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要离去吗?”(含音频) |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1年07月06日08:30:41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你们也要离去吗?(上) 世人拒绝耶稣是基于道德选择,即不愿离开不道德的罪恶生活 约翰福音信息(三十七)
文 | 任运生
音频为何杨弟兄朗读:
约6:60-71
福音书中主耶稣的一些讲论,乍看起来很是艰涩难懂,令人无法接受。F. F. Bruce 曾写有一本英文书,叫做《Hard Sayings of Jesus》,详细列举了主耶稣的七十条艰涩讲论,现略举几例。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太5:29-30)
“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路6:29)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太8:22)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路14:26)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
“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路16:18)
约翰福音中主耶稣这一类的讲论似乎更多,比如约翰福音第二章在迦拿婚宴上变水为酒时,耶稣对母亲马利亚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约 2:4)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是不近人情。
约翰福音中灵与肉的对话中,主耶稣的讲论大多属于这一类。而约翰福音第六章耶稣关于“生命之粮”的讲论,更是充满这种这种晦涩难懂的经文。
一、“这话谁能听呢?”(约6:60-65)
约翰福音第六章主耶稣关于“生命之粮”的讲论,大体上重复着这样的模式:众人向耶稣提出一个问题,耶稣回答他们的提问。在经过六轮的重复之后,犹太众人似乎更加一头雾水、困惑不解。最后,连跟随祂的门徒也忍不住了,于是提出这段长篇讲论的最后一个问题:“这话甚难,谁能听呢?”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约6:60)
那么,约翰福音第六章有哪些“这话甚难”的主耶稣的讲论呢?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约6:26)
耶稣直接揭穿了众人寻找祂的真正动机。
“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约6:29)
耶稣说,“信”神所差来的就是做神的工,这样的教导不符合人的理智。
“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
耶稣这样的声称颠覆了人们的习惯性认知。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约6:51)
耶稣的声称违背了人们已有的常识。
“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6:53;55) 耶稣的讲论违背了摩西律法和人类伦理。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约6:60)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门徒”不是指十二门徒,这从下文就可以清楚看出。这里的“门徒”指看见耶稣医治病人和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神迹之后,众人中那些想要更多了解耶稣尚未散去的人。
为什么主耶稣的话不能为犹太众人接受呢?
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强逼耶稣作王、盼望耶稣做犹太人的政治领袖推翻罗马统治;还有一部分是渡海到迦百农去寻找耶稣为要吃饼得饱,耶稣显然拒绝了他们这些人的要求。因此他们不能也不愿接受一个与他们的期待不一致的基督。
对于犹太宗教领袖以及附和他们的众人,他们向来不信并抵挡耶稣,他们拒绝耶稣基督的教导。
当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时,犹太人无法接受耶稣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于是他们抱怨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祂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
当耶稣说“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受死的弥赛亚,对犹太人来说,基督被钉十字架简直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他们抱怨说,这人怎能把祂的肉给我们吃呢?
当耶稣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时,他们更是无法接受这种“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徒4:12)的唯我独尊,也无法接受“信的人有永生”的得救途径。
犹太人尤其宗教领袖拒绝接受耶稣基督,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耶稣指出他们的罪。 “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约3:20)
“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作的事是恶的。”(约7:7)
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耶稣基督一口气向文士和法利赛人发出连串七祸的宣告: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太23:27)
主耶稣毫不留情面地责骂他们:“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太23:33)
所以犹太人并不是因为耶稣的善事(Works)、乃是因为祂的教导(Words)而拒绝祂。
“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神。’”(约10:32-33)
今天的世代人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耶稣基督呢?
——同样的原因!
