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善待與驅逐:馬丁•路德的猶太觀是如何轉變的(一) |
送交者: 全伊 2012年03月21日06:39:01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劉新利 1911年,一位德國猶太拉比R·雷汶出版新作《路德對猶太人的態度》,從歷史的角度敘述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對猶太人的態度,其中着重敘述了路德反猶主義言論的前因後果。稍後,在1921年,德國神學家W·瓦爾特又著書《路德與猶太人以及反猶主義》,從基督教神學的角度闡述路德反猶言論的信仰根據。由此,伴隨着納粹黨的活動,在德國史學及神學、哲學界出現了一次關於“路德與猶太人”的討論。後來,在1946年4月,納粹黨的宣傳報刊之一《衝鋒隊員》的主編J·施特萊舍爾在紐倫堡審判時為自己辯護,說煽動滅絕猶太人的不是他,而是馬丁·路德;“如果提到那本書,馬丁·路德也一定會坐在今天的被告席上”。這裡指的是馬丁·路德的《論猶太人及其謊言》,施特萊舍爾曾以這本書為基礎出版了德國青少年普及配圖讀物《莫信綠野紅狐,莫信猶太誓言》。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馬丁·路德與猶太人的關係問題再一次引起德國史學思想界的激烈討論。1983年,在馬丁·路德誕生500周年之際,幾十年來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有了基本的結論,認為路德對猶太人的態度經歷了從友善到敵對的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必須適應德國當時的政治和宗教形勢。
本文以德國史學與神學界的主要研究成果為基礎,介紹馬丁·路德對猶太人的友善與敵恨的態度及其神學依據,並分析其態度轉變的歷史原因。 1537年春天,馬丁·路德收到一位猶太人領袖的信,信中請求路德在薩克森選帝侯面前為猶太人說情,允許猶太人進入、通行或居住於薩克森選侯國。
這位給路德寫信的猶太人是約塞爾·馮·羅斯海姆(1480—1554年)。自1510年起,約塞爾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1493—1519年)身邊的“猶太人代表和領袖”,由於其積極的態度和無畏的精神,曾被譽為德國猶太人的“保護神”。[1] 在歐洲範圍內,自13世紀末開始出現了一個驅逐猶太人的浪潮。歐洲主要國家,如英國(1290年)、法國(1306、1322、1394年)及西班牙(1492年)都由王國政府下令將猶太人驅逐出境。在德國,由於政治分裂與經濟落後,對猶太人的態度在不同的領地邦國內具有很大的不同:一個邦國宣布驅逐猶太人,另一個邦國往往宣布發給他們居住許可證,允其在交納“猶太金”[2] 的前提下在該邦國內居住,並從事金融、商業或其他行業。但是,到了15世紀末16世紀初,在德國也出現了全面的驅逐和迫害猶太人的暗流。有的猶太人遭到無條件的驅逐;有的被迫放棄原來的職業,不得不做些受當時人鄙視的低賤行當;更有許多人被冠上“褻瀆聖餅”、“人祭”,或“縱火”、“下毒”等罪名,慘遭火焚屠殺。1536年8月,薩克森選帝侯慷慨者約翰·腓特烈(1532—1547年)發布命令,在薩克森選侯邦國境內全面驅逐猶太人。該地猶太人因此急向鄰近的勃蘭登堡選侯國遷移。就是在這個時候約塞爾寫信給馬丁·路德,請他在薩克森選侯面前代為求情,取消驅逐令,或允許猶太人在該邦國境內行走、通過。
早在20年前,約塞爾曾成功地說服了皇帝馬克西米連,使其改變主意,沒有實施在阿爾薩斯地區(1515年)和整個帝國(1516年)境內驅逐猶太人的計劃,並於1530年促使皇帝查理五世(1519—1558年)批准頒布了一份通行整個帝國的《猶太人特權法》。如今,附帶着施特拉斯堡的宗教改革家寫給路德的推薦書,另外還附帶着一封施特拉斯堡市議員寫給薩克森選帝侯的介紹信,加之馬丁·路德此前公開表示的對猶太人的同情、友善態度,約塞爾滿心以為
