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越走越遠的《海外校園》ZT
送交者: 一根柴 2008年11月30日11:48:2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越走越遠的《海外校園》 撒該 作為《海外校園》的老讀者,更作為一名基督徒,目睹她這兩年的變化,感到非常困惑。現在的《海外校園》已經成了文學小品,已經很少能從裡面看見基督教的真理了。但這種局面,很多讀者還是可以一直忍受的,畢竟每個人對真理有不同的見證吧。但第92期的海外校園讀後,我們這裡的弟兄姐妹感到非常震驚,特別是署名余杰的文章《生態危機源於信仰危機》,幾乎已經公開宣揚異端了。 完全可以看得出來,這篇文章的作者對信仰真理缺乏基本的常識和裝備,從本質上說,這僅僅是一篇“左派”指控“左派”的政論文章,出發點和我們的信仰就沒有直接關係。現在福音在中國人中復興,這樣的文章會引起很大的誤導。當然主要問題不在這裡,而在作者這樣的直線推論:首先,“生態危機源於信仰危機”,然後,信仰危機源於“無論西方還是東方,教會、基督徒和神學都龜縮在一個小小的角落之中,拒絕對公共問題和敏感問題發言,放棄了在這個世界作光和鹽的角色”。首先我不知道作者這樣談論,有什麼樣的聖經根據;其次,我不知道作者這樣用全稱判斷控告所有教會和基督徒,有什麼事實根據——作者到底了解多少教會、多少基督徒,多少神學?如果教會真的一直“龜縮在一個小小的角落之中”,福音又是怎樣傳遍全球的,作者又是在哪個角落裡歸信的,而今天福音怎樣又在中國奮興的? 核心的問題是,生態和信仰之間,在聖經上根本不存在“充要”的因果關係。罪人和義人,信與不信(如佛教),都可能破壞生態,也可能保護生態。按自己的意思,把救恩真理縮小到某一政論主題,而且又將之結論強加於聖經和教會,這是不應該的。什麼是基督徒的作光和鹽,這在聖經上有特定的含義的,如果說關心環保就是做光作鹽,潘岳先生比作者更是基督徒。我不是說基督徒就是要不關心環境,而是說基督徒所關心的重點在人的得救,而不借着基督,所有拯救方式都是旁門左道。教會的使命不在創造一個“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而在將福音帶給每一個靈魂。人們聽信福音悔改得生命,可能會更多關心環境,但這並不是新生命的核心特徵。什麼是重生後光明之子,這在聖經上有很清楚的定義,但並沒有直接說到“關愛大自然”。 是的,上帝在每個領域臨在,但也不意味着上帝讓每個信徒去把每個社會領域改造成天國,而是要把福音傳遍地極。教會不是國家也不是社會。作者說:“神學對生態危機保持沉默。沉默意味着不負責任,意味着像約拿那樣逃避上帝規定的職責”。不能這樣私意解經。“約拿的神跡”有特別的預表(指向基督復活)不說,而且即使在舊約那裡,約拿逃跑和生態責任也風馬牛不相及。如果說聖經也教導人要關心世界,但從這個角度,可以從很多宗教和哲學典籍中找到根據,未必一定要利用聖經。特別不能接受的是作者這樣的引經:“面對種種迫在眉睫的危機,神學家乃至每一個基督徒都應當象昔日施洗約翰那樣大聲疾呼:‘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馬太福音3:3)首先作者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馬太福音3:3還有上半句被割掉了);其次,“約翰那樣大聲疾呼”和環保責任沒有什麼關係;最後,“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更和任何信徒沒有關係,施洗約翰僅僅是為基督的預備,為應驗先知的預言。要是今天基督徒真的都這樣“大聲疾呼”,基督教就真的成了邪教了,不知道有多少假基督要應聲而到。 作者的“神學資源”首先是“美國歷史學家林恩”,其實這位作者根本就是不信派,他所說的:“人類的生態由我們對自然與命運的信仰,即宗教來決定”,這口號不過是當代美國社會自然神論和存在主義思潮的代表而已。他所說的宗教,不是基督教。作者於是這樣大膽的結論說:“聖經乃是上帝啟示給人類第一本環保之書和生命之書,乃是一本闡釋作為被造物的人類,與同樣作為被造物的大自然之間,如何和諧相處的書”。聖經是神的話語,一個人這樣空前絕後地定義聖經是瀆神的。對傳統教會來說,聖經是圍繞基督耶穌展開的,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聖經是一本《環保之書》,無論在哪種意義上。作者又說,“這世界如此美好”,這是明顯違背聖經對世界的看法的。人類犯罪以前,神的確看世界“是好的”,但墮落後的人類和世界一起伏在詛咒和審判之下,一直等基督的到來。這個不幸的局面根本不是從“啟蒙運動”才開始的,也不是從希特勒才開始的,從亞當就開始了。作者除了熟悉一些政論名詞實在對神學知之甚少。 作者給聖經下了個定義以後,又給人下這樣的定義:“人類是上帝的管家”與“感恩的存在”。