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隨着意思吹——重生得救的確據(1) |
送交者: 新歌 2015年07月10日17:58:48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着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約翰福音3:5-8 當尼哥的母去問道的時候,主對他說需要重生才能進神的國。神的國就是神完全掌權的國,主耶穌基督說:“我的國不屬這個世界”(約18:36),在另一處,主耶穌基督回答法利賽人神的國幾時來臨,“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17:20-21) 這個世界的國按照這個世界的律法運行,就如同剛剛通過的同性戀合法婚姻法一樣,即使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的法律,也不過是按照人眼中看為正的制定法律。神的國另有一個律法約束祂的子民,這個律法不是如同舊約中靠摩西所傳寫在石板上的律法,而是神給信徒放在心中的新律法。“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人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耶31:33-34) 一個看不見,卻由神在掌權的國度,就是今天應該在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心中運行的國度,在這個國度中,神的子民認識他們的君王,知道祂的旨意,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有神的律法,不在乎他們年齡大小,也不在乎他們的教育程度如何,因為這新律法是神自己寫在他們的心中的,不是從人學習來的。所以保羅說:“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羅2:29) 但是,這個真割禮如何得着? 經上說:“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For therein is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revealed from faith to faith: as it is written, The just shall live by faith. KJV)(羅1:17) 另一處,“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下面,我整理了一下約翰.衛斯理和大衛.布萊納德的得救見證,大家先看看這兩位有名的前輩的心理歷程,看看他們是如何得到得救的信心的。先說約翰.衛斯理: 約翰.衛斯理是牧師的兒子,母親是敬虔的基督徒,因此是從小信主的。約翰和弟弟查理先後進入牛津求學,在上大學期間就努力實踐自己的基督信仰,他們受《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的影響,發起一個追求聖潔的基督徒組織,被同學稱為「循道友」(Methodists),形容他們對基督徒理想生活的追求,他們生活嚴謹,禱告,敬拜,經常探訪囚犯,病人,周濟窮人。在他被按立為牧師後曾經被差派來現在的美國喬治亞州布道,在抵達新大陸前遭遇極大的海上風暴,按約翰.衛斯理的說法,他從小就懼怕海上的風暴。“仍舊不願意死亡,我不得不對自己說,‘你為何沒有一點信心?’”但是,同時,他看到船上從德國來的摩拉維亞基督徒面對死亡毫無懼色,殷勤地服侍船上的人,“我已經觀察他們極為嚴謹的行為很久,他們一直盡力服侍其他乘客證明着他們的謙卑,因為沒有任何英國乘客願意這麼做。他們主動這麼做,不接受報酬,只說,‘這對我們驕傲的心有好處’,或‘我們慈愛的救主為我們做的更多’。每天的經歷都證實着他們有着任何傷害不能奪走的柔和。如果他們被推倒,打到,或扔倒在地,他們起來離開,嘴中沒有一點怨言。這是個試驗他們是否被從懼怕,驕傲,憤怒,和報復中之中釋放的機會。”在這些來自德國的信徒聚會敬拜的中間,海中驚濤激浪,人群開始尖叫,但是他們仍舊平靜地唱詩,“我後來問他們中的一位,‘你害怕嗎?’,他回答,‘感謝神,不。’我又問,‘你們的婦女和孩子害怕嗎?’,他平靜地回答,‘不,我們的婦女和孩子都不害怕死亡。’” 上岸後,約翰.衛斯理遇到一個德國來的牧師,就向他諮詢自己為何在海難間如此害怕死亡。他說,“弟兄,我得先問你一兩個問題。你裡面有證據嗎?神的靈是否和你的靈一起證明你是神的孩子?”約翰在他的追問下發現自己並不真的相信耶穌基督已經拯救了自己,他裡面沒有得救的確據。 “我到美洲去帶印第安人悔改;但,啊!誰能夠帶我悔改呢?誰,什麼,能夠救我的脫離罪惡不信的心呢?