然而,馬丁· 尊敬的約塞爾,羅斯海姆的猶太人,我的好朋友。我親愛的約塞爾!我當然願意在最仁慈的選侯大人那裡為你們效勞,用語言,用文字,就像我以前為其他全體猶太人所做的那樣。但是,因為你們濫用了我的好意,行了我們基督徒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是你們自己打消了我在選侯大人跟前為你們說情的願望。 我的心曾經願意,並且現在仍然願意友好地對待猶太人。我認為,上帝對他們是仁慈的,願意把彌賽亞賜給他們。然而我不願意,我的好心和美意滋助他們的錯誤更加頑固,更加惡劣。… …在上帝給我的時空中,我想寫一本小書,看能否爭取你們當中的一部分人,聽從你們的祖先及先知的話語,將已經許諾給你們的彌賽亞再傳送給你們。勸導和吸引你們跟從你們的主和王,就像耶路撒冷城沒有被摧毀的時候,你們的祖先勸導和吸引外邦人,使他們跟從真正的上帝那樣。此時彼時,多麼令人詫異啊。 難道你們不應該稍稍想一想,我們這些外邦人(基督徒)是如此地高傲自大,令人噁心,卻無論何時都不是你們猶太人的死對頭嗎?… …你們實在不該拿我們基督徒當傻瓜和笨蛋,你們該想一想,上帝曾經要幫助你們,把你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如今,1500年的時間過去了,可是你們還沒有承認你們的兄弟和主(他是出生為猶太人的),還沒有與我們外邦人一起接受親愛的被釘十字架的耶穌。 ……然而你們發現,我們外邦人,我們這些被你們當作最大敵人的人,善意的和自願的向你們提出建議和幫助,但是,我們不能容忍,你們棄絕和詛咒你們的肉體和鮮血,棄絕和詛咒沒有對你們犯罪的拿撒勒人耶穌,不能容忍你們一旦有能力就使所有的人喪失所有的東西,失去他們全部的所是和全部的所有。…… 這封信被看成是馬丁·路德對猶太人態度變化的標誌。此前,因為耶穌基督生為猶太人,路德曾友好地對待猶太人,向他們提出過善意的幫助和勸告;而此時,因為猶太人濫用了他的好意,做了基督徒不能容忍的事情,路德不能寬容他們,對他們發出詛咒。不能否認,對猶太人所持的態度無論是友善還是敵恨,作為神學教授及基督教新教派的創始人,馬丁·路德都是以《聖經》,尤其是《舊約聖經》為出發點,都有其神學的理由和教會歷史的根據。 1537年以前,馬丁·路德主張友善猶太人,其理由主要因於基督教信仰:
一,“耶穌基督生為猶太人”,信奉耶穌基督的人應該以此為念,友好地邀請猶太人回歸自己祖先的信仰,回到上帝的博愛之中。
在給猶太人約塞爾的信中,馬丁·路德幾次提到因為基督的肉身出生於猶太人而使他願意對現今的猶太人表示兄弟般的友好並提供善意的幫助。路德堅信耶穌的猶太人出身;並對此懷着極大的敬意。[4]路德認為,耶穌出身於猶太民族,不僅是基督徒與猶太人友好相處的基礎,而且也是猶太人更容易地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基督信徒的基礎。之所以猶太人至今沒有信奉基督,其原因在於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會的愚蠢、殘忍、卑劣和頑固。路德說,假設他是個猶太人,在看到治理和教訓基督教會的是這樣一批蠢貨和傻蛋之後,也會寧願做一頭母豬也不願做基督徒。所以路德指出,在猶太人一面,應該看到他們具有耶穌的血統,與耶穌是血親;而基督徒與耶穌只不過是姻親。不僅耶穌,而且所有的祭司、先知和使徒都是猶太人;成千上萬的基督徒以鮮血維護的信仰,原本就是猶太人祖先的信仰。同時,在基督徒一面,路德要求真正的基督徒要像耶穌的使徒(大多是猶太人)對待外邦人那樣,友好而謙卑地對待猶太人,勸使他們回到他們祖先的信仰中來。[5]
