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權卡爾: 科學與基督教是對立的嗎?
送交者: 權卡爾 2009年11月20日22:18:00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自從19世紀以來,科學越來越快地發展,甚至成為了一種偶象,好象不能由它說明的事情,都是迷信和非真理的。中國的五四運動提出了“賽先生”的口號,推動了科學在中國的發展,但同時一種科學主義的思想也在中國人中蔓延開來,何天擇認為:“將科學局部的知識視為人類全部的知識,將科學有限的範圍視為唯一的境界,將科學相對的學說視為絕對的真理,並認為在科學之外的其它學問都沒有研討的價值。以為科學可以解決人生一切問題,所以高唱‘科學萬能’。這便是科學主義。”[1] 有些人認為基督教是一種宗教,而宗教就象一種麻藥,本質上就是迷信,是一種心理的安慰劑,把科學和基督教對立起來。那麼,從追求真理的角度,從《聖經》和基督教思想的角度,怎樣看待科學,基督教和兩者的關係呢? 這確實是需要我們認真來思想和討論。

 

. 科學的意義和局限性

 

1. 科學的定義

 

科學是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2] 科學的一般方法是觀察,歸納,假設,實踐,定理和定律。有人也用歸納法和演繹法來進行概括科學方法。

 

2. 科學的意義

 

科學可以幫助人類認識事物現象下的規律,在物質領域造福人類,也可以幫助人類精神生活的豐富和進步,比如科技發展使樂器的生產更為容易和便宜,更多的孩子就可以通過樂器學習音樂,陶冶情操。

 

3. 科學的局限

 

1)科學方法的局限

 

首先,科學研究的對象必須具有重演性(reproducibility),可控性(manageability)和可量度性(observe-ability),使科學實驗可以重複印證。但許多事物不具備這三性,如1949年的開國大典,父母的婚姻,生命的起源,等等。

其次,科學的方法不能包括宇宙所有的情況。牛頓的物質運動第一定律是:力=質量×加速度。但這只在我們所看到的一般的物理世界中有效,但在高能物理世界中,就沒有效了。

最後,科學歸納法和演繹法本身也有限制。歸納法應把所有的例證都納入考量,但這實際上是做不到的。演繹法同樣受限制,比如:人是沒有靈魂的,張三是人,所以張三沒有靈魂。這看來很符合演繹法,但“人是沒有靈魂的”的這個大前提是否正確呢?如不正確,演繹法本身並無意義。在比如:動物是沒有靈魂的,人是動物,所以人也沒有靈魂。這看來也符合演繹法,但“人也是動物”這個小前提是否正確呢?如不正確,演繹法本身也無意義。

 

2)科學範圍的局限

第一,正如在上面我們所提到的,在物質現象領域,那些不具備“三性”的,不能或不完全能成為科學研究的範圍。

第二,情感,道德倫理,美感等,是科學範圍不能包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范岱年就指出:“但人生意義、倫理道德、審美情趣、藝術創造不是僅用科學方法、理性的、邏輯的方法所能解決,這些還涉及感情、意志、靈感、頓悟等等方面。 [3]

第三,科學的結果是中性的,可以有利於人類,也可能有害於人類,有可能有利於一部分人,卻傷害另一部分人。最典型的例子是核物理的發展,有用於和平的用途的,但也用於可以毀滅人類的核武器。

第四,科學不能指明人生的意義。科學越來越發展,但關於人生的意義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在科技最高水平的美國,過去十年間,“共通的主題就是肉體暴露,性放縱,青春至上,行為不檢,破裂關係,意義虛無,社區解體,暴力及死亡,你會看見一種狹隘的生存視野。”[4]

第五,科學不能設及到超自然的領域。如人的靈魂,靈界靈體,神,等等。

第六,科學無法回答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後面的設計者。金格列指出:“科學試圖解答宇宙中‘如何’的問題——星系如何形成,血紅蛋白如何產生,生命如何誕生等——科學完全不會提及宇宙由‘誰’設計或創造。”[5]

 

. 基督教信仰對象,方法和意義

 

1. 基督教信仰的定義和對象

 

基督教信仰是對神的啟示的接受。它包括幾個核心點:(1)宇宙萬物,生命和靈界的各種存有,都是由一位唯一的真神所創造;(見《聖經》創世紀1-3)(2)《聖經》是神對人的特別啟示,神也通過宇宙,大自然和生命來向人類啟示他自己;(見《聖經》提摩太后書316節;羅馬書120)(3)世人皆是罪人,需要神的赦罪與救恩,而耶穌基督就是人類的救贖主;(見《聖經》羅馬書323節;彼得前書224

