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查經(2)-信心與試煉(雅各書第1章) |
送交者: 林業工人 2024年07月29日21:10:34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雅各書查經(2)-信心與試煉(雅各書第1章) 一、憑信心站穩(1章) (一)問安(1:1) 1:1 書信以傳統形式開頭,其中包括作者姓名、收信人和問安語。對雅各來說,一個簡單的介紹已經足矣。 雅各謙虛地做了自我介紹,他並沒有表明自己在教會裡的地位,也沒有說他是主的弟弟。雅各沒有道出自己的頭銜,這表明他是眾人所認識的,並且有權柄發出這樣的信件。 “雅各”這個名字在英文中應作Jacob(Iakōbos),而非James。英譯者為何要採用James而非Jacob,原因不甚清楚。James、Jake和Jacob這三個詞全都出自同一個字根。其他語言的聖經譯本傾向於採用希伯來文“雅各”( ya‘ăqōb)一詞的音譯。英譯本使用這個詞,是不是因為詹姆士王(King James)想看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他授權翻譯的英譯本中呢? 雅各簡單地介紹自己是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將自己視作奴隸(doulos)一般。他是神的產業,也是那位可稱作他“弟兄”的主耶穌基督的產業。雅各顯然承認基督的神性,所以將他與神列為同等。此外,雅各使用他的全名“主耶穌基督”。“耶穌”的意思是“救主”。“基督”是“彌賽亞”的希臘文直譯,是“受膏者”的意思。永恆的“主”成為了救主“耶穌”,並且復活後成為了永遠的統治者——“基督”。萬主之主就是萬王之王(提前6:15;啟17:14,19:16)。 書信是寫給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雅各的寫作對象是那些離開祖國、散居在外地的猶太人。在新約聖經中,“散住”(diaspora)這一術語僅在另外兩處經文中再次出現過(約7:35;彼前1:1)。該詞是指那些散住在外邦人中的猶太人,就像他們的祖先在被擄時期曾經歷的一樣。雖然以色列十二支派分散在各地,但他們從未被滅絕。在啟示錄中,當聖經歷史接近尾聲時,他們再次被列出:猶大、流便、迦得、亞設、拿弗他利、瑪拿西、西緬、利未、以薩迦、西布倫,約瑟和便雅憫(啟7:5-8;參啟21:12)。 請安這一習語,在數以千計的古代紙莎草書函中是非常普通的,但新約其他書信中並沒有單獨用到該詞。這是希臘文的問安語,就像英文的“你好”或“歡迎”一樣(見約貳10-11節的注釋)。有趣的是,雅各並沒有加上猶太人的問安語“平安”(šālôm)。保羅通常同時使用希臘人和希伯來人的問安語,常譯作“恩惠和平安”。毫無疑問,雅各雖是寫信給猶太人,卻刻意保留了優美希臘文那種清新、素雅的風格。也正因如此,雅各書1章1節的“請安”(chairein)與1章2節的“喜樂”(charan)之間的諧音雙關便更為明顯。 若要具備基督徒成熟和聖潔的品行,穩固的根基必不可少。信徒必須要憑信心站穩。他應不怕被試煉壓倒,也不應被試探勝過。他的座右銘一定是,“排除萬難,堅強不屈;奮勇向前,贏得勝利”。如何才能獲得這樣的持續戰鬥力呢?借着尋求、理解和操練神的道,信徒便能站立得穩。一個信徒只要在從上頭而來的真理上站立得穩,那麼,外來的試煉和內心的試探就不能叫他跌倒。 (二)在各樣的試煉中要喜樂(1:2-12) 太多時候,試煉會使人們發出嘆息和埋怨。這種回應不會讓基督徒變得成熟,只會令情況更糟糕。試煉不應被視為磨難,而應被視為考驗。考驗是要看看學生能否合格通過(pass),而不是要令他昏倒死掉(pass out)。雅各給出了全備的建議,幫助信徒在各樣的考驗中取得好成績。人若抱着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試煉,又明白試煉的益處,並且知道在試煉中可以從何處獲取幫助,那麼,此人最後必能榮登神的優等生名單。 1.