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一个“浪子不回头”的故事(续) 文 | 张青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请阅读本文第一部分: 深度文章:后现代主义拒绝的是什么? (续上文)然而,由“完美”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并不完美,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个体的人不可能出错,所以问题一定存在于个人之外,即存在于社会的制度之中。如无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而遭受异化,人类的其他问题也都可以归结为制度的错误。后现代主义者勤奋地工作,致力于寻找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首先他们解构历史和其他人文科学,进一步解构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教育、政治和宗教等。他们的结论是,人类的问题是由既有的制度造成的,在此制度之下,一群人有权力去边缘化和压迫另一群人。马克思最早提出了人类群体之间的二元冲突,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现在,后现代主义者总结了越来越多的类似的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二元对立: 以种族为基础,是白人与有色人种; 以性别为基础,是男性与女性或生理性别与自认性别; 以性取向为基础,是异性恋与其他取向; 以宗教为基础,是基督教与其他宗教; 以意识形态为基础,是保守派与进步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被无限地分组。处于压迫阶级的人,因为身份上的特权,对被压迫的人有无法救赎的原罪。 很明显,这个理论存在逻辑缺陷。如果人是善的,他有自由决定自己的选择和意义,那他怎么可能同时成为邪恶的压迫者呢?答案是当一个人成为压迫者的时候,他就成为了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他被非人化了,人性的完美就无法应用在他身上。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制度是由有限有罪的人发展起来的,所以其中一定有根本的缺陷、错误和弊端。现代和后现代的思想家们在找出这些弊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扭曲。当然,人类社会也有压迫,比如民权运动前美国对黑人的隔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大多数制度或多或少是为造福和保护制度下的人而建立,其中一定有一些内在的真和善。所以否定这些制度,也是否定人类在建立制度时所有的努力以及制度包含的真和善。无论如何,后现代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拆除所有的人类制度,比如改写历史、取消文化、取消警察经费,让人彻底“自由”。 对上帝的拒绝并没有停止,因为人类要抹去任何来自上帝的痕迹。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把破坏人类自由的外部强加的东西,与人类自己拥有的东西区分开来。在否定了超越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之后,下一步就是创造人的自我。后现代人追求的是对人身体的完全控制。在获得性取向的自由和堕胎的自由之后,下一步就是拥有选择性别的自由。在后现代思想中,性别不再是天然的生理体征,而是由社会所建构的一种状态。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选择任何他/她/他们想要的性别或身份。人们不仅在争取去自认性别的卫生间的权力,甚至也在争取权力,让父母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激素治疗,转变为想要的性别。这种做法明显是人对上帝创造的叛逆。 根据圣经,上帝起初造男造女,在最初的设计中只有两种性别。而且,根据耶稣复活后,虽然开始人们没有认出祂,但所有人都知道祂是男人的事实,我们也可以合理猜测在复活后,每个人仍然会保留自己的性别。总之,后现代的人要否定上帝所创造的性别这个生理特征。但有趣的是,人们似乎还不能接受种族的自我认同,虽然每个种族都有相同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表明种族并不是上帝原始创造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试图通过改变人的定义来抗衡上帝的创造。 我们不知道人会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就像中国神话中的哪吒,他为了和父亲断绝关系,肢解自己的肉身,把骨肉还给了父母。从根本上说,人的身体和与之俱来的所有能力都是上帝所创造。为了拥有"自由",要摆脱上帝的控制,人只会一无所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人类拒绝上帝和一切与上帝有关的事物,同时把一些上帝的创造据为己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从上帝那里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权力,人拒绝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那么,人是否获得更大的自由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现代人确实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个人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也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长的寿命。但正如布拉格在《人的王国》中所指出的,人类所有现代化的努力都有自我毁灭的倾向,都必然失败。[9]现代主义及其对理性的超强自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崩溃,尼采的哲学做了法西斯主义的帮凶,而共产国家的倾覆和共产国家中的人道灾难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有趣的是,当马克思主义在共产主义国家失败时,马克思主义的改良版却在西方世界蓬勃发展起来。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从个人主义开始,也发展到集体主义。 在后现代叙事中,每个人都不再是独特的个人,而是由许多标签定义的交叉性存在。整个社会按群体划分之后,权力也发生了逆转。一个白男异性恋基督徒属于每个二元冲突的压迫者,因此,他应该是新的社会阶层中最底层的人。另一方面,人也会因为有更多被压迫的标签而提升阶层。这种等级阶层是可以变化的,取决于当前时代的主要矛盾。 这种等级阶层与中国共产党文革时期的社会等级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每个人都有出身,由他出生的家庭决定的。越贫穷越革命。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地主家庭,他就会被剥夺上学工作的机会。今天,类似的事情也在美国发生。一个亚裔男孩进入藤校的机会要低于其他有色人种的孩子,即使他的考试成绩更好,课外活动成绩更多。 下一个问题是,这种后现代思想为何在社会上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它起源于大学的人文社科系,进而在主流媒体、公立学校、政党、政府甚至基督教会都成为主流思想。难道是因为追随者的声音特别大,方法也简单易行吗?确实,把不认同你的人贴上种族主义分子、性别主义者、仇视伊斯兰教分子、恐同者和法西斯主义者等标签,肯定比认真辩论更容易。