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誠之:摩西五經:太古歷史-第一課
送交者: 誠之 2010年06月22日13:30:32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摩西五經:太古歷史

第一課:一個完美的世界

創世記11119

 轉載自:

http://reformedseminary.org/chinese/catalog/pentateuch/ph/detail.asp/site//category/catalog


幾年前,我開車經過一個火車出事的現場,看見列車出軌,車輪深陷在泥土中動彈不得。一旦火車出軌,脫離了既定的行車軌道,後果必然是一團混亂。

在萬物開始的時候,神為祂所造的萬物鋪設了一條道路,使他們可以跟隨前行,這條道路要引導祂一切的創造通往一個偉大的結局。但是一次又一次,人類在跟隨神為祂的創造所預備的道路上失敗了,我們使世界出了軌,造成一個大混亂的局面。

在這一系列課程中,我們要來學習神在世界歷史的起頭為祂的創造所鋪陳的這條道路--在基督徒中,我們稱之為「創造的諭令」。我們要探討創世記111章,即所謂的「太古史」。從這段聖經中,我們看見神為摩西帶領下的以色列人陳設一條奇妙大道,使他們跟隨而行,而這條道路也正是今天屬神的百姓所應該跟隨的。

第一課的題目定為:「一個完美的世界」。因為我們要從摩西在創世記1123的描述來看神如何創造一個使祂自己大大喜悅的,完美而井然有序的世界。

從這一課中,我們要看見這個理想的世界就是神期盼或預示在摩西的時代要賜給以色列民的。同時,神也要在歷世歷代中帶領所有屬祂的百姓經歷同樣的結局。它不但告訴我們起初的情況,更指示我們現今的生活應該如何,以及在世代結束的時候,這世界必然達到的光景。

本課程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我們要為創世記111章這段有關太古史的經文作個概要。第二,我們要縮小範圍,從創世記1123來看它的文學結構。第三,要從創世記這段經文的結構來探討它的原意。第四,要看創世記1123現今的應用。讓我們從創世記111章太古史的概要開始。

 

一、概要

我們研究創世記111章的方法有一點不尋常,所以讓我先解釋一下我們的基本策略。

至少有三個主要的觀念是我們研讀這段經文的指標。第一,這些章節的默示;第二,這些章節的文學背景;第三,這些章節的寫作目的

A. 首先,我們堅信全部聖經都是神的默示這一信念,包括創世記111章。

根據我們福音派對默示的理解,創世記中這段經文有兩個重要的特質:1)它的可信性,2)它是有目的的設計。

1.可信性

我們要特別嚴詞強調這段經文的歷史是絕對可信的,因為它是出於神的默示。在研讀這段聖經的時候,許多歷史性的事件呈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有些事件雖然尚未有完滿的解釋,但基於神的默示,就足以認定它歷史事實的可信性。

摩西的用意是要他的原讀者接受創世記的經文是真實的歷史記載,就像處理全本聖經一樣,我們必須小心解釋這段經文,免得誤解它歷史的層面。無論如何,很顯然聖經其它的作者,甚至耶穌自己,都相信創世記111章的故事都是可信的歷史事實。本課程就是建立在這個信念上:相信這段經文是遠古的時代確實發生過的事件一個真實可靠的記錄。

2.設計

在確認這段太古史是可信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記得,神啟示摩西照着祂特定的設計來選擇安排經文的內容。

讓我們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創世記111章涵蓋從創世到大約公元前2000-1800年間的亞伯拉罕時代的這段歷史。我們都可以同意,對於這段時期的世界大事,摩西所遺漏的,遠遠超過他在短短十一章的經文所記載的。

要了解創世記111章,我們必須考慮這段經文選擇性的記載和它的編排方式。如果我們留心注意摩西如何刻意的編排設計這段太古史,許多重要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比如:為什麼神啟示摩西記下這麼少的資料?為什麼神指示摩西對選取的材料作如此的編排?

B.文學背景

要了解摩西寫作的方式,我們必須先探討當時文學傳統的背景。

古代近東的文學對於我們研討的目的是很重要的。首先,因為:1)其它太古記事的文獻在當時廣泛的成為摩西可使用的資料,其次,是因為:2)摩西確實曾受這些太古文獻的影響。

1.有效利用

考古學的研究證實摩西並非第一位寫作世界起源的人。神向摩西賜下祂的啟示,為了確保祂的記錄真實無誤。但是當摩西寫作的時候,有關太古史的許多神話和史詩已經大量充斥盛行在近東的各方各族中間。

其中有些古代的文獻是廣為人知的。比如,許多人都聽說過「以努瑪以利施」或稱「巴比倫的創造故事」;「吉加墨史詩」的「第十一泥版」,或是「巴比倫的洪水故事」等等。埃及和迦南也有各種不同版本的遠古文獻。以上這些和許多其它古代世界的文獻都有關於宇宙起源和它早期歷史的記述。

不但如此,許多這些古代近東的文獻在摩西年輕的時代就已經普遍流行。摩西在埃及的皇宮受教育,他的著作反應出他熟知古代世界文學。當摩西着手寫作神所默示的,有關太古時期真實記事的時候,他清楚知道在古代近東另有其它的文學傳統。

2.相互影響

既然知道其它這些遠古近東的記事是摩西可以使用的資料,接下來我們要問另一個問題:這些神話和異教的史詩與摩西有什麼相互影響?