另外,路德強調猶太人的祖先曾聽到上帝的許諾。上帝曾許諾向亞伯拉罕的後裔施永遠的憐憫; “亞伯拉罕的後裔,即猶太人”。根據《新約聖經》,路德說,一方面,基督是差遣給猶太人的,正如保羅所說:“基督為了表明上帝的話真實可靠,就成了受割禮人的僕人,為要證實上帝對他們列祖所作的應許。”另一方面,上帝揀選了猶太人,將聖經、律法和典章恩賜給他們;上帝沒有與其他民族立約,沒有與其他民族的王或先知交往。上帝不會說謊。上帝的恩典永遠地賜給了亞伯拉罕及其後裔,不是一年,不是千年,而是永遠。但是,猶太人“不肯接受,斷定自己不配得享永生”,所以福音傳到外邦人那裡去了。引用《舊約聖經》,路德勸告猶太人不要以摩西所說的“上帝的聖民”來自傲誇口,還應該知道大衛的話:“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上帝是萬國、萬民的上帝,是外邦人、猶太人共同的上帝。因此,“耶和華救他被擄的子民回來”,路德呼籲基督徒向猶太人發出真誠而友好的邀請,邀請他們重新回到基督的博愛之中。[6]
二,爭取部分猶太人“聽從祖先及先知的話語”,接受上帝許諾的彌賽亞。為此,基督徒應該善待猶太人,因為不久的將來他們中的部分人也是基督徒。
在給猶太人約塞爾的信中,馬丁·路德說,要在有生之年寫一本小書,用以勸導猶太人信奉基督。其實早在十幾年前,路德就有了這種想法。1521年窩姆斯帝國會議前後,政局、教界出現大動亂:土耳其人自1338年登上歐洲的土地之後一直沒有間斷地向基督教世界進軍。1453年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堡成為伊斯蘭教的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變成清真寺。此後,神聖羅馬帝國的多瑙河流域一片片地被劃入土耳其帝國的版圖。自1520年起,即在窩姆斯帝國會議召開的前夕,基督教在多瑙河畔的重鎮陸續地被穆斯林占領,安拉的聖劍從貝爾格萊德,經布達佩斯、普雷斯堡,直指維也納,薩爾茨堡、奧格斯堡危在旦夕。幾年來,德意志數百個教堂的鐘聲警鳴不斷,呼召全體基督徒切切祈禱,阻止穆斯林的入侵。[7] “土耳其”成了德意志的符咒。與此同時,在貼出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之後,經過海德堡、奧格斯堡及萊比錫幾次大辯論,馬丁·路德被羅馬教皇開除了教籍,窩姆斯會議之後流亡瓦特堡,而此時他所在的大學城威登堡又出現了來自茨維考的所謂先知,城內大亂。等等。在路德看來這一切都是世界末日的前兆;而世界末日到來之夕正是猶太人信奉基督之日。因此路德說:“現在,猶太人終於可以得到安慰,得到許諾”,他引用耶穌在受難前最後一個星期二所說的話:“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斷不會看見我,直到你們說,奉耶和華的名而來的人,是蒙福的”。路德認為這是耶穌在世上的最後一次講道。也就是說,耶穌在世上所傳達的最後信息是預告猶太人將奉上帝的名蒙福。路德又進一步引用摩西和保羅的話。摩西說:“在末後的日子,當這一切話都應驗在你身上,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你就必回頭歸向耶和華你的上帝,聽信他的話。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慈悲為懷的上帝。他必不丟棄你,不消滅你,也不忘記他向你祖先發誓所立的約”。保羅說:“他們是福音的敵人,結果叫你們得益;可是在上帝的揀選安排里,他們由於祖宗的緣故仍舊是蒙愛的。”顯然,磨難之後,猶太人將回到上帝的愛中,其標誌就是改變原來的信仰,成為基督的信徒。[8] [1] 參見塞西爾·羅斯《簡明猶太民族史》黃福武、王麗麗譯,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00-301頁。S.Stern,Josel von Rosheim – Befehlshaber der Judenschaft im Heiligen Roemischen Reich Deutscher Nation. (史泰倫:《羅斯海姆的約塞爾—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猶太人領袖》)Stuttgart 1959。 [2] “猶太金”即猶太人保護金、猶太人身稅、猶太稅、保護稅、官府管理息金等。在德國,自13世紀開始由德意志國王向猶太人徵收,作為保護猶太人的費用開支。