面對試煉的態度(1:2) 1:2 雅各向那些分散在異邦中受逼迫的猶太信徒給出令人驚訝的勸告: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信徒當以喜樂的態度去面對試煉,不應將試煉視作一種懲罰、咒詛或災難,而是一件能帶來喜樂的事情。再者,信徒當從試煉中得着“純粹的喜樂”(直譯為“全部的喜樂”,即完全的或沒有混雜的喜樂),而非僅僅是摻着許多愁苦的“部分喜樂”。 雖然雅各的吩咐直接而有力,但他並非向讀者說教;他與他們認同,親切地稱呼他們為“我的弟兄們”。這種稱呼方式是該書信的特點。在這封信函中,他不少於15次使用了這種熟悉的稱呼方式。雅各直接的吩咐中帶着深切的體恤。 有一個重點值得特別注意,即雅各並未說信徒當為試煉感到喜樂,而是說當在試煉中喜樂。“面對”(新國際譯本,peripesēte)直譯為落在,好比那可憐的人“落在強盜手中”(路10:30)。彼得也使用過“百般的試煉”(peirasmois … poikilois)這個短語,只不過他將次序顛倒過來(彼前1:6)。當一個人被這些試煉圍困時,應該以喜樂來回應。大多數人在自己脫離試煉時會大大地喜樂,雅各卻說身處試煉中要以為大喜樂(參彼前1:6、8)。 這裡明顯是指外在的試煉,即對忍耐力(peirasmois)的考驗;但在本章稍後的地方(雅1:13),該名詞的動詞形式(peirazomai)卻被用來形容內在的試探或罪的誘惑。 顯然,人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人如何能在試煉中得到喜樂呢?
2.試煉的益處(1:3-4) 1:3 基督徒之所以能滿有喜樂地面對試煉,是因為這些考驗可帶來豐富的益處。正確對待試煉,能產生忍耐這種優秀品格。 這並非新啟示,僅是簡單的提醒而已。雅各寫道:因為你們知道(直譯為“通過經驗得知”,ginōskontes)。各人都曾經歷過各種困難所帶來的痛苦,也經歷過堅忍所帶來的益處。但若沒有試煉時的付出,便沒有忍耐時的收益。 正是那真實的信心和經過試驗的信心,才能產生忍耐。試驗更多地是指“核准”而非“證明”,該詞(dokimion)僅出現在此處和彼得前書1章7節。信心猶如黃金,能承受得住火的試驗。若沒有這檢驗信心的標準,試煉就不會產生忍耐,只能產生灰燼。真正的信心如同純金,無論火有多熾熱,都能經受得住。因此,真正的信心能生(直譯為“做成”,katergazetai)忍耐或耐力。“忍耐”(hypomonēn;參雅1:12中該詞的動詞形式)的意思是指面對困難時的堅定或持久(參5:11)。 1:4 忍耐只是得益處的開始。試煉還有許多其他的益處。忍耐也當“成全其工”(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成功)。正因為經過試驗的真信心方能產生忍耐,同樣,所以忍耐也必須繼續成就或完成它的工作,以產生最後的果效,即靈命的成熟和屬靈上的圓滿。毫無疑問,這就是將這卷書的主題統一起來的那崇高目標。雅各的主要論點就是要表明如何才能達到靈性上的成熟。 用來形容這個目標的有兩個詞,即成全和完備。“成全”(teleioi)常譯作“完美的”或“完成的”,與“完備”(holoklēroi,源自holos,“全部”和klēros,“部分”)一同使用時,意思是指各個部分都達到了完美的狀態,或說所有一切都完全發展好了。 人之所以能以喜樂來面對試煉,是因為隨着信心的注入,忍耐便應運而生。若忍耐得以完全,便能造就出完全成熟、毫無欠缺的基督徒。這樣的基督徒必會完全成為神要他成為的樣式。 雅各的論證看似合乎邏輯,但要明白如何能以喜樂的態度迎接試煉,仍然十分不易。我們該求誰相助,才能理解這一悖論呢? 3.試煉中的幫助(1:5-12) 1:5 對那些被“毫無缺欠”這一崇高目標所困擾而深感沮喪的人,雅各寫道,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神。我們隨時可從“那厚賜與眾人的神”(tou didontos theou)那裡得着幫助。那些缺少智慧的人,只要祈求就可以得着這寶貴的資源。雅各假定,他的讀者會感到自己需要智慧(sophias),而不僅僅是知識。神不但會給予他們智慧,而且會非常慷慨,不加吝嗇地賜與。 1:6-8 然而,神的供應是有先決條件的。要在試煉中得着神的智慧,信徒必須有智慧地求。