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後現代主義:一個“浪子不回頭”的故事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1年11月27日10:26:0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image.png

 

後現代主義:一個“浪子不回頭”的故事


文 | 張青

《生命與信仰》第40期   2021年5月



在路加福音第15章中,耶穌講了浪子的故事。小兒子向父親索要他應得的家業,然後去了遠方。在放蕩生活中他花光了所有財產,又遭遇了嚴重的饑荒。為了養活自己,他只好去做僱工為人餵豬。他餓了,就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此刻,他醒悟過來,父親有很多食物,而他卻要餓死了,於是他決定回去找父親。父親一直在盼望着浪子歸來,並且為他的歸來大擺宴席。這讓大兒子很不高興,父親安撫大兒子說: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故事以喜劇結尾。

 

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就像浪子,離棄了父親基督教,拿了應得的家業,去追求自由。後現代主義作為現代主義的延續,就像兒子揮霍了所有的家業,在窮困中受盡折磨,但仍不願回到父親身邊。在這種情況下,浪子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發展和結局。如果浪子不想回到父親身邊,那麼他在飢餓、屈辱和困苦中會怎麼做呢?有幾種可能。

 

首先,他可以問自己一些嚴肅的問題:為什麼他生活的國家存在經濟不平等?為什麼他的雇主有豬和其他財產,而他卻一無所有?為什麼他餵豬的勞動讓雇主發了財,而自己卻只能吃豬食?顯然,他受到雇主的剝削和壓迫,這是這個國家的根本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聯合國內其他僱工推翻了統治階級的統治,成為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

 

第二種可能是兒子反思了自己的失敗,得出的結論是,他一開始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成功。為了保護自己所獲得的自由和自主,他必須是一個具有強烈權力意志的人。憑着決心、勤奮,或許還有一些運氣(就像創世記中的雅各一樣),他成為一名超級養豬人,這讓他名利雙收,甚至比以前更富有。

 

另一種可能是在反思了當前的情況後,他意識到自己所有的苦難和失敗都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哥哥造成的。哥哥作為長子,擁有所有的特權,一直是父親的最愛,而哥哥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而自己作為次子,則從出生開始就受到了歧視。更糟糕的是,哥哥作為孝順的兒子,擁有所有的話語權,一直在破壞弟弟的公眾形象。要解決這個問題,哥哥必須意識到自己因為出生順序而與生俱來的罪,並向弟弟付出賠償。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浪子認為所有的現實不一定是現實,事實不一定是事實,只是人的認識。為什麼吃豆莢豬食不好?這個觀念只是社會上強加給人的。豬食豆莢健康又環保。所以,大家都應該吃。更進一步,誰說豬比人差?豬和人應該有同樣的價值和權利,甚至更多......總之,浪子有無限的選擇和可能,留下來而不回到父家。

 

同樣,後現代主義為人類不回歸基督教提供了各種的思考和理由。

 

浪子當初為什麼要離開父親?他背棄父親,拒絕父親的權威,要的是自由和自主。同時,他要求得到自己的“應得的家業,那是他擁有所有權,可以完全控制的財產。當現代主義不承認與基督教的傳承關係時,實際上現代人也拒絕了他與上帝的關係,拒絕了創造者上帝對他的權威。同時,現代人把生命和上帝所賦予的人的能力當作自己應得的家業,據為己有。這種拒絕和占有分幾個步驟進行。


首先,人類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排除了上帝。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為了推動科學和知識的發展,對自然的探究應該在自然和物質本身之內。[1]笛卡爾表述得更清楚,他說,最終的原因,也就是創造者上帝,應該被排除在科學之外。[2]康德在道德中也推開了上帝。他在《判斷力批判》中指出,人是唯一的道德的主體,是宇宙的終極目標。[3]當人把自己和上帝之間的聯繫切斷之後,人就把從上帝領受的能力與超越的價值理念,如理性道德目的,都占據為自己所有。基於對理性的自信,現代主義者對人性和人類的未來十分樂觀。如馬爾庫塞總結黑格爾思想時說,“人已經開始按照他的自由理性思維的要求來組織現實,而不是簡單地把自己的思想遷就於現有的秩序和普遍的價值觀。人是一個有思想的存在。他的理性使他能夠認識到自己和世界的潛力。因此,他不受周圍事實的擺布,而是能夠使這些事實服從於更高的標準,即理性的標準。”[4]

