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第一課 中國教會的現狀與格局(ZT)
送交者: nngzh 2004年08月19日07:27:36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第一課 中國教會的現狀與格局

讓我們簡單的來區分一下當代中國教會錯綜複雜的格局,這格局真的如同一場垂死的割據!雖然我們並沒有宗派林立,但我們所看到的實際狀況卻令人擔憂,不過,我們相信上帝會借着他自己的力量,來潔淨教會的。因為教會的前途,一直是上帝所牽掛的。

一、家庭教會、三自與三勢的區分

中國教會的現狀實在有些令人擔憂,而在這混雜的狀態下,三自自然是直接的參與者,同時它也是坐享漁翁之利,有的公然反對家庭教會,有的把手伸到了家庭教會之中,儘量作些攪渾的工作,因為這樣可以輕易地混水摸魚,自得其樂。

那麼,中國家庭教會與三自之間的關繫到底是怎樣的呢?除了這兩者之外,中國還存在其他形態的所謂的教會嗎?

在這裡,用三個名詞來表達大陸基督教會現狀:家庭、三自、三勢。

三自:掉進“醬缸”的世俗偽信仰。

家庭教會:忠貞不渝的基督“新婦”。

三勢:入“羅馬戶籍”,走自己大路。

綜觀以上內容,我們知道,若籠統地將大陸教會分成三自的和家庭的是很不合理的,在第三勢力興起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謹慎教會的屬靈性質。(以下三小段論述引自“大陸基督徒論壇”,著者為mag500t,稍有修改 )。

家庭教會也有大小之分,大的比如河南的一些大型家庭教會,他們自己稱為團隊;小的就不計其數了,關起門來幾個人奉主的名聚會就是家庭教會。但實際上家庭教會的分類並非按照大小,而拿某個角度來說,她是“三自”的對立面,因此,有人形容家庭教會為地方教會或者地下教會,而“三自”則被稱為官方教會。“三自”與“家庭教會”的最大也是絕對的區別,乃是信仰的“純度”不同。為此,許多家庭教會遭受過逼迫、同工坐過監牢。此外,還有一些自稱家庭教會,但信仰嚴重彎曲的,比如極端靈恩派、哭重生派、呼喊派等等。所以,家庭教會這個名詞真的有些魚龍混雜,並非一說是家庭教會就意味着信仰是純正的,我們需要用聖經去辨別。

三自也並非鐵板一塊,很多三自的教牧人員很反對丁光訓那一套,這些教牧人員所在教會有的以前就是信仰純正的、海外傳教士開闢的,還有一些教會,在解放前宋尚節博士都曾去領過奮興會。按實際來說,“三自”這兩個字不算有罪,中國教會,哪怕世界任何的教會都一樣,需要獨立,需要自己的同工來運轉本國的教會,需要教會或者信眾自己管理自己,但是,丁的神學和政治是混在一起的,因此,此“三自”不是彼“三自”,“三自”實際上被偷換了概念,變成“被控三自”。

再說,三自當中又分成四種情形:跟着丁跑的,跟着宗教局跑的,跟着丁和宗教局跑的,跟着主跑的真信徒(但為數不多),而且他們混在丁光訓這批人之中,也是危險重重。

第三種情形就是三自和家庭兼顧的,實在有“掛着羊頭賣狗肉”之嫌。因為有上面的掩護,這樣的教會往往地下的很多事工做得很大很好,但是屬靈的情況就很難說了,很多教牧人員也是地上地下來回跑,“和事佬”比較多。只要掛上了宗教部門的牌子就意味着他們會不斷地來檢查監督,宗教局的一些政策表面上不得不貫徹,比如不能跨地區講道,海外的弟兄不能站講台,末世論不能講等等。儘管沒有妨礙地在地下做另外一些事情,但畢竟將一定的政治恐懼帶進了教會,同時,假如有從神來的試煉,就被那一塊牌子給擋住了。當公安闖進門時(沒準是上帝默許的,要給弟兄姊妹上試煉的課程),如果是家庭教會的話這時八成就會被帶人,但招牌下的教會卻可以拿出宗教活動許可證來解決,也許神對教會的試煉課程就這樣肄業了。

總之,“順應掌權者”有時也會像極端靈恩派鑽了“擊鼓跳舞”的經文空子一樣被鑽了空子,一味地順應起掌權者來,就可能會忘記了我們要順應神,這樣的危險是極大的!

