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mework Interpretation又稱Framework Theory,其基本意思是說我們不能按照字面來理解創世紀第一章關於神創造宇宙的記載,因為創世紀的作者所有的乃是文學與詩歌的題材來啟示神創造宇宙的目的。根據第一日和第四日有許多相似,對稱和重複之處,可以認為它們其實描述同一件事,即光的創造。同樣,第二日和第五日,第三日和第六日是對稱的,都是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記載同一件事。因此,六日的創造可以整理成以下三組:
1. 第一日和第四日: 光
2. 第二日和第五日: 天,水,鳥,魚
3. 第三日和第六日: 地,蔬菜,動物,人
這樣的結構分析俺在N年前的主日學裡便聽說了,當時老師把它當成一種進路來介紹,確實對理解消化這一章的內容與結構大有幫助。
不過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首先,1:2說地是混沌,說明那時地已經造了,那麼是什麽時候造的呢?
其次,創造的次序是清清楚楚用頭一日,第二日,第三日,直到第六日,以及最後神在第七日安息來說明的,憑什麼我們能說第二日其實不是第二日而是第N日呢?因為是文學和詩歌的題材,就可以說二等於N嗎?
再有,如果framework interpretation接受六日創造說,卻不接受六日的次序,這是不是說不過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