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崇禎時代稅賦和用人
送交者:  2006年11月30日06:45:3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明朝滅亡一賦稅二用人。

崇禎時代,遼餉900萬兩,剿餉330萬兩,練餉730萬,總數是2480萬兩。而國防前線將士過着羅雀掘鼠的生活。
奇之怪哉。僅此一條,明亡不奇怪,明不亡反奇怪了。

明政府的總體戰略恥於言和,算是比南宋有骨氣。問題是當時邊患萬曆年征朝野沒有非得把豐臣秀吉趕盡殺絕。
要說是對南宋和金的歷史後遺症,那麼蒙古豈不是同樣。早年把皇帝都抓走了,要不是于謙,北京早就攻下了。
可明朝歷來對殘蒙委屈求和。甚至到了林丹汗的時代大舉犯邊也仍然是用銀子求和了事。而為了對後金進行和平
試探,先有袁崇煥,後有陳新甲被處死。

相反,後金是始終沒有打算徹底滅亡明朝,戰爭意志並沒有那麼堅強。皇太極為了求和甚至連起兵的七大恨都可以
放棄。後金的戰術積極進攻不假,戰略上僅圖個生存權。

照明成祖時代放棄安南的例子。這時候遼東一代容忍個後金算什麼。偏偏決定不下來。

明末的軍事,軍隊戰鬥力不如朱櫟能主動出擊殘元,對其犁庭掃穴。經濟上也無鄭和遠洋異國,取財富於海上的眼光。
政治上黨爭造成決策困難。

欲避開南宋偏安的恥辱局面,就得要岳飛這樣的主戰派。可是當年南宋的主戰大將,韓世忠,岳飛,劉琦,吳磷吳玠,
張俊,都是實行屯田,也就是兵農合一。說的直白些就是軍政合一,唐時代的藩鎮。南宋皇帝不願意冒安史之亂,五代
十國局面的危險,心甘情願付出了半壁江山的代價。

明政府進行戰爭,而用和平時代制度,經濟惡化,外戰引發內亂,然後導致稅收戰爭惡性循環。 卻始終不改政策。


崇禎有戰爭意志和戰爭局面,卻不願意冒戰爭體制的風險。直接的表現就是猜疑,從無籠絡人心為己用的度量。就是用人問題。
減少稅賦和屯田自力更生的事不能解決,其實問題根子還在對大臣將領不信任上。

粗略地算了算,崇禎朝的兵部尚書們有

王在晉 王洽 申用懋 梁廷棟 熊明遇 張鳳翼 范景文 楊嗣昌 傅宗龍 丁啟睿 陳新甲 張國維 張縉彥等人。

大部分的人都算是頗有才能或者盡忠職守。可惜都是小有過犯輕者則下獄,重者掉腦袋,知趣者自殺。碰到赫連將軍式
的領導,你去辦事我不放心的政策,真是不幸。

殺來稅去,下面的人非叛即降。先是下崗民工高迎祥,後是羅雀生活水平的通訊兵李自成,再後來是手裡有進口大炮,肚子裡都是老鼠肉的
二炮部隊軍官孔有德,再再後來連國防部長洪承疇都想開了。大明國的高級打工最好待遇是賜宴尚方寶劍,出點子問題就下獄殺頭。
職業風險太高。雖然大清生活水平艱苦些,但人家連老婆都搭上了來做三陪,還能說什麼。

談起用人,先說五霸。首霸齊桓公,不計較管仲射鈎之恨。也不管鮑叔牙征魯戰敗。晉文公不計較部下偷走存摺,從前敵人刺殺自己。
秦穆公五羊皮大夫,不殺肴山敗將。楚莊王絕纓大會。 至于越王勾踐,吳王夫差,更不是崇禎可比。