二、“家庭教會”與“三自”是信仰之別抑或是宗派之爭?

我們之所以跟三自涇渭分明,是因為我們與三自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兄弟吵架”,乃是在信仰上的分道揚鑣!根據吳耀宗和丁光訓兩位三自“主子”的介紹,他們的上帝與我們的上帝不同,他們的基督與我們的基督不同,他們的目標與我們的目標不同,他們的天堂跟我們的天堂不同……是的,他們的“永生”在共產主義實現的時候也將夢想成真。所以,我們之間就是信仰之別!

(一)“三自”兩個字的歷史意義

從《中國教會歷史》我們可知,三自的觀念是來自來華宣教的西教士。在十九世紀,宣教會己經討論中國教會自立的可能性,到了1877年,宣教會定下了中國教會三個自立的階段,即:宣教士領導和植堂的階段;教會半自立,地方教會自行按立牧者;教會自立,宣教士的支持全部撤出。

不過,宣教士所推行的三自計划進行的非常緩慢,甚至處於停止狀態。

 到了民國初年,中國教會對自立又有了醒覺。一則,因不平等的條約消除,中國信徒在社會的地位漸漸提高,加上許多大學生和知識份子信主,教會的質素大為提高,加強了中國教會自立的條件。二則,民國成立帶來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加速了中國教會的自立運動。

並且,當時中國教會出現了三種自立運動的模式:

1、閩南教會的自立模式:閩南教會是最早自立的教會,教會由華人自治,但宣教會有某程度的支持。

2、上海教會的自立模式:因為中國知識份子的信徒增加,和民族意識增強,所以許多信徒開始對宣教會的保護和管治不滿,而自立本色化的教會,如真耶穌教會,耶穌家庭等。

 3、華北教會的自立模式:這模式出現於華北,天津和北京一帶,信徒多是知識份子,他們覺得教會應有全國性的全盤宣教策略,地方教會需要有更多的連合,所以展開了將各宗派教會聯合的運動,並成立全國性的中華基督教會,以保留各宗派的個別特色,又共同承認,協調,和謹守一些基本的信條。

其實,在二十世紀初期,當時中國教會的領袖,如誠靜怡,吳雷川,劉廷芳,徐寶謙等人也已提倡“三自”這個理論,不過,那時的“三自”思想並沒有政治的背景,而且,倡導者都是些神的忠僕,並不象吳耀宗這些等閒之輩,盡做些偷梁換柱的勾當。

應該說,中國教會尋求自立之路本不是壞事,我們並不反對自立,以及當初宣教士的“三自”設想,“三自”這兩個字所具備的歷史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二)“三自”是教會嗎?

到了真正由現代中國人來“三自(治)”教會(治理教會)的時候,時代的年輪被破壞了,歷史所給予我們的任務當然也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取而代之的是個人的,以及政治的意圖和手段!

中國今天的“三自”是教會嗎?

還是先看看這個“三自”的來歷。

1949年,各地絕大多數基督徒都在考慮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中國教會如何生存下去?