首先,他必須憑信心求。只要憑着信心求,一點不疑惑(diakrinomenos,意指“懷疑”,該詞暗示猶疑不決)。他不應像海中的波浪,被風(水平地)吹動(垂直地)翻騰般來到神面前。神不喜悅心懷二意(直譯為“有兩個魂的”,dipsychos;參4:8)的人,這樣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事上,都“搖擺不定“(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沒有定見),就像一個東歪西倒的醉漢。從神而來的答案取決於對神的確信。 1:9-11 再者,祈求智慧的人需要表明盼望。不論信徒的社會地位或經濟地位如何,他都必須看到永恆的益處。卑微的弟兄可以因自己在屬靈方面的升高而喜樂,富足的人也可因自己生命的脆弱而喜樂(因為知道自己在基督里有“永遠的榮耀”,林後4:17)。社會上的顯赫地位會過去,財富如同草上的花,在熾熱的太陽下凋謝,美名也會消沒。對永恆滿懷盼望才是真信心的明證。 1:12 最後,那祈求智慧的人必須堅定不移,並且要被愛充滿。神賜福給那些“忍耐試煉的人”(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忍受試探的人)。在這節經文中,雅各回到他在該段伊始(2-3節)提到的主題,這兩處都提到了“試煉”,“試驗”和“忍耐”。那堅定忍耐(hypomenei)試煉(peirasmon)並經過試驗(dokimos genomenos;參第3節的dokimion)的基督徒……必得生命的冠冕。這“冠冕”是生命的冠冕,也就是說,這冠冕就是生命(參啟2:10)。“所應許的生命,大概是指現在的生命,是最豐盛、最完全的生命”(Curtis Vaughan, James: Bible Study Commentary, p. ;參雅1:4)。(其他冠冕在帖前2:19;提後4:8;彼前5:4都有提及。)“神”(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主)應許賜給愛他之人這樣的生命。對神的愛使試煉中的信徒能夠滿有信心地倚靠他。他們的堅定就表明他們的愛(然而,有些人說冠冕並不是指現世這豐盛的生命,而是指永生。因為所有的真信徒其實都愛神;約壹4:8。)懷着信(雅1:6-8)、望(9-11節)和愛(12節)祈求智慧,不但會帶來智慧的福氣,也會帶來得勝的福氣。 人若要在試煉中持有正確態度,就必須看見試煉的益處;人若難以看出試煉的益處,便可以向神求助;若是正確地求,神必會賜給他面對試煉所需的正確態度。於是,他在試煉中就能喜樂(2節),並且因着忍受試煉成為有福的人(12節)。 (三)抵擋致命的試探(1:13-18) 在試煉的攻擊和壓力下,信徒會面臨跌倒的危險;在面對試探所帶來的誘惑和歡愉時,他們就可能會跌倒。對試驗做出的錯誤回應會阻礙靈命的長進和成熟,對試探做出的錯誤回應也是如此。雅各概括了試探的來源、受試探的步驟和抵擋試探的對策。 1.試探的源頭(1:13-14) 1:13 雅各嚴厲地斥責那些為自己的罪隨便找藉口的人。他們為了逃避責任,便說:“我被神試探。”或說:“試探是由神而來(apo theou)的。”他們不但指明試探的媒介,更指向其來源。但雅各明確表示:神不能被惡試探。神本身沒有絲毫能被罪惡試探的地方。按照字面意義解釋,他完全“沒有被試探的可能”(apeirastos;參來4:15的注釋)。此外,他也不試探人。神常試驗人,卻從不試探人。 1:14 試探的源頭是人的內心,是人自己的私慾、欲望或內在的渴望在作祟。人……被……牽引、誘惑。人內在的強烈欲望將他吸引出來(exelkomenos),就如同把一條魚從藏身之處引出,然後再誘它上鈎(deleazomenos,源自動詞deleazō,意思是“裝誘餌,以誘餌捕魚,或以陷阱狩獵”)。因此,人是自設陷阱,且自陷其中。 2.受試探的步驟(1:15-16) 1:15-16 這裡所用的生物學比喻十分生動。私慾或欲望懷了胎,便從這胎中生出罪來。胎兒之父雖未提及,但他顯然就是撒但。那怪胎(罪)隨即長成,並生出其後裔——死。這個步驟是十分清楚的:未加抑制的私慾生出罪,而未承認的罪就生出死。罪生出死來,是何等怪異的事情。