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ZT 脂肪瘤 |
送交者: 雪梅 2011年04月23日19:42:40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摘自《神的傑作 身體奧秘的發現之旅》(保羅.班德,楊腓力著) Fearfully & Wonderfully Made (by Paul Brand, Pilip Yancey) 第七章:叛變 偉大的科技似乎使得人類自足於每天的生活,不再需要求助於他人。我們愈來愈需要隱私權,於是我們也就變得愈來愈孤立、愈來愈寂寞。 ——史拉特
在印度馬德拉斯的中央車站,躺着一個女乞丐,是我看過那一帶乞丐中最可憐的一個。她躺在那些川流不息、趕着坐火車的人群當中;夾着公文包的商人、有錢的觀光客,以及政府官員都會從她旁邊走過。 就像很多印度乞丐一樣,這女人面容憔悴,雙眼、雙頰都陷了進去,並且骨瘦如柴。但奇怪的是,從她身體的一邊長出一大塊圓胖、滑溜溜、像臘腸一樣的肉團,由一片寬大的皮肉牽連着,掛在她的身上,好像一個未成形的嬰孩一樣。這女人將她那奇形怪狀的腰窩露在外面,期望能在眾多乞丐中爭取到更多的同情。雖然我只大略看了她一眼,我就可以確定那一塊長出來的東西是脂肪瘤。它看來是她身體的一部分,但好像又不是。它像是一些外科醫生從一個三百磅的人身上割下一大塊肉,用活的皮膚包起來,再巧奪天工地把它縫在這女人身上一樣。她很飢餓,虛弱地伸出像蜘蛛腳般的手向人求乞。但是她的瘤卻長得很好,幾乎與她身體其他部分的總重量相等。這塊瘤在陽光下閃爍着,消耗她的健康,吸取着她的生命。 脂肪細胞——在馬德拉斯市乞丐身上長的瘤就是由它們組合而成的有機群體。在西方注重外貌的文化中,“脂肪”這個字眼帶有缺乏紀律的含意在內。對一般人來說,這是一種無用細胞的集合體,應該予以削減。 不過,從外科醫生的觀點來看,當他拿起手術刀劃開皮肉,露出油質的脂肪細胞層時,他卻馬上可以感受到脂肪的價值,醫學觀念可以平衡一般人對“脂肪”一字的誤會。因為脂肪可以隔寒,這就是為什麼十億脂肪細胞都集結在表皮之下的原因,也正因此之故,胖的人比瘦的人更能忍受寒冷的天氣和冷水。脂肪細胞只要找得到空間,就可以生長於內臟四周、肌肉與身體內的表層下。因它們的存在,重要的內臟得以免受激烈的衝擊。 沒有一樣東西比脂肪更能影響人的外表。為什麼少女會那麼悅人眼目呢?因為有豐富的脂肪細胞充滿在不規則的骨頭和肌肉之間,使她們的皮膚顯出細嫩、光滑的輪廓。 但脂肪除了禦寒和形成美麗的輪廓外,還有更多的功用。每一個脂肪細胞都是一個儲藏室,包含着一顆黃色的油球,壓迫着細胞核。如果身體能吸收到足夠的食物以供消耗,脂肪細胞就不會起什麼作用。饑荒一旦來到,脂肪細胞多的人將會在別人都餓昏了的時候,還能忍受得住,這就是脂肪最具策略性的功能。 如果一切正常,身體會攝取夠用的食物,維持本身的成長,並更換壞死的細胞。但如果供應量減少,譬如一個人為了把握夏天的日光割草,而延誤晚餐時,那麼體內的脂肪細胞就會收到警報。對於缺乏肝醣元的肝臟和缺乏葡萄糖的血液,脂肪細胞會很慷慨地獻出他們的油性寶藏,因為它能扮演身體儲藏室的角色。脂肪細胞使得其他細胞能更自由、更有效地做成它們該做的工作。想想看,如果每一個肌肉細胞都必須攜帶一個囊狀的能量儲藏室,那麼,我們的身體豈不會變得東凸一塊、西凸一塊,而成了奇形怪狀的怪物嗎? 有些脂肪是馬上可以消耗的,只要人一開始節食,它就先被消耗掉。其他的脂肪,譬如在腎臟四周和手掌上的脂肪,因為有重要的次等功能,因此不會輕易被消耗。