我們要從這一系列課程中來看摩西如何消極的和積極的回應其它太古傳統的記述。

從一方面說,摩西寫作太古史是以真實來對抗虛假的記載。我們要記得摩西所帶領的這批以色列人因為各種異教的影響,很容易受迷惑而相信這個世界的造成是眾神祗爭戰打鬥的結果。他們或是完全背棄列祖的真道,或是把真道和外邦信仰相混雜。從許多方面來看,摩西記錄這段太古史是為了教導神的百姓認識歷史事件的真相。他着力借着建立耶和華神的信仰來抗拒異邦虛假的宗教。

在同時,摩西也積極地利用當時的文學傳統來達成他消極抗拒虛假神話的目的。他刻意仿效當時的以色列可以理解的、古代近東通行的寫作方式來傳達神的真理。雖然摩西的著作和幾種重要的文獻有許多相同點,但根據最新的考古研究發現,它特別與其中的一種文學傳統有極為驚人的雷同。

有一份在1969年發表的重要文件,標題是「亞楚哈西斯:巴比倫洪水的故事」。我們不知道這份文件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多久遠,但是,有一點對我們很重要,就是它把從前的斷簡殘篇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亞楚哈西斯史詩包含一個基本的三段式結構:從人類的創造開始,緊接着人類創造之後是早期人類歷史的記錄,特別着重由於人類的狀況而導致世界的敗壞。最後,借着洪水的審判除去敗壞,引進一個新世界的秩序。

比較創世記和亞楚哈西斯史詩之後,得出一個有力的結論,就是:摩西刻意採用這種整全的結構來編寫他的記事。乍看之下,創世記111章像是零零散散篇章的選集,從一個主題到另一個主題,沒有什麼連貫性,但是只要稍微對照一下它和亞楚哈西斯多處平行的文體,就可以看出摩西的太古史是根據一個整全的結構編寫而成的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像亞楚哈西斯史詩一樣,摩西的記事也分成三個主要的段落理想的世界(創世記1123);因人類犯罪而造成的墮落的世界(創世記2468);以及洪水與新秩序(創世記69119)。

C.寫作目的

現在我們要問第三個問題:摩西為什麼要寫創世記111章?他要向他的以色列讀者傳達什麼信息?

我們可以確定最基本的原因是摩西要教導以色列民有關過去的歷史事實,要他們知道在世界歷史的起頭,神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正如其它民族的神話用來說服人接受那些神話的觀點,摩西也必須設法讓以色列人信服他們信仰的歷史性。

但是經過仔細的觀察,我們發現摩西太古記事的背後還另有一個目的。具體而言,他寫作的目的是要影響以色列人,使他們能學習順服神的旨意。雖然對於初次讀到創世記111章的人來說,這個外加的目的並不明顯,可是在明白其它的太古文獻也具有相同的目的時,摩西的用意就更加清楚了。

要理解太古記事的目的以前,我們需要先認清一點:許多古代近東的文明相信宇宙是由一種超自然的宇宙智慧或能力所造成的。在理想的狀態下,宇宙照着這種智慧或神聖秩序運轉。團體中的每個人,從君王到奴僕都有責任盡其所能去順應這個神聖秩序。

這和太古的神話和史詩有什麼關係呢?這些以色列周圍的文明古國寫作太古史最主要的目的是解釋宇宙的智慧,並順應他們自己的需要。他們的傳統以太古世界作為支持當前的宗教與社會制度的證據。這些文獻的作者通常是祭司,他們指出當前的一切生活方式都是眾神祗早已安排妥當,世界原本應該有的模式。有些時候,他們特別注重一些宗教上的事務,比如神殿、祭司和禮儀。那一位神偏好那一所神殿?那些祭司家族應當服事?另一些時候,他們關心更大的社會結構,像政治權力和法律,誰該被立為王?為何某些人生而為奴?

簡單的說,異邦文明的太古傳統不只是用來教導過去的歷史,而是要借着眾神明在起初預定的事來支持當前宗教和社會秩序的合法性。因此他們的神話要求人民必須順應眾神明的創世諭令,就是他們為宇宙所設定的結構。

從這些課程中我們要來看,摩西寫創世記111章的目的是為了支持當時的宗教和社會秩序,指出他們的根源是來自耶和華為他們設立的太古路經。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到應許地途中,許多反對他的人認為他誤導了以色列的兒女。在應付這些反對勢力的時候,太古的歷史就被用來證明摩西為以色列民所立的政策和目標是真正出於神為宇宙的設計。抗拒摩西的做法就是抗拒神的諭旨。

從「理想的創造」(創世記1123)這段記事,摩西叫以色列人看見他們面向迦南的行程,正是朝着神的理想世界前進的方向。從「世界的敗壞」(創世記2468),摩西指出因着神對罪惡的咒詛,埃及成為一個敗壞和困苦的地方。最後,在創世記69119關於「洪水和隨後的新秩序」的這段記事中,摩西向以色列人表明要領他們進入新秩序的福氣中,正如在他之前的挪亞將新秩序和祝福帶給世界一樣。這些太古的歷史事實充分證實了摩西對以色列的異象。