此事雖然看似怪異,但雅各警告他親愛的弟兄姊妹,當他們讀到這個“族譜”時,千萬不要“受欺騙”(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看錯了)或被誤導了。對試煉做出正確的回應,便能在屬靈上成長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同樣,對私慾做出錯誤的回應,勢必導致屬靈上的貧乏,最終帶來死亡的結局。 3.抵擋試探的對策(1:17-18) 1:17-18 不加節制的私慾終將招致可怕的死亡,而真道(18節;參弗1:13;西1:5)所帶來的新生命之光明景象,正好與這幅可怕的死亡畫面形成強烈對比。黑暗之父撒但(徒26:18;西1:13)生出罪惡與死亡的後裔。眾光之父(即那創造宇宙星宿的神)卻賜下救恩與生命,且永不改變。太陽投射下來的影子會改變,但創造太陽的那一位卻永不改變!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這句話在希臘文中帶有詩歌的韻律,可直譯為“所賜(dosis)的各樣善行和各樣完美的恩賜(dōrēma)都是從上頭來的。” 抵擋試探的對策就是與父神保持親密的關係,並對他的道不斷做出正確的回應。人們必須倚靠那位永不改變的光明之主,並仰賴他那賜人生命的“真理的道”(參弗1:13;西1:5;提後2:15)。 神所揀選的初熟的果子,即重生的信徒,沒有任何理由向試探屈服。他必須學會抵擋其致命的攻擊力,否則,他的生命將永遠無法達到神對其光明兒女(弗5:8;帖前5:5)所要求的那般成熟。 (四)在神的真理中得安息(1:19-27) 最終,面對試煉與抵擋試探的關鍵,在於人對神的道的回應。對神的道的接受、回應和順從,對靈命成長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人必須接受、活出並忠於神的道。 1.對真道的接受(1:19-21) 1:19-20 雅各再度與他的讀者認同:我親愛的弟兄們。接着,他清楚表明接下來要說的話極其重要:“注意”(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這是你們所知道的;或作“要知道這事”,iste)。接着是三個命令: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當然,在爭論時,聽而不言的那一方往往不易動怒(參3:1-12)。怒氣並不能“帶來神所要的公義生活”(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成就神的義),而教訓人過公義的生活正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1:21 因此,必須除掉或脫去一切的污穢(ryparian,新約中僅在此處使用該詞;參2:2中的rypara,“骯髒的”)和盈餘的邪惡,並“謙卑地”(新國際譯本,和合本作存溫柔的心;直譯為“溫順地”)領受那所栽種的道。“栽種的”(emphyton,新約僅在此處使用該詞)與“嫁接的”形成對比。這道根植於靈魂的沃土,是從裡面長出來的。這就是那能救你們的神的道。 2.對真道的回應(1:22-25) 1:22 然而,單單接受神的道是不夠的;人必須以主動的順從來回應這道。這條命令十分清楚: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我們必須“變成”或“持續地變成”(ginesthe)行道者,而非僅做聽道者。越來越多的人對證道淺嘗輒止,他們好像無用的蜂鳥般,略略吸取一點某條教義的花蜜,便急匆匆地掠過,飛往另一條教義上去。其實,他們只是在自我欺哄而已。“欺哄”是從一個動詞衍生而來,新約中該動詞僅在此處和歌羅西書2章4節中出現過。paralogizomai的意思是“被錯誤的道理所欺騙”。這種欺騙的根源在於,他們以為自己該做的都已經做了。而事實上,聽道只是開始而已。下面這個例子十分貼切地描繪出這班“坐而聽道、卻無行動”之人。 1:23-24 聽道而不行道的人,就像人對着鏡子匆匆一瞥自己本來的面目……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有趣的是,雅各在這個例子中引述的是一個男人(andri)。