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各人任意而行的世代! |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2年11月25日08:20:55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心懷二意的跟隨者 士師記系列文章(1) 文 | 曲雅各 生命季刊專稿
本文音頻為虹雨姐妹朗讀:
士師記1:1-36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這段名言可以講是對整個士師記的一個詮釋。
自從約書亞死後,一直到掃羅作王止,這段大約450年的時間稱為士師時期。正像使徒行傳13章20節所記:“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士師的英文意思是法官、審判者,原文裡面有管理、治理的意思。神在以色列人危難時期興起的士師,又是拯救他們脫離外邦異族奴役的軍事將領及政治領袖。
聖經中的人物每一次離開上帝,都會面對同樣的後果,那就是出現各種患難,以及外邦的奴役。你讀士師記的時候就會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循環,同樣的故事一再重演,同樣的情節重演了七次,這都是因為他們遠離了上帝。
士師記裡面特有的公式為:離棄神—被交於外邦人的手—悔改—得拯救—離棄神,這樣循環的重複有七次之多。以色列人漸漸離棄神,隨從外邦的風俗,與外邦人通婚,又拜別神。所以神照着祂以前多次警告的話,把他們交在外邦人手中。可是他們一有悔改,神就俯允他們的禱告,借着士師拯救他們。
本書記載的是一卷慘痛的歷史,記載了以色列人取得迦南為業之地後,屢次得罪神,屢次淪亡。如果說民數記是一卷慘痛的書,述說了以色列人因罪飄流曠野40年;而本書是一卷更慘痛的書,述說他們的失敗,不只是40年,甚至是10倍於40年。
士師記記載的,也是一卷黑暗的歷史,記載以色列人背叛神、拜偶像、內戰、支派間的對立和爭執,各人任意而行 (17:6,21:25):淫亂、污穢、殘酷的殺戮……種種惡行。可以說,這一時期是以色列歷史中最黑暗的一頁。
一、神的應許和警戒
約書亞是神所揀選,接續摩西繼續帶領以色列百姓的人 (民27:12-23)。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倒斃在曠野中,只有他與迦勒二人進入了應許之地迦南地。約書亞記詳細記載神在祂百姓當中的作為,以及祂如何透過以色列人,來信守祂對他們的應許,領他們進入迦南地,擊敗敵人、並開始給他們祝福和安息。這卷書教導我們,神的應許既然堅定不移,神的百姓就應該勇敢地順服、敬拜祂。
約書亞記一開始,神就對約書亞和百姓有明確的指示。第一,神應許以色列人,凡他們腳掌所踏之地都要作為他們的土地 (書1:3-4);第二,祂提醒他們,在軍事上要緊緊倚靠主耶和華前進,他們必須緊緊跟隨,活出謙卑的屬靈生命,與神同行,必須謹守遵行神借摩西頒布的一切律法,並要晝夜思想不可偏離。神應許當這樣做的時候,無論往哪裡去,神所賜的安息和順利都會伴隨着他們 (書1:7-8)。作為神的選民,必須要相信神的應許,面對強大的敵人要剛強壯膽,遵行神的話,就必得地為業,得到神所應許的地方。
這個“應許、信靠、順服”,所帶出來的就是:以色列不可與其他的國民立約,服事他們的神,或跟他們通婚 (書23:7-13)。將迦南人趕出的目的不是為了報復或為了經濟利益,而是有屬靈的意義。迦南人必須被移除,是為了不讓以色列人受到他們的文化及宗教的影響 (提摩太·凱勒,2005,頁 23)。神要讓他們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度,在其中事奉神,好叫四周的列國透過神的百姓,通過他們的行為和見證,讓人認識這位獨一忌邪的神。
今天的時代,我們處在世俗宗教文化的包圍中,處處都是試探和引誘,一不小心就上了魔鬼的當。神要的是我們對祂的完全信靠和順服,出污泥而不染,在多元文化的包圍中,我們仍然勝過罪惡,過分別為聖的生活,這是神所喜悅的。
二、成功與失敗
