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随着意思吹——重生得救的确据(1) |
送交者: 新歌 2015年07月10日17:58:48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约翰福音3:5-8 当尼哥的母去问道的时候,主对他说需要重生才能进神的国。神的国就是神完全掌权的国,主耶稣基督说:“我的国不属这个世界”(约18:36),在另一处,主耶稣基督回答法利赛人神的国几时来临,“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17:20-21) 这个世界的国按照这个世界的律法运行,就如同刚刚通过的同性恋合法婚姻法一样,即使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的法律,也不过是按照人眼中看为正的制定法律。神的国另有一个律法约束祂的子民,这个律法不是如同旧约中靠摩西所传写在石板上的律法,而是神给信徒放在心中的新律法。“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人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纪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33-34) 一个看不见,却由神在掌权的国度,就是今天应该在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心中运行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神的子民认识他们的君王,知道祂的旨意,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神的律法,不在乎他们年龄大小,也不在乎他们的教育程度如何,因为这新律法是神自己写在他们的心中的,不是从人学习来的。所以保罗说:“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2:29) 但是,这个真割礼如何得着? 经上说:“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For therein is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revealed from faith to faith: as it is written, The just shall live by faith. KJV)(罗1:17) 另一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下面,我整理了一下约翰.卫斯理和大卫.布莱纳德的得救见证,大家先看看这两位有名的前辈的心理历程,看看他们是如何得到得救的信心的。先说约翰.卫斯理: 约翰.卫斯理是牧师的儿子,母亲是敬虔的基督徒,因此是从小信主的。约翰和弟弟查理先后进入牛津求学,在上大学期间就努力实践自己的基督信仰,他们受《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的影响,发起一个追求圣洁的基督徒组织,被同学称为「循道友」(Methodists),形容他们对基督徒理想生活的追求,他们生活严谨,祷告,敬拜,经常探访囚犯,病人,周济穷人。在他被按立为牧师后曾经被差派来现在的美国乔治亚州布道,在抵达新大陆前遭遇极大的海上风暴,按约翰.卫斯理的说法,他从小就惧怕海上的风暴。“仍旧不愿意死亡,我不得不对自己说,‘你为何没有一点信心?’”但是,同时,他看到船上从德国来的摩拉维亚基督徒面对死亡毫无惧色,殷勤地服侍船上的人,“我已经观察他们极为严谨的行为很久,他们一直尽力服侍其他乘客证明着他们的谦卑,因为没有任何英国乘客愿意这么做。他们主动这么做,不接受报酬,只说,‘这对我们骄傲的心有好处’,或‘我们慈爱的救主为我们做的更多’。每天的经历都证实着他们有着任何伤害不能夺走的柔和。如果他们被推倒,打到,或扔倒在地,他们起来离开,嘴中没有一点怨言。这是个试验他们是否被从惧怕,骄傲,愤怒,和报复中之中释放的机会。”在这些来自德国的信徒聚会敬拜的中间,海中惊涛激浪,人群开始尖叫,但是他们仍旧平静地唱诗,“我后来问他们中的一位,‘你害怕吗?’,他回答,‘感谢神,不。’我又问,‘你们的妇女和孩子害怕吗?’,他平静地回答,‘不,我们的妇女和孩子都不害怕死亡。’” 上岸后,约翰.卫斯理遇到一个德国来的牧师,就向他咨询自己为何在海难间如此害怕死亡。他说,“弟兄,我得先问你一两个问题。你里面有证据吗?神的灵是否和你的灵一起证明你是神的孩子?”约翰在他的追问下发现自己并不真的相信耶稣基督已经拯救了自己,他里面没有得救的确据。 “我到美洲去带印第安人悔改;但,啊!谁能够带我悔改呢?谁,什么,能够救我的脱离罪恶不信的心呢?