 

基督徒信仰的是一位超越的神,接受的是神所啟示的《聖經》,而不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現象和觀念。

 

2. 基督教信仰的方法

 

基督教信仰的方法是,也只能是,靠信心來接受。[6] 因為這是由信仰的對象所決定的,因為神是超越的主,宇宙和生命都是他所創造的,我們不可能用科學的方法來證實他,如果可以用科學證實的東西,它一定是有限的,它的智力絕對不會高於證明者。所以,用信心接受神不是迷信,要用科學來證明神,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的對象是科學,從深層次來講,就是迷信人類自己。

 

基督教信仰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因為它認為世界不是都由物質組成的,也有靈界的實體,靈魂和神的存在,所以科學理性就不是了解世界,認識真理的唯一渠道。同是,它認為人類感知的世界,人類感受到的靈界靈體,人的靈魂,人們所相信的神,都是真實的存在,而不是水中花,鏡中月,虛幻飄渺的唯心的幻象。

 

3. 基督教信仰的意義

 

既然基督教信仰的對象是神,所以其意義只能是由神和他所啟示的《聖經》來指明。人生的意義乃是探索真理,追求永恆。 《聖經》裡講:“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着我,沒有人能到父(神)那裡去’。”(約翰福音146)主耶穌就是道成了肉身的真神,神是真理的源頭,是絕對和永恆真理的本身,所以基督教信仰就是歸向真理的本源,獲得真理的啟示。同時,主耶穌是賜人永恒生命的救主,是生命走向永恆的唯一的道路,所以基督教信仰又是生命之道。

 

 

 

. 科學與基督教 的關係

 

1. 基督教對科學的促進作用

 

1)吳主光對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提出了四個看法:一是它是在全世界宗教之中最講理的宗教,教會聚會的每一堂都和人講道理,也歡迎在追求真理上的據理力爭。二是它是最科學化的宗教,它用了考古學,哲學,地理學,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等科學方法去研究它的教義。三是它是最注重教育的宗教,現代的大學,包括中國的現代大學,都是基督教傳教的結果。四是它對普世價值的推廣最為有力,如現代的醫院,星期日的休息,都產生於基督教的推廣。五是科學家相信基督教的最多。[7]

對於信仰基督教的人群,有饒有興趣的幾點:一是信徒並不都是沒有文化的人民。漢伯里布朗提出:在北美以《聖經》為本的基督徒中,許多人都是受過專門訓練的中產階級, 而不是窮人和未受教育的人, 因為理性可以洽當地用來支持基督教信仰。[8] 二是科學家相信神的比例高。在美國有一個統計調查,在數學,物理和生物三大領域中的科學家,1916年信神的占41%1996年占40%[9] 三是著名科學家相信神的比例更高。據蓋洛普統計:上三個世紀最著名的三百位科學家的92%,都從神在宇宙和生命的啟示中,而堅信神的存在。[10] 五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相信主耶穌的比例最為高。據中國《人民政協報》2002629日一篇“諾貝爾獎得主信仰小考”的報告,從1901-1996年,共有639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相信主耶穌的有596人,占93.27%。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崔琦也是基督徒。

 

2)一些中國人不信,甚至反感基督教信仰,原因一是上面所提到的把科學和基督教對立起來,二是認為歷史上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迫害科學家,站在科學的對立面上。的確,當時的一些神學家對科學缺乏認識,又錯誤解釋《聖經》,而且在政教緊密的體制下,對科學家有誤解和迫害。但從宏觀來看,基督教信仰為科學的發展提供了科學哲學觀,在中世紀後期,隨着人們對《聖經》的更深入的理解,對近代科學的產生,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關於基督教信仰是科學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宇宙觀和世界觀:《聖經》啟示神創造了宇宙萬物和生命,並且設置了規律性於其中(創世紀1章)。早期的基督徒科學家們深信神已定下了極為規律的自然律,所以他們極具信心和把握地去從事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科學的研究,這就為近代科技發展奠立了深厚的基礎。而李約瑟博士指出,中國的宇宙觀中缺少基督教那種造物主的觀念,人們對理論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很少。比較 偏重實用性的「技術」,如印刷術、火藥,而且科學家在中國沒有什麼社會地位,這是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的主要原因。

第二,認識論:《聖經》啟示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世紀126-27,),並賦予人靈性(創世紀27),同時,神又讓人管理這個物質世界(創世紀1章)。所以人是有情思意的受造物,可以進行理性思考,人腦海中的現象和推理可以是事物規律和本質的正確反映。正是這種世界觀和認識論,是在中世紀基督教影響的歐洲,發展出近代科學的根本理由。[11]