如果他能讓以色列人信服這些真理,那麼以色列中那些忠心的人就會轉離埃及,而認定迦南是他們神聖的產業。

對創世記111章記載的太古史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之後,現在讓我們來看創世記第一個段落的細節:創世記1123所描述的「神的理想世界」。

每當福音派基督徒提到聖經開卷第一章,馬上就會想到各種解經上的爭議。神是用日常的六日造天地嗎?創世記一章的一日是一段很長的時期或時代嗎?或只不過是用一種詩歌體、非歷史的頌讚來描寫神的創造活動?在福音派圈子裡所有這些立場都被採納。但我個人認為創世記第一章教導我們:神是用我們日常所理解的六日創造了世界,雖然不是所有篤信聖經的基督徒都持有這種觀點。

 

二、文學結構

無論如何,在這些課程中,我們探討創世記開頭的經文不是針對這些歷史性的問題,而是注重它文學上的問題。我們更有興趣知道摩西如何寫,以及為何要寫這一章。這段經文的文學結構如何?這些結構怎樣幫助我們明白摩西寫作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注意這段經文有三個主要的階段:就是開始,中段和結尾。

摩西的創造記事以112開始,我們可以以黑暗混亂的世界作為這段經文內容的概要。1331構成中間這段的內容,包含所謂的「六日創造」,或稱「六日創造秩序」。最後,213是「安息日」,或是我們所謂的「理想的世界」。

在本課中,我們將探討這種結構里所有的三部分內容:首先是黑暗混亂的世界;其次,我們將研討涉及理想世界的第三部分;最後,我們將探討「六日創造秩序」。讓我們先看第一章12節,黑暗混亂的世界。

從創世記一章的第一段,我們看見在籠罩全地的混亂與神的靈之間存在一個很重要的戲劇性的張力。

11-2第一節作為開場的標題,接着在第二節描述世界起初的光景。聽聽摩西在12怎麼說: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這節經文引介出一個戲劇性張力,貫穿全章的經文,張力的一端:世界是空虛混沌的,或是希伯來文tohuw。這個希伯來文出現在聖經中的次數太少,我們無法準確地明白它的意思。但有許多學者認為它是一個不適合人居住的,不利於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如沙漠或曠野,不利於人類生活一樣。所以,在經文一開始,我們就看見有一個不適合人居住的、黑暗、原始、混亂的深淵籠罩着全地。

這戲劇性張力的第二個要素也出現在12。摩西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這裡用的是希伯來字rachaph,是飛翔其上或盤旋其上的意思。

所以在經文的開頭,我們看到極富戲劇性的畫面。一邊是地上的混亂,另一邊是神的靈運行在混亂之上。事實上,神已經預備要開始行動,除去籠罩全地的混亂。這個起始的戲劇性張力引發出幾個問題:神的靈要做什麼事?這混亂會起什麼變化?

先有了經文開頭這個戲劇性張力的概念,我們現在要從摩西的創造記事最後一段:創世記213的理想世界來看這個張力如何獲得解決。

這段經文的結構很簡單。21開始有一個概要性的陳述說:神完成了祂的創造之工。然後在223的結論說:神就安息了。

創世記223這麼說:「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當摩西描述神進入安息,特別賜福這個日子,使它分別為聖的時候,他就是在宣告混亂與神運行的靈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解除了。神已經制服了黑暗,掌管了混亂的深淵,而且對這個祂所造井然有序的理想世界感到心滿意足。創造的故事就在此結束,在這個喜樂和平的異象中呈現一個完美和諧的宇宙。

看過摩西創造記事的開始和結局。現在讓我們看中間部分,這段經文描述混亂的世界與神運行的靈之間的緊張關係是如何獲得解決的。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神制服混亂,照着創世記1331所記奇妙的六日計劃創造了世界。當我們讀到摩西一再使用神說這個詞來引介每一個事件的情節時,這一段落的中心主題就顯明出來了。因為神是這些事件的主角,祂權能的話語是這些經文的中心。

神的話一出口就造成一個壯麗的、井然有序的世界。不像許多異教神話里的神祗,以色列的神創造世界不需要經過一番爭戰打鬥。祂的話一說出,世界立刻就形成它應有的秩序。不但如此,神話語所造成的秩序也展示了祂權能的智慧。神照着祂看為最好的為這個世界設立了秩序。

許多解經家都注意到,神的六日創造秩序可以分成各為三日的兩組:第一到三日和第四到六日。兩組之間的關係,有許多相異點,卻也有多重的關聯。

了解這些模式的一個有利的途徑是回顧創世記12對地的描述。記得摩西說:地是tohuw,多數英譯為「無定形,空無一物」(中譯和合本作「空虛混沌」)。這些用字可以用來解釋兩組各三日的意義。

神用前三日來處理「無定形」的問題。也就是說,神為祂的創造定形狀,分界限;在祂的創造中界定範圍或領域。在另一邊,神用後三日來處理混亂世界中「空無一物」的問題。神解決的辦法是借着祂的創造活物充滿各個領域。