若是一個女人,大概她不會隨便看看就罷了。即使看見自己有一點瑕疵,她也定會想盡辦法來掩蓋或矯正,而不會像這個男人那樣,看見“自己本來的面目”(prosōpon tēs geneseōs),接着便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1:25 以神的道這面鏡子來察看自身是一種責任。人必須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認真而持續地察看,並迅即做出回應,這便是屬靈力量和靈命不斷成熟的關鍵所在。“詳細察看”這詞(parakypsas)直譯為“蹲下來”,目的在於能夠近距離觀察。 “使人自由之律法”這一表述似乎是一個悖論。律法似乎暗示着約束,因而沒有自由。但神的律法卻不是這樣,他那全備的律法給人真正的自由。基督說:“遵守我的道……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1-32)。遵行神律例之人必會得着完全的自由,並且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3.對真道的順從(1:26-27) 要接受真道並對這道的啟示做出回應,就必須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我們必須致力於不斷的順從和持久的操練。 1:26 一個真正虔誠的人會通過節制自己的言語將其虔誠表明出來。“虔誠”(thrēskos)一詞指的是外在的操守。這些外在禮儀上的行為,在人看來似乎值得讚揚;但若沒有相應的自控,不勒住……舌頭(關於這一主題,3:1-12將有更加詳細的論述),那麼這一切就都是虛的(mataios,“徒勞的、無結果的、無用的”)。這樣的人便是欺哄自己的心(apatōn kardian heautou,直譯為“誤導或誘惑自己的心”;參1:22中表達“欺哄”的另一個詞)。 1:27 清潔而沒有玷污的虔誠,指的就是人的行為與品格都被規訓,與神的道一致。希臘文的thrēskeia(虔誠)一詞在新約中僅出現過四次,其中兩次就是在這裡(參西2:18;徒26:5)。顯然,神看重的並非宗教儀式,而是正直的生活。 雅各概括了父神(參雅1:17中的“父”)所看重的品行:看顧……孤兒寡婦(指的是人的行為)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指的是人的品格)。“不沾染”譯自aspilon一詞,意思為“無玷污的”(參提前6:14;彼前1:19;彼後3:14),與道德上的污穢(雅1:21)形成對比。一個擁有神所喜悅的“虔誠”的信徒必定會幫助缺乏者,因此他是沒有玷污的(直譯為“純淨的、無污的”),並且保守自己“純潔”(新國際譯本,直譯為清潔)。這裡並非要對虔誠下一個定義,而是將其與那種單純的崇拜行動和宗教儀式進行對比,這樣的行為和儀式往往被人們冠以“敬虔”的美名。這裡的目標仍然是成熟的基督徒生活及踐行出來的聖潔。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第一步就是要憑信心站穩。一個人若是深深紮根在神的真理上,並且將這真理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麼試煉或試探便不能將他擊垮。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致我的親人:天堂是什麼樣子? | |
2023: | 驚慌中的安慰:神的話語給予我們盼望與 | |
2021: | 若云:《芳夢佳人》四改版 長篇愛戀小 | |
2021: | 災難來臨,如何得救?(含音頻) | |
2020: | 新民:做個“色盲”的天路客(zt海外校 | |
2020: | 難中主同在 | |
2019: | 一些華人為什麼熱衷神學? | |
2019: | 主日證道:最後的晚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