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任意而行”的世代:信仰的危機與傳承 |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3年01月04日08:22:4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忌邪的神 士師記系列文章(3) 文 | 曲雅各 生命季刊專稿
請閱讀士師記系列前兩篇:
本文音頻為冬梅姊妹朗讀:
士2:6-3:6
在申命記第6章中,以色列傑出的領袖摩西概述了從神領受的有關以色列國民的基本責任:愛神及順服耶和華為獨一的真神 (1-5);教導孩子們認識並牢記神的律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神的話 (6-9);為着神的賜福要常常感恩並要事奉祂 (10-15);遠離一切偶像,記念神把我們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 (16-25)。可惜的是,新的一代沒有完成其中的任何一項責任,他們忘記了神借着祂的僕人對以色列人一遍又一遍的警戒。最終,以色列人陷入了道德、靈性和政治的災難之中 (威爾斯比,2006,頁 11)。
一、信仰的危機
約書亞是繼摩西之後以色列人的又一位傑出領袖,他一生活出了美好,聖經評價他具有“耶和華的僕人”的崇高地位 (士2:8)。作為神家裡的領袖人物,他不僅是德高望重,戰功顯赫,作為屬靈的領袖,他最主要的品質是對神的忠心以及對神所託付的使命盡心竭力。人的本性很容易忘記,忘記神的恩典,忘記曾經對神的悖逆,使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所以在約書亞記的最後一章,神的僕人告誡和提醒以色列人:“你們若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外邦神,耶和華在降福之後,必轉而降禍與你們,把你們滅絕。”(書24:20)約書亞又說:“你們現在要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專心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書24:23)然而,以色列人在新的環境中一開始就埋下了失敗的陰影,最初在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剛剛離世時,他們還能夠事奉耶和華,但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就“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士2:10)。
“不知道”並不意味着真的從來沒有聽說過出埃及、過紅海、過約旦河以及耶利哥城如何倒塌的事,而是說神拯救的作為對他們不再寶貴和重要 (提摩太·凱勒,2005,頁 31-32)。
以色列人剛剛到第二代就變成這個樣子,實在令人驚嘆。他們的父母雖然有問題,有時心懷二意,卻還是有信仰的,他們最起碼仍然在事奉耶和華。但他們的兒女卻在“事奉諸巴力”,這是誰的責任呢?當上一代無法把信仰傳承給下一個世代時,不能簡單地判定是誰的問題所造成的。到底是第一代沒有盡上本分,還是第二代的人心裡太過剛硬?答案通常是兩者皆是 (提摩太·凱勒,2005,頁 32)。我們聽過被神大大使用的教會領袖,他本人很敬虔,也曾因着信仰的緣故為主受過苦、坐過牢,是大家非常敬重的一代領袖,但是他唯一的兒子一直都不願信主。所以出生在父母或祖輩都信主的家庭的人,固然可以最直接地聽聞福音,但這種“信二代”很容易產生惰性。他們知道許多聖經故事,對於聚會從小參加也沒有任何新鮮感,各種各樣的基督徒也都見過。這些人如果對信仰不再追求,神就是他祖宗的神或者是父母的神,與他本人沒有任何的關係。而且,長此以往,就對信仰麻木不仁,很難被喚醒過來,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所以,上帝的兒女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自己的家庭裡面傳承信仰,活出真信仰的樣式。不僅要把福音向外面的人傳播,更是要傳遞給自己的家人、後代。正如經歷了被擄的以色列人的後代,他們汲取了失敗的教訓,由衷地在神面前祈禱說:“神啊,你在古時,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們親耳聽見了;我們的列祖也給我們述說過。”(詩44:1)
二、當事奉誰?