在前三日中,第一天,神劃分白晝和黑夜的領域。甚至未有太陽之前,神就叫光照入黑暗混亂的世界。

在第二天,神分開地以上的水和地以下的水,像撐開圓頂帳幕一樣分出界限。神這一個行動就造出今天我們所謂的地球上的大氣層,使地上的水和天空的水分開來。

在第三天,神分開旱地和海水的領域。將海洋集中在一些地區,使陸地顯露出來。植物菜蔬開始在地上生長。就這樣,在前三日,神在這沒有定形的世界定出形狀。祂界定光和暗的領域,用大氣分開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並叫旱地顯露出來。

根據摩西的記載,神在前三日內創造界定了領域,解決地「無定形」的問題之後,祂就在後三日着手處理地「空無一物」的問題,造出生物使他們居住在這些領域中。

在第四天,神把日、月、星辰安置在天上,填滿了祂在第一天所分別出來的,光和暗的領域。祂用這些滿布天空的星體來管理分別日夜。在第五天,神造了天上的飛鳥和海里的魚,使這些活物分別充滿祂第二天所造、分成空中和地下的水域。

最後,在第六天,神在旱地上造動物和人。這些受造物就居住充滿了祂在第三天吩咐從海中露出的旱地上。

摩西使神所有的創造各按其所,歸於各自的領域和居所。換句話說,神用六天的時間,從黑暗混亂的世界中造出一個光輝燦爛的秩序。祂的工作真是奇妙,甚至有六次說:神看着是「好的」(141012182125)。在祂造了人在旱地上以後,又說: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131)。摩西很清楚的表明,神對自己所作的工極其滿意。

所以,我們看見創世記1123有一個有目的的、複雜精密的結構。經文從一個混亂的世界,神正要預備有所行動開始。接下來的六天中,神用話語從混亂的世界造出秩序,結果,在第七天,神對祂所造有理想秩序的世界感到心滿意足,就進入享受祂的安息。

這個基本的三段式模式混亂,秩序和安息,是摩西想要傳達給以色列讀者的首要信息。如果我們掌握這個整全的模式作為解釋這段經文的原則,就可以避免在細節上(特別是在歷史的細節上,鑽牛角尖。借着探討這段經文中整全的文學模式,我們可以更清楚明白摩西寫作這段創世記的目的。

看過創世記1123大致的文學結構以後,讓我們接下來討論這段經文原意

我們看到摩西的太古史從整體來說,是借用神為起初的世界所設立的秩序,來印證以色列出埃及和征服迦南的經歷。但是這個主要的目的如何藉創世記1123這段特別的記述表明出來?摩西如何聯繫祂在以色列人中的工作和創造故事之間的關係?

讓我們再一次來看創世記1123中間三個主要的段落,從其中探討摩西如何處理這段經文。首先看第一段:黑暗混亂的世界,然後接到最後一段:理想秩序的世界。最後,再回到中間的一段:神創造的經過。

先看12,黑暗混亂的世界。

以我們的目的來說,創世記這兩節經文最重要的特色是第二節所引入的戲劇性張力和相關的敘述。

從摩西如何描述混亂世界與聖靈之間戲劇性的張力看來,他的目的很明顯的,不只是記載神的創造,也是在描述以色列的出埃及。我們記得摩西在創世記12,一方面說到:地是「無定形的」(tohuw);另一方面又說:神的靈在「運行」(rachaph)。

如果我們看看摩西另外一段暗示創世記這個戲劇性畫面的經文,這一幕情景的意義就會鮮明地浮現出來。摩西在申命記321012使用創世記12的語言,為了特別突顯以色列的出埃及和創世記之間的關聯。

聽聽這幾節經文怎麼說:「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扇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並無外邦神與他同在

這幾節經文很重要,因為除了創世記12之外,在摩西其餘的著作中,這是使用「空虛」和「運行」這樣用語的唯一一處經文。

在申命記3210,譯為「荒涼」這個希伯來字midbar與創世記12的「空虛」是同一個字。

還有,在申命記3211,譯為「兩翅扇展」的希伯來字rachaph就是創世記12所說神的靈在水面上「運行」這個字。

摩西在申命記32章同時採用這兩個字,為了顯明它和創世記12有具體的關聯。但究竟如何用這兩個字來聯繫兩處的經文?「荒涼」和「兩翅扇展」在申命記321012是什麼意思?

首先,摩西用「荒涼」這兩個字形容埃及。3210說:「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midbar)野獸吼叫之地」。

接着,摩西用「兩翅展」形容神與以色列的同在。可能指的是神引導以色列民進應許地所用的雲柱火柱。3211說:「……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展』(rachaph……」)從許多方面看,我們可以用申命記3210-12作為摩西自己的作品──創世記12的註解。從這個角度我們得以透視摩西寫作創世記1章的目的。

申命記32章幫助我們看見,摩西把神的創造之工和以色列從埃及蒙拯救的過程當作一個平行的處境。摩西在敘述神的創造和以色列得救時,都涉及從一個混亂不適合人居住的世界被救贖出來的過程。神在那原本混亂的世界之上運行,正如祂在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過程中行事一樣。

