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你當如何面對親人的反對?(含音頻)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1年07月19日06:07:36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keep eyes on Jesus.jpg

面對親人的反對
——約翰福音信息(三十八)

 當效法主只尋求神的贊同和稱許,不依賴身邊親近人的期待


文 | 任運生
生命季刊微信專稿


音頻為郭光明弟兄朗讀

 


約7:1-9

約翰福音從第七章開始,記述耶穌基督在地上最後幾個月時間的生平事跡。使徒約翰描述耶穌基督是一個受苦的彌賽亞:以色列眾人因祂議論紛紛,有人說祂是好人,有人說祂是迷惑人的;連耶穌自己的弟兄也不相信祂;猶太宗教領袖則處心積慮要殺祂。約翰福音十一章耶穌使拉撒路從死里復活之後,猶太領袖便下決心要除掉祂,直至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

 

耶穌基督從此似乎處處遭人反對,而且這種日益強烈的反對竟然包括自己的家人。

 

約7:1-9的結構:

 

1.事件的歷史背景(約7:1-2)

2.耶穌弟兄的不信(約7:3-5)

3.耶穌基督的回應(約7:6-9)

 

一、猶太眾人的圖謀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祂。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約7:1)

 

“這事以後”,約翰福音第六章記載,耶穌基督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跡,是發生在逾越節(公曆三、四月)時期,而約7:2提到猶太人的住棚節(公曆九、十月)近了,所以中間相距六七個月時間。

 

根據約翰記載約翰福音的目的,他不是要按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記錄耶穌基督的生平,他乃是選擇性地記述耶穌基督的言行,以實現他的寫作目的:證明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所以約翰福音第七章所記載的,是主耶穌在地上最後幾個月事跡的開始,但這並不表示約翰福音第六、七章之間半年多時間是主耶穌生平事跡的空白。

 

根據其他三本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基督在這半年多時間的事奉包括如下內容:

 

帶門徒退到推羅、西頓境內在那裡一直一個迦南婦人被鬼附的女兒(太15:21-28;可7:24-30);

 

在加利利海邊醫治許多人、並幾乎是重複五餅二魚神跡餵飽四千人(太15:29-39;可8:1-9);

 

主耶穌在伯賽大醫治一個瞎眼的人(可8:22-26);

 

在凱撒利亞腓立比彼得宣告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太16:13-16;可8:27-30);

 

主耶穌帶着彼得、雅各、約翰的登山變像(太17:1-8;可9:2-8;路9:28-36);

 

主耶穌兩次預言自己的死(太16:21-28;17:22-23;可8:31;9:30-32;路9:22-27;44-45);

 

主耶穌教導門徒何為大(太18:1-5;可9:33-37;路9:46-48)。

 

綜合三本福音書的記載可以清楚看出,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六、七章中間的幾個月,其事工主要是教導、訓練、預備門徒,為祂自己的十架受死、祂的復活升天、以及將來門徒在全地傳福音的大使命做準備。

 

而約翰福音第七章開始,使徒約翰記述耶穌基督遭受日愈激烈的反對,“猶太人想要殺祂”,直到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不幸的是,這種強烈的反對甚至包括耶穌基督自己的弟兄。

 

二、耶穌弟兄的不信

 

“耶穌的弟兄就對祂說,‘你離開這裡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因為連祂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祂。”(約7:3-5)

 

猶太人的住棚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包括逾越節(除酵節)、五旬節(七七節)、住棚節(收藏節)。住棚節用來紀念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時候,耶和華神對子民以色列天降嗎哪、磐石出水的供應,以及神對他們的看顧、保守與同在。

 

“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祂。”(申16:16)

 

因為住棚節是以色列的重要節期,又是歡慶豐收的大喜節日,有很多人在耶路撒冷聖殿聚集,正是宗教及政治領袖大顯身手、吸引眾人跟隨的大好時機。

 

於是,“耶穌的弟兄對祂說,‘你離開這裡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約7:3-4)

 

耶穌的弟兄意思是說,你不是自稱基督彌賽亞嗎?你為什麼總是在窮鄉僻壤的加利利呆着呢?你老呆在家裡有什麼用呢?你應該到猶太耶路撒冷去,那裡是宗教中心。你要真是基督、想做大事,你醫病趕鬼、餵飽很多人這樣的神跡就應該行在那裡,讓眾人看見你所做的事,這樣你就可以一呼百應。

 

其實,耶穌弟兄的提議,魔鬼早就向耶穌建議過。

 

“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着說,主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太4:6)

 

使徒約翰特別指出:“因為連祂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祂。” (約 7:5)

 

“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可6:4)

 

根據馬太、馬可福音的記載,耶穌一共有四個兄弟。

 