 

人類對上帝的拒絕不會停留於此。尼采指出,像康德這樣的哲學家是偽君子,因為他們棄絕了上帝,但卻高舉理性、道德和真理等來自基督教的價值觀。這些超驗的價值觀,取代了上帝的位置,對人們進行評判、塑造和控制,破壞了人們的自由。尼採在《偶像的黃昏》中表達了他對一切系統化的不信任,聲稱人類會被理性毀滅。尼采同時認為,道德也是反自然的。因為生命的價值無法評估,任何對生命價值的道德判斷都在危害生命。理性和道德並不會使人類變得更好;相反,它們使人類渴望一個虛構的理想世界,而不關注現實世界。[5]對尼采來說,人不能又拒絕上帝,又保留這些價值理念。人要想獲得完全的自由,就必須同時拒絕一切超越的價值理念。所以,他所說的上帝死了是人與上帝割裂的必然邏輯結果。我們也看到,在與上帝和價值理念割裂的同時,尼采把一些上帝創造的人的屬性當作應得的家業據為己有,就是原始情感、本能、意志和生命本身。正如他在《偶像的黃昏》中所說,一切健康的道德都是由生命的本能所支配的。[6]沒有理性、道德和真理,作為生物進化產物的人,更接近於動物;而基於聖經,人是神最後一天的創造,有上帝的形象。

 

尼采認為權力意志是人類的主要動力,弗洛伊德則把人類的行為歸於性慾和對性慾的壓抑。傳承於弗洛伊德,馬庫斯在他的《愛欲與文明》中指出,理性是壓抑人類自由的因素。他認為自我意識和理性通過壓迫,征服和塑造了歷史世界。它們作為統治階級的代理人,所帶來的自由雖然相當可觀,但這種自由是在奴役的土壤上生長起來的。人傾向於接受而不是生產,傾向於滿足而不是超越,這種致力於快樂原則的本能與態度和理性是對立的。基於此理論,人的自由即意味着把人的情感、本能、欲望都從理性的壓抑中解放出來,達到完全的快樂。[7]

 

Marx的唯物主義哲學中更進一步,根本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否定上帝存在之後,Marx可以把更多的東西據為己有。在他的理論中,人的本質是完美的。異化是由資本主義、勞動、產品等外部力量造成的,使人偏離完美的人性。當從制度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人最終可以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實現完美的人性。而只有完全被排除在一切自發地行使人的權力之外的無產者,才有能力通過對所有生產資料的分配,達到完全而不僅僅是部分解放。” [8]Marx把人類社會的一切問題都歸結為經濟制度,而暴力革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獲得自由解放的唯一方法。

 

為了擁有自由,人需要拒絕什麼?上帝和一切來自上帝的超越價值。人可以據為己有的是什麼?人性和上帝賦予他的一切能力。當然,對上帝的拒絕和對自由的追求不能止於此。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延續,後現代主義者仍然認為人性是好的,更確切地說,個人是好的。所以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的人生目的,因為出於自己的才是最真實的。


然而,由完美個體組成的人類社會並不完美,存在很多問題。因為個體的人不可能出錯,所以問題一定存在於個人之外,即存在於社會的制度之中。如無產階級因為資本主義而遭受異化,人類的其他問題也都可以歸結為制度的錯誤。後現代主義者勤奮地工作,致力於尋找解決人類問題的方法。(待續)


注釋:

[1] Francis Bacon, The New Organon and Related Writings (Indianapolis, Indiana: Bobbs-Merrill, 1960 [1620]), 7.

[2] Rémi Brague, TheKingdom of Man: Genesis and Failure of the Modern Project (NotreDame,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18), 72.

[3] Immanuel Kant, and Pluhar Werner S., Critique of Judgment (Indianapolis:Hackett Publishing, 1987), 323.

[4] Herbert Marcuse, Reasonand Revolution (London: Routledge, 2013) 6.

[5]Friedrich Nietzsche, Twilight of the Idols. Translated by Richard Polt. (Indianapolis:Hackett Publishing, 1997), 18-25

[6]Friedrich Nietzsche, Twilight of the Idols. Translatedby Richard Polt.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1997), xiii.