同年6月,吳耀宗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參加了新政協籌備會議,該會議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動並促成全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教會、新聞等人民團體的籌備工作。

同月,上海《大公報》以《基督教徒的覺醒》為標題,刊出了5位基督徒的來信,主要內容是反對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這在廣大基督徒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少人投書報紙發表自己的見解。

同年9月21至30日,吳耀宗等五人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了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吳耀宗表示,“要盡我們的力量,把宗教裡面腐惡的傳統和它過去與封建力量、帝國主義者的聯繫,根本剷除。”
1950年,吳耀宗改《初步意見》為《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簡稱《三自宣言》,並於7月28日,將《宣言》連同徵求籤名信寄給全國1000多位基督教領袖,為的是獲得廣大信徒的信任和支持。

《宣言》全文如下:

"基督教傳到中國,已經有140多年的歷史,在這100多年當中,它對中國的社會,曾經有過相當的貢獻。但是,不幸得很,基督教傳到中國不久以後,帝國主義便在中國開始活動,又因為把基督教傳到中國來的人們,主要都是從這些帝國主義國家來的,基督教同帝國主義便在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之中發生了關係。現在中國的革命勝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歷史這一個空前的事實,是不會甘心的。它們一定要用盡千方百計,企圖破壞這個既成的事實;它們也會利用基督教,去進行挑撥離間,在中國製造反動力量的陰謀。為要提高我們對帝國主義的警惕,為要表示基督教在新中國中鮮明的政治立場,為要促成一個為中國人自己所主持的中國教會,為要指出全國的基督徒對新中國建設所應當負起的責任,我們發表了下面這個文件。我們願意號召全國的基督徒,為實現這個文件所提供的原則而努力。

總的任務

中國基督教教會及團體徹底擁護《共同綱領》,在政府的領導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為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

基本方針

㈠中國基督教教會及團體應以最大的努力及有效的方法,使教會群眾清楚地認識帝國主義在中國所造成的罪惡,認識過去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的事實,肅清基督教內部的帝國主義影響,警惕帝國主義,尤其是美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以培養反動力量的陰謀,同時號召他們參加反對戰爭、擁護和平的運動,並教育他們徹底了解及擁護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

㈡中國基督教教會及團體應用有效的辦法,培養一般信徒愛國民主的精神,和自尊自信的心理。中國基督教過去所倡導的自治、自養、自傳的運動,已有相當成就,今後應在最短期內完成此項任務。同時提倡自我批評,在各種工作上實行檢討整理,精簡節約,以達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標。

具體辦法

㈠中國基督教教會及團體,凡仍仰賴外國人才與經濟之協助者,應擬定具體計劃,在最短期內,實現自力更生的目標。

㈡今後基督教教會及團體,在宗教工作方面,應注意基督教本質的深刻認識、宗派間的團結、領導人才的培養和教會制度的改進;在一般工作方面,應注重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教育,及勞動生產、認識時代、文娛活動、識字教育、醫藥衛生、兒童保育等為人民服務的工作。"

同年9月23日,即《人民日報》發表《三自宣言》的日子,成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紀念日。
1951年4月16至21日,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宗教事務處在北京召開"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基督教團體會議",會議期間還舉行了控訴大會,自覺清算帝國主義的影響,控訴過去的同工,成為日後全國控訴運動的樣板。

會議還產生了基督教全國性統一的領導機構--中國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籌備委員會,選出吳耀宗為主席,他正式成為中國教會的領導人。

1954年7月22日至8月6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吳耀宗作了《中國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四年來的工作報告》,他並表示為了消除教會內部因"三自革新運動"名稱引起的顧慮和誤解,以及為了明確今後中國基督教反帝愛國的性質和任務,建議已成立的領導機構名稱,由"三自革新"改為"三自愛國"。

根據上述精神,新成立的基督教全國機構,就稱為"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會議通過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簡章,選舉產生了139位委員,吳耀宗當選全國三自主席。"三自會"正式成立(自治、自傳、自養)。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教會史(講義)》一書)

