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神秘主義(蔡麗貞)
送交者: 誠之 2008年08月16日17:00:40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空中主日學:神秘主義 蔡麗貞 http://ch2.goodtv.tv/category_text.phtml?setid=76&order=5&filename=UB053 一、前言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空中主日學的節目,我是蔡麗貞。我們進行的是教會歷史的專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專題是『中世紀的神秘主義』。 二、神秘主義介紹 作家卜大中先生說:神秘主義在我們這個現在的社會,流行的一塌糊塗。人人都說世紀末到了,神秘主義抬頭了,神秘主義一如道家,它在儒家顯學之下,從來沒有間斷的,以非主流的意識形態方式,真實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作息。即使在西方,神秘主義在民間,也有著比想象還要大的市場。 最近在坊間有一本暢銷書,叫做<走出基督教>。作者是一個基督教團體,聖靈學校的姊妹,由於這本書的書名很聳動,走出基督教,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看。作者說:過去她接受到的教會教導跟訓練,都是比較用理性的思考,那麼她撐得很辛苦,很痛苦、很無力感,現在她決定不要聖經的知識,她只需要聆聽聖靈的聲音。我想聖經知識,或者是研經,研究聖經,跟聽聖靈的聲音,不應該衝突。聖經的作者,或者是寫聖經注釋的學者,都需要用理智去分辨,用思考去判斷,乃至於去回應上帝的啟示,如果只要聖靈的光照,而不要研經的功夫,那麼終會落入神秘主義的路線。 A. 神秘主義的定義 我們來看什麼叫做神秘主義,神秘主義跟神秘經歷不一樣,一個基督徒的一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神秘的經歷,然而神秘主義卻不是這樣。神秘主義是指一種哲學,也就是說:藉著個人的宗教經驗,去直接的認識上帝、經歷上帝。中世紀的神秘主義,因為不滿於透過聖經來認識上帝,他們認為透過聖經的知識,是比較間接的認識 神,他們要直接的認識 神。那麼怎麼樣直接去認識上帝呢?就是藉著個人的禱告、禁食,或者是領聖餐,就是天主教的望彌撒,或者是沉思、默想…等等,去經歷對上帝直接的認識。 B. 神秘主義的發生狀態 那麼神秘主義在狀態上,會有不同的型態跟程度,有些人的神秘經歷是剎那之間的。譬如被神的靈大大的感動,或者是充滿,有些是比較持續性的狀態。譬如中世紀有一位修女,她的名字叫做Catharine,她曾經多次在領聖餐的時候,進入那個神秘的經歷,她長時間的進入那種忘我,與神聯合的狀態,聽說每一次,可以維持三、四個小時。 神秘主義,並不是基督教獨有的特色,很多宗教、很多文化,都有神秘的成分,就我們基督教而言,聖經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一到四節這麼說,我讀給各位聽:「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說到主的顯現和啟示。我認得一個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我們都知道這個人,是指保羅自己,『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說: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in the body,或在身外out of the body,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不知道保羅在講什麼?