[7]Herbert Marcuse, Eros andCivilization: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Freud. (Boston: BeaconPress, 2015), 57.

[8]Karl Marx, The German Ideology. (London: TheElectric Book Company, 2001), 133-134.




image.png

 

後現代主義:一個“浪子不回頭”的故事(續)


文 | 張青

生命季刊微信專稿


請閱讀本文第一部分:

深度文章:後現代主義拒絕的是什麼?


(續上文)然而,由完美個體組成的人類社會並不完美,存在很多問題。因為個體的人不可能出錯,所以問題一定存在於個人之外,即存在於社會的制度之中。如無產階級因為資本主義而遭受異化,人類的其他問題也都可以歸結為制度的錯誤。後現代主義者勤奮地工作,致力於尋找解決人類問題的方法。


首先他們解構歷史和其他人文科學,進一步解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教育、政治和宗教等。他們的結論是,人類的問題是由既有的制度造成的,在此制度之下,一群人有權力去邊緣化和壓迫另一群人。馬克思最早提出了人類群體之間的二元衝突,即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現在,後現代主義者總結了越來越多的類似的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二元對立:

 

以種族為基礎,是白人與有色人種;

 

以性別為基礎,是男性與女性或生理性別與自認性別;

 

以性取向為基礎,是異性戀與其他取向;

 

以宗教為基礎,是基督教與其他宗教;

 

以意識形態為基礎,是保守派與進步派......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幫助下,人們可以被無限地分組。處於壓迫階級的人,因為身份上的特權,對被壓迫的人有無法救贖的原罪。

 

很明顯,這個理論存在邏輯缺陷。如果人是善的,他有自由決定自己的選擇和意義,那他怎麼可能同時成為邪惡的壓迫者呢?答案是當一個人成為壓迫者的時候,他就成為了系統的一部分。因此,他被非人化了,人性的完美就無法應用在他身上。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制度是由有限有罪的人發展起來的,所以其中一定有根本的缺陷、錯誤和弊端。現代和後現代的思想家們在找出這些弊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對人的扭曲。當然,人類社會也有壓迫,比如民權運動前美國對黑人的隔離。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大多數制度或多或少是為造福和保護制度下的人而建立,其中一定有一些內在的真和善。所以否定這些制度,也是否定人類在建立制度時所有的努力以及制度包含的真和善。無論如何,後現代主義的終極目標是要拆除所有的人類制度,比如改寫歷史、取消文化、取消警察經費,讓人徹底自由

 

對上帝的拒絕並沒有停止,因為人類要抹去任何來自上帝的痕跡。後現代主義者試圖把破壞人類自由的外部強加的東西,與人類自己擁有的東西區分開來。在否定了超越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之後,下一步就是創造人的自我。後現代人追求的是對人身體的完全控制。在獲得性取向的自由和墮胎的自由之後,下一步就是擁有選擇性別的自由。在後現代思想中,性別不再是天然的生理體徵,而是由社會所建構的一種狀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由選擇任何他//他們想要的性別或身份。人們不僅在爭取去自認性別的衛生間的權力,甚至也在爭取權力,讓父母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進行激素治療,轉變為想要的性別。這種做法明顯是人對上帝創造的叛逆。

 

根據聖經,上帝起初造男造女,在最初的設計中只有兩種性別。而且,根據耶穌復活後,雖然開始人們沒有認出祂,但所有人都知道祂是男人的事實,我們也可以合理猜測在復活後,每個人仍然會保留自己的性別。總之,後現代的人要否定上帝所創造的性別這個生理特徵。但有趣的是,人們似乎還不能接受種族的自我認同,雖然每個種族都有相同的祖先亞當和夏娃,表明種族並不是上帝原始創造的一部分。後現代主義試圖通過改變人的定義來抗衡上帝的創造。

 