1951年11月,上海開辦了第一屆“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幹部學習班”,對信徒的思想教育及改造藉此開始。然而,全國各地還是有許多人拒絕參加三自運動。當時北京有六十多個宗教團體,但有十一位教會或宗教團體的負責人拒絕參加三自運動。他們拒絕參加的理由很簡單:“我們早就是自治、自傳、自養了,所以沒有參加的必要。”這十一位代表是王明道、袁相忱、畢永琴、王鎮、彭宏亮、吳慕迦、王偉明、張周新、陳善理、吳文靜、劉秀穎。

文革期間,三自銷聲匿跡,牌子被咂,人員集中交代問題。

據王國顯牧師所著的《陷人阱旁話三自》一問可見,由於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三自的名聲極臭,在抓捕傳道人、關閉禮拜堂、燒毀聖經、批鬥信徒的各類活動中,都有三自的身影。1980年10月的第三次全國會議上增設了一個“中國基督教協會”的組織,與三自合稱“兩會”,以沖淡信徒對三自的惡感。這“兩會”的名稱雖異,卻是代表一律,委員一律;只在常委、副主席、副會長、正副秘書長、正副總幹事之間,使用不同的名字。他們舉行聯席會議,發表聯合公報,由相同的人作相同的決議。丁光訓擔任主席兼會長(見《天風》復第二期)

“6·4”之前,鑑於三自確實不得人心,丁光訓有意去掉“三自”,留下“基協”,以緩和信徒對他們的憎惡,並乘機排除他的政敵。在這個動議正醞釀中,發生了“6·4”事件。丁光訓站錯了隊,把希望寄托在趙紫陽身上,犯了三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其一是,他支持了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的學生上街遊行;其二是,他的親密朋友,常與他聯名發表文章的趙復三(三自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在巴黎痛罵中國共產黨後出走,丁光訓因此受到牽連;其三是,由他推薦參加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任委員的香港基督教聖公會主教鄺廣傑,於“6·4”期間,宣布推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並帶領部分信徒禁食抗議。這三件事把丁光訓推到了十分尷尬的境地,取消三自的想法就此擱置,直到今日。

面對三自的產生歷史與背後權勢,我想考慮的有兩個問題。吳耀宗是何許人物,他有資本能成為所謂的中國教會的最高領袖嗎?三自的本色是什麼,他的最大宗旨是什麼?

1、吳耀宗其人
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吳耀宗的信仰是真是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問題。

吳耀宗,廣東人,1893年出生於一個非基督教家庭,1917年信主後,先後在紐約協和神學院及尼布爾門下進修,接受了新派的神學思想。1937年就參加了中共組織的保衛中國大同盟,為八路軍、新四軍募集醫療用品。1949年9月2日,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為全國基督教界五位代表之一。然而,這五位代表卻非由基督教團體所選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政府沒有主動來聯繫宗教界人士,但宗教界中的一些人,卻開始積極主動地向政府靠攏。1951年7月7日,他在《天風》上發表題為《共產黨教育了我》的文章,文章寫道:“ 在過去30年中,我的思想經過兩次巨大轉變,第一次接受基督教——從懷疑宗教到信仰宗教;第二次,接受了反宗教的社會科學理論,把唯物論思想同宗教信仰打成一片。”

  吳耀宗的信仰立場,在他的《黑暗與光明》一書中可謂表露的更加清晰,更加“實在”。

在這本書裡,吳耀宗寫下了他的兩段“信仰自白”或者說是“信仰宣言”。前一段他寫着——“登山寶訓”使他很受感動,於是他說:“主啊!我的救主啊!”而自白的另一段,也就是三自的人所不敢輕易引用的,因為這一段否定了他前一段的信仰——“道成肉身、童貞女生耶穌、復活、三位一體、末日審判、耶穌再來等等,這些都是荒誕離奇,不可理解的信仰……我認為不信它們,對我的宗教信仰並無影響。”(《黑暗與光明》第76頁)

在《黑暗與光明》第189-191頁,吳繼續告訴我們他那反動的信仰:

