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三天 creating platform
第一天 有了光,把光暗分開
第二天 造出空氣,將水分為上下(水汽、水)
第三天 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
後三天 filling platform
第四天 造了兩個大光,又造眾星
第五天 造出水中動物,造出飛鳥
第六天 造出野獸、牲畜、昆蟲
但有幾點可以稍微討論一下:
一、 聖經是神的啟示,但也是人受到啟示然後寫出來的,所以會受到時代的限制(例如對一夫多妻制、奴隸制的允許)。同樣,神對於創造而作的啟示,不能指望一個四千年前的人能夠看懂,所以說創世記第一章最重要的是說明神的權柄和能力,而不是神如何創造天地。
二、 神創造天地,或作諸天與地,如誠之所說,是 compound of opposite ,代表所有一切(天地是單指這個宇宙嗎?還是諸天暗指除這個宇宙以外,還有更多的宇宙?)。這有可能是說從開始這“所有一切”就已經被造了出來,只等神用它作原材料,造成宇宙中的萬有,也有可能是說神六天內天地的創造。
三、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我覺得似乎是說星體的初始階段,不一定是說地球當時被水覆蓋。我們現在知道,水在一個星體形成的過程中,形成是比較晚的。所以我才會覺得後面的“水面上”(face of the waters),說的可能是在液體狀態下的 primordial soup ,甚至可能是岩漿,不一定真的就是 H2O 。一般認為,水的出現,應該不會在光的出現以前。但作為觀察者的作者,不一定知道此“水”非彼水。
四、 神造出空氣,似乎是指大氣層的形成,這個時候應該有了真正的水。我們也知道,隨着大氣層的形成,水才分成了天空的水汽、和地上的海洋。以下就是海洋和陸地的分開。
五、 用來分晝夜的光體被造是第二個 triad 的開端,這裡的星體是以諸天的居住者出現,不是說星體的創造一定是在海洋和陸地分開以後。作者只能從一個人類觀察者的角度,而不是從一個全知全能者的角度來寫,所以才會特地強調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大光(太陽、月亮)。
六、 就如星體是諸天的居住者,魚、鳥、獸也是海、天、地的居住者。這裡再一次看見作者是從一個人類觀察者的角度來寫聖經的,例如他特別把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牲畜單列出來,雖然最開始的牲畜跟野獸相差不大。
七、 我覺得,“天”指的不是一段時間,而是特定的時期,所以有可能會 overlap 。例如,某某動物在地上出現的時候(第六天),某某飛鳥也可能同時在天上出現(第五天)。
這是我看着創世記第一章胡思亂想得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