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士師記》看以色列民的“宿命循環”:悖逆犯罪,遭逼迫;然卻蒙上主拯救 |
送交者: beiqian 2015年07月30日12:00:36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雖然並非所有的士師全都一樣,但我們還是能夠從《士師記》中看出某種架構或模式: 1)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二11;三7,12;四1;六1;八33~34;十6;十三1,二十一25)。以色列人所行的惡,概述於二章10節~三章6節,主要是拜偶像,且與外邦人通婚。以色列人因為罪,不但不能把迦南人趕出去,反倒落入了他們轄制。 2)以色列人的罪(所行的惡)招致上主的憤怒,結果被交在外邦人的手中(二14;三8;四2;六1;九56;十7;十三1)。 3)遭受逼迫,以色列人就向神呼救(三9,15;四3;六6;十10) 4)神聽以色列人的呼求,興起拯救者/士師(二16;三9,15;六7,12;十1,3)。拯救者是神所揀選的,有聖靈加給他們力量(三10;六34;十一29;十三25;十四6,19)。 5)在拯救之後,常伴隨着仇敵的降服,帶來一段和平的時期(例如,“國中太平四十年)。士師審判以色列,然後士師死亡被埋葬(三11,30;五31;八28,33;十1~5;十二7~15)。 那似乎是一種周而復始的“螺旋下降式的循環”;且非先前的重複,但卻更加惡化;尤其士師的領導和果效日益低落。 俄陀聶(三7~11)似乎是第一個士師典範。他被神興起,神的靈降在他身上。還在約書亞時期,他已經是“大能的勇士(書十五17)”了;在約書亞死後,他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打勝仗。 然後到了以笏(三15)。與俄陀聶相比,聖經沒有說以笏是被神興起的人,神的靈似乎也沒有降在他身上。他同樣沒有審判以色列人。以笏慣用左手(不過“便雅憫”的希伯來文意思卻是“我右手之子”)。他單獨行事,利用計謀殺了摩押王伊磯倫。至於耶和華對以笏的旨意究竟如何,他與耶和華的關係究竟如何,聖經並未提及。 底波拉(四4~五31)是位女先知,她審判以色列人。因着“蜜蜂(底波拉)”的勇敢,以色列人繼續得着“流奶與蜜”之地。但她作為士師(連巴拉或西西拉都沒有她那樣的榮耀),似乎也會讓人懷疑以色列的男性都失敗無能。底波拉的勝利並非是完全的軍事勝利,是得益於又一次的算計和謀殺。此外,殺了西西拉的“羚羊(雅意)”既不是士師,又不是先知,而且只是半個以色列人(四11,17;五24)。底波拉之歌並沒有稱頌全國團結一致充滿信心,但卻咒詛沒有參與戰爭的支派(五15~18,23);這預告了以色列支派之間的分裂和不和,最終導致《士師記》最後一幕的上演(二十~二十一章)。 農夫出身的基甸(六7~九56)對於神的呼召和委派,反應不敏,猶豫不能確信;以致需要神連行三個神跡,才使不太情願的基甸得以信服。他雖然順服了下來,可又缺乏勇氣;他雖拆毀了他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也砍了壇旁的偶像,可是他“不敢在白晝行這事”,只敢在晚上做(六25~27)。基甸贏得了“耶路巴力(讓巴力與他爭論)”的綽號(六32),可是他自己最後又屈服於虛假的敬拜,以致基甸和他全家,並以色列人,都落入網羅,偏離了正道(八22~27)。因着信心與順服,基甸的三百勇士擊敗了為數眾多的敵人,但事後基甸卻似乎忘記了這個勝利的實質意義---“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七2);結果這場大勝帶來的卻是支派與宗族之間的競爭和吵鬧(八1~9);雖然基甸在此平息了以法蓮人怒氣,但後來的耶弗他卻是以擊敗以法蓮人,使他們受恥辱(十二1~6)。勝利之後,基甸又為其個人的恩怨起殺戮(八10~21)。基甸的故事以以色列每逢撒種之後遭受的攻擊搶掠毀壞開始,但基甸自己又(到處撒種),有許多的妾(其中有一個還是示劍的妾)和七十個兒子,顯示出他的權力和昌盛(八30)。 