第三,方法論:在中世紀,神學家在理解和解釋《聖經》上不足,又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不重視物質事物(material things),而重視抽象的形式(form)和本質(essences),所以在認識的方法論上,只注意邏輯演繹,不注重觀察事實。中世紀末期,人們對《聖經》有了更深的認識,《聖經》認為這個物質世界是真實的,是具有內涵和美好的,《聖經》也鼓勵人們去觀察和感覺這個世界。(申命紀52318章;約翰壹書11;路加福音2439)後來,虔誠的基督徒,偉大的學者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以經驗為本的歸納法,這就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12]



2. 科學在基督教信仰中的作用

 

科學不能證明神的存在,也不能證明靈魂和靈體的存在。但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神和識別迷信。

 

第一,科學幫助人們認識神的作為,感受神的存在。比如《聖經》第一句話就是“起初,神創造天地”,這說明宇宙是有一個起點,而神又是從無到有創造了宇宙萬物的。現在多數宇宙科學家認為宇宙起源於15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Big Bang),在爆炸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是虛無狀態;在爆炸的那一瞬間,科學家稱之為“起初”(Time Begins),沒有任何自然規律可能存在。而爆炸瞬間之後,宇宙已然成形。這種宇宙“無中生有”,即違背我們的常識,也和物理熱力學第一定律不相符合;而在這個“起初”,竟然無科學規律可以存在。是誰,能從虛無引起這創造性的爆炸,又是誰,能從沒有科學規律存在的“起初” 創造了有規律的世界,只能是神!別無合理的解釋。

第二,科學幫助人們識別迷信。科學世界觀相信物質是真實的,規律是可尋的,人的感覺和思想可以反映客觀現象。而佛教提出“諸法無我”,意思是世間萬象來自因緣和合,因緣一散,萬象俱滅。人生也是如此,其根本的“我”是“假我”,“幻我”,而不是“真我”,所以世界和生命都是假象,沒有真實的實在性。

佛教又認為世界是“諸行無常”,萬物是不斷變化,不能常住的,即然如此,又何談絕對真理呢?其實這就是否定客觀事物的真理性和規律性。所以,佛教的本質是和科學對立的,受佛教影響的國家也不可能誕生近現代科學。

第三,科學方法和成果最終也需要信心來接受。前面我們講到,科學方法是不完善的,科學也在不斷地發展,但人們還是要靠信心來接受科學。試想人們跟據牛頓第二定律,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等等,造出了飛機,但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些科學定律不是一塵不變的,而且在不同的環境中有可能有不同的反應。但這並不影響人們憑着信心去座飛機。即然在科學領域都需要信心,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否定要靠信心認識神,要靠信心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而得到永恆的生命和今生的祝福呢?

 



[1] 何天擇,《人從那裡來——進化論與創造論初探》,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2,頁98-100

[2] 《辭海》,1999年版

[3] 范岱年,《唯科學主義在中國一歷史的回顧與批》,百度搜索,2009/10/15http://tieba.baidu.com/f?kz=201152470

[4]  基斯(Richard Keyes),《我在哈佛遇見神》,香港,學生校園團契出版社,2006,頁73

[5] 金格列(Owen Gingerich),《我在哈佛遇見神》,香港,學生校園團契出版社,2006,頁303

 

[6] 關於科學與信仰的關係,可參考:蔡宗國等,《中國學人培訓材料 信仰問題解答(一)》,LomitaUSA,海外校園雜誌,1998,頁51-52

[7]  吳主光,《福音神學》,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02,頁89-90

 

[8] 漢伯里布朗,《科學的智慧》,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 164

[9] 黃小石,《真理的追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7,頁67-68

[10] 里程,《遊子吟》,TorranceUSA,海外校園雜誌社,2005,頁180

[11] 戴思頓(Charles Thaxton),《我在哈佛遇見神》,香港,學生校園團契出版社,2006,頁294

 

[12] 戴思頓(Charles Thaxton),《我在哈佛遇見神》,香港,學生校園團契出版社,2006,頁292-29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三大汽車公司快倒了麼。candle和caleb
2008: 喜洋洋
2007: 危機與轉機 (三十五)
2007: 海外校園文章 鹽粒&陸尊恩:關於解
2006: 希臘的哲學注重分析(分而析之)
2006: 多倫多祝福
2005: [網友討論]關於主說不受毒物傷害一事
2005: 網友討論:布道會上的呼召決志的形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