從創造和出埃及的平行經文中,我們看出摩西描述黑暗混亂的世界,不僅要告訴以色列有關神的創造,也要用神的造物之工作為原型、模式或典範,來解釋神在摩西的日子在以色列民族中正在運行的事。摩西借着描述神起初的造物之工向他的讀者說明:跟隨他離開埃及,非但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反而,從創造的記事證明他們從埃及被救贖出來,是出於神大能的作為。

神借着拯救以色列人從埃及的混亂中出來,正在重造世界的秩序,正如祂起初所行。神如今在以色列民中行事,就像起初祂在創造之上運行一樣。離開埃及非但不是錯誤的決定,反而是神親自在做事,要把合祂心意的秩序帶回這世界。簡單地說,以色列人從埃及蒙拯救,無疑是一次重新創造的工作。

意識到創世記一章的開始和以色列人的經歷是平行的經文,讓我們來看最後一段創世記213:井然有序的理想世界,進一步證實這個觀點。

我們記得創造故事的結局是神進入祂的安息。創世記223節,「安息」這個字希伯來文是shabath。這個字的使用又是另外一處聯繫創造故事和以色列出埃及的例子。

摩西和以色列人都明白shabath這個字最主要的意思是紀念安息日,就是根據摩西的律法,神所賜給他們享受的。事實上,在出埃及記20章所記十誡的條例中,摩西已經向以色列人說明守安息日的原因是紀念神在創世記2章所作成的事。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出埃及記208-11)當以色列人從創世記中聽到神在第七日安息,很自然會聯想到創世記的記載與他們守安息日和十誡之間的關係。

雖然以色列人在曠野也可以有限度的守安息日,但是他們必須知道,只有等到進入應許地之後才能更完備的紀念安息的節期。以色列人每逢七日要守安息日(如出埃及記20811所記);遇有其它聖會或節期也要守安息。還有,如利未記25章所記,每逢第七年要守安息年,使田地休耕一年;也要在第五十年時紀念禧年,免除人一切債務,各家要歸回自己的地業。根據摩西的律法,要向神謹守全備的安息日敬拜,遠比他們在曠野漂流中所能行的複雜得多。

由於以色列人只有在進入迦南地以後才能享受完全的安息,所以摩西常稱迦南為「安息」地或「安息的所在」。他使用兩個與shabath相關的希伯來字menuwchah或。在好幾處地方,摩西描述應許地是以色列人安息的所在,是他們最終可以照摩西律法的要求敬拜守節的地方。

比如:在申命記121011有這樣的話說:「但你們過了約旦河,得以住在耶和華你們神使你們承受為業之地,又使你們太平,不被四圍的一切仇敵擾亂,安然居住。那時要將我所吩咐你們的燔祭,平安祭,十分取一之物,和手中的舉祭,並向耶和華許願獻的一切美祭,都奉到耶和華你們神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見要事奉敬拜神,向祂謹守全備的安息節期,只有在以色列人進入安息地之後才能達成。

對摩西而言,安息的意義不僅是個人或家庭把一天分別出來,安靜的敬拜神,安息是摩西的異象中最中心的層面,是一個在安息地的居所,是神設立祂的名,使人在那裡敬拜祂、頌讚祂的一個特別的地方。

因為這個緣故,在詩篇9511,神論到那些被禁戒、不能進入迦南地的人說:「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menuwchah。」

正因為安息與全民得以在所應許之地全面的敬拜神,兩者之間有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摩西就以神進入祂的安息來結束祂的創造記事。祂要以色列人明白,既然神運行使地從混亂進入安息,祂也必要行事,使以色列人從埃及的混亂中出來,進入祂的應許地,得着安息。而摩西正在帶領他們前往迦南地──安息之地方。抗拒摩西的人不是抗拒人手的籌劃,而是抗拒神為引導祂的百姓進入祂為宇宙所設立的理想境界所作的努力。離開埃及,進入應許地是達到神完美創造計劃的必經之途。

既然明白神如何以混亂開始,以安息結束的創造過程,來說明祂透過摩西引導以色列人的真正心意。我們現在要回到創世記1331,六日的創造秩序,大略地看一下中間這一段落中的一些要素。摩西如何聯繫六日創造和他的事工?

六日創造和以色列的出埃及之間有許多相互的關聯。我們只看其中的兩處。第一,與從埃及得救的關係。第二,進占應許地的目標。

首先,在創世記第一章,神創造世界的大能,同樣地施展在祂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過程中。在畫面的一邊,神倒轉了創世記一章的創造秩序,降災難在埃及人身上。1)在創世之初,神使水中充滿了活物;在埃及卻叫水變成血,使水裡的魚都死了。2)起初,神命定人要管理全地的活物;在埃及卻使青蛙、虱子、蒼蠅和蝗蟲為患,遍滿埃及人的住處。3)在創造時神吩咐光和暗分開;相反的,祂卻叫黑暗在日間籠罩埃及全地。4)起初地長出植物菜蔬;相對的,卻用冰雹、火、蝗蟲毀壞埃及地的一切作物。5)起初神使萬物生長繁衍;相對的,神卻叫埃及人和他們的牲畜大量的消滅死亡。在這些和許多其它的事上咒詛臨到埃及,取代了創世記第一章神在六日中所設立的秩序。在這些災難期間,埃及實實在在退化成原始混亂的光景。也就在那個期間,摩西召集以色列人離開那稱為空虛、荒涼的曠野。

