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創世記解經
送交者: 誠之 2003年08月15日11:22:43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對於創世記的解經,現代有許多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你是從“字面”的意義來解經,已經是“落伍”的方法了。
貼個舊作﹐供您參考﹕
(我只是個平信徒,了解的層面有限﹔以下的解經方法,也不是我獨創的,是一些學者的看法﹔貼這個只是要告訴您,讀聖經的前提,是信有神,且相信聖經是神的默示﹐在這個前提下,有許多可以令人滿意的解答﹔如果不用這個前提來看,您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文學作品來看﹔但,要用信仰的態度來批判聖經,說句不文雅的話,是“無的放屎” 。如果您要證明無神論者的高超,就請您尊重自己的人格,別在這裡嘲笑別人的信仰。)

創世記解經
1:1 起初 神創造天地。

讀聖經,必須先有幾個前提。
第一、這個世界不是無中生有,乃是有一個創造者;
現代人在科學教育中成長,無形中也受到科學主義的影響;
所謂主義,就是一種哲學思想,一種前提。
事實上,科學幷沒有討論有沒有神;只是背後的假設是沒有神;
科學的另一個假設是,這個世界是合理的,是可以被觀察透盡的。
但現代人早已忘掉這些都是前提,因此我們所受的教育都讓我們誤以為科學已經“證明”了沒有神;就把科學從最初的發展被視為“異端”到成為“正統”, 如今又成了“迷信”,而成就了其科學“主義”的地位。

事實上,“無神”做為一個論點,必須窮究上下古今,窮舉所有的證據,才能證明其“無”,
誰有這麼大的能力、或data base,能翻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證明”沒有神呢?
反之,“有神”作為一個論點,只要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證明”其“有”。

何者比較“有理”,何者需要更多的信心,似乎是很明顯的。

我不是說,我已經擁有神存在的證明,只是,作為兩種可能的理論,何者比較“合理”,何者需要更大的信心呢?

第二、如果有個創造者,人作為有這個“有神”意識的被造物,祂應該會向我們說話;好讓我們知道祂﹐也告訴我們祂與我們的關係﹐祂在我們的生命中居於什麼地位﹐祂對我們的生命有什麼要求等等。聖經就是祂向人類說話的渠道。(畢竟,就人類所知,這是唯一一本自稱是神寫的書吧!)

如果我們相信,創世記是神啟示給人類的訊息,其中記載了許多造物主透過當時的人,對“世界”、“地球”的理解,來敘說祂對“罪”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它對人性的描寫,是穿透過歷史時空,具有恆久價值的。

大多數的學者同意,聖經的主題是救恩。

要討論救恩,就必須牽涉到,人類為何需要被救,什麼是罪;罪如何來的。等等。

這就需要討論世界、人類的來源。
至於創造的細節,幷不是其重點。

聖經的第一句話,作了一個嚴正的宣告,申明祂的主權,是Elohim這個神創造了天地,不是當時埃及人所拜的任何神。
天地代表了整個世界、宇宙。

為什麼聖經要記載這個﹖
基督徒相信,聖經是神的啟示,主要的目的在揭示神與人的關係。因此不得不提到人的起源、世界的來源等。也讓人類了解,是有個造物主創造了這個世界和我們。

有人會用演化論來反駁聖經,認為聖經說的是錯的。
其實﹐聖經的重點不在創造的細節;祂用什麼方法創造,並不是聖經所要陳述的重點。

個人認為演化論作為目前科學界的主流意見,不是沒有根據的空穴來風,是有事實作為後盾的一個理論;聖經沒有直接反對演化論的“證據”與意圖,我們不必代聖經說話;

讓科學家去辯論演化論的對與錯,我們好好地去關心神在我們生命中所要成就的意義就成了。 有句話說,最成功的科學家,未必擁有最成功的生命。理解了科學,幷不代表你透達了人生的意義。科學畢竟不是人生的全部。

創1: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有個理論叫“畫景描意論”
把這個“空虛”、“混沌”與其後的創造連接在一起﹐成為一種作者文學式的表達。

第一 ~ 三天﹕give form; 光暗分離、空氣上的水與空氣下的水分離、水和地分離。
第四 ~ 六天﹕fill the empty﹔填充光體、大魚與飛鳥、地上的生物與人