士師記一開始就提到約書亞的死,他與摩西的死一樣,表明一個時代落下了帷幕,新的時代開始,這就是士師時代。無論是摩西還是約書亞,曾經是以色列人的領袖,現在這一切都過去了,惟有神才是以色列真正獨一的領袖。
約書亞離世不久,以色列人群龍無首,開始失去對迦南地的控制權。但是爭戰還沒有結束,他們將自己服在神的權柄之下,所以就出現了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的事。他們求問的是:“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攻擊迦南人,與他們爭戰?”神的回答是:“猶大當先上去,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士1:1-2)神的應許是非常肯定的,只要猶大支派上去攻戰,就一定能得到迦南地。
士師記的第一章追蹤了九個以色列支派的成功與失敗。主要的焦點在猶大支派,因為神說他們要一馬當先,攻克所分得之地 。猶大幾乎從一開始就失敗了。猶大支派對他哥哥西緬支派說:請你們同我一同去爭戰,奪取拈鬮之地。神說的是讓猶大支派單獨上去作戰,猶大卻沒有完全按照神的意思行。猶大顯然在精打細算,動員西緬參與自己的軍事行動,使兩個支派共同向迦南人居住的南部進軍,這樣避免了孤軍作戰,勝算更大一點。從軍事的角度來看猶大人的舉動無可厚非,是符合常識的做法;但從靈性的角度來看,卻是缺乏信心的表現。他們去是去了,卻不是單獨上去。他們作門徒,卻只跟隨了一半 (提摩太·凱勒,2005,頁 17)。雖然如此,在他們按着神的吩咐上去之後,“耶和華將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們手中” (4節)。
耶穌在地上傳道的最後時刻,屬靈的黑暗越來越大,當祂決意要去耶路撒冷麵對黑暗權勢的時候,許多耶穌的跟隨者卻退後離去,不再跟隨耶穌。今天許多人在順境時擁擠耶穌,因為信耶穌有好處,可以醫病、釋放精神壓力,也有個依靠,社會也對基督教比較認同、有好感;但處於逆境逼迫來臨時,很多人就見風使舵,離開了主。
猶大人擊敗當地居民,拿住了亞多尼.比色,砍斷了他手腳的大拇指,這是古代近東一種殘忍的刑罰,不只是羞辱對方,也使之失去作戰的能力,也表示罷黜了他的權力。亞多尼.比色也承認臨到他身上的審判是公義的,對於這一點,中國文化非常認同,中國人幾乎每一位都相信善惡必報的觀念。
贏得這場勝利之後,猶大繼續攻打他們所承受的地業 (士1:8-11、17-18)。攻取了希伯倫,趕出山地的居民,但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為他們有鐵車”。這一句簡單地說明了猶大支派沒有完全得勝的原因,表面看是因為武器和實力不足的問題,實際上是沒有信心的表現。他們沒有完全信靠神的力量,看見自己跟敵人之間力量差距就心生膽怯,無法把這些擁有鐵製戰車的平原居民趕出那地。許多基督徒面對一些困境時,看法往往與猶大人一樣,只看到的是環境的險惡,對手表面的強大,把遭遇到的困難就無限放大,所以只能是半途而廢。
我們看到第一章中的其他支派都是這樣:瑪拿西沒有趕出伯善和屬伯善鄉村的居民……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西布倫沒有趕出基倫的居民……亞設沒有趕出亞柯和西頓的居民……拿弗他利沒有趕出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這一切都留下了失敗的隱患。
第一章其實就暗示了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失敗原因:其一,雖然表面看起來在求問神,但缺少的是放下自我、義無反顧完全依靠神的信心。說服相同祖母利亞所出的西緬作為自己的幫手,是沒有信心的表現;後來在南方的平原地帶沒有趕出迦南人,是因為忌憚迦南人所擁有的“鐵車”。諸如此類,不是相信神的應許,而是過多的顧慮對手的強大,以及自己實力的不足,結果就是半途而廢。其二,以色列人與迦南人雜居,其結果不是神的子民改變了異教信仰的迦南各族,反而是異教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漸漸地影響了神的兒女。這完全違背了耶和華神帶他們出埃及進迦南的初衷,神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
