,大中華文化,也可供所有人類社會共享。

  試以英國文化為例,在16世紀之前,英國文化的傳播,原只限於英倫三島,但隨着大英帝國的崛起與殖民地的擴張,後來擴展到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是為第二圈。再擴展到從英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如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是為第三圈。而其他國家或地區受英國文化影響的人士,尤其是專業人士,就是第四圈。

  英國在寰球各國或地區,都設有“英國文化協會”,為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民服務,此外還有“共和聯邦”的組織機構,成員來自寰球五大洲的國家,足見英國文化對全球人民的影響之大了。

  大中華文化的發展模式可能會近似英國,先以中國大陸本土為主,香港、澳門、台灣是第二圈。第三圈是過去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也包括東亞和東南亞經濟發達的國家,例如日本、韓國、越南和泰國等。

  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過去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至大且深,至今仍使用漢字。韓國和中國文化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已經採用拼音文字,但韓國人的姓名和特殊的專有名詞,仍需要用到漢字。

  越南也已改用拼音文字,但越南的許多歷史和文化,仍載錄在漢字古籍中,而越南的經濟,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與中國有着密切的關係。泰國的佛教文化、中庸之道和進取心,也與中國文化有着密切的關係。

受儒家影響和用筷子吃飯

  總的來說,大中華文化圈第三圈的國家,大都受到儒家文化(中國文化主流)的影響。日本學人大前研一在《中華聯邦》裡則從經濟的角度,對於大中華經濟圈的自然形成,作了總結性的說解:“中國大陸吸收了全世界的資金。在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下,周邊國家如不善用機會,與中國大陸形成合作夥伴關係,勢必會被邊緣化,並走上衰退之路,連日本也不例外。”

  在中國周邊的亞洲國家,已經覺察到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勢不可擋,所以亞洲各國政府大力鼓勵企業前往中國投資,希望在中國大陸找到合作的夥伴,以維持經濟的成長,大中華經濟圈的第三圈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

  至於第四圈的大中華經濟圈則可涵蓋兩類,一類是指居住於世界各地的華人華裔,特別是指亞洲以外的華人華裔,他們大都群居於拉丁美洲、歐洲、大洋洲等文化和經濟發達的國家,而且都已經歸屬為所在國的公民,效忠所在國。

  華人自願遷徙海外,始於19世紀,王賡武指出:“19世紀時,國內的戰亂與饑饉,把許多中國人‘推出’國外;而國外一些新興的工業國又亟需廉價勞工,為貧困的中國人提供了工作的機會,把他們‘拉’過去。這些華人以堅韌不拔與大無畏的進取精神,接受了挑戰。海外華人的核心問題,在於他們對國外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反應。尤其是許多人從實際經驗中,決定在居留地定居下來,不再回中國,這就形成了海外華人建立了特殊的社區,而這也反過來決定了他們希望其後裔在居留地的前途。”(見潘翎主編《海外華人百科全書》)

   這些決定在居留地定居下來的中國人,就被歷史學家稱為“海外華人”(Overseas Chinese)或“散居海外的華人”(Chinese diaspora)。

  台灣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島內大量人民移居海外,80年代以後,香港和中國大陸人民蜂擁移居歐美,甚至遠至中東和非洲。他們在政治上雖然效忠所在國,但血比水濃,在文化上卻認同中國,學者杜維明在《海外華人百科全書》裡把這這一類人歸為全球“文化中國”(Cultural China)的成員。然而,無論如何歸類,他們都是大中華文化圈第四圈的基石和大本營。

  大中華文化圈第四圈第二類主要是指非華族人士,包括熱愛中華文化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人士,也包括跟中國在商業與經貿上有來往的人士。

  中國文化由本土而至兩岸三地、再擴展到第三圈,第四圈也正在逐漸發展形成中。因此,漢字作為中國文化和經濟的載體,其使用價值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然而,不管是大中華經濟圈也好,還是大中華文化圈也罷,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筆者仍然偏愛使用“漢字文化圈”。不過這個詞應該賦予新的涵義,意指過去到現在受到漢字文化影響的國家,以及現在使用漢字的國家或地區,都可概括在漢字文化圈裡頭。

  換言之,漢字文化圈就是“筷子文化圈”,包括了中國大陸、港澳和台灣,也包括了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華人華裔。

·作者為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保釣運動:名不正,行不果
2003: 論中國宗教
2002: 獻給英格蘭-我的夢中情人
2002: 韓國人,你真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