如果以色列人以為埃及的生活是美好的,他們需要仔細考查一下摩西的創造記事。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經驗與埃及人對自己的地的認知,有一個截然不同的對比。埃及人相信自己是住在眾神祝福的地方。而顯然有些以色列人也如此認為。但是摩西清楚的表明,埃及已經變成一個與神所造理想的世界完全相反的地方。

這個與埃及的對比是極其明顯的,然而,這六日的創造,與以色列的出埃及卻有一個積極的關聯。當埃及人眼看自己的地退化到原始的混亂中的時候,以色列人卻看見神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有利的世界,與祂在六日創造時所做的相似:1)神供應他們生命所需的活水;2)使他們免除青蛙蝗蟲的災害;3)在埃及人遭受黑暗之災的時候,使他們享有光明;4)以色列人的地里有出產;5)他們的牲畜受到保護;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生養眾多;6)除此以外,神施展祂那使人驚奇,在一切創造之上掌權的大能,在以色列人面前使紅海分開,干地現出,正如祂在第三日創造所作的一樣。神為以色列人在大自然中行神跡奇事,並不是沒有先例的。在許多方面都能使他們一再回想起創世記第一章,神在起初的幾天中創造萬物的作為。

創世記一章中神如何創造天地,與祂如何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兩者之間多重的關聯,使摩西的讀者可以確認神在他們中間的作為,與祂的創造工作是互為平行的。在他們出埃及的過程中,神重新塑造了世界,正如祂起初所行的。

不但可以從得救出埃及的過程回顧六日創造的經過,也可以從神起初所設立的秩序,前瞻在迦南地的生活方式。

1)當以色列人抵達應許地的時候,周圍的自然界會是一個井然有序、豐饒喜樂的地方。因此,神稱迦南為流奶與蜜之地。2)除此以外,在應許地的以色列人將站在一個擁有神形像的地位上,如同神在第六日所設立的。

特別注意創世記128神向人說的話:「……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雖然以色列人在埃及也曾經歷某些祝福,但神要使以色列人承受更大的福氣的地方卻在迦南地。在摩西的帶領下,以色列人正向應許地前行,為要成就神賜給他們、在創造中理想的地位。

聽聽神要賜給迦南地那些忠心的以色列人什麼應許。

利未記269上說:「我要眷顧你們,使你們生養眾多,也要與你們堅定所立的約。」

這裡很明顯是引用創世記128。神在創世記128說:「要生養眾多」。而在利未記269說祂要使他們在那地上生養眾多。

迦南地要像神起初所造那奇妙的世界一樣,成為一個自然和諧的地方,使擁有神形像的人承擔他在地上原本應有的角色。

我們只約略地點到,六日創造與摩西時代以色列人的經歷的幾處關聯。從這些例子中看出摩西記述神用六日創造天地的目的,不只是記錄創世之初一切事件的過程。他採用這樣的方式來描述六日創造,為的是幫助他的以色列讀者,明白他們正在經歷的這些過程。神以祂大能的作為創造自然,使宇宙從混亂歸於安息;祂也正在為以色列人重新創造一個世界,把他們從埃及的混亂帶進迦南的安息。

當這些忠心的以色列人聽到摩西向他們述說創造的經過時,會有什麼反應,我們只能憑着想象去推測。他們應該可以了解這一切眼前發生的事,都不是出於偶然。神正在世上運行,要救贖他們出埃及,帶領他們進迦南,正如祂起初所行,要在宇宙中設立一個理想的秩序。以色列的救贖是一次重新的創造。他們必須跟隨摩西去經歷這偉大的再造過程。

 

三、現今的應用

明白創世記1123的原意以後,我們要進入最後一個主題:創造記事在現今的應用。在應用此段經文的時候,我們必須嚴謹的遵循新約對這段經文的主題進一步的解釋。

新約的作者十分倚賴創世記一章為他們提供有關神創造世界的記事。他們對摩西記載的可靠性深信不疑。然而,與此同為重要的是,新約作者對本課程所提出,摩西寫作的中心目的有更進一步的闡釋。

正如摩西以創造作為以色列蒙救贖出埃及的原始典範,新約也把創世記1123當作一個原始典範,來描述一次更偉大的救贖──在基督里的救贖。根據新約的教導,在舊約的時代,以色列所見的一切拯救和審判的經歷,都指向未來一個偉大終極的日子。那時神要透過祂的兒子耶穌帶來拯救和審判。這個信念引導新約的作者,在解釋摩西的創造記事上,以基督作為特別的中心。以色列人透過創造的亮光看他們出埃及,新約的作者也透過創造的亮光看基督。

每當我們探討新約中有關基督救贖的教導時,必須常常記得,根據新約作者的理解,基督並不是突然間把救贖一次就帶進這世界。相反的,他們相信基督是以祂國度的三個彼此銜接的階段帶來偉大的救贖和審判。

