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040769.html
12 弟兄們,我勸你們要象我一樣,因為我也象你們一樣。你們一點沒有虧負我。
1、弟兄之爭
一句“弟兄們(ἀδελφοί)真讓人熱淚盈眶。人因罪與神隔絕,也彼此隔絕,這也意味着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和相愛是不可能的,除非在基督里重建。所以“我”在世界很孤獨,因為無天父,也無弟兄。然而,我們因信基督,因共同呼叫阿爸父的緣故,我們向神獲得一個新身份,就是作神的兒女。對中國人來說,這意味着告別“龍的傳人”。同時,新身份意味着我要向人作弟兄。然而,基督里的弟兄面臨着考驗。一方面,兄弟鬩於牆,這是最殘酷也最傷人的內爭;但這衝突是一定要有的。另一方面,只有歷經這樣的內爭,教會中人仍然是弟兄的,這樣的弟兄才是真正的弟兄。只有了解下面保羅所敘述的風波,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保羅這句“弟兄們”所包含的意義。歷盡劫波才有真弟兄。弟兄關係有兩種假象。一種是從未共同經歷什麼風波,因為無關利害,就彼此客客氣氣,你感覺對方“做人很好”。但事實上,這種關係從來不能“血濃於水”。第二種是經歷風波形成的弟兄關係,其中有些弟兄在風波中分道揚鑣,見證這些人不過是假弟兄。面對“俄珥巴”的背影,你無需多愁善感。因為他本來就不是你的弟兄。那些因假問題而故意棄絕你的人,本來就不是你的弟兄。真正的家人不可能彼此棄絕。事實上,如果教會一遇到風波就彼此棄絕,我們和外邦人還有什麼區別呢?基督徒的信仰情何以堪呢?我們可以說,保羅為教會紛爭首先設立了兩條底線。第一、弟兄之爭。一方面,弟兄之間一定有紛爭。一種是從未有紛爭的教會一定不是神的教會或聖經中的教會。他們只是壓抑紛爭,或者,因為根本不愛或漠不關心,或為一碗紅豆湯願意隨時出賣長子的名分,以維護“和諧”的利益和“民數”的虛榮。另一方面,弟兄之間的紛爭以不分崩離析為底線,反在風波中學習在基督里的真愛。就是在這種意義上,大衛的上行之詩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篇133:1)。這是“上行之詩”,乃是一同進入聖殿的“讚美詩”。神也總是借着劫波,將假弟兄分別出來,正如經上所記,“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哥林多後書6:15)
2、真理之爭
然而,弟兄之間究竟應該為何事爭論呢?不是為肉體的事,這方面,聖經禁止彼此論斷,而且神厭惡人冒充神彼此論斷對方的生命(馬太福音7:1-2;民數記12:1-16;箴言書6:16-19;路加福音8:9-14)。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指控別人很貪婪,那你不貪婪嗎?你指控別人很好色,那你不好色嗎?你指控別人很虛榮,那你不虛榮嗎?你指控別人很詭詐,那你不詭詐嗎……這些是假問題。相反,弟兄之間可以為真理爭辯,我們注意安提阿教會中保羅和彼得的爭辯,與人身攻擊無關,也與世俗利益無關(加拉太書2:11-12;猶大書1:3)。正因為如此,教會裡面的紛爭常常與世界裡的紛爭不同,因此讓初信者感到莫名其妙。世俗小學裡面的紛爭總可以通過“到底是為點兒啥”找到答案;但教會裡的紛爭常常讓初信者或假信徒覺得“沒有必要”、“就是愛惹事兒”。加拉太書中的紛爭對很多人來說無疑是保羅小題大作,甚至“偏激成性”。但在這裡,保羅讓我們認識教會生活要面對一個新問題,就是“無虧負之爭”:“我勸你們要象我一樣,因為我也象你們一樣。你們一點沒有虧負我”。當然對這句話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說,保羅的意思是,我不是靠律法稱義,而是因信稱義;因此,你們也當如此。這是可能的。不過同時,我們也可以用“你們一點沒有虧負我”來解釋這段話。虧負,ἀδικέω,犯罪得罪、故意傷害等等。“人家(教會)也沒有虧欠你、得罪你,你為什麼總批評人家呢?”“自己說自己好就行了,不要總說人家不好”云云。但保羅說,一方面,我批評你們不是因為我沒有得到你們好處,或者因為你們得罪我了;事實上不是這樣,正相反,以前你們對我很好。另一方面,我也沒有虧欠你們。這很重要,牧者敢於行使責備的權柄,一個前提是,你不要占會眾的便宜。因此保羅在責備哥林多教會的時候,對哥林多教會說了更嚴厲的話(哥林多前書11:8-9)。在物質利益上無虧欠於人,才敢於在人面前極力為真理爭辯。保羅強調,我希望你們現在也像我一樣,超越這個世俗小學的邏輯來對待真理的爭辯。然而我熟知,利用動機分析,把真理爭辯弄得跟自己一樣俗不可耐,這是中國教會的專長或傳統。這實在很不容易,所以保羅說,Γίνεσθε,這個動詞連同其時態(present)可以這樣翻譯:我一直求求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