1、聖經應以歷史批判的方法去理解,非一字不錯。認為人是由自然演進而成的,甚至可能由猿猴演變而成。

2、承認道成肉身,但認為童貞女生耶穌只能當作一個寓言看。道成肉身與童貞女生子沒有什麼必要的聯繫。

3、十字架只是顯示了上帝慈愛的能力,我們因為這個愛,就能與上帝成為一體,並不必相信一個憤怒的上帝,要求一種救贖的代價。

4、不否認復活,但是認為復活不一定是肉體復活。

5、基督再來的說法,只是一個詩意的象徵,象徵正義對罪惡的征服。

(以上五個方面我們在下文中再引用吳的文章作詳細講解)

是的,吳耀宗的真實面目已經在他自己的文章和言論中被表露的淋漓盡致了,我們無須挖根究底,事實在雄辯之上!古人說得好: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從吳耀宗這樣不信的人身上能出什麼好的“三自”嗎?

2、“三自”的終極目標

再說,三自的建立有其終極的目的,實話說,你想利用政權來為自己撐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要不然,政治就不叫政治,教會就不叫教會!

先說說吳耀宗的“三自”理論內涵。

“自治”:自己治理教會;“自養”:徹底斷絕與帝國主義在經濟上的關聯;“自傳”:從根本上消除、肅清帝國主義殘餘思想的影響,使各教會講合乎聖經的純正福音。

咋地一看,三自還是蠻講道理、蠻講義氣的,但是,三自的真實用處卻為政治所牢籠,它不是更好的建造神的教會,乃是幫助政府肅清帝國主義的思想,為了黨的執政環境而掃除有礙於所謂長治久安的聖經真理!

在這裡我引用吳維尊(以巴弗)老僕人的一段非常精闢的論述:

所謂“三自”,則一開始就是吳耀宗等人從過去中國各地教會中,以偷天換日的手法,借用過來的欺騙性口號。這個“自”,早已不是原先這個口號中的中國教會自己,或追根溯源是出乎神自己,實質全變了。這個“自”,實質上是中國黨和政府對在中國神教會的絕對領導權,或絕對主權;中國的黨和政府,就是在中國神的教會的真正主人;這個“自”,不是神,不是中國的聖徒,而是國家,是黨,是政府。名稱和口號,仍然是“三自”,實質上卻是個傀儡。真正領導和支配中國眾教會的,不是神,是中國黨,是中國政府。

其實,三自的本意不在為教會服務,乃是在奴役教會。直言弟兄說得好:

因此我們看到,三自和教會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團體。教會和三自從本質上來講,非但不同,而且是對立的。教會的使命是以耶穌基督為主,將福音傳遍地極;而三自的使命則是要控制教會、改造教會。正如“基督和彼列有什麼相合呢”(林後6:15),同樣教會和三自也沒有相合之處。

三自是一個在特殊歷史時期中,強加在中國教會身上的控制力量。因此“三自教會”的準確名稱應為“三自控制下的教會”。如果說基督是新郎,教會是新婦,那麼三自就是企圖奪取新婦的惡霸。三自所做的一切不外乎用強權來脅迫,用利益來誘惑,用謊言來欺騙,使教會喪失對主的忠心和愛心。(《海外教會當如何看待“三自”和教會》)

可見,三自並沒有存心要把中國教會帶向天堂,乃是要把中國教會帶到死亡的淤泥之中;不是要把教會帶到聖潔的地步,乃是把教會帶往中國文化的“大醬缸”之中。從下面的文字裡面,我們可以知道,連政府也承認吳耀宗搞三自的目的不在教會,而在為某種東西或者事物在耗費自己的畢生!

天主教的"中國化"和基督教的"本色教會運動",從文化層面來講,都企圖尋求與儒學的共同點,"洗刷西洋的色彩",進行所謂"儒化基督教"、"孔子加耶穌"的嘗試。但深受殖民主義壓迫的中國人民,對作為殖民主義附庸的"洋教"深惡痛絕。這些革新嘗試就於大局的改觀無補,"時代是不許可這個運動得到多大成功的。"(吳耀宗語)(選自《中國宗教》)

咳,這真是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名句的偉大闡釋啊!好一個吳耀宗!