但是如果身體處在飢餓狀態太久,那麼即使這些有高度優先權的脂肪細胞,也必須放出它們重要的脂肪存量。 我喜歡把脂肪細胞想成是身體細胞中的銀行家。當富足的時候,它們就儘量儲存;好像身體內的存款超過提款。當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又能把化學財富輪迴血流中。 但有時身體內會發生可怕的事——叛變——脂肪瘤形成了,好像長在馬德拉斯乞丐身上的那個瘤一樣。脂肪瘤是一種低級惡毒的瘤,它是由單一的脂肪細胞演變而來的;它一面是個最會把脂肪儲存起來的懶惰傢伙,一面又與身體的領導階級對抗,不肯放棄它所儲存的脂肪。換句話說,它只接受存款,卻對提款單不屑一顧。一旦那個細胞開始繁殖,與它同類的細胞就會很快地跟從它的領導,而長成一個像贅肉的瘤,充滿在體內的空隙,壓迫肌肉和體內其他的器官。有時脂肪瘤會擠住眼睛,而影響到眼球整體的運作,它也會壓住感覺神經,這時候病人就需要動手術了。 我曾經切除過這種脂肪瘤。在顯微鏡底下,它們看起來就像健康的脂肪細胞,充滿着亮晶晶的油脂。這些細胞都有很美好的功用,可惜只有一項缺點——他們不肯向身體效忠,完全不關心身體的需要。這就是為什麼馬德拉斯的女乞丐正在慢慢餓死,而她身上的脂肪瘤卻愈長愈漂亮的原因。 如果一個瘤的成長只局限在一個地區,且不超過細胞膜的範圍時,這種瘤就是良性的。但當不忠誠的細胞破壞這個禁令時,體內就會出現極可怕的情況;它們會拼命繁殖,很快遍布整個身體,把正常的細胞擠死。只知對付外來侵入者的白血球,不會想到要攻擊身體本身的叛變細胞。醫生最怕的就是這一類的功能失調——這就是所謂的癌症。一些神秘的理由,促使這些細胞快速蔓延,無法控制,而這些細胞可能來自腦部、肝臟、腎臟、骨頭、血液、皮膚或其他組織。每一個細胞都是健康、功能良好的細胞,它們的問題就是不忠誠,只知自顧自的行動,不再把身體的其他需要列入考慮範圍,於是身體就出了毛病。 即使是白血球——這個不可或缺的宮廷守衛者,也會因為叛變而破壞整個身體。有時候他們任意繁殖,凍結了血流,使淋巴系統負荷過度,因而扼殺了身體的正常運作——這就是血癌,或稱白血球過多症。 由於我只是外科醫生,不是先知,我很怕拿身體上的癌症來與基督屬靈身體上的叛變作類比,但我還是必須談到這一點。基督對於外來惡勢力加諸他身體上的衝擊和鞭打,一點也不在意,他曾平靜地應許教會說:“陰間的門不能勝過我的教會。”(太16:18)他能很輕鬆而不受威脅地在罪人當中行走。但對於從內部而來的不忠貞,他卻聲色俱厲地予以警告。 身為一個個別的細胞,我必須集中精力,看看我自己應該如何關心到世界其他地區肢體的需要。至於其他基督徒對教會應該作何反應,我不能也不該下任何斷語。 但我也必須指出,像我這樣一個在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中工作了18年的宣教士看來,基督教財源分布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在維羅,我們用在一個麻風病人身上的錢是每人每年三塊美元,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因資金不足而得不到照顧。反過來,讓我們看看美國的情形,許多教會熱烈地討論該如何花費百萬元美元建一座體育館,商討如何美化教會庭院、為教會的草地買肥料和改建教堂尖塔等事……甚至舉辦講座,教導會友如何省稅,以便守護他們堆積的財富。