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证道(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891531.html)中的两个话题无疑是针对我的。
第一、“抱怨的第三个源头是旷野生活,这个中间状态使人离开了埃及的罪中之乐,又没有尝到应许之地的甘美与平安,于是抱怨不可避免;一方面会过滤式地夸大自己过去生活的好,另一方面攻击应许之地福乐的飘渺”。
信主之后,捆绑我的一方面是“活不出来”,这种痛苦难以言传。而当你刚刚觉得活出来了,马上就有供给临到,结果是更惨的失败。另一方面,就是在痛苦中怀念埃及的幸福生活,但又回不去,怎一个怨字了得。至于前面迦南,真的飘渺。信比不信还难受。
第二、“心理学和教育学技巧的大量渗入,将救恩视为上帝的恩典和人的智慧的合作,这常常并不能造就真正的信心。人的委婉目的是不叫旧人死,或别死得那么彻底。罪人死得很不彻底,老亚当这个老不死的就更容易借尸还魂。文化基督徒就是这样诞生的,一半是人文知识和人的情感与经验,一半是圣经的道理。你可以注意他们的见证或文论,我认为和圣经说基本各占50%,甚至大部分是“我这样看”。彭霍费尔这句话实在是真的,耶稣呼召我们,首先就是吩咐我们去死。耶稣任凭拉撒路死了三天才去复活他,目的之一就是让他真的、彻底死了。 ”
真不想死。老我,连同这个老我的思想观念和一知半解又自以为是的“神学”。第二个问题被针对了,却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旷野里的痛苦是为了加速这个老我的死亡。这个老我要真的活出来了,那才可怕呢。就是生命神学的伪善、嚣张和吃人了。
我静静地躺在春天里,让神爱我,等候死亡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