士師記2章11節說:“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究竟“惡的事”所指何事?按經文記載,就是指離開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去敬拜異教諸神 (提摩太·凱勒,2005,頁 33)。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有些可能是出於對迦南文化的好奇,有些可能是被迦南宗教所鼓吹的信它就會諸事平安順利,兒孫滿堂,五穀豐收並得到福祉這些東西所迷惑,所以就漸漸地被邪惡的宗教所滲透。
以色列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都是遊走在耶和華和巴力之間,因為有許多人會覺得,全心全意投靠一個神祇是不明智之舉,假如耶和華失敗,他們該向誰求助? (參麥修斯,2011,頁 60)這種左右逢源、兩邊都要得好處的想法,不僅違背了約書亞在世時所立的約 (書24:14-27),更違背了摩西五經中的十誡 (出20:1-3) 和西乃之約 (出24:1-11)。這是以色利民公然違背神與他們所立的約,是信仰上的淫亂和不忠。
今天的時代,許多基督徒都會面臨多元文化的試探,其它異教的偶像我們很容易分辨並加以拒絕,但一些政治思潮很難抵擋,因為它是一個強大的勢力,你不順從它,各種壓力及自身的利益就要受損,這個時候許多神的兒女就會喪失立場,隨波逐流,使聖靈擔憂。
迦南人所拜的神主要是專管風雨與生殖的巴力,巴力左擁右抱的女性是亞舍拉和亞斯他錄,他們是巴力的妻子。迦南人將女子在巴力面前活活燒死,作為敬拜巴力的禮儀。迦南人的信仰中還有廟妓,男人在崇拜禮儀結束後便與廟妓行淫苟合。這時,男人扮演的角色是巴力,廟妓扮演的是亞斯他錄,整個行淫交合的過程所包含的意思是促成風調雨順和五穀豐收 (吳獻章,2009,頁 53)。所以,以色列人完全處在一個邪惡墮落的信仰文化的包圍中。神知道人性的軟弱,所以借着祂的使者曾警戒說:“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士2:2)但是到了士師時代,以色列人的邪情私慾開始發動,與迦南人彼此通婚,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去叩拜別神,自甘墮落,接納並事奉迦南地的偶像。以色列人在生活方式上迅速迦南化,也就是說,神的兒女不是去向外邦傳播福音,用真理去改變黑暗中的世人;反而是神的兒女被迦南地的異教習俗所同化,漸漸地轉向邪惡,這必然引起耶和華神的憤怒。
今天的教會中,有不少姐妹結婚前信仰各方面都很不錯,但是找了不信主的對象,慢慢就發生了變化。結婚以後剛開始還能來教會聚會,但漸漸地就越來越少聚會,到後來就不來教會,幾年以後把信仰忘得一乾二淨。我想這些肢體們,遠離神並不是他們的本意,但因着自己配偶的不信,信仰生活就受到了干擾。起初是減少了聚會的次數,再到後來就漸漸習慣了世人的生活方式,這時如果別人再邀請他們去教會禮拜反而覺得不習慣了。在此方面,聖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原則:“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林後6:17)
三、耶和華的審判
士師記的1章1節就說:“約書亞死後”,到2章8節再次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正一百一十歲就死了。”那麼第一章所說的事情,實際上說的是約書亞離世前發生的事,然後他在2章8節才去世。令人難解的是21章25節說:“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這是什麼意思呢?的確,約書亞的死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以前摩西是神親自呼召的領袖,他是耶和華的代言人,可以面對面與神說話。約書亞作為摩西的接班人,是神欽定且擁有同樣的權柄 ,“被智慧的靈充滿”(書1:5;申34:9)。進入士師時代,像摩西、約書亞這樣傑出的領袖沒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士師時代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而這種情況,直到神興起先知撒母耳,以及英明的大衛王時期才告結束。
從摩西、約書亞,到撒母耳、大衛王,這好比是兩端的時代,中間就是士師時代。兩端就像一座吊橋的兩頭,非常堅固,但中間就像脆弱的橋身,道路狹窄,又搖晃不定。難怪在走這一段路時,有人掉入深淵,原因是動盪不安,人們各行其是,就如經文不止一次告訴我們的:各人任意而行 (威爾克,2015,頁18)。
“各人任意而行”這句話形容現今的世代是多麼的貼切。當今的教會中,許多人要起來當王,不是為着信主的人少而焦急,而是為着爭權奪利、彰顯自己而絞盡腦汁。聖經學者薛華表示:現今的時代是人類靈性大崩潰的時代。社會更是如此,為着各自的利益喪盡天良,滅絕人性。當人類離棄神,生命不受神的管理,任意妄為的時候,必然引起社會的混亂。
士師時代是一個無法無天的時代,在這樣一個黑暗邪惡的歲月里,是神退後不管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當以色列人受到外邦的奴役,苦不堪言,向神哀求時,慈愛公義的神興起拯救者,一次次地救他們脫離水火,把他們從苦難中釋放出來。而以色列民處境稍有好轉時,又重新背約離棄神,拜偶像、與迦南人通婚,享受罪中之樂,神又擊打管教他們,在苦難中他們又向神哭求,神又打發士師拯救。不久以後,“他們就轉去行惡,比他們列祖更甚,去事奉叩拜別神,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 (士2:19)以色列人在這樣的循環中光景每況愈下,他們的出路在哪裡呢?
