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一名佛教徒。作为佛教徒,我想谈谈自己对基督教的看法。看法是从一次对话引发的,对话的主题是平安,以下是对话的内容:
基督徒:你知道平安的定义吗?
我:平安是内心的感受。把心里的贪婪和嗔恨去掉,你就得平安。
基督徒:这是异教的定义。平安是神的忿怒在人身上止息。
我(诧异):什么是神的忿怒?你见过神的忿怒吗?
基督徒:见过。耶稣上十字架的样子。
我:可你也没见过耶稣上十字架啊?
基督徒:你见过你妈生你吗?
对话嘎然而止。就着这段话,谈谈自己对基督教的看法,以及两教的区别。
先说佛教。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简称。它的核心是围绕现实世界的。象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名词术语听起来复杂,但中心思想简明扼要。以平安为例,熄灭贪嗔痴,你就得平安。什么是贪嗔痴呢?贪是贪婪;嗔是嗔恨;痴是贪婪与嗔恨的根源,简单说,就是俗人对财色名利的种种看不开放不下。诗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因有功名之痴,故有财色之贪。把财色功名放下,就是半个神仙了。这个道理,简单易明。就跟自由落体定律一样,不但对佛教徒,对基督教徒、乃至无神论者,一律统统管用。这就是佛法的现实主义。因为它最终落实在我们生活的现实,解决的是俗人世界的现实问题。以民国太虚大师四句偈子为证: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再来看基督教。恕我直言啊,我是真的不明白,把平安定义成:神的忿怒在人身上止息,这跟我们平常说的平安,是不是意思差了十万八千里?哪位见过神的忿怒?如果神的忿怒是指那些天灾人祸,信神能让天灾人祸止息吗?我认识一个基督徒家庭,夫妻两个都很虔诚,丈夫是被工厂的机器碾死的,何其惨烈?我不忍心展示别人的伤口,然而,神的忿怒在人的身上何曾止息过呢?命运之神,从来都是想碾谁就碾谁,它管你是基督徒还是佛教徒呢?
基督教有大大小小的派别,对圣经的解释琳琅满目,对词汇的解释实在是峰回路转,别有洞天。有些词被他们占为己有,十分严谨的赋予其风马牛不相及的涵义。上面的平安,是个例子。我再举两个例子:
一、永生的定义,难道不应该是永远活着吗?不。基督教的解释:永生就是与神和好。请问神在哪?和好又具体指什么?跟一个看不见的神,和看不见的好,让人感觉是跟自己的影子谈恋爱,与空气信誓旦旦,何其痴也。
二、爱的定义,别笑,爱的定义是神。因为神就是爱。那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是应该说成对子女的神?爱吃豆腐,等于神吃豆腐?这么好一个字,基督徒毫不客气的把它占为己有。然而在生活中,也不见得信神的基督徒,比不信的外邦人更有爱心。
关于爱,我想多说几句,这个词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爱神,爱自己的老婆,爱打麻将。三种爱,属性不同,彼此冲突。如果我爱打麻将,我对老婆的爱就会大打折扣。神就是爱?你是打算把这三种彼此冲突的爱一网打尽吗?而且圣经上说:神爱世人。神是能爱,世人是所爱,爱是神与世人的关系。佛法最讲究因明逻辑,能爱、所爱、爱的本体,三者分的清清楚楚。神就是爱,神爱世人=神神世人?主谓混淆,何其乱也。
曾读到一篇基督徒视角的文章,批评佛教脱离现实。两教相比,谁更天马行空?当然,佛法也有极乐世界、六道轮回这些超越认知范围的教义,但它的核心思想,紧密围绕凡人烦事。这些年,我专心攻读楞严,《楞严经》通篇的中心,都是围绕我们能够体验能够感知的现实世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处处界界谈的都是眼见耳闻。就算谈论第一义,也是曲径通幽,从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慢慢带入那看不到的本体。其旨高焉,其义切焉。
跟佛法第一义相对的,是圣经的第一因。关于《圣经》,我承认其中有不少精妙的人生格言,耶稣的人格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然而,我们试着翻看《圣经》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句是这么写的:起初,神创造天地。我们都见过天地,但是,谁见过起初?谁见过神?又有谁见过创造?类似的话,在原始先民的创世传说里到处都是。几句传言真那么可靠吗?凭着这么一句无凭无据的宣称,我们就该顶礼膜拜俯首帖耳?当然,你有你选择相信的自由,我也有选择不信的自由。相信它未必是美德,不相信也绝非罪恶。
以上是我,作为佛教徒,对基督教的一些观察。其中对基督徒多有不敬,请谅。谢谢读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