另一解﹕
這個地﹐不是指我們今天看到的“地球”(如果我們用一種“字義-歷史”literal-historical的解經法來讀的話,很可以理解﹐作者當時是沒有現代人“地球”這個科學概念的﹔神也容許人用這種不精確的文字來描繪祂創造的工),而是有特指的那個神為人類居住所預備的“地”。
(這可以解釋為何第二天的創造完畢﹐神為何沒有說:好﹗這是唯一一天神沒有說“好”的一天﹗因為那時水還在地上﹐不適合人居住﹔要到第三天,旱地露出來,神才“看着是好”的﹔ )

剛開始時﹐這個地是“空虛混沌”﹐不適合人類居住的﹐而其原因是黑暗、覆蓋着水。
(空虛﹐在以賽亞書45:18曾出現﹐是翻譯成“荒涼”﹔請參看這節經文)

這個“地”的狀況,也可聯繫到日後以色列在“曠野”的那段日子(申32:10—12),等待着神的引導與進一步的行動﹔先知也用這樣的場景,描繪百姓離棄神的狀況,被擄後,那應許之地,“肥田變為荒地”(耶4:23-26)。【空虛與曠野、荒地desert是對等的詞】

第二句的後半﹐應該連接到第三句。神的靈如同老鷹的翅(申32:11),護衛着那地,開始預備那地的工。

1:3
以往的解經認為,神在造了太陽之前,先造了光。
現代人,也用了現代物理、天文學的解釋,可以“說明”這個可能性。
這當然很好。
但,這是不是當時作者的原意﹖或者說,這是神要我們理解的方式嗎﹖
神可不可能利用當時人對世界的了解,啟示其救恩呢﹖
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不用現代科學理論“理解”這幾節的內容,我們就不明白救恩的道理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也就是說,神幷沒有要我們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祂創造的細節﹔倒是這些在創世記中記載的創造,與救恩到底有什麼關係,才是我們考查的重點。神既然透過希伯來人顯明其救恩,我們是否可以大膽地、儘量回到“字義-歷史”的解經情境中來理解第一章中有關創造的這幾節經文呢﹖最起碼,粗略了解希伯來人的文字習慣、思維背景,以便透出埋藏在這些文字中的亮光,供我們清理黑暗與混沌。

因此,我以下的說法(包括前面兩節我的總結),基本上是引用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其中創世記(一位福音派學者Sailhamer寫的)的解經觀點,是很典型的“字義-歷史”解經,值得大家參考。

作者大膽地假設,出現在1:16經文的“兩個大光”、“眾星”已經隱含在第一個創造的句子中了,直到1:3,神才讓這些光穿透黑暗,顯露在那個“地”上,這個情景就如同太陽在日出時顯現一樣(創44﹕3“天一亮”,出10﹕23“家中都有亮光”,這些“亮”- 'or﹐ 都是指的太陽的光亮)。 五經作者沒有解釋進一步解釋黑暗的原因。

“神看着是好的”,是五經作者想要強調的,而“看”這個動作,是作者對神的屬性一個具體的描寫。本書中第一個出現有關神的名字(名字代表其屬性)是夏甲稱呼神為“看顧人的神”- “El Roi” ('el ro'i), the “God who sees”(16﹕13)。在創22﹕14出現的“耶和華以肋”,也是“The Lord Will See”的意思(NIV翻譯成The Lord Will Provide)。在這裡(22﹕14),代表了神是看顧人的神,也就是會為人預備的神,與第一章的意思是等同的。神會看護、預備人所需要的東西。

“好”:代表有益於人的居住。第一天,地有了光,不再黑暗,故神看為“好”。﹔第三天,水與地分開,地不再混沌了,故神看為“好”。第二天則沒有什麼對這個地直接有益的事發生,故神沒有看為“好”。

在這個開頭的段落,作者要表明的是,這個創造萬物的神,是個知道什麼是對人“好”的,也會預備“好的”給人,這是為第三章埋下伏筆。人想越過這個“神看為好”的階段,自己作判斷事物好壞的最後仲裁者,就失去了神的看護與預備。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墮落”,事實上是人的“愚蠢”所造成的,“自以為是”所造成的與神隔絕,恰是神所最不願見的人的下場。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想要自己作主的結果,就是毀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神的時機
2002: 愛蒂絲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