“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里教訓人,甚至他們都希奇說,‘這人從哪裡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祂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祂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嗎?祂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這人從哪裡有這一切的事呢?’他們就厭棄祂。”(太13:53-57)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 主耶穌家鄉民眾的話語,明顯帶着嘲諷和蔑視。

 

“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 而主耶穌兄弟的話,也同樣帶着挖苦和諷刺。這正應驗了詩篇上的話:

 

“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我的同胞看我為外邦人。”(詩69:8)

 

主耶穌說,“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4-36)

 

耶穌的弟兄們敦促主耶穌用神跡奇事來證明祂自己的聲稱,彰顯祂自己的能力和榮耀。然而,因着不信,他們像世人一樣誤解彌賽亞的真正使命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太 1:21),祂真正的榮耀和大能是借着祂十字架的受死和死而復活而彰顯出來。

 

有意思的是,耶穌的弟兄們和主耶穌在同一屋檐下至少生活了二十年,有誰比他們常常看到更完美的見證呢?母親馬利亞確信耶穌的身份,而聖經特別記載,“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2:19)馬利亞難道會不向他們分享嗎?

 

人們常說一句話:“耶穌會怎麼做?”(Whatwould Jesus do? WWJD)馬利亞會不會常常對耶穌的弟兄們說,“像耶穌那樣做。”(Do asJesus Do. DAJD)但他們還是不信。

 

當我們信主尤其是開始在教會服事之後,多麼盼望得到家人的理解、贊同、支持。但實際情形常常事與願違,往往最先最強烈反對和輕視我們的就是家人。遇到類似的情形時,我們當效法主耶穌:只尋求神的贊同和稱許,而不依賴身邊親近人的期待和要求。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

 

遭遇身邊親近人的反對,也包括在服事神的過程中,最親近同工之間可能造成的傷害,一位老牧師曾說過一句話:“在教會中最讓我高興的是人,最讓我傷心的也是人;給我安慰的是人,給我傷害的也是人。”

 

遇到這樣的情形,同樣當效法主耶穌。起碼我們要盡力避免傷害我們的弟兄;當我們自己受傷害時,我們要學習主耶穌的忍耐和寬容。

 

主耶穌經歷過最強烈、最深刻的反對、抵擋、嘲諷、咒罵、羞辱、離棄、背叛,直至被釘死在十字架。其中包括最親近門徒的離棄、否認和出賣。然而,主耶穌始終以祂深厚的慈愛、憐憫、忍耐、寬恕善待每一個人,最終祂成就了十字架的救恩,贏得了祂的門徒、弟兄和世人。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4:15)

 

三、耶穌基督的面對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約7:6)

 

約翰福音中多次提到,主耶穌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My time has not yet come.)

 

“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你們上去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約7:6;8)

 

“這些話是耶穌在殿裡的庫房,教訓人時所說的。也沒有人拿祂。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約8:20)

 

同樣,約翰福音也多次記載,主耶穌說,“時候到了。”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約12:23)

 

“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約12:27)

 

“耶穌說了這話,就舉目望天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約17:1)

 

主耶穌所說的“時候”是指祂的十字架。

 

對於耶穌弟兄們來說,他們是隨着自己的意思行事,所以主說,“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今天世人也是按着環境的機會、條件的許可、內心的意念、得失的判斷等做決定,是常常按着自己的意思行。

 

但主耶穌來是按着父神的意思行,所以祂的一切行程、每一個步驟都遵守一個屬天的時刻表。

 

“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5:30)

 

神是一個有計劃、有秩序的神,耶穌基督的降生與受死,都有嚴格的時間和定時。

 

“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加4:4)

 

“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創49:10)

 

創49:10正是“時候滿足”、彌賽亞降生(細羅——賜平安者——來到)的準確預言。

 

另外但以理書第九章有關七十個七的記載,乃舊約聖經有關基督降臨令人難以置信的奇妙預言!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詩118:24-26)

 

“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指耶穌基督榮耀進入耶路撒冷的日子。

 

“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約7:7)

 

“世人…恨我。”

 

主耶穌自己說,“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約 8:46)

 

主耶穌受審時,羅馬巡撫彼拉多三次宣告說,“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約 18:38;19:4,6)

 

就這樣世界上唯一一位完美無瑕的人,卻招致世人的恨惡,豈不是很奇怪嗎?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主耶穌自己解釋說,“世人…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約7:7)

 

約7:6的“世界”(The World)是指這個世俗社會由宗教、習俗、文化、三觀等組成的一整套價值體系,總體說來是不信神、抵擋神、拒絕善、偏向惡的世俗系統。

 

世人包括耶穌的弟兄都是或曾經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世人不能恨惡他們。但主耶穌完全不同,即便祂不責備罪惡,單單是祂完美生命本身,就足以襯托出世人的污穢。因此,世界就痛恨祂,要處心積慮地除之而後快。

