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艾畦:新民主主義──原版挺好的
送交者: 艾畦的BLOG 2013年11月20日13:43:1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11年4月,多家媒體轉載了源自韓國朝鮮日報的一篇報道《民調:支持資本主義,中國67%美國59%》,文中說這是民意調查公司GlobeScan針對全球25個國家1.2萬人進行了“自由市場經濟是不是世界經濟最理想的模式”的問卷調查結果。

  為什麼中國支持資本主義的人比美國還多?原因很可能是: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非資本主義”意味着馬克思原教旨主義那種“經濟上消滅私有制和商品經濟、政治上搞階級鬥爭和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或是帶有封建專制色彩的斯大林體制,相比之下,強調個人權利、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資本主義要更有吸引力;而在美國人心目中,“非資本主義”則更意味着歐洲那種強調公平正義、適度國有化、高稅收高福利的社會民主主義,相比之下,比美國較重的自由資本主義有其優勢。

  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身社會上層,但卻終身為下層勞工大眾利益而奮鬥,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最早的理論家之一和領導人之一,這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他們對資本主義弊病的分析批判直到今天仍被認為是準確、深刻的。但診病正確不一定開的藥方就正確。

  馬恩之所以開出“經濟上消滅私有制和商品經濟、政治上搞階級鬥爭和階級專政”的藥方,我們現在可以從社會環境和個人因素兩方面找原因。從社會環境來看,《共產黨宣言》發表的1948年,即使在當時最發達的英國,也還是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現代工業科技發展還遠未展開,工業資產階級才剛獲得選舉權不久,工人還在為10小時工作日而鬥爭。從個人因素來看,馬恩在起草《共產黨宣言》時還都不到三十歲。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自然科學家的第一個重要成果大多是三十歲以前做出來的,而社會科學家三十來歲之前寫的東西基本都不必太當真,成熟的社會科學作品一般產生於四五十歲以後。流傳很廣但出處不詳的一句名言講“三十歲之前不信馬克思主義無心,三十歲之後還信馬克思主義無腦”,這反映出青春叛逆期與身心逐漸成熟後認識想法的不同。(當然,也有不少人青年時代也沒有叛逆傾向;還有些人、特別是一些文人,終生也沒走出叛逆期。)

  到馬恩晚年,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個人的成熟,他們的觀念逐漸有所改變:股份制大企業的出現使他們有了“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想法,普選制的完善使他們感到有“和平過渡”的可能。國內外很多研究者都指出,第二國際被稱為“修正主義”的思想其實很多都可以在馬恩晚年的著作言論中找到來源。人們都知道,馬克思晚年曾經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去世前不久也明確講:“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指19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所以馬恩本人倒不能說是馬克思原教旨主義者。當然馬恩晚年修正自己早期觀念的思想言論還不十分成系統,還同他們的早期觀念相混雜。如果他們再多活些年,相信他們新的思想觀念會給人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近年來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觀念的不斷開放,國內對伯恩斯坦的正面評價也零星可見。伯恩斯坦無疑是第二國際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和後來被稱為社會民主主義的理論奠基人之一。他不僅發展了馬恩晚年的“和平長入”、“民主過渡”等思想,而且進一步揚棄了馬恩早期的一些基本觀念:認為絕對的公有制將會造成勞工勞動積極性不足,生產過程官僚主義化,從而有產生新剝削階級的可能;認為無產階級專政將會成為新的專制統治;認為只突出工人階級領導地位有可能會違反人道主義,剝奪其他社會階層的平等權利,製造新的不平等,進而連工人自己的權利也將得不到保障。儘管研究者普遍認為伯恩斯坦的理論水平和功力無法同馬恩相比,但他的這些思想理論與英國費邊社會主義、法國式社會主義等思想交織融合,發展為今天擁有160多個成員黨和組織的社會黨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其成員黨在約50個國家執政或參政。有些政黨雖然不是社會黨國際成員,但和社會黨國際的觀念主張頗為相近,例如美國的民主黨。

  恩格斯參與、推動了第二國際的建立。恩格斯去世後,第二國際的內部分歧逐漸加大,主要有以伯恩斯坦、考茨基為代表的修正主義派和以列寧、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統派。一戰爆發後,修正主義派大多支持本國政府,第二國際名存實亡;列寧等人堅持反戰,十月革命後另組第三國際。

  直到十月革命後最初幾年,列寧一直是馬克思早期思想的堅定信奉者,例如他在1908年所寫的《十九世紀末俄國的土地問題》中就講:“大家知道,社會主義就是消滅商品經濟……只要仍然有交換,那談什麼社會主義是可笑的。”正是在這些思想指導下,十月革命後最初幾年間推行了戰時共產主義。但在實踐中列寧顯示出了從實際出發的政治家素質,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他反省道:“我們原打算(或許更確切地說, 我們是沒有充分根據地假定)直接用無產階級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產主義原則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犯了錯誤,……”因而於1921年三月頒布實施了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廢除餘糧收集政策,實施實物稅;停止配給制度,允許商品買賣;發展合作社,包括消費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生產合作社等形式;停止以沒收的方式進行資本主義改造,改以租借和租讓的方式,在一定範圍內允許個體私營經濟的存在;放鬆了貿易限制,鼓勵外資企業投資,將資金與技術引進俄國;等等。至1928年,俄國的工農業產品產量成功地恢復到了一戰前(1913年)水平。