我們不知道人會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就像中國神話中的哪吒,他為了和父親斷絕關係,肢解自己的肉身,把骨肉還給了父母。從根本上說,人的身體和與之俱來的所有能力都是上帝所創造。為了擁有"自由",要擺脫上帝的控制,人只會一無所有。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是人類拒絕上帝和一切與上帝有關的事物,同時把一些上帝的創造據為己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從上帝那裡獲得更多的自由和權力,人拒絕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那麼,人是否獲得更大的自由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為現代人確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的個人權利。隨着科技的發展,人也有了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更長的壽命。但正如布拉格在《人的王國》中所指出的,人類所有現代化的努力都有自我毀滅的傾向,都必然失敗。[9]現代主義及其對理性的超強自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崩潰,尼采的哲學做了法西斯主義的幫凶,而共產國家的傾覆和共產國家中的人道災難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失敗。

 

有趣的是,當馬克思主義在共產主義國家失敗時,馬克思主義的改良版卻在西方世界蓬勃發展起來。集體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後現代主義從個人主義開始,也發展到集體主義。

 

在後現代敘事中,每個人都不再是獨特的個人,而是由許多標籤定義的交叉性存在。整個社會按群體劃分之後,權力也發生了逆轉。一個白男異性戀基督徒屬於每個二元衝突的壓迫者,因此,他應該是新的社會階層中最底層的人。另一方面,人也會因為有更多被壓迫的標籤而提升階層。這種等級階層是可以變化的,取決於當前時代的主要矛盾。

 

這種等級階層與中國共產黨文革時期的社會等級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每個人都有出身,由他出生的家庭決定的。越貧窮越革命。如果一個人出生在地主家庭,他就會被剝奪上學工作的機會。今天,類似的事情也在美國發生。一個亞裔男孩進入藤校的機會要低於其他有色人種的孩子,即使他的考試成績更好,課外活動成績更多。

 

下一個問題是,這種後現代思想為何在社會上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它起源於大學的人文社科系,進而在主流媒體、公立學校、政黨、政府甚至基督教會都成為主流思想。難道是因為追隨者的聲音特別大,方法也簡單易行嗎?確實,把不認同你的人貼上種族主義分子、性別主義者、仇視伊斯蘭教分子、恐同者和法西斯主義者等標籤,肯定比認真辯論更容易。後現代思想的流行原因很複雜,但肯定不是因為它的理論更合理、令人信服。相反,後現代思想中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比如一個人可以自我認定性別,但不能自我認定種族。比如人們誇耀自己對科學的信仰,但同時也譴責科學是種族主義。比如為了促進變性女性的權利,不惜踐踏生理女性的權利。當一個極端穆斯林在同性戀酒吧大屠殺時,主流媒體都保持沉默,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然而,這些不一致並不會影響到後現代主義者的信念。因為作為尼采哲學的繼承人,後現代主義者認為,理性是惡的,所以沒有必要追求邏輯自洽。然而,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一樣,同樣具有自毀的傾向。這種思想最直接的破壞是,人們不再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而是把自己的問題歸咎於社會、文化和他人。現代性別理論和批判種族理論已經對社會尤其是年輕人造成了混亂和困惑。而目前,法律和秩序正在受到嚴重攻擊,可以預料未來會有更多的災難和悲劇發生。

 

除了身體、本能和情感之外,人認為屬於自己的就是內心的渴望。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和決定,是出於自己的需求或渴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提出,人有生理需要,如食物、水、溫暖和休息、也有安全需要、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都是人類行為的動機。[10]這裡大部分需求是來自於人自身,也有一部分是與他人相關。顯然,現代心理學忽視了人的很重要的一種需求或渴望,那就是對超越和永恆的渴望。當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否定上帝,拒絕超越價值時,他們把真理、善良、道德、聖潔和永恆誤認為是基督教或意識形態強加給人的理想和概念。其實,所有這些價值和對這些價值的追求,都是人自身內在的渴望。正如保羅在羅馬書214-15中指出:

 

“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


人心中有良知,良知可以幫助人判斷是非。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11](孟子,公孫丑上)就像人有身體,人內心中也有對真善的基本認知與追求。否定這些超越性價值和對價值追求,使得人變得十分膚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後現代世界,人們不再像尼采那樣極端,仇視和拋棄所有的價值理念。比如德拉達要解構法律,但他說正義是無限的,不可估量的,不可解構的。事實上,在後現代世界裡,有些理念是被大力提倡的,比如愛、社會公義、善良,雖然每個人對這些價值理念的定義不同。後現代主義的吸引力也在於它強調個人的自由、平等和尊嚴,與人類對自由、尊重和認可的渴望是相通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人為什麼要追求這些理想?原因是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傳道書3:11)。對永恆的渴望,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其實就是對上帝本身的渴望。上帝不僅擁有真理、良善、愛和公義等屬性,並且上帝是所有這些屬性和理想的本體。後現代主義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理想是自由,即人對自己生活的控制,為此人與上帝決裂。