(三)“三自”與教會在信仰上“決裂”

我們已經知道三自並不是教會,乃是一個組織。又如王明道先生說的,“我們是為了信仰!”因此,今天的人看“三自”與家庭教會是兄弟相爭,其實不是這樣,也不是宗派之爭,乃信仰之別!我們不走三自的路,是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說,信與不信不能相交!

(四)“三自”走向了天主教的模式

我們在剖析三自的時候難免會在字裡行間流露出憤懣的情緒,不過,我們倒希望三自里的信徒能回心轉意。我不否認在三自控制之下的信徒不都是沒有生命的,只是,繼續留在三自的“保護”之下可是危險多多,因為,三自的這條路正是越走越遠……

今天的“三自”又一次把教會帶向了當初天主教時代的模式之中,表現如下:

(1)大搞聖品階級

聖品階級本是天主教的產物,按照他們的神學觀念來看,信教的人有“聖俗二分”。 基甸在《宗教改革思潮對歷史文化的巨大影響》一書中是這樣描述天主教的:一個人如果真的是“屬靈”,真的愛上帝,就一定是要“全時間奉獻”去當修士修女,然後成為神職人員--“聖品階級”,這才是真正的“動真格”的基督徒。沒有“全時間奉獻”的人無論多敬虔、多愛主,因為還捨不得這個世界,仍然只是“平信徒”。換句話說,“聖品階級”的屬靈地位是高人一等(不管其信仰生活是否真的聖潔),而“非聖品階級”只可能是“二流基督徒”(雖然大家也許不會這樣明說)。

是的,所有教會的權柄、事奉,都集中在少數聖品階級的人身上。平信徒 ,不過只是平信徒而已。

其實,今天的三自也是如此,在教會中大搞等級分化,並認為農村的傳道人比都市牧師小,特別在與政治接軌後,什麼主教啊,秘書長啊,會長啊,委員啊,主席啊之類的,這一切都不是來自於聖經的,而這一切也更不是上帝所喜歡的。上帝在教會中所盼望的是“人人皆祭司”,從不搞階級之分,而當今的三自教牧人員對此卻是趨之若壑,並由此不斷引發勾心鬥角,彼此踐踏,爭得你死我活,為得是獲取名利與職位。我所寫的均為實話,因為我們有事實為證!

(2)越是沒有生命,位置爬得越高。

這是三自的悲哀!不信的人在三自裡面掌權,自然就會落到此種田地!以丁光訓為首的三自領班人物,其實,能從他們身上找到有生命的幾乎沒有,順丁光訓的“昌”,逆丁光訓的“亡”!只要你忠心地跟從丁,丁就是你的盾牌與堅實的靠山,哪怕你是違背道德良心的,犯姦淫的,都無所謂。我不想講更多的,就拿溫州出身的余某為例,他是丁得力的手腳,儘管屢屢犯錯,在性事上面出醜,但是丁光訓一路解救到底,最後把他帶到南京自己的身邊。丁光訓滿以為余某今後不再發事,豈料,在南京某一妓院中,余被一記者逮個正着……就是到今天為止,丁光訓還是極力在護佑這個三自中的敗類!(有關三自內部生活腐敗方面的內容將在後面再做講解)
可悲啊,巴比倫式的三自!

(3)教堂建設代替福音

不是說今天的三自都沒有傳福音的行動,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見證了在“三自”中行走的路人,都缺乏一種布道的“念頭”。反而,大興土木建設倒成了他們分內重中之重的事情!