后现代思想的流行原因很复杂,但肯定不是因为它的理论更合理、令人信服。相反,后现代思想中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比如一个人可以自我认定性别,但不能自我认定种族。比如人们夸耀自己对科学的信仰,但同时也谴责科学是种族主义。比如为了促进变性女性的权利,不惜践踏生理女性的权利。当一个极端穆斯林在同性恋酒吧大屠杀时,主流媒体都保持沉默,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然而,这些不一致并不会影响到后现代主义者的信念。因为作为尼采哲学的继承人,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理性是恶的,所以没有必要追求逻辑自洽。然而,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一样,同样具有自毁的倾向。这种思想最直接的破坏是,人们不再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社会、文化和他人。现代性别理论和批判种族理论已经对社会尤其是年轻人造成了混乱和困惑。而目前,法律和秩序正在受到严重攻击,可以预料未来会有更多的灾难和悲剧发生。 除了身体、本能和情感之外,人认为属于自己的就是内心的渴望。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和决定,是出于自己的需求或渴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提出,人有生理需要,如食物、水、温暖和休息、也有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类行为的动机。[10]这里大部分需求是来自于人自身,也有一部分是与他人相关。显然,现代心理学忽视了人的很重要的一种需求或渴望,那就是对超越和永恒的渴望。当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否定上帝,拒绝超越价值时,他们把真理、善良、道德、圣洁和永恒误认为是基督教或意识形态强加给人的理想和概念。其实,所有这些价值和对这些价值的追求,都是人自身内在的渴望。正如保罗在罗马书2:14-15中指出: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人心中有良知,良知可以帮助人判断是非。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11](孟子,公孙丑上)就像人有身体,人内心中也有对真善的基本认知与追求。否定这些超越性价值和对价值追求,使得人变得十分肤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后现代世界,人们不再像尼采那样极端,仇视和抛弃所有的价值理念。比如德拉达要解构法律,但他说正义是无限的,不可估量的,不可解构的。事实上,在后现代世界里,有些理念是被大力提倡的,比如爱、社会公义、善良,虽然每个人对这些价值理念的定义不同。后现代主义的吸引力也在于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与人类对自由、尊重和认可的渴望是相通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追求这些理想?原因是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道书3:11)。对永恒的渴望,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其实就是对上帝本身的渴望。上帝不仅拥有真理、良善、爱和公义等属性,并且上帝是所有这些属性和理想的本体。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理想是自由,即人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为此人与上帝决裂。 上帝其实比人看重人的自由,因为祂不仅赐给人的自由意志,而且神子耶稣还死在十字架上,把人从罪和死亡的束缚中解救出来。正如圣经所说:“真理必叫你们自由”(约翰福音8:32)。只有认识真理,认识耶稣基督,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只有顺服上帝,让自己的欲望与上帝的旨意一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是基督教中似非而是的真理。选择性别,流产胎儿,吸毒却不用坐牢,都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满足于上帝赋予他/她的真实身份,不在冲动下做出错误的决定,不犯罪。人对爱、尊严和认可的渴望,也只有创造者上帝才能真正满足。没有比上帝的爱更大的爱了,因为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为了救赎我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人所渴求的完全接纳,也只有上帝可以给我们。所以,人所有的渴望,只有上帝自己才能满足。后现代社会中,认同人的真实渴望,是基督徒与人分享福音的起点。 除了重视人们内心的渴望,后现代主义也强调人们的情感、感受和体验,而不是理论的一致性。现代主义曾经把理性当作偶像,今天人们对感情的执着,也到了偶像化的程度。伤害人的感情,成为最大的、不可饶恕的罪过。其实,人的感情和理智一样,也被罪污染了。所以,基督徒不需要迎合每一个人的感受来分享福音,但我们可以用更多的亲身经历和更多的情感来呈现福音。毕竟,基督教的信仰是从上帝道成肉身开始的,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有真理有恩典。圣经中的福音书也没有写成系统的教义,而是记述了耶稣基督在世上的生平、教导和行为。并不是说神学将变成基督徒的见证集。但神学应该有更多的活力和激情,反映圣灵充满的丰盛喜乐的生命。 浪子无论做出什么样的人生决定,结局都是筋疲力尽、饱受屈辱和走投无路。只有回到父亲身边,享受父亲为他预备的一切美好丰盛,才是救赎自己的唯一的方法。其实,上帝这个父亲,不止于此。祂拥有超过我们有限的理解和想像的一切奥秘和荣耀,祂邀请人加入祂爱的关系和祂荣耀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徒也是浪子,因为我们没有活出与所蒙恩召相称的生活。我们仍在这个未赎的身体里与所有的受造物一起劳苦叹息。只有在耶稣基督再来时,有了复活的身体,我们才能与神完全合一,永远享受神的同在。 注释: [9] Rémi Brague, TheKingdom of Man: Genesis and Failure of the Modern Project. (NotreDame,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18), 212. [10] 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Row, 1981). [11]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六。 张青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美国神学院读书。
请阅读有关文章: 2020记忆:珍藏宝贵时刻(含音频/视频) 主日信息: 当今世代所需要的圣徒(王峙军牧师/含视频) 致我单身的姊妹:与主联合,单身也美好!(含音频) 生命见证:他们跑完了当跑的路程(含音频) 深度文章:走出老底嘉(含音频) 何为神的呼召?(含音频) 深度文章:听到神的呼召我当如何预备自己?(含音频) 父母亲当如何教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含音频) 主日信息:主耶稣啊,我愿你来!(王峙军牧师/含音频) 深度文章:详解“太初有道”(含音频) 基督徒,你能做到这五个超越吗?(含音频) 深度文章:探究“生命之源”!(含音频) 深度文章:后现代主义拒绝的是什么?
生命季刊新号 请扫描关注“生命季刊3”,请转发给您的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