當我看到那些教會對國外和大城市事工所定的預算時,我禁不住從心底浮出一幅活生生的圖畫——那位馬德拉斯的女乞丐終於因為脂肪瘤愈長愈大、愈圓,慢慢地餓死了。 這並不只是美國人的問題,也不止是西方才有的問題,每一個社會都有囤積財富的例子。這種警告是針對我們每個人而發的,我只是站在一位醫生的立場,發出一個警告:請記住,只有當每一個細胞都關心到整個身體的需要時,身體才會健康! 我在想,會不會是因為我們西方人太專注於與我們周圍的“細胞”競爭,而因此無視於世界其他地方那麼龐大的需要?在基督的身體中,擁有財產與金錢並不是罪,這正是某些肢體應有的重要功能。當我把富有的人與脂肪細胞聯想在一起時,我所應用的是積極的形象,好像一個醫生讚賞脂肪在身體內所扮演的角色一樣。有了財富,就容易行好客、慷慨的事了。身上多些儲藏可以幫助身體更便於照顧自己。然而別忘了,脂肪的控制也是個困難的問題,不論是在生物學方面或在宗教方面皆然。 請試着把整個世界想象成一個只有1000人的社區: 在我們這1000人的城市中—— 180人住在所謂已開發世界的高崗上。 820人住在其他未開發世界的岩石低地中。 住在高崗上那幸運的180人擁有整個城市80%的財富,擁有整個城市半數以上的房間,而且每人都有兩間以上的房間,擁有85%的汽車,80%的電視機,93%的電話機,每人每年平均收入5000美元。 住在低谷中沒有那麼幸運的820人中,每人每年只得700元美金,很多人甚至少於75元,平均五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裡。 住在高崗上那幸運的一群怎麼使用他們的財富呢?整體來說,他們用還不到百分之一的收入來幫助住在低谷中的人。(以美國來說,每100元的收入里,有18.3元是用來買食物;6.6元用在度假與娛樂上;5.8元買衣服;2.4元買酒喝;1.5元買香煙;1.3元捐給宗教及慈善機構,這些捐款中,只有一小部分用在美國以外地區。) 住在擁擠平地上的那些人——大約有三分之一要受營養不良的苦——他們會怎麼想那些住在高崗上的傢伙呢? 我知道這些問題背後還隱藏着很複雜的經濟和文化因素。但我對於早期教會義不容辭地幫助那些有迫切需要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使徒保羅在百忙中抽出幾個月的時間,從希臘基督徒那裡收集捐款,用來救濟幫助那些在耶路撒冷貧窮的猶太基督徒。 我們需要停下來仔細看看自己。上帝需要各種類型的細胞在它身體中:肥的、瘦的、富有的、貧窮的、簡單的、複雜的,但它更需要忠心的細胞。在使用資源的範疇中,我們的頭——耶穌,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要指示我們。願上帝拯救我們,使我們不要成為他身體中的一顆癌細胞。 讀後感: 我們這些世界上的富足的都有點像脂肪瘤。美國也很有點脂肪瘤的樣子。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二娃:阿貴逸事 11:禱告禁食 | |
2010: | 主恩常頌 | |
2009: | 耶穌犧牲?自願為別人死,死了就活不過 | |
2009: | 不到黃河不死心 | |
2007: | 補充一點,Normalman兄所提的這些問題 | |
2007: | 教會的本質 | |
2006: | zt人生感悟:一個男人應該知道的十六個 | |
2006: | ZT:《摯愛中華》──戴德生傳記 (序 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