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7389
【書介】道成了文字 ◎吳孟錐
「我已經學會唯獨尊崇那些被視為正典的聖經書卷:我堅定地相信這些書卷的作者們在寫作時沒有犯下任何錯誤。」──奧古斯丁
聖經無誤是我多年來的信仰堅持,且「道成肉身」和「道成文字」的真理有平行關係。《道成了文字》這本書說:「那些想靠解決所有難題才接受基督教信仰的人,是摒棄了信仰的本質及根基。」「上帝的啟示具有『自我證明』的性質,而信賴『自我證明』的聖經,是我們在研究聖經所有的教義時,絕對不可或缺的。因此,對聖經無誤的辯護,要訴諸認識論上的最高權威,即聖經自己。」(176頁)
此書嘗試從荷蘭改革宗教會歷史中兩位偉大的人物凱波爾(Abraham Kuyper)、巴文克(Herman Bavinck)看聖經,也從羅傑斯(Jack B. Rogers)、麥肯(Donaid K. MeKein)及加爾文(John Calvin)等學者的「聖經論」幾種不同觀點來探討。
六個問題
根據羅傑斯和麥肯的看法,凱波爾和巴文克對聖經保持一種「功能性」而不是「哲學性」的看法。他們關心的重點是,聖靈的活動在說服人相信聖經的默示與權威時扮演的角色,而不是證據和理性證明扮演的角色。
這種功能性的取向,還牽涉一種「有機性」的默示觀,與此相對的是經院主義的機械式默示觀。有機性的默示觀主要關心的是聖經的救恩內容,而不是字句形式。這種有機式的概念把聖經劃分成核心真理和次要部份,也就是區分成屬神的訊息(具有拯救的功能)和屬人的形式(聖經在這方面有所遷就)。
羅傑斯和麥肯對凱波爾與巴文克聖經論的討論,引發以下六個問題:
一、凱波爾和巴文克如何看待他們自己跟教改時期以後的改革宗正統教義的關係?
二、他們如何看待聖靈的內在見證跟人們承認聖經及其權威的關連?
三、他們如何看待聖經的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係?
四、他們如何看待「道成肉身」和「道成文字」之間的相似性?基督的位格和聖經存在一個事實,即屬神的成分和屬人的成分結合在一起,而凱波爾和巴文克賦予這事實什麼意義?
五、 他們如何看待聖經批判學?
六、他們如何看待「聖經無誤」這個概念?這不是問他們是否會把「無誤性」或「無誤的」這些詞用在聖經上,而是他們是否持守「聖經無誤」的看法,卻又承認聖經確有錯誤或有出錯可能。
對聖經無誤的堅持
奧古斯丁說:「我已經學會唯獨尊崇那些被視為正典的聖經書卷:我堅定地相信這些書卷的作者們在寫作時沒有犯下任何錯誤。」奧古斯丁處理聖經中明顯矛盾的經文時,原則是:「毫不猶豫假定,要不是抄本有誤,就是譯者沒有理解經文要表達的意思,又或者我還沒有能力明白這些經文。」對奧古斯丁而言,神的話語是立定在無誤的基礎上。
加爾文則說:「我們每天所聽到的聖言不是直接從天上降下來的,因為神喜悅讓祂的真理,唯獨在聖經當中成為至聖,好讓人可以永遠記念。」
約翰‧穆理(John J. Murray)在研究加爾文的聖經論時承認:「在加爾文的著作中,有些段落是我們不可以隨意棄之不理的。」他堅持如此下結論:「加爾文對聖經原文的熱愛,跟他認定聖經是上帝的聖言息息相關。」
對加爾文來說,聖經之所以是上帝的話語,是因為聖經自己證實自己是全然無誤的。穆理、范泰爾(Cornelius Van Til)和魏司堅(Geerhardus Vos),他們都承繼了改革宗信仰在歷史上對聖經無誤的委身。穆理、范泰爾說,合理的證明不是信仰的根基,我們在信仰上未獲得解答的問題,無論是三位一體、道成肉身、贖罪或聖經的無誤,都不能跟堅定的信仰衝突。而且,這些問題多半是跟我們對神的崇敬有關,而不是跟我們的痛苦、茫然有關。
