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 門諾人的故事 】
送交者: muon 2006年11月15日06:51:45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Homer: 門諾人的故事

2006年9月2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阿米什(Amish)學校的槍殺慘案,促使我決定記錄一點自己從側面了解以及親身接觸的門諾(Mennonite)教派。

那個周一的早晨,32歲的兇手Charles C. Roberts闖進West Nickel Mines的阿米什學校,把一群6-13歲的女童綁在教室里,並用槍在近距離向她們射擊,導致5人死亡。她們是:
Naomi Rose Ebersole,7歲
Anna Mae Stoltzfus,12歲
Marian Fisher,13歲
Mary Liz Miller,8歲
Lena Miller,7歲

這些孩子,都是阿米什人。阿米什不是一個種族,而是一個基督教教派。阿米什教派是從門諾教派分離出來的,目前這兩個教派依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門諾教派產生於1500年代的歐洲瑞士。創立人Menno Simons是荷蘭人,像其他宗教改革的領袖一樣,他也是天主教教士出身,但是他對當時的天主教教義和教會實踐不認同,於是反叛出來,和其他信仰接近的人組織自己的聚會。門諾教派的信仰屬於再浸禮派(Anabaptist),不接受嬰兒洗禮,認為成人根據自己選擇的洗禮才算數。1693年,Jacob Amman的支持者從門諾教派分離出來,這就有了今天阿米什教派。

因為教義與當時的基督教主流教義不同,和數以千計的其他再浸禮派一道,阿米什派和門諾派信徒被當作異端(heretic)殺害。參與迫害他們的,既有天主教教廷,也有從天主教分離出來的新教教會。這是基督教歷史上的恥辱。以人的意志,用肉體消滅的辦法對待不認同主流教義的異端,不符合聖經的教訓。但是,這種罪惡的做法在基督教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

阿米什派在18世紀輾轉來到新大陸,目的主要是為了逃避宗教迫害。目前在歐洲已經沒有阿米什人了。阿米什人主要生活在美國,加拿大也有少量阿米什人,聚居在安大略省(Ontario)的滑鐵盧(Waterloo)一帶。據我認識的曾在滑鐵盧大學念書的人說,那邊的阿米什人和美國阿米什人一樣,生活在相對隔絕的自己的社區,實踐老派鄉村生活,不用電,不用汽車,而是駕馬車,過農耕生活,崇尚互助。那人說他看到過阿米什人在柏油路上駕馬車。

門諾派也是類似的經歷。即便生活相對與世隔絕,他們依然不能倖免於基督教主流教派的迫害。門諾派於是遠避到荒涼的俄國,在那裡過他們相對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黨同伐異。俄國人也不喜歡他們,迫害在繼續。他們被迫再次遠渡重洋,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期來到地球另一邊的加拿大。


當時的加拿大苦於平原地區人口匱乏,於是開出相對優厚的土地政策,吸引移民定居。這是個對雙方都合適的買賣,門諾人希望的就是相對與世隔絕的環境和農耕生活,而加拿大的中部平原有無盡的肥沃土地和稀少的人煙。儘管土地條件優厚,但是在那個時代,除了土地,門諾人對加拿大根本也期待不了什麼其他便利。寒冷而交通不便的大平原,並不是理想的生活環境。

門諾人來了,因為他們受盡了迫害,他們知道自由的寶貴。今天的移民呢?有多少來到新大陸的人是為了個人自由?又有多少人是為了物質條件呢?自由是需要捍衛的,可惜太多生活在自由世界、從沒體驗過失去自由是什麼滋味的人,只知道享受自由甚至不負責任的糟蹋自由,卻不願為捍衛自由付出什麼。

加拿大平原省有大量講德語的人口,原因就在於門諾人。經過了幾百年,門諾人依然保留了德語傳統。因為他們很少與外界溝通,過着相對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所以傳統比較容易代代相傳。

