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30,俄羅斯對外侵略史
(小綜述 C )
作者
若雲
10、俄羅斯向美洲擴張。1741年,沙皇俄國組織的遠征隊到達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西南海岸,搶占土地,成立俄美公司;這樣,沙俄的領土從聖彼得堡一直延伸到新阿爾漢格爾斯克,繞了地球的一半。1841年,沙皇俄國把它在舊金山的殖民地賣給了美國。克里木戰爭失敗後,沙皇俄國於1867年將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以72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從而退出了北美洲。
就這樣,經過歷代沙皇三個多世紀的侵略擴張,從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俄國從地處東歐一小村莊,發展為莫斯科城,而後成為的莫斯科公國,竟然掠奪膨脹為一個地跨歐亞兩洲,擁有 2280 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領土面積約占歐洲土地的1/2 和亞洲土地的 1/3。其中,俄國的殖民地領土達1745 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 76.6%。俄國也由基本上單一俄羅斯民族國家擴展為擁有100 多個民族的強大帝國。
到 1914 年,沙皇俄國的版圖已無與倫比,北起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西南至比薩拉比亞,南部達到阿爾達漢及卡爾斯地區。
11、武力征服高加索和中亞。16世紀 50 年代,從伊凡四世開始,對高加索長達三百多年的血腥征服。首先侵占北高加索,而後,派兵入侵外高加索;於1801-1813 年,成功兼併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19 世紀中葉,沙俄在打敗波斯和土耳其後,將亞美尼亞和高加索的黑海沿岸地區併入自己版圖。
1864 年,吞併整個哈薩克草原;同時,沙皇進攻中亞的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三汗國戰敗,相繼成為沙皇俄國的附庸國。1884年,沙皇俄國的軍隊占領了穆爾夫,征服了土庫曼斯坦。
12、俄法戰爭(衛國戰爭, 1812年6月24日 - 1812年12月12日):開戰時,俄軍有二十萬,民兵七十萬;法軍近七十萬部隊。
1812年夏,法皇拿破崙一世親率六十萬大軍,分二路渡過涅曼河入侵俄國,企圖殲滅正面二十多萬的俄軍;這時已是8月20日 ,俄軍總司令庫圖左夫率軍在博羅季諾與法軍血戰,不到一星期,雙方死傷慘重。這時,俄羅斯軍隊故伎重演,主動撤離莫斯科,到卡盧加.威脅干擾法軍交通補給線;同時組織平民“堅壁清野” ,打 “游擊戰” , 不時地襲擊法軍。法軍後勤受阻,饑寒交迫.無奈離開莫斯科.向南撤退。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法軍幾乎喪失了全部騎兵和所有炮兵,最後有三萬餘軍隊返回到法國。
13、克里米亞戰爭(克里木戰爭),俄羅斯稱之為東方戰爭
(1853年 - 1856年)。這是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撒丁四國聯盟之間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或說近東地區爭奪戰爭。它有3個重要戰場:巴爾幹半島、克里木半島和高加索。其中決定性的是克里木戰場,故稱克里木戰爭;它還包括當時在波羅的海、白海和遠東發生的零星戰鬥。克里木戰爭的高潮是從塞瓦斯托波爾爭奪戰開始,
往後延續了349天,俄軍損失全國正規軍的三分之一(約33 %)。
在克里木半島的戰爭中,俄軍處境困境,死傷慘重;2千公里外的彼得堡宮廷里,沙皇尼古拉一世於1855年2月依然下令俄軍繼續進攻耶夫帕托里亞的法、英聯軍,企圖切斷聯軍的供應補給線,結果俄軍再次慘敗。接着,法、英軍隊發起總攻塞瓦斯托波爾城,經過激烈廝殺,法軍終於奪取俯瞰全城的制高點馬拉霍夫岡高地。它的喪失使塞瓦斯托波爾城無法繼續防守,殘留的俄國守軍被迫架設便橋撤到北岸。
塞瓦斯托波爾城落入法、英聯軍手中,意味着克里木戰爭基本結束。此後,其他地區仍有一些戰鬥,但已無關大局,不能改變俄國戰敗的事實。在克里木戰爭中,俄羅斯為戰敗國,法、英、撒、土等是戰勝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