漢高祖氣度豁達,就是白登被困於匈奴,也未怪罪部下將領。所以能屢敗屢戰而得天下。

同理,劉備能鼎立三分。靠諸葛亮一人。 要是論起敗仗,失新野走樊城,敗當陽,丟荊州。六出祁山都敗。
按斬袁崇煥的罪名早可以斬個十個二十個諸葛亮了。


以清末比教明末。 同樣是農民大起義。 太平天國攻占了南京,英法聯軍攻克了北京,正規軍都被打完,硬憑這個曾國藩率敗屢戰
地弄出了同治中興。 當時明的形勢可比大清要好得多了。硬是把自己的人才都殺得七零八落,要不然逼到敵人一邊。內有忠臣,外有
良將,然而亡國,自古未有。

說起良將,僅獻軍殘部李定國就在西南獨撐一面江山。海寇出身的鄭成功海上為王,奉明正朔。李定國才能不下袁崇煥,國姓爺軍隊遠
比東江鎮更壯大。 明末未嘗沒有人才,奈何朝廷視國士為仇敵。

歷史上皇帝中,有崇禎之慘刻,專用刑罰對待將士大臣的,唯獨漢武帝一人。無情殺戮手下大臣將士。問題是好歹李廣還能用錢贖罪,
三上三下翻了還幾回案。而且人家小舅子衛青爭氣,好歹武帝還有個信任的人。崇禎有嗎? 袁崇煥的下場僅僅比李陵好些。 抄家但
沒滅九族。

當年豫讓有國士之論。國士也是會犯錯誤的。豫讓也是打過敗仗,做過俘虜的。 可是智伯懂得兼其地收其人,進行一系列獵頭行動把其
拉攏過來。注意,豫讓講的是以國士的態度回報。

尊重人才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尊重人才必然失敗。


過去的事過去了,明朝亡了,崇禎死了。 給我們留下什麼教訓呢? 那就是

一個國家要是認為袁崇煥該死,一個國家必亡。一個民族要是崇拜李陵,一個民族必亡。一個社會要都是仇恨李
明朝滅亡一賦稅二用人。

崇禎時代,遼餉900萬兩,剿餉330萬兩,練餉730萬,總數是2480萬兩。而國防前線將士過着羅雀掘鼠的生活。
奇之怪哉。僅此一條,明亡不奇怪,明不亡反奇怪了。

明政府的總體戰略恥於言和,算是比南宋有骨氣。問題是當時邊患萬曆年征朝野沒有非得把豐臣秀吉趕盡殺絕。
要說是對南宋和金的歷史後遺症,那麼蒙古豈不是同樣。早年把皇帝都抓走了,要不是于謙,北京早就攻下了。
可明朝歷來對殘蒙委屈求和。甚至到了林丹汗的時代大舉犯邊也仍然是用銀子求和了事。而為了對後金進行和平
試探,先有袁崇煥,後有陳新甲被處死。

相反,後金是始終沒有打算徹底滅亡明朝,戰爭意志並沒有那麼堅強。皇太極為了求和甚至連起兵的七大恨都可以
放棄。後金的戰術積極進攻不假,戰略上僅圖個生存權。

照明成祖時代放棄安南的例子。這時候遼東一代容忍個後金算什麼。偏偏決定不下來。

明末的軍事,軍隊戰鬥力不如朱櫟能主動出擊殘元,對其犁庭掃穴。經濟上也無鄭和遠洋異國,取財富於海上的眼光。
政治上黨爭造成決策困難。

欲避開南宋偏安的恥辱局面,就得要岳飛這樣的主戰派。可是當年南宋的主戰大將,韓世忠,岳飛,劉琦,吳磷吳玠,
張俊,都是實行屯田,也就是兵農合一。說的直白些就是軍政合一,唐時代的藩鎮。南宋皇帝不願意冒安史之亂,五代
十國局面的危險,心甘情願付出了半壁江山的代價。

明政府進行戰爭,而用和平時代制度,經濟惡化,外戰引發內亂,然後導致稅收戰爭惡性循環。 卻始終不改政策。


崇禎有戰爭意志和戰爭局面,卻不願意冒戰爭體制的風險。直接的表現就是猜疑,從無籠絡人心為己用的度量。就是用人問題。
減少稅賦和屯田自力更生的事不能解決,其實問題根子還在對大臣將領不信任上。