三、合神心意的家庭
神對百姓的要求是全然的盡忠,完全的跟隨。但進入士師時代不論是整個民族,或是個人,我們很少看到屬靈的榜樣,但是也有一個例外,這就是屬猶大支派的迦勒和他的一家,堪稱濁流中的一股清泉,他們是整個以色列民族應有樣式的縮影,迦勒一家在靈性上的美好和對神的忠心是以色列人學習的榜樣。
迦勒家族屬於猶大支派,是當年窺探迦南地的12個探子中,報好消息的二位中的一位。在猶大人攻打底璧時,迦勒應許誰先攻取這地的城鎮基列西弗,他就把女兒押撒給他為妻 (士1:12)。迦勒在以色列人中德高望重,他的家族在整個以色列人中無論財富和聲望都是獨占鰲頭。迦勒在戰前所做的這一切,既可以極大地鼓舞士氣,又可以為女兒選擇智勇雙全的丈夫。結果“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托聶奪取了那城” (士1:13)。
許多基督徒在選擇配偶時,既要考慮對方的長相、經濟條件,還要求對方有穩定的職業,另外還附加一條,就是對方的信仰也要過得去。世人擇偶的條件是“白富美”,基督徒又多加了一條屬靈的原則,實際上這擇偶的條件比世人還要高出許多。世上哪有那麼好的事?士師記中的迦勒,擇婿的條件只有一條:就是勇敢,對主忠心。今天盼望所有的基督徒在擇偶時,也像我們屬靈的榜樣迦勒一樣,把對方的信仰及對主的忠心放在首位。
俗語說:“老子英雄兒好漢”。雖然是女兒之身,押撒顯出了她真是迦勒的好女兒。她勸新婚夫婿俄陀聶向迦勒求一塊田 (14節),而她自己求迦勒“也給我水泉” (15節),讓我們看見押撒是一位享受神的應許,安然居住在其中,並滿足於神的祝福的人。迦勒、俄陀聶還有押撒的所作所為,讓我們看見全心跟隨主是什麼意思 (提摩太·凱勒,2005,頁 18)。
基尼人 (1:6) 在其中的表現值得關注,他們是以色列人的遠親,卻 “一同……往……猶大曠野去,就住在民中。”(1:16)這些記載,見證了其餘百姓的不是。在士師記這個靈性疲軟的時期,不是以色列人的領袖層面,或是宗教上層表現出他們對主的信心,而是有些女人,或是圈外人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姿態,這真是應該思考的問題。
心懷二意的跟隨者從古就有,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的表現令人不算滿意,耶穌的門徒關鍵時間的表現也是令人不齒,今天的門徒面對世俗文化的挑戰時能有一份滿意的答案嗎?我們不是站在屬靈的高地評判他們,而是從中汲取有益的東西,古人出現的錯誤,留下的教訓我們要記取,如果還是重複那些錯誤,那我們還不如古人。另一方面,他們好的榜樣我們需要謙卑地學習,使每一次的讀經、聽道不是停留在外在,而是作為靈里的渴慕和回應,這樣,我們的生命就能得到不斷地長進。
參考書目 1.提摩太·凱勒 (2006)。《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藍慈理、姚傳信譯。台北:校園書房。 2.張克復《研讀士師記》。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 3.《啟導本士師記注釋》。電子版。
曲雅各 中國大陸傳道人。
閱讀本刊更多文章,請點擊👇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閱讀本刊先前發表的文章,請點擊👇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1: | 查經分享:創世記第三十九章 | |
2020: | 本次大選與自封先知的現形記 (視頻) | |
2020: | 基督的愛就是公義 | |
2019: | 現在是什麼時候了? | |
2018: | 鏈接:可拉黨叛亂(上)(下) | |
2018: | 聖經人物:可拉後裔 - 切慕上帝的詩 | |
2017: | 紅黃藍幼兒園事件最新最全視頻(ZT) | |
2017: | 大興一把火,十萬新流民。天寒地凍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