首先,當基督第一次到地上來的時候,祂作成極大的拯救祂百姓的工作。我們可以將基督第一次來到世上這一階段稱為「國度的奠基」。新約聖經把基督的出生、受難、復活、升天,以及五旬節和使徒們主要的傳道事工看為基督偉大救贖計劃的開始。

其次,新約作者們都明白基督的國度在祂離地升天之後仍然在繼續進行。在這個階段,神救贖的恩典透過福音的宣講廣傳到全世界。整個教會的歷史,從使徒以後直到基督再來,構成了基督救贖計劃的延續

再其次,新約教導我們,救贖大工要在國度成全的時候達到完滿的地步。當基督在榮耀中再來的時候,祂要得勝一切邪惡勢力,在基督里死了的人都要復活,我們也要與祂一同掌權作王。救贖計劃從基督第一次來到地上開始,今天仍然繼續,直到祂再來的時候,一切大工就完全成就了。

要了解新約作者如何解釋摩西的創造記事,這基督國度的三個階段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要分別來看每一個階段。新約作者仿效摩西為以色列民的著作,將創世記中的創造記事應用在基督救贖的三階段:國度的奠基、延續、和成全。讓我們首先來看新約如何描寫創世記第一章與國度的奠基之間的關係。

新約如何透過創造記事的鏡頭,來解釋基督國度的奠基呢?新約有多處描寫基督第一次到世界上來的情形,就好像神在重新創造宇宙。先來思想約翰福音開始的幾節經文。

約翰福音11-3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着祂造的

注意,約翰福音一開始就說:「太初」。我們都知道這是出自摩西寫創世記11的第一句話「起初神創造天地」。從一開始,約翰就用創世記中創造記事的架構,來引導他的讀者。他接着說到,基督就是三位一體中創造萬物的那一位。祂是神的道,在創造時祂的話一說出,世界就被造成。

雖然這一節的開頭很明顯是出於創造的故事,但是繼續往下讀約翰福音第一章,我們就發現約翰很巧妙地從創世記轉接到另一組與創造記事平行的事件。

聽聽他在接下來的幾節怎麼說。約翰福音145:「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在這裡,約翰繼續描述創世記一章的主題,特別強調這「光」是神在創造的第一天就帶進那黑暗混亂的世界裡。約翰不單把耶穌比擬為創世記一章所說的光,他更進一步指出基督的道成肉身,就像光照亮這個因罪而在黑暗裡的世界。借着從創造轉接到基督的來臨,約翰向我們說明,基督照亮罪惡黑暗的世界,就是神運行除去了世界的混亂,正如祂在太初所行的。

類似的主題在哥林多後書456。保羅解釋這個榮耀的事工說:「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在這裡,保羅直接引用創世記一章的話說:神「……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首先,他的重點是起初創造時光的出現,然後他把焦點轉到一段與創造故事平行的重要經文。當這「神榮耀的光」顯明「在耶穌基督的面上」的時候,神也使「祂的光照在我們心裡」。

基督國度的奠基,就是基督的面顯明在世上的時刻。因此,使徒認為對基督國度的奠基,最好是透過它與神原初創造工作的典範之間的關係來理解。神在起初吩咐光照出來時所展現的榮耀,也同樣在基督第一次來到這黑暗時代時顯明了出來。

從這兩段經文中,我們找到一個解釋摩西創造記事的要素。基督的信徒們在創世記第一章看到有一幅前瞻性的圖畫,描寫神在基督第一次降世時所作的事,就是國度的奠基

很多時候,你我一樣要面對那些跟隨摩西的以色列人所遭遇的試探。神在基督第一次降世的時候行過奇妙的大事,正如當初祂在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所行的。只是我們常常不能領會兩千年前神在基督身上所成就的,是何等偉大的工作。從一個人類無知和自利的觀點來看,基督的生平事跡毫不顯眼。常被當成那個時代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輕易的忽略過去。如果我們也流於以這種心態看待基督,我們真的必須好好回想新約中的觀點。基督在世上的顯現是神最後一次重造世界的開始,是神要把世界從混亂黑暗的罪惡與死亡中拯救出來的工作。耶穌的第一次降臨,是神救贖過程的開始;祂要引導祂的創造進入一個奇妙的、生命涌流不息的地方,使祂和祂的形像永遠居住在榮耀中。祂是我們信心所倚賴的根基,也唯獨祂是我們的根基。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討論過新約用創造的故事解釋基督第一次降世的意義。現在我們要看新約如何解釋國度的延續,這段基督兩次降臨之間的時期,也是一個重造的過程。

有一段很熟悉的經文描述這個觀點。哥林多後書517說,「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以過,都變成新的了

英王欽定聖經譯本將這節經文譯成: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成為「一個新的受造物」這是一個不當的翻譯,因為它無法表達保羅引述創世記一章創造記事的用意。kainos這個希臘字應該譯為「創造」(如許多現代英譯本所譯),而非「創造物」(那是另一個希臘字)。事實上,這裡可以翻譯成「有一次新創造」。似乎在保羅的觀念中,當一個人用信心接受基督,他就成為一個新境界、新世界,或新創造的成員。