 

“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約3:19-21)

 

不僅是耶穌基督,凡願意跟隨耶穌、堅持聖經真理的基督徒,也同樣遭受世界的反對,真正的基督徒被認為是偏執、狹隘、古板,守舊。

 

主耶穌早已告誡過門徒:“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15:18-20)

 

關於對抗世人犯罪、抑制社會墮落,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牧師曾經總結神所設立的四重機制:良心、家庭、政府、教會。

 

第一重機制是神所放置於每個人心中的良心,人的是非之心作見證,幫助判斷是非對錯。

 

“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5)

 

但在一個充斥罪惡的社會,人的良心會漸漸失去效用。

 

第二重機制是神所設立的家庭,人類的第一對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是神配搭的,並賦予父母教養孩子的責任,為要養育敬虔的兒女。

 

“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祂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祂願人得虔誠的後裔。”(瑪2:15)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但現在的社會,將教導兒女的責任從父母手中奪去,交給學校。而學校教導的是什麼呢?取消性別、同性婚姻、手術變性。而且根據現行法律,未成年孩子的變性手術,父母無權過問干涉,否則將因違法被懲處。這個社會已經敗壞墮落到什麼程度?

 

第三重機制是神所設立的政府,用以制定規則,罰惡賞善,伸張正義,公平治理。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羅13:1-3)

 

然而,當一個社會的各級官僚機構,行政、立法、司法系統,外加媒體都被抵擋神的人把持,可想會出現怎樣的情形?

 

美國國會眾議院在討論《平等法案》時,有共和黨議員提到神當初造人只造了男女兩種性別,一名民主黨議員站起來大聲抗議:“神的旨意在這國會大廈中無關緊要。”(God’s will is no concern in this house.)

 

第四重機制是是神設立的教會,這是最後一重把關的機制。耶穌基督的教會是社會的良心,是世上的鹽、世界的光,阻止至少是減緩社會的腐敗與墮落。但教會一旦失去做鹽做光的功能,與社會同流合污,那麼這個社會可能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3-16)

 

所以,真正悔改、重生得救、忠心事主的基督徒,遭遇世人的嘲諷、社會的反對、世界的逼迫是正常不過的事。相反,如果一個基督徒在這個世界活的風生水起、如魚得水,那很可能是一個可疑的標誌,你基督徒生命中哪些地方不對勁了。

 

“你若利己,人必誇獎你。”(詩49:18)

 

一位牧師曾說過一句話:“我到底做了什麼錯事,這等人要如此討好我?”(Meyer)

 

“我們知道我們是屬神的,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一5:19)

 

“凡立志在基督耶穌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3:12)

 

基督徒的逼迫既然無可避免,那就靠主坦然面對。基督徒面對逼迫的應對方式以及平安喜樂的態度,有時會成為見證,為主贏得靈魂。

 

主耶穌的弟兄們後來怎樣呢?

 

“這些人和幾個婦女,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還有祂的兄弟們,都在一起,同心地恆切禱告。”(徒1:14,新譯本)

 

當主耶穌復活升天之後,門徒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不平凡的禱告,參加的人有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主耶穌的弟兄們。可見,他們都成了主耶穌的信徒。

rembrandt_apostel_jacobusoudere_grt-86052cdcc1d24ca3b0879ee05857dad8.jpg

《雅各書》作者雅各(倫勃朗作,1661)

 

不僅如此,耶穌的弟弟雅各書寫了新約的《雅各書》,猶大書寫了新約的《猶大書》。而且,雅各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根據傳統,雅各由於經常地、持久地跪地禱告,他的雙膝磨出了厚繭,最後雅各為主殉道。因此,耶穌弟兄們生命的奇妙轉變,成為耶穌基督死而復活極具說服力的護教性證據和見證。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任運生  牧師,在美國牧會;生命季刊特約撰稿人。


任運生牧師約翰福音系列,請點擊👉約翰福音


生命季刊最新號:“生命團契”
請轉發給您的親友

生命團契二維碼.png


閱讀本刊更多文章,請點擊👉生命季刊手機主頁

手機主頁.png



閱讀本刊先前發表的文章,請點擊👉生命季刊備份網站

生命季刊備份.p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若云:《芳夢佳人》 長篇情愛小說連載
2020: 只要心意堅
2019: 河南官方牧師不滿宗教政策自殺殉道 ZT
2019: 人的墮落手記
2018: 詩篇 18篇 值得一讀再讀的章節
2017: 圍繞所”講論這事”,強解經書,早被彼
2017: To repentant 你還持守你自己的觀點嗎
2016: 慕安德烈:《內在生活》——(六)神人
2016: 尼日利亞四分五裂,基督徒被西方教會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