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是對每個人的挑戰。把握不好就帶來二不同結果,要麼就是福音被文化同化成
為混合主義,(好象南美的基督教信仰就是如此);要麼就是被文化排擠,就象中國
歷史上景教或天主教的不成功例子。一個真正的福音我想應當是“道成肉身”的,
也就是能被文化接納,而又不被文化污染。就象福音被罪人接納而不被罪人篡改。
遠兄的努力其實大家都明白,就是想讓中國文化與福音有可銜接的地方。聖經里保
羅說我對什麼人就做什麼人,為的是把福音傳出去(大意),還對希臘人說“17:23
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
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17:24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
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等,其實也是這個努力。我們不能因此而說保羅在搞混合
主義。
小夫等的顧慮也是有道理的,可預防前一種觀念走極端。
在同文化傳福音就少了這個困難,彼得就不用費這個力,他對猶太人講道就直接談
“亞伯拉汗的神”,一方面也是從猶太人認同的文化入手,另一方面亞伯拉汗的神
就是我們談的神,所以也算是“開門見山”直指主題。這也是在西方文化中就少這
層困難。因在西方文化里一直有GOD 的慨念。
當然保羅的“文化努力”也是以失敗而告終,到後來就不再談“智慧”只談“十字
架”。
再看宋尚節與芬里,他們都是“奮興家”,一個帶來了中國教會的復興,一個帶來
美國教會的復興。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直接針對人的罪,和耶穌的拯救。
我想這是能帶來個人復興與教會復興的KEY。其它的,你可以談文化,可以談神的愛,
或教會裡弟兄姐妹的愛,談神的恩典,可以談神學,然而都是外圍的,沒有進入信
仰的核心。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北美的華人基督徒的信仰“水分太多”,經不起火的
洗禮的原因。
直至現在,也許是孤陋寡聞,我還未遇到這樣的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