神的判決在古時以及未來都運行在宇宙中,始祖亞伯拉罕就期盼“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創18:25)。詩篇作者為將要來到的審判而歡呼翹首:“因為祂來了,祂來要審判全地。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祂的信實審判萬民。”(詩96:13)新約聖經則將此聚焦於主耶穌的再來:神“已經定了日子,要借着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徒17:31)儘管人不好,敗壞、悖逆,重複犯着不可思議的錯誤,但神從來沒有違背與人所立的約,祂的公義決定了絕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惡必要審判;神的慈愛又決定了祂在對兒女的管教中,有恩典和豐富的憐憫,“祂撕裂我們,也必醫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何6:1)
在整本聖經中,神都稱自己為我們的新郎 (結16;弗5;啟19),而我們是祂的新婦 (啟19:7)。這好比是一種婚姻關係,婚姻要求雙方的是完全委身、忠誠及排他性。不僅如此,真正的婚姻還包括雙方彼此親密和無私的愛。然而以色列人離開神去拜迦南地的偶像,就像已婚的賣淫者,必然惹神的發怒 (士2:20),但祂的怒氣和祂的愛並不互相矛盾,祂的怒氣是愛的表達,因着神愛自己的百姓,在乎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當以色列人背叛神而事奉別神時,神的義怒就必然發作。祂的愛就像一個不念舊惡、滿有恩慈的丈夫 (提摩太·凱勒,2005,頁 41)。慈愛聖潔的神希望我們跟祂一起享有一種美好的關係,也是惟一可以避免偶像崇拜的關係,就是充滿熱情、個人切身之愛的關係。
參考書目 提摩太·凱勒 (2006)。《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藍慈理、姚傳信譯。台北:校園書房。 麥修斯 (2011)。《近看士師記·路得記》。譚晴譯。香港:明道社。 吳獻章 (2009)。《士師記析讀:背約沉淪的循環軌跡》。香港:基道。 威爾克 (2015)。《士師記:誰是真正的英雄?》。楊曼如譯。台北:校園書房。
曲雅各 中國大陸傳道人。
閱讀本刊更多文章,請點擊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任不寐:關於羅馬書13章之順服掌權者的 | |
2022: | 致我的親人:2022,你的夢想是什麼? | |
2021: | 羅8:29-30 父對信徒的預知和預定(4)-- | |
2021: | 從井中娃弟兄的帖子《愛,我願意》想到 | |
2020: | 屬靈的智慧與生活的見證 | |
2020: | 守望陡嫻膶嵭 | |
2019: | 王怡等人的被抓是政治迫害,而絕非是信 | |
2019: | 《生命季刊》從不為自己發表不合適的文 | |
2018: | 王永信牧師回歸天家 | |
2018: | 創世記第三十三課:勝過陰間的門(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