前者似乎有一點聖經根據,作者引證的是創世紀1:26節,“(神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奇怪的是,連這句也斷章取義,把最重要的兩個字(“神說”)割掉了。然而更核心的問題是,人的這個形象,包括做管家的責任,在接下來的第三章里,已經因為犯罪而失喪了。這才是為什麼基督要來,又要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根本原因。沒有基督,人作什麼“總經理”,不過就是做罪的奴僕。這篇文章最不能接受的地方在於,沒有一處提到基督,而作者自己成了人可以成為管家的中保。作者這樣說:“如何才能消除這一衝突呢?雖然伊甸園再也回不去了(這又不符合聖經),但人類應當將地球當作客旅中溫馨而美麗的家園,而不是一處劍拔弩張的戰場”。作者認為人類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違背基督教的基本信條的。至於把地球當成家園,基督在天上預備的家園就徒然白費了,基督也徒然死了——他和我們一起在地上共建“溫馨而美麗的家園”就足夠了。其實聖經反覆強調“地上”和“世界”的絕望狀況,為的就是叫基督徒“不要愛世界”,實在不知道作者為何這樣敵基督呢? 所謂人是“感恩的存在”,這個定義完全沒有任何聖經根據,連“存在”這個詞也是存在主義敵對聖經的發明。什麼是人,羅馬書第3章對亞當以後的人有清清楚楚的定義,可惜作者的人論和聖經完全針鋒相對。要是人是“感恩的存在”,若“讚美和感恩是人類存在的本質”,人起初不會犯罪,後來也不會釘主上十字架,基督也不用再來了。因為“通過感恩,人領會並回應上帝的愛”——完全不需要借着基督和聖靈,因為“人能夠有意識地在感恩中接受創造物”;人可以“深切地體認到自己是一種‘感恩的存在’,那麼人類就會善待地球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人類以感恩之心發現,上帝所賜於的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奇妙,讓人居住其間是如此的美與善”。說句不客氣的話,這完全是魔鬼的道理。所謂“人與自然應當一起攜起手來成為創造物的感恩共同體”,已經泛神論得過猶不及了。與此相關,作者沒有任何末世論上的常識,不過是歷史進化論那一套。 作者反覆引用甚至作為立論根據的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教會裡一直爭議紛紜,儘管“丁先生”和他的學生們極力推崇為“進步思潮”。莫特曼在很多意義上不是傳統的基督徒。當然也不能說作者受到了莫特曼神學的影響,他不過是讀過莫特曼一兩本書,又因不註明出處,更難以考察。莫特曼畢竟還是談基督和十字架的,但這位作者卻連基督和十字架也不要了。然而奇怪的是,明顯違背聖經基本真理的莫特曼的神學,竟然成為向“海外校園”宣教的“重要內容”。莫特曼對創造論採取批評態度,甚至主張“融合進化論”。他的末世論基本上篡改了聖經清楚的啟示,而成為“歷史唯物主義”宣稱的某種主義的未來天堂。他的希望神學和偽十字架神學,是以人為中心的,而不是以基督為中心的,他的立論根據是自己的經驗,而不是聖經。不僅如此,他認為神的國度藉着政治與革命降臨,這已經是徹底的異端了。雖然作者口頭上批評左派,他可能不知道莫特曼在歐洲是地地道道的左派作者。不僅如此,莫特曼否認神是自有永有的,他宣稱神只是屬於“未來”。在很多層面,莫特曼所說的神不是我們所信仰的神,更不是聖經所啟示的神。 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海外校園》所宣揚的信仰,還是基督教的信仰嗎?
0%(0)
0%(0)
  一個基本常識是: - 無句 11/30/08 (244)
    受教了:作鹽作光因行為稱義;是光是鹽因信稱義。  /無內容 - 笨函數 12/01/08 (148)
      對。雅各書說的好:我們行為上也要出來。 - 職老 12/02/08 (143)
  很像我一老朋友的文風呀。 - 羅七 11/30/08 (255)
  《海外校園》的文學走向的確有點 - any_one 11/30/08 (276)
    白痴,新牧是你主子的幻覺 - 約書亞12 12/01/08 (259)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中國農民工,世界為你流淚 (link)
2007: 視頻鏈接:激流中國-富人與農民工(下
2006: 崇禎時代稅賦和用人
2006: 江秀琴牧師證道 (信息錄影):內在生命
2004: 關於我的見證,回答彩虹上的人
2004: 我的丈夫
2003: 你的“生命冊”記錄了什麼?
2003: 心靈日記 1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