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的歷史(For Reference) |
送交者: nngzh 2004年04月02日13:40:2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54-57年,聖保祿稱“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為女子所生”。(迦4:4) 65年,聖馬爾谷描繪聖母為耶穌的母親。(瑪3:31ff;6:3 ) 70-80年,聖瑪竇稱聖母依照舊約記載,因聖神受孕而生產了耶穌。(瑪1:16-23;2:11) 70-80年聖路加描繪聖母為主的婢女、基督的忠實追隨者、聽天主的話而又遵行的人(路1:38,48;2:19,51;11:28) 70-80年,聖路加提起聖母與宗徒們一齊祈禱,並暗示她在教會形成時的重要角色。(宗1:14) 90-100年,聖若望描繪聖母與耶穌從生到死的密切關係。(若2:1-11;19:25)耶穌並將她當作死亡的禮物送給了祂的追隨者。(若19:26-27) 90-100年,默示錄留給初期教會的聖母形象着重於她的“絕對的忠誠、深厚的信德、教會的角色和獨特的恩惠”,稱她是傑出的婢女,接受天主的大恩,並為耶穌全然奉獻。(默12:1-17) 100-200年,在伯多祿大殿地下發現的碑文中,顯示聖母是亡者之護衛和中保。 110-115年,聖納爵.安底約基曾多次提起聖母的童貞和母親角色。 150年,聖(殉道)猶定首度直接描述聖母,並稱聖母為厄娃的象徵。 150年,雅格偽經(Pro-to-evangelium of James)興致勃勃地專門討論聖母,故又稱之為聖母福音。 150-202 聖宜仁(of Lyons)肯定聖母在救贖工程中的重要角色。 200前,羅馬地下墓穴首度發現聖母的畫像。 200-300年,最古老的聖母頌“Sub Tuum Prae-sidium ~接受您的保護”出爐,強調聖母轉禱的功效;其全文是:“天主聖母,我們投奔到妳台前,授受妳的保護,請勿嫌棄所求。若遭遇急難或危險時,懇請救援我們”。 200-300年,中東的聖母領報大殿遺蹟中,明顯證實聖母的敬禮已成慣例。 217年,羅馬聖母大堂(in Trastevere)在Tiber河畔建立。 250年,聖啟祿(Cyprian of Carthage)強調教友應信賴聖母,並讚美她的童貞。 350-390年,聖額我略(of Nyssa)在整個中東宣揚一種聖母祈禱文~聖母經的前身。 350年,聖猶斯定(Justina)首先提醒人可以向聖母尋求協助;聖金口·若望後來曾記述此事。 352-366年,理培教宗開始興建羅馬聖母大殿(Saint Mary Major)。 394年,聖奧思定宣稱聖母無染原罪,並讚美她的童貞及母親之崇高地位。 400-500年,紀念聖母的慶典在歐洲許多地方盛行。 400-500年,在拜占庭(Byzantium)慶祝天使報喜(聖母領報)奧跡。 400年,記述聖母升天(Transitus of Mary)的最早文獻問世。 431年,厄弗所(Eph-esus)大公會議宣布聖母為天主之母;開會期間,聖亞歷山大·啟祿曾大力促成,功不可沒。 440-461年,聖母聖名正式列入彌撒中。聖(大)良一世將聖母聖名編入彌撒感恩經中:首先紀念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天主之母終身童貞聖母瑪利亞。 451年,加采東(Chalcedon)大公會議尊稱聖母為“天主之母”。 520-556年,敘利亞詩人聖羅麥諾(Romanos the Melodist)譜出了四首高水平的聖母讚美詩。 543年,耶路撒冷建立聖母聖殿。 550-600年,德戴諾(Theoteknos, Bp. of Livias)主教首次肯定聖母肉身升天。 550年,拜占庭舉行聖母誕辰、獻耶穌於聖殿和聖母升天節。 553年,第二屆君士坦丁(Constantinople)大公會議重申聖母為天主之母信條,並指出聖母終身童貞。 600-650年,獻耶穌於聖殿節(2月2日)在羅馬舉行,聖母的角色逐漸被重視。 650-675年,天使報喜節(3月25日)開始在羅馬慶祝。 650年,聖母升天節(8月15日)在羅馬當作聖母的主要慶節盛大舉行。 675-700年,聖母誕辰在羅馬舉行;而耶路撒冷早在笫五世紀就已慶祝該節。 680-681年,第三屆君士坦丁大公會議再度聲明聖母為天主之母信條。 700-733年,聖日曼諮·歐克塞(St. Germanus of Auxerre)倡導“經由瑪利亞去尋找天主”的卓見。(楊 彬/摘 劉嘉祥/譯) 1251 聖西滿(Simon Stock)從聖母手中接受聖衣(Scapular)。 1265-1308真福司高德(Duns Scotus)首倡聖母無染原罪的神學理論。 1269 三鍾經Angelus變成通俗的敬禮。 1274 第二屆里昂(Lyons)大公會議宣示天主聖子由終身童貞瑪利亞誕生。 1280-1300 開始把每年的五月獻給聖母,稱為聖母月;是承繼七(九)世紀東方“行之有年”的傳統。 1296 在意大利的勞萊特(Loreto)發現了聖家(Holy House)傳說是耶穌的故居。 1300-1400 獻耶穌於聖殿節開始成立。 