好,保羅說:『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我相信保羅一生,常常會有這種經歷,但是保羅他很少提到這樣的經歷,而且提到的時候,都十分的小心,因為這種經歷,是超出人的語言所能夠描述,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才會體會。 德國的學者,為神秘主義下的定義是這樣,他們認為是一種與上帝直接接觸的經驗,而當這些經歷,成為宗教生活的目標,而為生活的哲學,以追求與上帝合為一體為目的的時候,那就變成了神秘主義。 神秘經歷對我們基督徒而言,我們不需要去排斥,我們一生多多少少,都有曾經被上帝的愛所觸摸過touched,或者是被上帝的愛,感動得流淚的經歷。神秘經歷不需要排斥,但是神秘主義,我們卻應該留意,我們當避免,因為它的理念有一些缺失。 C. 類似的神秘主義 神秘主義早在初代教會就已經出現過了。希臘文化的新柏拉圖主義,是基督教神秘主義的始祖。 在希臘文化之前,東方的佛教、印度教,也有神秘主義。曾經在校園流行一時的瑜珈術,或者超覺靜坐,就是其中的一支。這種神秘主義,他們提倡可以使人見到理性所不能見到的事物,當人進入神秘的境界的時候,便不受到理性感官的限制。在那個經驗,在那個境界裡面,沒有欲望,沒有不安,我們可以享受真我以及自由,我們可以在其中得到釋放,我們可以與天地之靈合為一體,所謂 神成為我,我成為神,這個在基督教的神學裡面,我們稱它叫做泛神論,廣泛的泛。 二、從真理來解讀神秘主義的謬論 泛神論是異教的思想,就是認為天地就是 神, 神就是萬物。那麼基督教的神觀,跟泛神論是絕對不同的。 A. 神不能被物化 有一些詩篇,譬如一百零四篇,詩人透過上帝在自然界的作為,邀請我們來欣賞上帝的尊榮,來瞻仰上帝的威嚴跟榮美。我們從上帝供養自然界的萬物,那種奇妙的作為,來認識上帝的智慧與豐富。天地萬物是上帝所造的,但是萬物卻不可能是上帝。有一些基督徒,在追求神秘經驗的時候,也會有與 神聯合的經歷,甚至會認為 神在我裡面,我在 神裡面。那麼遇到這樣的景況的時候,我們也要很小心的解釋,因為所謂與 神聯合,這個應該是指在愛中與上帝聯合,而不是指本質上的聯合。因為人是受造之物,而上帝是造物主,人雖然有上帝的形象,可是人卻不具有,上帝超越的本性。 B. 人非 神 基督徒即使努力的追求超凡入聖的境界,依然是受時空限制,依然是有生老病死的受造物,抹殺造物主與受造物的區別,這個是異端的說法。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就是提倡人人都有神性,人人都可以成為上帝,人人都有神性的潛能,這個是混淆了 神跟人本質的區別。摩門教也是如此,摩門教認為,上帝也是從人變來的,人人裡面都有神性,人人都有成為上帝的潛能,這個跟聖經是明顯衝突的思想。 C. 救恩福音勝於神秘主義 我剛才已經講過了,神秘主義不是基督教的特色,很多的宗教,很多的文化,都有神秘主義的色彩,除了追求最後與 神合一的目標以外,有時候也會有一些附帶的神秘經驗發生。譬如會見到異象、會魂游象外、會做異夢…等等。不過神秘主義的大師們,通常會把這些神秘經驗,當作是比較次等、比較次要的經驗。他們會認為與上帝聯合才是最高的境界。基督教的特色,應該是十字架的福音,而不是神秘的經歷。 三、推敲探討神秘主義 中國教會的信徒,所景仰的一些神秘主義的大師,譬如羅炳森師母。羅炳森師母所寫的一些書,幫助了許多人在靈程上的進步,羅炳森師母在『等候 神』 這一篇文章裡面提到,親近上帝的甜蜜,她說:『任何時候,如果你願意撥出幾分鐘的時間來,單單的注視耶穌,你不一定要祈禱,你只要單單的等候耶穌,注視著耶穌的面龐,渴慕與耶穌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你似乎領受的不多,可是假如你把握每一個機會,不久你的靈魂,就會饑渴的要耶穌,耶穌自己的甘甜,也會臨到你,你們便會如愛人一般,寧可悄悄的溜開,哪裡怕是一、兩分鐘跟耶穌在一起,也遠遠勝過跟你的朋友聊天,或者是看書,或者是休息,或者是吃東西。』 