  最初,包括列寧在內都把新經濟政策視為“退一步進兩步”的權宜之計。但隨着社會實踐的發展,列寧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用他在1923年《論合作社》中的話來概括,就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這意味着,列寧已經反思並開始拋棄馬克思原教旨主義的社會主義觀念了。

  我平生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大學二年級時寫的一篇有關新經濟政策的文章,題目是列寧的一句話《社會主義是變得有利於全體人民的國家資本主義壟斷》。列寧的原文是:“因為社會主義無非是從國家資本主義壟斷向前邁進的第一步。換句話說,社會主義無非是變得有利於全體人民的國家資本主義壟斷而已,因而也就不再是資本主義壟斷了。”列寧這段話最初是在《大難臨頭,出路何在?》(1917年9月)一文中所講,後來,在《論“左派”幼稚性和小資產階級性》(1918年5月)和《論糧食稅》(l921年4月)兩篇文章中,列寧又都摘錄了上面這段論述,可見這是列寧經過反覆考慮、一再確認的思想。這反映出,這時列寧已經完全接受了那種並不消滅私有制和商品經濟、而只把具壟斷性質的大企業收歸國有這一社會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理念了。我這篇文章刊登在《讀書》1980年第一期(署名熊洪),第六期就有一篇批判我的文章,題目是《國家資本主義同社會主義不能混淆》,這反映出一些人馬克思原教旨社會主義觀念的根深蒂固。

  但列寧並不是簡單照搬、複製當時的社會民主主義理念。他優於當時社會民主主義者之處在於:直到二戰後很長時期,社會民主黨人總是給人以只重視二次分配而忽視發展經濟提高生產效率的印象,而且過高的稅收和福利所起的也不全是正面作用。這些偏差直到90年代以美國民主黨的克林頓總統和英國工黨的布萊爾首相為代表提出“第三條道路”才有所扭轉。而列寧自新經濟政策之始就致力於如何在一個落後凋敝的國家以“有利於全體人民”為原則發展經濟生產。如果列寧再多活些年的話,很可能形成一個令人心悅誠服、富於感召力的社會模式,說不定不會有三十年代大蕭條、二次大戰了。

  列寧1924年去世後,托洛茨基與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先後主張終止新經濟,托洛斯基最先提出農業集體化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超工業化”政策。這時斯大林和布哈林主張繼續新經濟政策,得到黨內多數人擁護。但到1927年秋,蘇聯出現糧食收購危機,布哈林認為原因是錯誤政策導致的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主張提高糧食價格,而斯大林認為這是富農在搗亂。由於布哈林等人是理論家、宣傳家類型的人,缺乏實際行政管理能力,因此斯大林總是能夠貫徹自己的想法,這時他放棄了新經濟政策,實際上完全採納了托洛斯基的農業集體化和“超工業化”政策。但強制性的農業集體化造成了巨大的混亂和破壞,黨內反斯大林情緒逐漸高漲。斯大林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於是發動了駭人聽聞的“大清洗”,破壞了原本還一直不錯的黨內民主制度,形成了個人獨裁專制的政治體制。

  斯大林雖然放棄了新經濟政策,但終究還有務實的一面,沒有完全依從黨內很強烈的馬克思原教旨主義思想。這些馬克思原教旨主義者主張消除商品經濟、取消價格和價值規律、把包括農村在內的所有生產資料公有化。斯大林在新經濟政策和馬克思原教旨主義之間作了折衷:認為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之間還需要交換,因此還需要保留一定的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消費品是商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等等。在很長時期里,包括我國在內都把這種斯大林體制視為社會主義的正統模式。但歷史地看,如果揚棄了馬克思原教旨主義的新經濟政策不被放棄而延續發展,那才是各方面要真正優越的社會主義。

  有些人會質問:你為什麼說揚棄了馬克思原教旨主義的社會民主主義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是社會主義?既然它們不消滅私有制和商品經濟、不講階級鬥爭和階級專政,為什麼它們不是資本主義呢?理由至少有兩點:第一,社會民主主義和新經濟政策都是從有利於全體人民、而不是有利於少數有權有錢人出發考慮問題。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說:“真正的社會主義是什麼?是把普通人的利益、大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來考慮的。”第二,社會民主主義和新經濟政策都主張大型國家壟斷資本收歸國有,都反對私人大資本操縱國計民生。