 

上帝其實比人看重人的自由,因為祂不僅賜給人的自由意志,而且神子耶穌還死在十字架上,把人從罪和死亡的束縛中解救出來。正如聖經所說:真理必叫你們自由(約翰福音8:32)。只有認識真理,認識耶穌基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人只有順服上帝,讓自己的欲望與上帝的旨意一致,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是基督教中似非而是的真理。選擇性別,流產胎兒,吸毒卻不用坐牢,都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滿足於上帝賦予他/她的真實身份,不在衝動下做出錯誤的決定,不犯罪。人對愛、尊嚴和認可的渴望,也只有創造者上帝才能真正滿足。沒有比上帝的愛更大的愛了,因為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為了救贖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人所渴求的完全接納,也只有上帝可以給我們。所以,人所有的渴望,只有上帝自己才能滿足。後現代社會中,認同人的真實渴望,是基督徒與人分享福音的起點。

 

除了重視人們內心的渴望,後現代主義也強調人們的情感、感受和體驗,而不是理論的一致性。現代主義曾經把理性當作偶像,今天人們對感情的執着,也到了偶像化的程度。傷害人的感情,成為最大的、不可饒恕的罪過。其實,人的感情和理智一樣,也被罪污染了。所以,基督徒不需要迎合每一個人的感受來分享福音,但我們可以用更多的親身經歷和更多的情感來呈現福音。畢竟,基督教的信仰是從上帝道成肉身開始的,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真理有恩典。聖經中的福音書也沒有寫成系統的教義,而是記述了耶穌基督在世上的生平、教導和行為。並不是說神學將變成基督徒的見證集。但神學應該有更多的活力和激情,反映聖靈充滿的豐盛喜樂的生命。

 

浪子無論做出什麼樣的人生決定,結局都是筋疲力盡、飽受屈辱和走投無路。只有回到父親身邊,享受父親為他預備的一切美好豐盛,才是救贖自己的唯一的方法。其實,上帝這個父親,不止於此。祂擁有超過我們有限的理解和想像的一切奧秘和榮耀,祂邀請人加入祂愛的關係和祂榮耀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基督徒也是浪子,因為我們沒有活出與所蒙恩召相稱的生活。我們仍在這個未贖的身體裡與所有的受造物一起勞苦嘆息。只有在耶穌基督再來時,有了復活的身體,我們才能與神完全合一,永遠享受神的同在。


注釋:

[9] Rémi Brague, TheKingdom of Man: Genesis and Failure of the Modern Project. (NotreDame,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18), 212.

[10] 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Row, 1981).

[11]孟子,孟子,公孫丑上,六。


張青 來自中國大陸,現在美國神學院讀書。



請閱讀有關文章:

前輩們走過的路:歸喀斷札(含音頻)

前輩們受過的苦:歸喀斷札2(含音頻)

前輩們的盼望: 歸喀斷札3(含音頻)

2020記憶:珍藏寶貴時刻(含音頻/視頻)

主日信息: 當今世代所需要的聖徒(王峙軍牧師/含視頻)

致我單身的姊妹:與主聯合,單身也美好!(含音頻)

生命見證:他們跑完了當跑的路程(含音頻)

深度文章:走出老底嘉(含音頻)

何為神的呼召?(含音頻)

深度文章:聽到神的呼召我當如何預備自己?(含音頻)

父母親當如何教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含音頻)

主日信息:主耶穌啊,我願你來!(王峙軍牧師/含音頻)

深度文章:詳解“太初有道”(含音頻)

基督徒,你能做到這五個超越嗎?(含音頻)

深度文章:探究“生命之源”!(含音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這次大選教會分裂挺厲害的,講講我的故
2020: 敞開我們的心
2018: 好文推薦:馬大服事受責備,問題出在哪
2018: 法利賽人ZT
2017: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一個習近平,
2017: nngzh弟兄請安靜幾天, 不要陷於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