1300 聖母軼聞(Legend of Mary)在西方廣為流傳。 1314-1321 但丁的神曲給予聖母應有的榮耀和讚美,號稱為讚頌聖母的超級詩人。 1340-1373 瑞典的聖彼利(Bridget)所揭示的聖母顯現,在教會中影響深遠。 1372 獻耶穌於聖殿節在西方開始慶祝。 1376-1383 聖母聖衣節成立。 1389 聖母訪親節被承認。 1418 多瑪斯(Thomas a Kempis)在所撰的《師主篇》中強調依靠聖母對靈修生活的重要性。 1457 聖母小日課出版。 1475 玫瑰經善會首度成立。 1492 由哥倫布傳播的“母后萬福(Salve Regina)”頌,成為新大陸教友誦念的第一首祈禱文。 1495 教宗亞力山大批准玫瑰經。 1496-1501 米開朗基羅的石雕名著痛苦聖母問世。他將聖母緊抱十字架卸下耶穌的痛苦表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1507 意大利的勞萊特(Loreto)朝聖地正式被批准。 1543 馬丁路德承認聖母無染原罪。 1558 榮耀聖母的“勞萊特(Loreto)聖母禱文”正式公布。 1547 脫利騰(Trent)大公會議斷言聖母的一生言行毫無瑕疵,甚至連最輕微的過失也沒有。 1555 教宗保祿四世在憲章(Cum Quorumdam)中,證實聖母在耶穌誕生前、誕生時、誕生後都為童貞。 1563 聖母經正式列入日課經內。 1567 教宗聖比約五世肯定聖母未染任何罪污。 1600-1700 聖母痛苦節成立。 1601 聖母禱文由教宗克萊孟引進到整個教會。 1644 聖母至聖無玷聖心節建立。 1683 聖母聖名節延伸到全教會慶祝。 1716 玫瑰經節延伸到全教會慶祝。 1716 亞力山大(de Rouville)模仿師主篇寫成《師母篇Imitation of Mary》。 1830 聖母顯現給聖女加大肋納(Catherine Laboure),讓她製作顯靈聖牌。 1845 紐曼樞機(Card. Newman)維護聖母敬禮,但遺憾似乎有些過火。 1849 教宗比約九世在通諭(Ubi Primum)中強調聖母未染原罪。 1854 教宗比約九世在詔書(Ineffabilis Deus)中正式欽定“聖母無染原罪”為教會信條。 1883-1902 教宗良十三世號稱玫瑰教宗,因他發布了十一封有關聖母與玫瑰經的通諭,他稱聖母為恩寵中保、救贖之母、信德干城、社會救星。 1890 聖女小德蘭(Teresa of Lisieux)非常熱愛聖母,曾蒙聖母顯現。 1904 聖比約十世在通諭(Ad Diem Illud)中詮釋聖母為‘諸寵中保’的神學基礎。 1907 露德聖母節建立。 1917 聖母在葡萄牙之Fatima多次顯現給三幼童,囑為罪人祈禱。 1918 聖職部發文(Sunt Quo)稱讚聖母為“共同救贖者”之習慣稱呼。 1931 天主之母節成立。 1933-1934 教宗比約十一世談及聖母對基督的救贖貢獻時,指出她身為天主之母的角色,從伯利恆延伸到十字架下,探討遍及聖母學的每一主題。 1944 聖母無玷聖心節成立。 1946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Deiparae Virginis Mariae)中,為聖母升天信條暖身。 1951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Ingruentium Malorum)中強調聖母玫瑰經的精神功效。 1954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Fulgens Corona)中,為紀念宣布聖母無染原罪信條百周年,特訂該年為聖母年。 1957 教宗碧岳十二世在通諭(Pelerinage de Lourdes)中,紀念聖母露德顯現百周年。 1959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通諭(Gratia Recordati)中,稱聖母為“全人類獲救的根由”。 1967 教宗保祿六世於Fatima聖母顯現五十周年,呼籲信友熱心恭敬聖母。 1969 教宗保祿六世公布之新版羅馬彌撒中,在節慶和紀念日中,增加不少敬禮聖母的祈禱文。 1975 再版羅馬彌撒中,特別敬禮彌撒項目內增加“聖母為天主之母”和“聖母聖名”彌撒。 1982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Fatima,並將普世奉獻給聖母無玷聖心。 2000 5月13日教會當局宣布曾親睹聖母顯現的二位牧童方濟各和雅琴達為真福,另一尚在人間、九三高齡的見證人路濟亞修女亦在場觀禮。 2002 教宗保祿二世為了充分表達玫瑰經里基督論的深度,於十月十一日的牧函中,打破數世紀以來十五端的傳統,建議玫瑰經再增加光明五端,分別為:耶穌在約旦河受洗、耶穌參加加納婚宴、耶穌宣講天國福音、耶穌在大博爾山顯聖容、耶穌建立聖體聖事;於每周四誦念。玫瑰經改為二十端後更能凸顯其“福音綱要”全貌。教宗也同時宣布即日起的一年為“玫瑰聖母年”,並要求信友為了世界和平及鞏固家庭而多誦念玫瑰經。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