根據這個觀點,我們看到在國度的延續期間,無論男女,當他們相信接受基督的時候,就經歷了一次新創造。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從創世記的創造記事,清楚的理解那發生在每一位聽見、相信並跟隨基督的信徒身上的事。當我們成為神新創造的一部分,我們也就開始享受神所造理想世界中一切奇妙的經歷。

正因為這個原因,保羅又從另一個方面描述個人得救的經過與摩西創造記事的關係。歌羅西書39b10這樣說:

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在這段經文中,使徒用創世記一章的詞句,來描述發生在信徒身上的事。我們被「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當然,保羅引述的是創世記127。在那裡摩西說神的理想世界中,亞當和夏娃是照着神的形像被造的。在基督國度的延續這階段中,我們在不斷地「被更新」。這過程是一生的工作,要使我們恢復當初我們的始祖滿有神形像的地位。

這兩段經文(哥林多後書517和歌羅西書310)說明新約以摩西的創造記事為標準,來解釋國度的奠基和延續這兩個階段基督的工作。我們承認,偶而在反身自省的時候,也難免會懷疑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路上。在遭遇困難而灰心失望,或因信心軟弱而受苦的時候,我們也會像那些跟隨摩西的以色列人一樣,很難相信生命中曾經歷過什麼奇妙大事。但是新約聖經提醒我們,每當有這種感覺,就應該思想我們在神眼中的地位,好使我們確知已經臨到我們身上的奇妙大事。身為基督的信徒,我們正在逐漸被塑造成與祂的形像相似,正在逐日被更新。只要每天持續忠心地跟隨基督,就是走向人類全然更新的途經。這是一條通往重造的道路。

當然,新約作者也把摩西創造故事的主題,應用在最後一個階段。他們看基督的第一次降臨是新創造的開始,國度的延續是信徒個人享受生命中新創造的影響的一段時期。最後,他們也把創造的主題應用在基督工作的最後一個階段──國度的成全。

在新約聖經中至少有兩段突出的相關經文。

第一段在希伯來書4411,用摩西創造記事的詞句描述基督的再來。

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

正如摩西用神在創世記二章的安息日,來激勵以色列進入迦南安息地,希伯來的作者看到神的安息日,正是當基督再來時,我們將經歷那終極救贖的理想境界。神起初就理想的命定世界的秩序、並進入安息的喜悅,以同樣的方式,當基督榮耀再來時,祂必將命定的世界秩序、並把最終安息的喜樂帶給祂的子民。當我們渴望那日時,這裡告訴我們要盡一切的努力,進入那基督再來時臨到的安息。

最後,有一段很偉大的經文,用摩西的創造記事確認基督的再來,就是啟示錄211。聽聽約翰如何將創造的主題應用在基督的再來: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約翰說到「一個新天新地」。這個詞就是回應創世記11說的神創造「天地」。並且約翰說在這個新世界「海也不再有了」。我們回想神在創世記19界定海水的領域,使它不得越過所定的疆界,好叫旱地成為人類安居的所在。當基督再來以後,這個新天地中的海水被完全從地上除去,取而代之的是供應生命的活水。基督的工作與創世記一章中的六日創造相似,但是在基督里,神更進一步把理想的秩序帶到最終的成全。整個宇宙被重造成為一個新天新地,一個神要與祂百姓一同享受的新世界。

很可惜,基督徒常常使他們永恆的盼望與創造脫節,我們以為永恆是一個屬靈世界的天堂。但是新約聖經說得很清楚:我們最終的結局是回到神在創造第七天所命定的安息,我們的永生是在新天新地中。這是摩西時代以色列人的盼望,也是我們今天的盼望。

如果我們遵循新約的教導,就不該把創世記第一章僅僅當作一些遠古事件的記錄來研讀,更應該看它是一幅圖畫,用來描繪神在基督第一次降臨時所作,現今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運行,並且在將來有一天,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必定要成全的工作。

在基督國度的三個階段中,神在世界上和我們的生命中運行,對抗因罪惡和死亡所帶來的混亂。在國度的奠基、延續和成全的過程中引導世界走向它理想的結局──就是神為祂的子民所預備的一個奇妙的新創造。

在這個課程中,我們探討了四個主要的觀念:創世記111章全面的目的;創世記1123的結構與原意;以及新約如何把創造記事的主題應用在基督和我們的生活上。透過這樣的探討顯明出這許多摩西的創造記事與今日的關聯,確實令人驚訝不已。

今天,我們身為基督徒需要明白如何將摩西寫作創世記原本的目的,應用在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上。就像當初聽到創世記頭幾章經文的以色列人一樣,我們這在罪惡世界中跟隨基督的人也常有灰心失望的時候。然而摩西勉勵他的讀者,要他們相信自己正面向神的理想世界前行,我們這些行走在神奇妙道路上的人也應該受到激勵,知道這道路要引導我們前往在基督里的理想世界。

(第一課結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說說幾句話。。。
2009: 神的愛是什麼?
2008: zt(組圖)難得一見 家貓將黑熊趕到樹上
2008: 分別善惡樹
2006: 推薦電影
2006: 彩虹網友精彩對話回顧18:約伯為什麼咒
2005: 挑刺的另外一面
2005: 推薦書: 如何為你自己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