  如果說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是改進型俄國版的社會民主主義,那新民主主義就可以說是改進型中國版的社會民主主義;更正確些說,是改進型中國共產黨版的社會民主主義,因為還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那可以說是改進型中國國民黨版的社會民主主義。很多人都知道,1905年,孫中山以社會主義追隨者的姿態訪問了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第二國際書記處,提出接納他的興中會為第二國際成員的請求,但當時的第二國際領導人認為當時落後的中國還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未予批准。孫中山、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及很多國民黨人都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和消滅私有制理論,但真心信奉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民生”主義,很多研究者都將國民黨視為社會民主主義性質的政黨。如果說新民主主義與三民主義有什麼不同的話,那也許是:新民主主義更傾向於勞工階層一些,而三民主義比較傾向於有產者一些。

  不少人都曾設問:如果建國後一直“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會是什麼樣?其實看看50—80年代的台灣就可以知道大概了:50年代初,台灣公有經濟曾達經濟總量的70%左右,後降到30%幾。宋楚瑜回憶蔣經國時代的經濟建設時講:“經國先生篤信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堅守着民生主義均富的理想,所以一方面開放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另一方面卻不准民生必要的物資掌握在財團手中,水、電、油、交通、金融、煙酒等,均透過國營事業嚴格控制價格。”“從1972年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到1988年過世,台灣的人均所得從482美元成長到5829美元。但同時間,最高所得五分之一家庭與最低所得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差距,僅從4.49倍微調到4.85倍。”也就是說,16年間人均所得成長12倍,但貧富差距卻限縮於8%。如果大陸建國後一直“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的話,那經濟發展程度與台灣至少差不多,國有經濟比例會更高一些,政府對國民經濟的掌控主導會更強一些,貧富差距應該會更小一些。

  前兩年,國內曾有過對新民主主義的熱議。研究者普遍認為,“新民主主義”最初是1939年冬季由毛澤東和其他人在延安合作撰寫的一個小冊子《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提出並論述的。文中雖然也講“這種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但主要是強調“它在政治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於帝國主義者和漢奸反動派的專政,反對把中國社會造成資產階級專政的社會。”“只要是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不問屬於何黨何派,都有參加這個政權的資格。”“它在經濟上是把帝國主義者和漢奸反動派的大資本大企業收歸國家經營,把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同時保存一般的私人資本主義的企業,並不廢除富農經濟。”而且明確講:“這種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和孫中山在一九二四年所主張的三民主義的革命在基本上是一致的。”並且引用了孫中山在那年發表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上的言論:在政治上“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在經濟上“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制資本之要旨也。”

  毛澤東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這種在政治上聯合合作、經濟上混合經濟、並與三民主義基本一致的新民主主義概念,可以說是原版的新民主主義思想。

  毛在此後多次做過有關新民主主義思想的闡釋,總的趨勢是越來越強調“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越來越強調“人民民主專政”。建國後,繼續堅持並發展新民主主義思想的是劉少奇等人。他們主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國有經濟領導下五種經濟成分並存,農業上主張普遍組織供銷合作社和互助組,反對急於集體化,等等。當然,劉少奇等人也未能完全擺脫馬克思原教旨主義的困擾,仍然相信最終還是要向“經濟上消滅私有制和商品經濟、政治上搞階級鬥爭和階級專政”的馬克思式社會主義過渡,但反對過早實行。而毛澤東等人則為馬克思原教旨主義所惑,自1953年起猛烈批判“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明確放棄新民主主義,加速向馬克思式社會主義和斯大林體制過渡,在經濟上政治上一誤再誤,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為災難之一。文革後,自鄧小平起的歷代領導人其實都實質性地繼承和發揚了這種經濟上在政府主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政治上協商合作法制民主的新民主主義思想,並在新形勢下不斷發展完善。我們今天所講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其基本內容和實質而言,無非是新民主主義的當代版。

  這種由毛澤東等人於1939年最初提出的、建國後由劉少奇等人堅持發展的、文革後歷代領導人實質性繼承發揚的原版新民主主義思想,在左面與馬克思原教旨社會主義和斯大林體制相區別:經濟上不消滅私有制和商品經濟而只把具壟斷性質的大企業收歸國有,政治上不搞階級鬥爭和階級專政而是強調協商合作法制民主;在右面與市場原教旨主義或稱新自由主義相區別:關注全體人民利益而不只是少數有權有錢者的利益,在公眾監督下由國家而不是由私人大資本掌控國計民生;國際上與各國社會民主主義思想、政府主導下的混合經濟思想和“第三條道路”思想等同聲相應,國內與孫中山三民主義同氣相求,歷史上與我國三代─《周禮》─《管子》的政經思想一脈相承。左比右比前比後比,原版的新民主主義其實挺好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必讀:為什麼習近平實在不適宜擔當中華
2012: 重慶:任建宇被勞教訴訟案宣判---新華
2011: 九評共產黨是一面照妖鏡
2011: 孔慶東:共產黨在土崩瓦解的過程中(視
2010: 看毛蔣後代的驚人差異(組圖)
2010: 中國人民的祖國中華民國萬歲。
2009: ccpccp: 奧巴馬給民運上了一課
2009: 蘆笛:中華民族是不是一個愚昧的民族?
2008: 【文史資料】中 共不敢公開的《宋美齡
2008: 股市好像地震一樣,恐慌到處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