羅炳森師母說:當你感到疲倦、急躁、情緒不安的時候,幾分鐘跟耶穌相處,在耶穌同在的寧靜中,會甦醒你,遠超過世上一切其它的。倘若我們多注視耶穌,而少注視我們自己,少一點注視我們的朋友,或者是臨到我們的試煉,少一點注意我們的失敗,我們的生活狀況,少一點注視世界,或者是肉體… 等等,如果我們願意多注視耶穌,我們會越來越多的反映耶穌的形象,並且我們的冷酷,我們的不潔、脾氣、自私,會漸漸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親切、純潔、溫柔、仁愛,變得榮上加榮。這是羅炳森師母,在親近 神的文章中所提到的,我必須承認,這樣的文章跟境界,可以幫助許多信徒,多一點渴慕上帝的同在。 但是歷史上有另外一位神秘主義的大師,她是法國的蓋恩夫人,她在描述上就比較大膽,以至於在她那個時代,她曾經被教會定為異端,我個人認為她在教義上,應該不至於有太嚴重的錯誤。蓋恩夫人在<馨香的沒藥>這本書,是聚會所福音書房所出版的。<馨香的沒藥>這本書裡面,有一些比較危險的描述,譬如蓋恩夫人說:祂吸引我,「祂」就是上帝,祂吸引我,一步一步的進入祂裡面,一直進到完全進入祂裡面,好象是河水流入海洋一樣。剛剛進入海水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分辨,什麼是河水、什麼是海水,但是等到越來越進深的時候,等到進入大海洋的時候,二者合而為一,就無法再分辨,什麼是河水、什麼是海水,什麼是 神、什麼是我。那麼蓋恩夫人的作品,雖然引人入勝,但是在閱讀的時候,必須要小心謹慎。 有一些神秘經歷的基督徒,最好還是要學習保羅三緘其口,免得說不清楚,招來誤解。我們中國文化也有神秘主義,中國人很熟悉的氣功,譬如太極拳。太極拳所講的太極,或者是無極,其實就是指天地之靈,太極拳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與天地之靈合而為一,也就是通靈。一般說來,介紹一些功夫氣功的東西,一般說來東方的功夫,我們可以把他分成兩類,一類是外功,或者是動 功,就是有動作的,譬如空手道,而內功或者是靜功,這個是講求內在的運氣,那譬如氣功就是屬於內功。 太極拳在開始的時候,是屬於動功,可是最後會進入運氣的階段,就是靜功了。太極有運氣的階段,而瑜珈也有放空入定的境界;佛教的打坐,或者是禪宗的坐禪,都是屬於靜功的領域,或者是內功。通常外功比較安全,因為活動的範圍,主要是筋骨的運動,而當進入靜功,或者是內功領域的時候,會變得比較危險,因為它已經開始要藉著運氣,來打通你的筋脈,以求能夠達到靈魂出竅,或者是通靈的階段,因此都有可能,會引來邪靈的干擾,所以要特別的小心。他的思想很純正,頗得馬丁路德跟加爾文的賞賜,兩位神學家都稱Berna是中世紀最具福音精神的學者。 四、神秘主義的四大特徵 A. 不可言傳的經歷 神秘主義者都會表示,與神相交的經驗,極其甜美,非常喜樂,非常的高超,然而無論怎樣的說明,都很難說得真切,必須要自己去體會。那是一種經驗,而不是知識,而不是理論。德國有一位神秘主義的學者,他曾經這樣的說:「即使神學院的老師,要用自己的悟性,自己的理智,解釋神秘經驗,即使你解釋到天荒地老,也難以說明它的一點一滴。」另外一位神秘主義的大師John Tauler他說:「神秘經驗是什麼呢?是怎樣有的呢?人很容易經驗,可是卻很難明白。」這是神秘主義的第一個特徵。 B. 重直覺反理智 因為理智會產生懷疑,既然不是可以用言語說明的,那麼人就很難去相信。神秘主義者以為,當我們跟耶穌相交的時候,當天國臨到內心的時候,那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潔的真理,我們可以看到甜蜜的上帝,理智的思考,沒有辦法經驗上帝,唯有直覺才能夠達到。