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是《圣经》的末了一卷,对于我们来讲无比重要,但很多时候这卷书反而容易被忽略,有时我们觉得“读不懂”,又因其在神学上解释繁多,不知取哪一说为好。其实同《圣经》其它卷幅一样,《启示录》既被称为耶稣基督的启示,它的中心、内容以及目的都是紧紧围绕基督。 基督在福音书中是一位人子,是一个柔和谦卑,不喧嚷,不张扬,行为纯净的人。祂柔和谦卑可以任人拥挤祂,摸祂,挨着祂的胸膛;面对痛苦忧患的人,祂的慈爱怜悯无不表露出来,祂医治赶鬼,抚慰伤痛;面对饥渴无牧人的羊群,祂开口教训恩言,责备不义,使人迷途知返,听信福音。祂在为人的生活中与常人无异,祂与罪人同席吃喝,祂为孩童按手祝福。祂是我们慈爱的主,是可亲可近的人子,是救主耶稣。
在《启示录》中基督是审判教会的主,荣耀的国度之王,被杀的羔羊。在祂有完全的查验,完全的权柄,完全的公义。 《启示录》二、三章是主给教会的七封书信。在这里祂的形象是荣耀加上威严的,祂的眼目如同火焰,这表示祂完全的鉴查,穿透和分辨;祂的脚好像在炉中锻炼过的光明的铜,祂的脚是践踏的脚,祂自己曾经试炼,如今祂已得着权柄来审断一切的人,这审判从教会神的家起首。祂的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这是表示主的声音充满威严不可抗拒,面对祂重价买来的教会的背道,祂宣告祂的审判绝不姑息,祂的奖赏也决非不义。祂在每一封信中劝告祂的儿女----“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这启示我们,七封信中的每一封都不只是给当时的那个教会,也是给所有其它的甚至包括现今的教会。在这些简短的书信里,我们看到行走在金灯台中间的主有何等的鉴查,祂几次提到“我知道”来赞许祂的教会在爱心劳苦信心知识等方面为祂作的见证,但这并不涂抹教会的失败跌倒,教会在真理上的妥协是主所不容忍的,教会因搀杂了世界的方式而表现出的普世“繁荣”也是不得主称许的。
教会一词的本意是蒙召出来的一群人,教会是基督在地上的身体,唯有基督是头。信徒在地上是做客旅是寄居的。而今,教会在地上生根了,并以一切属世的方式向世界妥协,以求世界的青眼。多少时候教会在世界的影响面前选择随流,主的名不再被高举,教会的需要和昌盛的现象主宰工作的方向。主在这时只是一面旗帜,一个招牌,而失去了作头的权柄与尊崇,这是巴兰的教训。而充斥在教会内部的圣品阶级制度更是将主与信徒隔离开来,将主的身体分门别类,这退回到了旧约时代的祭司体系,是轻看并践踏主的血。我们看得见主对这事的态度,在他屡次提起尼哥拉党时,相信这个字原文中征服等级的含义会引我们明白主话的深意。我们今天在主的怜悯中,不该失去警醒的心。主仍在每封信里呼召得胜者,祂渴望得着完全属祂的信徒。在主眼里,教会既是一个团体,也是每位单个的信徒。教会的失败既是全体的也是个人的,得胜的教会不能包括失败的信徒,而得胜的信徒却可能产生在一个失败的教会里。所以我们当为自己的行为向主负责,竭力奔跑前面的路。 基督在这七封书信中完全明了教会所做的一切,因此他查验到我们人所不见的暗中的失败、冷淡、搀杂、妥协以及跌倒,外面的工作可以继续,但里面的光景却不一样了,起初的爱心却遗失了。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吗?主在这里没有提到软弱,祂已经不给我们的失败留余地,这是审判的基督所发出的何等可畏的信息。我们所找到的一切借口都不被纪念,这是《启示录》与福音书根本的不同。 我们感谢我们的主,祂在《启示录》第一章里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何等奇妙!预言的目的原来是为了让主所爱的人听见就遵守,以逃避将来要有的忿怒。我们怎能轻看主所说的,祂在福音书里如何多方地劝说当世的人,就也在《启示录》中一再地呼召今世的信徒听祂在圣灵里所说的话,因为祂是那起初的,也是末后的。祂知道要来的是什么,祂爱凡属祂的,祂要他们在收割的时候已经成熟,好被祂收聚在仓里。我们也为此感谢祂。 主耶稣啊,我愿祢来!但愿这是我们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