和阿米什人一樣,門諾人有自己獨特的着裝。男人通常是襯衫背帶褲,女人是黑色衣服佩戴頭巾。在人來人往的城市購物中心或者足球場,經常會看到這種打扮的人,他們一定是傳統門諾人。這景象曾經讓我詫異:幾百年的時間突然濃縮在一起了,我有點迷惑自己究竟身處何處,身處何時。但是本地人似乎都很習慣,沒有好奇的目光和竊竊私語,加拿大人坦然地接受這個現象。

不過並不是所有門諾人都保持傳統。更多的人改變了生活狀態,和其他人同樣穿戴,同樣駕駛汽車,同樣聚居在喧鬧繁忙的都市。曾經有一年多,我參加城市裡一個比較大的門諾教會的聚會。無論是人們的穿着,教會的儀式,還是牧師布道,都和其他主流基督教會沒有區別。而且和很多教會一樣,垂垂老人多,年輕人少。對這點,我雖然感覺遺憾,但並不意外。沒有體驗苦痛的人,往往不需要上帝。

看過一本介紹加拿大民風的書,裡面專門講到了60年代門諾人的生存狀況。其中一個例子是門諾人社區Winkler,當時他們體驗了超過其他社區的經濟繁榮。這聽起來有點奇怪,門諾人傳統上並不追求物質繁榮和物質享受。不過門諾人確實具備成功的必要條件:勤勞,守信用,有合作精神,肯吃苦, 腳踏實地。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想成功都需要這些素質。

門諾人並不特別相信外面的世界,直到1950年代,他們還很少和外界打交道。不能自己生產的生活物品,是由猶太小販帶來的。這些猶太小販有點像過去鄉下的貨郎,駕着馬車走村串戶,馬車上有一切門諾人需要的商品,從針頭線腦到農具。他們把這些商品賣給門諾人,再把門諾人生產的農產品收購走,賣到附近的城市。猶太人擅長經商,而門諾人信任和他們一樣到處被排斥的猶太人。

去過一兩個傳統上屬於門諾人的小鎮。從外表看不出什麼不同,不過信仰要比加拿大城市認真和興旺。基督信仰依然在人們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個蘋果節上,周日有露天的敬拜, 當地的居民和外來的遊客在一起唱詩聽道,我個人非常喜歡那種不分彼此的氣氛,以及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個人信仰本該與生活實踐融為一體,分裂的信仰是荒唐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感謝上帝,門諾人和阿米什人終於不用為了堅持信仰而擔心什麼了。只有在北美新世界,阿米什人和門諾人才長期體驗到了信仰自由。

今天,門諾人還有很多莊稼人。不久前到一個農場遊玩,一問才知道經營者就是門諾人。主人夫婦是遠房表親,這在相對封閉的門諾社區並不少見。而大家庭的生活也很平常,那種家庭氣氛,讓我想起小時候。

但是和土地打交道越來越難了,政府規章和稅收,風行世界的農產品貿易保護,對城市的政策傾斜,都傷害了鄉下人的利益。一間又一間,傳統的家庭小農場走向破產。農夫成了卡車司機,我自己就聽聞了好幾起。我去過的那個農場,主人也正在為債務而掙扎。鄉下人被迫離開熱愛的土地,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阿米什人的生活,由於哈里森-福特主演的暢銷電影《目擊者》(Witness)而被世界所知,在電影裡,阿米什人的生活有一種田園牧歌的美麗。我不想過分羅曼蒂克化那種生活,獵奇也絕對不等同於理解和熱愛。除了簡單直接純粹等等美好的一面,鄉村生活也有它艱苦和粗糙的一面。而門諾人的社區,偶爾也有醜聞傳出。比如社區領袖的腐敗,或者對反叛者的壓制。人的惡行,幾乎每次都打着虔誠的招牌。

門諾人和阿米什人不是怪物,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被趕出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的後裔。就是現在,他們和我們也一樣面對着同樣的難題:在這個世界上,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又怎樣和心愛的人一起,最終回到離開了很久很久的那個被稱作伊甸園的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最知心的朋友
2005: 彩虹之約精彩網文回顧138:英倫三島在
2004: 11月15日 周一祈禱
2004: 生活中許多自欺的陷阱:
2002: 轉播:有關儒學是不是宗教的討論
2002: 南懷瑾:論語別裁:為政第二: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