對於主日學工作,甚至提出十八歲以下不准入教的謬論……

當初的天主教就是這樣的一種發展模式,而今天的三自竟然也來了個重蹈覆撤。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經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將在朝陽區、豐臺區新建兩座基督教堂。兩座基督教堂的建築面積分別為2000平方米左右。

合肥市基督教老教堂翻建的教堂將占地500平方米,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共建五層,其中地下一層,地上四層,設計面積2780平方米,總投資約400萬元。

南京要建金陵協和神學院新校區,該校區坐落在南京市江寧區大學規劃園區內,占地面積200畝,總建築面積43440平方米,其中教堂建築面積約12000平方米。

另外,據稱台州要建一個該地區最大的教堂;溫州雪山路要建一個上規模上檔次的教堂。”

建教堂好像是近幾年來三自的發展趨勢。我並不反對有人去大搞教堂建設,可惜的是,他們在建了教堂之後,又能怎樣呢?他們在信仰的建造上吃了大虧,可在建設教堂的事情上卻是幹勁十足,相互攀比。在三自的新派神學思想的領導之下,他們還能更好的去完成主耶穌給我們留下的大使命嗎?總結三自“辦教會”到今天,它的發展到底有多少?到今天為止,能為神家贏得中國這片“土地”的是家庭教會的弟兄姊妹嗎!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與熱血來拓展天國,請問,三自除了用五年的時間進行所謂的神學建設之外,還能有新的希望嗎?!

保羅說,我若不傳福音是有禍的,那麼,對照這句聖經,我們自然可以評斷三自的禍福了。

天主教走過的路,三自在拼了命的追隨……

三、“第三勢力”的呼聲代替了家庭教會的呼聲

在三自與家庭教會的信仰爭辯的過程之中,悄悄然興起了一股介乎兩者之間的“第三勢力”,他們走所謂的“中間路線”,實則是條極不明朗的路線,不過,他們好象有一種要讓家庭教會和三自握手言和的用心,或者乾脆自走自家路,既不否定雙方,也不認為雙方都對。話是這麼說,這股勢力也是令人不敢輕易看待,他們的中庸之法,倒討好了許許多多的人,甚至一些別有用心之人。

他們的出現,以及他們對外的交往頻繁增多,慢慢地,這股勢力贏得了乃至海外基督徒的喝彩,導致了海外教會對大陸家庭教會的看法產生了改變。難怪,很多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走第三條路線是家庭教會今後所要選擇的路線嗎?

可悲的是今天的家庭教會一直奉行“對外封鎖”,當然,這有箇中原因,而且是非常實際的現實問題,不過,一味的閉關自守也不是教會的出路,畢竟發展就得謀出路,而與外界的交往應該是獲得發展的途徑之一,最起碼是這樣來分析的,不然的話,中國也就不要實行改革開放了。

因懿廢食是錯誤的方針,“三勢”的人看清了,所以,他們在儘量的向外“拓展”外交關係,而在向外交涉中,他們大多以家庭教會的名義出面,這樣,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可。可是,他們實際的路線卻是接近於三自的方式,甚至反對家庭教會的“不識時務”,非為俊傑也!

其他的不說,就舉溫州教會的情形來說吧。這裡是一片沃土,相信別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在這裡,“第三勢力”正在不斷的崛起之中,而且,他們在教會裡的動作可以稱得上是大手筆,因此,他們的事工以及他們的路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與贊同。海外的名人名牧經常有關顧他們的教會的,所以,在海外華人的眼光中,他們所知道所看到的就是溫州教會的實質情況,乃至全國教會的實際情況,殊不知,這種認識攔阻了他們對家庭教會真實面的了解,並最終導致在思想觀念中扼殺家庭教會本來面目的的可能。

請允許我用很短的文字來講述一下“三勢”的真實狀況。

首先,我想使用的是“妥協”這兩個字。“三勢”是 “三自”的妥協者,或者合作者。從事實情況來看,第三勢力的出現攪混了中國教會的真偽定位,讓人錯覺以為中國教會只不過是內亂,並非是所謂的“我們是為了信仰”!第三勢力與三自的默然攜手,表示着他們對三自路線的認可,這樣,就容易把從三自中分別出來的教會重新帶到了三自裡面,這不是在“反叛”聖經嗎?