這是神秘主義的第二個特徵。 C. 強調靈魂的火花 把人分成靈魂體三個部分,人如果要用身體,去經驗超越的境界,那是不可能的,因為身體是最卑下,最污穢最犯罪的部分,而魂是比較中性,是屬於意志、理智跟悟性的範疇,但是仍然是沒有辦法接觸到上帝,人一定要用最高級的靈,去接觸上帝。那麼這個靈的部分,神秘主義者他們稱它叫做星星之火,靈魂的火花,就是我們在打火柴的時候,出現的那個星星之火spark of the soul,靈魂的火花。靈魂的火花就是人裡面,最潔淨的部分,是沒有被罪惡所污染,是與上帝同質的。你會發現,那其實就是危險的論調。一但人不肯承認自己完全敗壞墮落,如果你認為人裡面,還有沒有被罪惡污染的部分,那麼就會為行為稱義開啟了道路。表示說,人還是可以靠著自己來得救,那麼這正是教會歷史中,不斷死灰復燃,敗部復活的半伯拉鳩異端。 D. 強調神秘的經歷 那個過程是由自主進入不自主的狀態,與神相交是要經過一些的步驟,譬如要自潔,就是要認罪禱告,你要花時間跟耶穌親近,你要默想,那麼這些過程都是屬於可以控制的階段。然而只要進入與神相交的狀態,那就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步驟了,通常不會持續很久,事後也會說不清楚。氣功在入段的時候,手腳的動作也是由自主,進入不自主的階段。我們有一個姊妹,他去練氣功,練到一個階段,手腳就開始不聽使喚,甚至會做出一些佛教術語的姿勢,譬如天女散花,譬如蓮花座,這位 姊妹警覺了以後,立刻停止練氣功。所以常常會有人問我說,基督徒可以不可以練氣功呢?氣功安不安全呢?安全跟危險的界線,是很難劃分的,連氣功的師傅,或者是科學家,也沒有辦法準確地劃定界線,那我想認清人的有限性,會停留在比較安全的界線。什麼叫做認清人的有限性呢?就是一個人,即使他能夠運氣自如,即使他有特異功能,即使他可以為人治病,他應當知道,自己是很有限的人,他替人家治病也很有限,他仍然是會再生病的,他自己也是會死亡的人。那如果你有這樣的認知,你練氣功會比較安全。 五、神秘主義興起的原因 為什麼中世紀的時候會興起神秘主義呢?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教會,流行經院哲學。經院哲學就是強調理智的分析,追求知識的理論,企圖要用哲學來證明上帝的存在,把教會的氣氛弄得十分的冰冷沉悶,讓很多的信徒感到失望反感,所以就會又興起另一股潮流,就是神秘主義,來平衡經院哲學,經院哲學強調理智分析,神秘經歷就強調感性。其實理論說,神秘主義跟經院哲學,是水火不容的,但是中世紀有一些學者,卻同時身兼兩個身分,譬如那位很有名氣的神學家阿奎那,他又是經院哲學家,他又是神秘主義者,所以可見兩者是可以彼此互補的。 六、神秘主義的派別 A.丟尼修派 在西方的中世紀,神秘主義可以分成三派。第一派叫做丟尼修派:他是假借使徒行傳的一位希臘的官,一位信主的官,他的名字叫做丟尼修,丟尼修派的神秘主義, 他們注重與上帝神秘的聯合,以及人逐漸的神化。追求的過程通常是這樣,無論哪裡一個派別通常是這樣,就是先倒空,然後光照,然後聯合。倒空就是什麼都不想,讓思想停留在無底洞,黑暗的無底洞裡面,漸漸的會有一道上帝的亮光,進入你的思想中,那就是所謂的光照,當這道光進來的時候,就會進入一個超越理性,不可名傳的知識里。這一派會使用一些神秘的字眼,譬如說會進入比光還要亮的黑暗裡,這不可名傳哦。這一派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就是他們不喜歡講道成肉身的福音,他們不喜歡談十字架,因為肉身是卑下的,神秘主義就是要靈魂超越身體的挾制,要魂游象外,所以當然他們不喜歡講道成肉身的福音。 B. 拉丁派 第二派的神秘主義是拉丁派。這一派跟前面的第一派比起來,比較進步,那麼代表的人物,有一位就是聖伯納,還記得我在介紹修道主義的時候,曾經提過他Bernard of clairvaux。