世人承认耶稣是一个良善的教师,一个道德的典范,但如果说耶稣神的儿子,人类的救主,许多人就拒绝接受。
耶稣被钉十字架,一个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被认为是软弱、愚拙。“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林前1:23)
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拯救,这也是人们无法接受的,被认为是基督教唯我独尊的偏狭和独断,他们无法接受耶稣“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的宣称,认为这样的宣称不够包容,缺乏爱心和怜悯。
基督信仰的因信称义也是人们极力抗拒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行为的宗教,你要做些什么事才赚取你的救恩,唯有基督信仰是因信称义,这和许多人的观念是相冲突的。
今天这个世代也有许多吃饼得饱的人,只要耶稣能够解决我的家庭问题,只要耶稣能帮助我免于孤单,只要耶稣能医治我的疾病,只要耶稣能为我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只要耶稣答应我这件事,我就愿意跟随祂。什么时候如果祂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就只有自寻出路了。这样的人只是将耶稣基督当作另一个偶像罢了。
更重要的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显明了世人的罪恶。保罗说,这是“十字架讨厌的地方。”(加5:11)
但福音正是要拯救罪人,实际上福音的本质“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前15:3-4)
因此,世人拒绝耶稣基督不是基于理智的判断,乃是基于道德的选择,即不愿意离开不道德的罪恶生活方式。
美国的现状正是如此,美国正在离弃神的道上越滑越远,正在放纵的路上飞速狂奔。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种文明,其毁灭和消亡大都是从性乱开始的。
创世记十九章,所多玛和蛾摩拉及其四境因为同性乱伦被神从天降下硫磺与烈火倾覆。士师记是以色列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其结尾记述以色列便雅悯支派同样因为同性放纵几乎全族覆灭,最后只剩下六百人,因着神的怜悯才没有将其灭绝。历史上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其消亡也正是性行为的放荡不羁和伦理道德的丧失。
美国步欧洲后尘确立同性婚姻合法,并在国会推动旨在消灭性别的立法,将父母(Father and Mother)改为双亲(Parents),将兄弟姐妹(Brothers and Sisters)改为同胞(Siblings);将夫妻(Husband and Wife)改为性伙伴(Partner)等。在公立学校将极其污秽的性行为方式对小孩子讲授教育,甚至公开示范。
2021年2月25日,美国众议院以226:206通过所谓的《平权法案》,这个以保护LGBTQ免受歧视为冠冕堂皇借口推行的《平权法案》,将使所有女性丧失起码尊严,不仅男女同厕,而且允许自称女性的男子赤身露体使用女性更衣室,在女子庇护所过夜,参加女子运动比赛,参加大学女性奖学金评选……这使妇女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为性侵犯罪提供广泛机会和温床。
《平权法案》将使家庭伦理受到严重挑战,父母无权过问未成年子女的性取向和变性手术。这种违逆人类基本人伦的法律,公然抗拒圣经的权威,如果牧师传道人再按圣经教训宣讲只有男女两种性别,将被刑事指控而面临逮捕监禁的牢狱之灾。其实,所有拒绝接受的人都将以歧视之名面临官司缠身。尤其严重的是,《平权法案》无疑将严重伤害基督教会和言论自由,这一恶法旨在全面清除基督教会的影响,其真正目标是全方位的去上帝化。有人说,他们是变着法子加速毁灭这个国家。
为什么性混乱对一个社会的打击是灾难性的毁灭?因为它直接摧毁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借由家庭的解体颠覆上帝的最根本创造和设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社会公然与上帝作对而有好的结局呢?罪恶都有后果,只是当这种巨大恶果出现的时候,整个社会都要承担并付出巨额代价。现在的欧洲岂非正在因放纵罪恶而自食其果吗?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任运生牧师约翰福音系列文章,请点击:约翰福音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保存此二维码👇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扫描: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9: | 罪人落在满有怜悯的神手里 | |
2018: | 未经证实,存档以待真相 | |
2017: | 奇谈:一位宣称肉体得救的花徒。 | |
2017: | L:拣选、弃绝、预定、余种、重生、分别 | |
2016: | 《使徒信经》十五 当神与我们亲近的时 | |
2016: | 从监狱到赞美——(一)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