粗略地算了算,崇禎朝的兵部尚書們有

王在晉 王洽 申用懋 梁廷棟 熊明遇 張鳳翼 范景文 楊嗣昌 傅宗龍 丁啟睿 陳新甲 張國維 張縉彥等人。

大部分的人都算是頗有才能或者盡忠職守。可惜都是小有過犯輕者則下獄,重者掉腦袋,知趣者自殺。碰到赫連將軍式
的領導,你去辦事我不放心的政策,真是不幸。

殺來稅去,下面的人非叛即降。先是下崗民工高迎祥,後是羅雀生活水平的通訊兵李自成,再後來是手裡有進口大炮,肚子裡都是老鼠肉的
二炮部隊軍官孔有德,再再後來連國防部長洪承疇都想開了。大明國的高級打工最好待遇是賜宴尚方寶劍,出點子問題就下獄殺頭。
職業風險太高。雖然大清生活水平艱苦些,但人家連老婆都搭上了來做三陪,還能說什麼。

談起用人,先說五霸。首霸齊桓公,不計較管仲射鈎之恨。也不管鮑叔牙征魯戰敗。晉文公不計較部下偷走存摺,從前敵人刺殺自己。
秦穆公五羊皮大夫,不殺肴山敗將。楚莊王絕纓大會。 至于越王勾踐,吳王夫差,更不是崇禎可比。

漢高祖氣度豁達,就是白登被困於匈奴,也未怪罪部下將領。所以能屢敗屢戰而得天下。

同理,劉備能鼎立三分。靠諸葛亮一人。 要是論起敗仗,失新野走樊城,敗當陽,丟荊州。六出祁山都敗。
按斬袁崇煥的罪名早可以斬個十個二十個諸葛亮了。


以清末比教明末。 同樣是農民大起義。 太平天國攻占了南京,英法聯軍攻克了北京,正規軍都被打完,硬憑這個曾國藩率敗屢戰
地弄出了同治中興。 當時明的形勢可比大清要好得多了。硬是把自己的人才都殺得七零八落,要不然逼到敵人一邊。內有忠臣,外有
良將,然而亡國,自古未有。

說起良將,僅獻軍殘部李定國就在西南獨撐一面江山。海寇出身的鄭成功海上為王,奉明正朔。李定國才能不下袁崇煥,國姓爺軍隊遠
比東江鎮更壯大。 明末未嘗沒有人才,奈何朝廷視國士為仇敵。

歷史上皇帝中,有崇禎之慘刻,專用刑罰對待將士大臣的,唯獨漢武帝一人。無情殺戮手下大臣將士。問題是好歹李廣還能用錢贖罪,
三上三下翻了還幾回案。而且人家小舅子衛青爭氣,好歹武帝還有個信任的人。崇禎有嗎? 袁崇煥的下場僅僅比李陵好些。 抄家但
沒滅九族。

當年豫讓有國士之論。國士也是會犯錯誤的。豫讓也是打過敗仗,做過俘虜的。 可是智伯懂得兼其地收其人,進行一系列獵頭行動把其
拉攏過來。注意,豫讓講的是以國士的態度回報。

尊重人才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尊重人才必然失敗。


過去的事過去了,明朝亡了,崇禎死了。 給我們留下什麼教訓呢? 那就是

一個國家要是認為袁崇煥該死,一個國家必亡。一個民族要是崇拜李陵,一個民族必亡。一個社會要都是仇恨李自成,熱愛吳三桂,孔有德,
那麼這個社會就都是李自成吳三桂孔有德。

自成,熱愛吳三桂,孔有德,
那麼這個社會就都是李自成吳三桂孔有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關於我的見證,回答彩虹上的人
2004: 我的丈夫
2003: 你的“生命冊”記錄了什麼?
2003: 心靈日記 1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