他的思想很純正,頗得馬丁路德跟加爾文的賞賜,兩位神學家都稱Bernard是中世紀最具福音精神的學者。 Bernard曾經說到,這種神秘經歷,不是靠著讀書得來的,也不是靠著知識得來的,也不是靠著懇切祈求得來的,而是因著上帝的恩典,難怪馬丁路德跟加爾文,會這麼欣賞他。也就是說:神秘經歷是上帝主動的賞賜,上帝要給誰就給誰。 C. 德國派 第三派是德國派,它的代表著作是German Theology德國神學,馬丁路德深受它影響。它的代表人物是John Tauler。它的優點是強調十字架受苦的信息以及福音,它強調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舍己的精神。 七、結論 馬丁路德他原先反對,第一派丟尼修派,他接受第二派拉丁派,他賞視第三派德國派,然而馬丁路德到晚期的時候,他發現這三派通通都有危險,因為他們都強調靈魂的火花。那麼John Towler曾經,給屬靈人下一個定義說:屬靈人就是靈魂有火花的人,也就說:人裡面有那個,沒有被罪污染的部分的人,就是屬靈人,那這樣的人,他們可以去尋求上帝。有靈魂火花的人,他們可以渴慕福音;馬丁路德認為,在救恩上人已經完全敗壞墮落,沒有一個人能夠主動尋找 神,是上帝主動來尋找我們,所以馬丁路德他在讀John Towler的書的時候,他就下了一個眉批,他用紅筆在旁邊寫說:所謂的屬靈人,不是有靈魂火花的人;所謂屬靈人應該是指,有信心的人。對路得而言,信心是外來的賞賜,是上帝給人的禮物,而不是指人天然的稟賦。 各位觀眾朋友,我們今天介紹中世紀的神秘主義,我們介紹到這裡。謝謝收看,再會! 註: 此信息文字直接自GOOD TV節目中選錄整理,並未經講員再次過目。如有疑問請參照原節目影音檔,或向GOOD TV洽詢。GOOD TV 網址:http://ch2.goodtv.com.tw
0%(0)
0%(0)
    上面兩篇都是好文,鼎 !  /無內容 - 柯思炫 08/17/08 (179)
    大小“靈恩”們真要好好讀讀此文!  /無內容 - 可以請教嗎 08/16/08 (328)
      可以請教嗎?什麼是“大靈恩”?什麼是“小靈恩”?  /無內容 - 肥田看如樹林 08/16/08 (237)
        泛指而已  /無內容 - 可以請教嗎 08/16/08 (261)
          問個問題,不是挑戰^_^,主耶穌、使徒保羅彼得約翰是靈恩嗎? - 肥田看如樹林 08/16/08 (272)
            See!這樣說,您自己說自己是靈恩嘍。至於 - 可以請教嗎 08/16/08 (290)
              您說得好!回歸聖經,忠於聖經,唯獨聖經,這是最重要的  /無內容 - 肥田看如樹林 08/16/08 (274)
                非常感謝!  /無內容 - 可以請教嗎 08/16/08 (256)
              我不怕被貼標籤^_^。我不以靈恩為恥,因為這靈恩本是神的大能  /無內容 - 肥田看如樹林 08/16/08 (245)
                我沒有貼標籤吧?!相反, - 可以請教嗎 08/16/08 (281)
                  呵呵,您沒有。萬一有人貼標籤,也沒事。因我不以靈恩為恥:)  /無內容 - 肥田看如樹林 08/16/08 (228)
                    基督徒誰以靈恩為恥?但追求的方式卻有所不同。  /無內容 - 可以請教嗎 08/16/08 (234)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我要向山舉目 (歌曲) test
2006: 請到這裡聽
2004: 08-08-2004(Oregon,Crater Lake 遊記
2004: 死之誘惑與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