不久,徵收“猶太金”作為一種經濟特權由各地割據邦君所掌握,國王或皇帝僅僅保留向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和窩姆斯兩個城市的猶太人徵收“奉獻金”的權力。另外,美因茲市的猶太人要向每一位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德意志國王繳納“加冕稅”。此外,還有一些城市的猶太人也要交納雙份稅額,一份給該城市政府,另一份給當地諸侯。近代以後,許多地方“猶太金”由“寬容金”、“容許稅”等取代。在德意志邦國專制主義時期,“猶太金”一度成為邦君的主要收入。 [3] Brief Luthers vom 11. Juni 1537 an Josel von Rosheim(《1537年6月11日路德致函羅斯海姆的約塞爾》), 見W. Bienert, Martin Luther und die Juden – Ein Quellenbuch mit zeitgenoessischen Illustrationen, mit Einfuehrungen und Erlaeuterungen(畢奈特:《馬丁·路德與猶太人,資料集》),Evangelisches Verlagswerk, Frankfurt am Main, 1982. 第112-113頁。該書可視為德國史學、神學界20世紀30—80年代“路德與猶太人”研究的結論性成果。 [4] Martin Luther,That Jesus Christ was born a Jew,1523(馬丁·路德:《耶穌基督生為猶太人,1523》),見Helmut T. Lehmann, Luther's Works.(雷曼主編:《路德選集》)Published by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and Fortress Press, [5]馬丁·路德:《耶穌基督生為猶太人,1523》,見雷曼主編:《路德選集》第43卷,第200-201頁。 [6] Martin Luther, Das Magnificat verdeutscht und ausgelegt 1521(馬丁·路德:《尊主頌,翻譯與詮釋,1521》);Luther, Tischreden 1543. Nr. 5522.(馬丁·路德:《桌邊談,1543》);Luther, Operationes in Psalmos,1519-21(路德:《詩篇釋義,1519-1521》),見畢奈特:《馬丁·路德與猶太人,資料集》,第66、127-128、43-45頁。所引經文:《創世記》22:16-18; 《羅馬書》3:2、15:8; 《詩篇》147:19-20、117:1、14:7; 《使徒行傳》13:46; 《申命記》7:6 [7] 1529年的維也納保衛戰最終阻止了土耳其人向歐洲基督教世界進軍。 [8] Martin Luther, Kirchenpostille 1522.(馬丁·路德:《教會傳道書,1522》),見畢奈特:《馬丁·路德與猶太人,資料集》,第69頁。所引經文:《馬太福音》23:39; 《申命記》4:30-31; 《羅馬書》11:28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ZT:311日本地震不是天災,乃是海底核 | |
2011: | 阿富汗戰爭把士兵變成嗜血的殺人狂 | |
2010: | 問個問題 | |
2010: | To: JABCABC關於神、人、生三個字的聯 | |
2009: |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 |
2009: | ZT 當我擁有愈多時,我願意給的竟然愈 | |
2008: | USA Today: Has the 'notion of sin' b | |
2008: | 唯主是我心所愛 | |
2007: | 我的見證(一)信主:上 | |
2007: | 我的見證(一)信主: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