我有一个漂亮的宗教,我能很好地讲道,但只是在危险远离我的时候,我相信着我自己;当死亡贴近我的脸庞时,我的心就忧愁,我无法说‘死亡对我来说是益处’。” “我一直想,如果福音是真的,我就是安全的:我不但得到了福音,而且还给出去,并且将我的一切分享给穷人;无论神怎样安排我,就是将我的身体焚烧,淹没——我尽力按照爱的教导如此行,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千百次地如此行。” “任何人见到我,都知道我是个基督徒。因为我所行的不像世人的路,因此,我一直很满意自己是个被人指点不同的人,但是在海浪中,我却在想,‘什么,如果福音不真怎么办?你就是所有人中最愚蠢的。你给出了你的物质,你的舒适,你的朋友,你的声望,你的国家,你的生命,到底为什么呢?你为什么在地上流浪呢?一场梦,一个精心策划的神话!’” 对自己在海难之中的惧怕耿耿于怀,约翰.卫斯理弄不懂为何当死亡在眼前的时候他不敢面对。但是,他明白神降卑他,试验了他,让他知道自己的心内光景究竟如何。他给自己制定了更认真的行为准则: 1. 交谈时完全地坦诚敞开; 2.持续严肃地做工,不主动卷入任何可能轻浮的行为,或谈笑,不,不容一刻; 3.不说一句不给神带来荣耀的话语;特别是,不讲世界上的事; 4.不从任何不荣耀神的事上享受乐趣;时刻为自己一切感谢神,躲避一切不能感谢神的。 但是,不信的恶心仍然困扰他,通过一个德国来的弟兄Peter Bohler,他清楚看见自己没有真实的信心,就是能够使他得救的信心。他想离开布道岗位,“如果我没有信心,我怎么能够向他人传道呢?”但是,彼得弟兄鼓励他传讲信心,直到自己有信心,“然后,你有了信心,你就可以传讲信心”。 他第一个传讲的对象是个临死前的死囚犯,约翰素来不相信人到最后一刻信主可以确保得救,但是在彼得的鼓励下向他传讲通过信心得救,和为他祷告。结果这个囚犯听了,跪下为自己的罪痛悔,起来时很热切地说“我现在预备好死亡了,我知道基督担当了我的罪,我不再在审判之下”。直到他被执行死刑,他一直喜乐安然,直到最后一刻都全然平安,自信他已经被爱他的接受了。 而约翰还是没有得到真实的信心,又想离开传道,彼得说“不,不要将神赐给你的才能藏进地里不用”,阻止了他。他去和其他人说自己没有得救的信心,遭到一致反对,弟弟查理.卫斯理非常愤怒,不允许他以后谈这些。但是,通过另外的基督徒,他知道,神能够(至少,如果不是经常)即瞬间赐下得救的信心,如同闪电从天而降。 后来弟弟查理去和彼得谈话,清楚了“我们得救是因着恩典”,而且令他吃惊的是,查理提前得到了得救的信心,找到了内里的平安。 经历着挣扎,在和神的恩典挣扎中,有一天,约翰来到一个聚会,他们正在分享路德的罗马书前言,听路德解释神通过人信基督在人心中做工,“我感到我的心奇妙地热起来,我感到我信任基督,就是单单信靠他得救,一个确据赐下给我,他已经拿走了我的罪,救我脱离了罪和死的律”。 后来他经历了不少挣扎,每当怀疑就大声祷告呼求主的帮助,“我在竭尽全力地与在律法下和在恩典下争战,开始有时得胜,直到现在,我总是得胜”。”“仇敌将惧怕放进来,‘如果你相信,为什么没有可以感受的变化?’我回答‘我知道没有,但是,我知道这点,我现在和神有平安,我今天没有犯罪,耶稣我的主不让我思想昨天的事’”。 从那时候开始,约翰.卫斯理开始了他在英国传讲信耶稣基督得救的福音,复兴了整个英格兰,影响了整个世界。从他的见证可以看见,一个非常真诚努力的基督徒,不一定有真实得救的确据在心中,但是这个真实得救的确据不是人里头有的,而是要单单信靠耶稣基督为罪人所做的,凭着信从神那里得着得救的信心。如果神赐给了信徒得救的信心,信徒心中应该知道,明白自己已经罪完全得赦免,也不再惧怕死亡和世界上一切不测的临到,因为神已经在他心中做主做王。 经上说,“你们总要省察自己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林后13:5)可见,按照圣经教导,信徒是应该省察自己是否真的有得救的信心的,这个信心是真实的,如同风一样,看不见,但是可以从心灵里面感受。你人生的任何惊慌,都会再次考察你的信心,因此,在《彼得前书》中说“因此,你们是有大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6,7) (未完,待继续。)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4: | 预定论是宿命论? | |
2014: | xiangpu: 是他选我,不是我选他(3) | |
2013: | 宣教士: 福音的呼召与有效的呼召 | |
2013: | 我的老乡王清福 | |
2012: | beiqian:从诗篇了解希伯来人对恶人的 | |
2012: | Sugarland, TX church | |
2011: | Communion | |
2011: | Celtic Woman 的歌 | |
2010: | 预表论(TYPOLOGY) | |
2010: | 水至清则无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