其次,我想分析的,三勢雖則大多是家庭教會的“分支”,但慢慢地,他們開始反感家庭教會,並啟動脫離家庭教會的戰略步驟。這樣,自然給中國教會來了個雪上加霜,本身還是讓人誤以為處在內爭的教會,由於三勢的現身,更容易使外人把家庭教會的困境尖銳化。

另外,最初起家的老一代三勢成員或許是教會中精幹的、有堅實信仰基礎的人,不過,到了新一代三勢人士興起的今天,他們大多因為沒有經歷過教會昔日的淒風苦雨,所以,對具有信仰本真的家庭教會會不銷一顧,因此,自立門派的事情屢有發生。

有個弟兄說得非常好,面對十字架,面對拯救人類的靈魂,“耶穌為什麼不選擇第三條道路,讓我們輕輕鬆鬆進天國回天家,回家了再教訓我們也不遲?或者把天國的大門鑿大一些,讓更多的人進去不是更講人權?”

是的,可以有這樣的非分之念,但不可能有這樣的非分之實。
現在,我把這篇署名為mag500t的短文引用如下:

耶穌為什麼不選擇第三條道路?

耶穌被釘十字架在今天很難理解到底有多痛苦,如果當時我的父親在文革因為堅持真理被槍斃了,我和家人親戚們會很蒙羞的。然而耶穌卻選擇了那樣受侮辱的方式來拯救人類。問題是全能的上帝為什麼不選擇一種方式,比如第三條、第四條甚至第五條道路來拯救我們,偏偏讓我們處在蒙羞中被拯救?像釋迦牟尼那樣多好,活到80多歲安安靜靜地去世了,弟子當時就有五六百乃至上千了;像穆罕默德多好,娶一大堆老婆相當於半個真主的級別待遇。哪怕耶穌錯後30年66歲去世,使徒就會再多100個,理解上帝的話就更準確了。或者耶穌與該亞法等大祭司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各退十步,宗教大聯合,何必搞得像今天三自和家庭的矛盾這麼尖銳,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都好,這該多好?或者耶穌乾脆做皇帝,人也就根本不用制定什麼三自四自了,帝治國教多好,咱們傳福音也容易,就像今天很多人拿着美國總統傳福音一樣,顯得多榮耀!江總書記拜訪淨慧和尚,淨慧走到哪裡都要介紹說江總書記悟性很高,對佛教很有研究,搞得佛教徒們嘻笑顏開、揚眉吐氣,大有嫡出之感……受逼迫的滋味不好受,耶穌還偏偏說有福,一些基督徒發明出了走第三條道路,在這之前具有政治洞察力的丁主教早就發明了神學社會主義改造的第二條道路……


有一個網友說的非常好:中華民族是一個奇異的民族,從秦皇漢武到民國共和經過無數戰爭殺戮,不但沒有消亡,反而繁衍增多;不僅消滅了一切外來之實敵,而且同化了所有外來精神、思想、主義。契丹、金人、女貞、滿人已被同化;佛教、馬列主義已被中國化。那麼,教會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在三自與第三勢力不斷“壯大”的今天,組織化、官府化、世俗化、金錢、名利、美色,像是一個都不能少。假如這條路還繼續走下去的話,三自與中國人傳統的福祿壽色人生觀、以及馬列主義將完美融和。烏呼,哀哉!

是的,這條路,要不持守源自聖經的純正,要不,就掉進了中國式的大醬缸之中,並不存在像趙紫宸所說的,有中庸神學之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阿Q得救記(3)
2003: 片兒警工作日誌(8/18/03)
2002: 由《時間簡史》想到的 (ZT)
2002: ZT:【到底有沒有上帝?】一場精彩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