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犯罪(八33~35),人們似乎會期待着另有一個士師(拯救者)的出現;然而事與願違,相反的,卻是基甸的妾所生的兒子亞比米勒想要奪權。亞比米勒既沒有被神興起,也沒有神的呼召。這個以關心農作開始的基甸的故事(六2~6),到此轉到了一個約坦(基甸的小兒子)論樹木和荊棘的寓言(九7~15)。基甸時代的支派之爭(八1~9),現在成了家人的內訌和謀殺。儘管基甸為以色列行了善事,他的兒子卻沒有成為“拯救者”,無益於國人,反倒成了壓迫者,殺害自家人和以色列人,成了“士師”的反例。 耶弗他是《士師記》記述的另一個主要人物(十一~十二章)。耶弗他的事跡刻畫了神內心對以色列關係的矛盾。以色列人悖逆犯罪,惹得神發怒(十6~7),以致神一度說不再救他們了(十13~14)。可是神又愛着以色列人,看到以色列人受苦,神又擔憂(十16)。耶弗他是個看重自己利益的人;他本已被趕逐出家,經過基列的長老與他協商,才答應作領袖,然後才被百姓立為領袖作元帥(十一1~11)。雖然在與亞捫人爭戰時,神的靈一度降臨在他的身上(十一29),可是耶弗他衝動地許了一個多餘的願(十一30~31);他似乎為要得着勝利,還需要添加和依靠其它的因素;那最終形成了他與他唯一的女兒的永久的分離(十一39)。還不僅如此,他雖然勝利了,但是卻又一次引來了以色列支派和地區間的爭鬥(十二1~6)。 參孫是最後一位大士師(十三~十六章)。可他只能算是真士師的影子。他自己任意而行,又不肯控制情慾。參孫喜愛外族女人的癖好,成為以色列本身的隱喻,因為他們不願意拒絕外邦神明偶像的誘惑,與他們行淫(二17;八27,33)。參孫正如以色列人一樣,在出生的時候就被揀選分別為聖歸給了上主耶和華(十三5),可是他卻不知道因着他的背叛,被上主耶和華所離棄(十六20)。以色列人與迦南人通婚,就是違背了上主要趕出他們的命令(三5~6);如此這般,參孫作為以色列人的領袖怎能成功呢?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參孫死的時候比活着的時候更為成功(十六30)。 即便有這些士師作領袖,也沒能使以色列人安居無慮。以色列人自我中心,自我放棄,犯了許多的罪,惹動神的怒氣,連這些領袖也不能例外。在約書亞的領導下,以色列人團結一致;然而,現在這美好的傳承卻已經腐化成了支派的摩擦和爭鬥。以色列人的信仰,與外邦宗教和政治混雜一起的混亂狀況,造成了一種局面:如果以色列要繼續保有迦南美地,那麼在領袖的層面,他們該何去何從?倘若有王治理的話,以色列那種“各人任意而行,行淫背逆”的狀況會不會得到改善(十七6,十八1,十九1,二十一23)?假使立了王,全國宗教信仰(十七~十八章)和社會的弊病(十九~二十一章)是否可以得到解決呢? 《士師記》的未竟之事,將由《撒母耳記》和《列王記》接續下去...... (未完待續) ~~~~~~~~~~~~~~~~~~~~~~~~~~~~~~~~
關於耶弗他的女兒還願,在會幕侍奉,且終身禁慾 http://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1077162
再讀《聖經·舊約·士師記》第十章~第十三章:以色列人違逆耶和華,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http://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1076404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4: | xiangpu: 回應一下“以信為本”文的跟 | |
2014: | 提上來跟mean討論:什麼是“不包含鬱金 | |
2013: | “牢獄” - 從地方召會繼承的十大狗性 | |
2013: | 老魚,你完全可以用另一種形式來表達你 | |
2012: | 四季樹。。你聽過這首嗎? | |
2012: | 關於 Judge裡面的事件時間順序,我覺得 | |
2011: | ZT 郎咸平:高鐵時代的恐慌 | |
2011: | 神跡 + 今天可以不一樣 | |
2010: | 哈隆文:巴特"神是神"的觀念 | |
2010: | 以生命寫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