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七章说人被罪辖制在律法下的无奈。第八章说靠着信就得以被称义,因为圣灵在耶稣基督里释放了我们。后面第九章是救恩的金项链,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注意这里不是“谁能控告神所预定的人呢?”)谁能定他们的罪呢?给信徒一个确据。下面就是保罗为因信称义的辩护。保罗是要阐明关于拣选,神有完全的主权。他设定(预定)信的人有永生,而不是行为好的有永生,也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受割礼的所谓的选民就有永生。这里的拣选不是拣选张三李四,这里的拣选是有一个原则的,信就被拣选,就有永生。对那些以自己行为为傲的人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10:3)。所以,保罗在说完神拣选雅各不拣选以扫后引用旧约的话“我要伶悯谁,就伶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9:15)”堵这些人的嘴。因为雅各和以扫还没有出生,自然还没有恶行。他的结论不是神不知为何就要拣选雅各这个人。他的结论是救恩跟人的行为无关。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罗9:11)。他这里仅仅是强调神拣选的主权,怎么拣选我说了算。
神拣选雅各岂是无缘无故的?虽然雅各人品不怎么样,但是他以神为神。以扫就为了一碗红豆汤而看轻了神的祝福。神没有拣选人们眼中似乎很憨厚朴实的以扫却拣选了鬼诈的雅各,原因是雅各信,以扫不信。
【这里的 emphasis 是不止没有行为,连信心都还没有,神已经做了拣选(预定)。】
拣选和预定是不能随便互换的。这里强调神拣选谁跟他的行为无关,比如雅各狡诈。没提信心不等于强调没有信心神就已经做了拣选(预定)。拣选绝不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标准的。那个不叫拣选,叫随机的拿。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注意不是预定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注意这里没有“也不在乎人的信心”),乃在乎召人的主(罗9:11)。保罗强调跟人的行为无关,跟呼召人的主有关。怎么呼召的?信的人有永生。
【如果是条件预定,神不可能在雅各“以神为神”之前就说:“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神预知雅各的敬虔(注意,不是预定了雅各的敬虔),神因此喜悦他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神不可能在雅各的敬虔表现出来以前说这话呢?再者说了,创25章里关于双子的出生神没有说这段话。这段话是在玛拉基书里说的。
【“条件预定”重点在预定 condition,condition 被 meet 之间是没有所谓“条件预定”的。这里的经文却明明地教导特别预定(预定人,不是预定条件)。】
我没读出来明确的特别的预定。我不认为这里是预定,这里其实也就是个预言。所以,无所谓条件不条件。我拿雅各的敬虔说事只是说神喜悦雅各不是无缘无故的。要不然神真是喜怒无常了。
【Once again, 这里的重心在于“拣选”。神要愚拙的,不要有智慧的,这里面有主权的伸张。如果神设下“条件预定”,那么神要选愚拙的还是智慧的,决定权就在人手里(“信的”和“愚拙的”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集)。也就是说,如果信的是智慧的,神就只能选智慧的;如果信的是强壮的,神就只能选强壮的,没有所谓的“神却拣选了……,叫……羞愧”。这段经文也完全应该改成“神却拣选了那信的,叫不信的羞愧”。】1Co 1: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Co 1: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1Co 1: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看你这里的讨论,愚拙和智慧似乎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定义一样,因为你还说什么两者的交集。我觉得所谓的愚拙和智慧指的是下面经文(其实是林前1:27-29的前面)说的愚拙和智慧。这里信的人就是“愚拙的”。
【这段经文的主旨在:预先所知道的人=预先所定下的人=召来的人=称为义的人=得荣耀的人“被召多,选上少”完全是另一个 context,应该分开处理,不能说这里的“召”跟那边的“召”都用了“召”,所以就是同一批人。】
救恩的金项链强调的是主必保守那信他的人。我拿“蒙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说事儿是指出金项链里为了语气的连贯,中间省略了一些东西。并不是蒙召的人都会得荣耀。那蒙召了来的,又与圣灵有份的(希6:4-6),还有可能失去救恩呢。
举例:科大校长到一个中学做招生宣传“特招到我们学校来的,都给安排在一个少年天才班里,给他们开小灶,他们要接受特别语言培训,最后安排他们到国外进修”。这段话里面的开小灶,语言培训,出国进修也是一个金锁链。做完一项就做下一项。是不是最后所有特招的人都出国了?不一定。他说谎了吗?没有。这是学校的培养计划。每一个上科大少年班的同学都有希望出国。至于中间有因为肝炎或者神经衰弱被退学的有必要提吗?要是说的滴水不漏的那话的连贯性就不好了。所以,这个救恩的金锁链要按郁金香那么解释的话还需要有更多经文支持,因为经文可以解释成这样也可以解释成那样,需要更多的明确经文支持。毕竟有“蒙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这样明确的经文在这里。还有希伯来书6:2-6节这么明确的经文。如果没有郁金香的预设,你说说看两个召的对象怎么就不是同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