范泰爾主張,聖經的無誤不僅對神學非常重要,對人類種種努力也有巨大的含意。魏司堅則發出一個清澈響亮的口號,他要人們把聖經無誤視為研究聖經神學的必要條件。他並提出一些警告:不要把進化的思想強加在聖經歷史上:不要主觀否認聖經作為上帝話語的客觀性;不要抬高且強調聖經的歷史特質,超過聖經的啟示性質;不要藉著宣告聖經文本有錯誤,接納否認啟示的泛神論精神;不要把進化論視為理所當然的世界觀,進而接受形而上學的不可知論。
凱波爾與巴文克的主張
凱波爾對聖經的看法,主要有三:
一、聖經神學原理:
「道成肉身」和「道成文字」之間有平行關係,我們可據此找到凱波爾的大方向即:聖經的僕人形式對應基督的僕人形象,基督把自己跟實際的人性結合一起,然而這結合並沒有導致罪惡或錯誤進到基督裡,聖經亦然。凱波爾強調聖經的一致性,因神本身是聖經的主要作者,聯合許多次要作者完成聖經。
二、聖靈的工作:
凱波爾認為聖靈對聖經形式所負的責任是全面性的,包括從個別的字眼到整部正典。此聖經的權威和聖靈為聖經形式負的責任是分不開而且彼此依存的。
三、教義聽寫:
凱波爾沿著改革宗教義路線探討聖經本質五個主要題目和四個屬性(必要性、清晰性、權威性、充足性),他以「在聖經中說話的是上帝自己」強調聖經權威性。聖經和基督一樣,同時真正屬神,也真正屬人;聖經的優先權和起始主動權屬於上帝。
較年輕的聖經學者巴文克則主張:
一、啟示與聖經:基督是特殊啟示的重心,以色列歷史的目標和全部歷史的中間點就是「道成肉身」,歷史朝著它移動,也從它繼續發展下去。特殊啟示不完全是由話語和教導組成;啟示不僅以預言方式出現,同時也包括上帝的顯現和神蹟。
二、聖經的默示:荷蘭文「默示」(inspiratie)即「呼出」(theopneustie),兩個詞都可以翻成「默示」(inspiration),是可互換的。巴文克使用「呼出」的詞頻率遠高於「默示」,原因可能是這個字就是提摩太後書3章16節裡的「被動的動態形容詞」精確的字面翻譯,「呼出」是聖靈在人的意識裡工作,目的是保障聖經的內容。他強調聖經的形式和內容不可分割,也討論了聖經的自我見證,認為舊約自己見證出於上帝的默示,耶穌和使徒則見證舊約屬神的來源和權威,且新約自己也見證自己出於上帝的默示。
聖經自我見證
宗教改革和之後的正統教義,存在很深厚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凱波爾和巴文克分別對前述六個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但他們都認同:教改以後的正統教義並沒有離開教會傳統對聖經的主要看法。凱波爾主張:道成肉身必然產生道成文字,而後者是前者所不可或缺的。聖經的奧祕在於具有神人二性的獨特性質,但又不牽涉到任何屬神成份和屬人成份的聯合。巴文克則主張:聖經的形式和內容都完全屬神,也完全屬人;道成文字必然是從道成肉身產生的,前者無法離開後者而存在。聖經沒有錯誤,既然所有錯誤都是來自於罪,那麼若說聖經是有錯誤的,就是一種誤導。
從以上諸學者論述可以得出結論,凱波爾與巴文克的聖經論主張:聖經是神的話語,且立在無誤的基礎上。如書中所說:「我們之所以相信聖經,是基於聖經對自己所作的見證,它見證自己是上帝的話語;而我們相信聖經是無謬誤的,也必須是立基在聖經對這個事實所作的見證上,而不是基於任何其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