我有一個漂亮的宗教,我能很好地講道,但只是在危險遠離我的時候,我相信着我自己;當死亡貼近我的臉龐時,我的心就憂愁,我無法說‘死亡對我來說是益處’。” “我一直想,如果福音是真的,我就是安全的:我不但得到了福音,而且還給出去,並且將我的一切分享給窮人;無論神怎樣安排我,就是將我的身體焚燒,淹沒——我盡力按照愛的教導如此行,如果有機會我願意千百次地如此行。” “任何人見到我,都知道我是個基督徒。因為我所行的不像世人的路,因此,我一直很滿意自己是個被人指點不同的人,但是在海浪中,我卻在想,‘什麼,如果福音不真怎麼辦?你就是所有人中最愚蠢的。你給出了你的物質,你的舒適,你的朋友,你的聲望,你的國家,你的生命,到底為什麼呢?你為什麼在地上流浪呢?一場夢,一個精心策劃的神話!’” 對自己在海難之中的懼怕耿耿於懷,約翰.衛斯理弄不懂為何當死亡在眼前的時候他不敢面對。但是,他明白神降卑他,試驗了他,讓他知道自己的心內光景究竟如何。他給自己制定了更認真的行為準則: 1. 交談時完全地坦誠敞開; 2.持續嚴肅地做工,不主動捲入任何可能輕浮的行為,或談笑,不,不容一刻; 3.不說一句不給神帶來榮耀的話語;特別是,不講世界上的事; 4.不從任何不榮耀神的事上享受樂趣;時刻為自己一切感謝神,躲避一切不能感謝神的。 但是,不信的噁心仍然困擾他,通過一個德國來的弟兄Peter Bohler,他清楚看見自己沒有真實的信心,就是能夠使他得救的信心。他想離開布道崗位,“如果我沒有信心,我怎麼能夠向他人傳道呢?”但是,彼得弟兄鼓勵他傳講信心,直到自己有信心,“然後,你有了信心,你就可以傳講信心”。 他第一個傳講的對象是個臨死前的死囚犯,約翰素來不相信人到最後一刻信主可以確保得救,但是在彼得的鼓勵下向他傳講通過信心得救,和為他禱告。結果這個囚犯聽了,跪下為自己的罪痛悔,起來時很熱切地說“我現在預備好死亡了,我知道基督擔當了我的罪,我不再在審判之下”。直到他被執行死刑,他一直喜樂安然,直到最後一刻都全然平安,自信他已經被愛他的接受了。 而約翰還是沒有得到真實的信心,又想離開傳道,彼得說“不,不要將神賜給你的才能藏進地里不用”,阻止了他。他去和其他人說自己沒有得救的信心,遭到一致反對,弟弟查理.衛斯理非常憤怒,不允許他以後談這些。但是,通過另外的基督徒,他知道,神能夠(至少,如果不是經常)即瞬間賜下得救的信心,如同閃電從天而降。 後來弟弟查理去和彼得談話,清楚了“我們得救是因着恩典”,而且令他吃驚的是,查理提前得到了得救的信心,找到了內里的平安。 經歷着掙扎,在和神的恩典掙扎中,有一天,約翰來到一個聚會,他們正在分享路德的羅馬書前言,聽路德解釋神通過人信基督在人心中做工,“我感到我的心奇妙地熱起來,我感到我信任基督,就是單單信靠他得救,一個確據賜下給我,他已經拿走了我的罪,救我脫離了罪和死的律”。 後來他經歷了不少掙扎,每當懷疑就大聲禱告呼求主的幫助,“我在竭盡全力地與在律法下和在恩典下爭戰,開始有時得勝,直到現在,我總是得勝”。”“仇敵將懼怕放進來,‘如果你相信,為什麼沒有可以感受的變化?’我回答‘我知道沒有,但是,我知道這點,我現在和神有平安,我今天沒有犯罪,耶穌我的主不讓我思想昨天的事’”。 從那時候開始,約翰.衛斯理開始了他在英國傳講信耶穌基督得救的福音,復興了整個英格蘭,影響了整個世界。從他的見證可以看見,一個非常真誠努力的基督徒,不一定有真實得救的確據在心中,但是這個真實得救的確據不是人裡頭有的,而是要單單信靠耶穌基督為罪人所做的,憑着信從神那裡得着得救的信心。如果神賜給了信徒得救的信心,信徒心中應該知道,明白自己已經罪完全得赦免,也不再懼怕死亡和世界上一切不測的臨到,因為神已經在他心中做主做王。 經上說,“你們總要省察自己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林後13:5)可見,按照聖經教導,信徒是應該省察自己是否真的有得救的信心的,這個信心是真實的,如同風一樣,看不見,但是可以從心靈裡面感受。你人生的任何驚慌,都會再次考察你的信心,因此,在《彼得前書》中說“因此,你們是有大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着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6,7) (未完,待繼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4: | 預定論是宿命論? | |
2014: | xiangpu: 是他選我,不是我選他(3) | |
2013: | 宣教士: 福音的呼召與有效的呼召 | |
2013: | 我的老鄉王清福 | |
2012: | beiqian:從詩篇了解希伯來人對惡人的 | |
2012: | Sugarland, TX church | |
2011: | Communion | |
2011: | Celtic Woman 的歌 | |
2010: | 預表論(TYPOLOGY) | |
2010: | 水至清則無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