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結婚? |
送交者: 思風 2017年02月23日23:35:34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
子女和父母一起參加相親,最終選擇伴侶的決定權究竟在誰手裡? 現在相親網站上那滿滿的標籤:年齡,學歷,畢業學校,月收入,是否有房有車,戶口所在地......你在選擇伴侶時,最看重什麼? 如今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耐心去看到一個人的真正模樣,漸漸在愛情中用腦而不是用心,漸漸忘記了這些標籤背後,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存在。 我們到底為了什麼結婚? 最近金星的《中國式相親》這個節目開播了,被朋友推薦我看了第一集,然後我有些激動。 這個節目玩出花樣的地方就在於,金星主持的相親是帶上爸媽一起相親,男嘉賓全家出場,然後男嘉賓推到幕後的房間觀看現場情形,只留下父母為兒子選擇未來媳婦。當然,男嘉賓有權力在任何時候打電話進來,要求跟父母通話。 第二位女嘉賓 節目最高潮的部分是當第二位女嘉賓出現的時候。因為第一位女嘉賓是一位長得神似陶晶瑩的,活潑開朗的留日女博士。所以當第二位女嘉賓神仙姐姐般出現在現場的時候,男嘉賓和家長們都很激動。 可事情的第一次反轉,就出現在女嘉賓開始播放自己的VCR時。她是一位40歲的,帶着一個11歲孩子的單親媽媽。的確,她看起來也就25歲。在後台的男嘉賓們一下子炸開鍋了,之前還很開心的家長們也開始緘默不語。 沒有一個家庭為她亮燈。可是就在這時,第二次反轉出現了:一位23歲的男嘉賓在後台按下了燈,選擇了女嘉賓。男嘉賓從後來出來見女嘉賓。這個時候,他的媽媽着急了!媽媽下面的這一習話,深深觸動了我寫今天這篇文章。 在女嘉賓還沒表示要不要接受男嘉賓時,男嘉賓媽媽,用幾乎是質問的語氣說:“20歲的男人是期貨,30歲的男人是現貨,40歲的男人是搶手貨。10年之後你就50歲了,你有什麼把握可以讓一個30多歲的男人留在你身邊?” 當男嘉賓表示就是很喜歡姐姐的時候,他媽媽再一次焦躁起來:“進我們家門的兒媳婦,可要給我生兩到三個的。” 今天,我想邀請親愛的你聊聊相親,以及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結婚這個話題。 愛一個人除了外在條件, 更重要的是用心看 臨床心理學家邁克懷特曾經說過:我們都生活在主流文化的巨大耳語聲中。什麼意思呢? 用我很喜歡的一個比喻,就是主流文化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般,我們看不到,卻時時被影響着。而邁克懷特所說的這個巨大的耳語聲,也在表達着主流話語對我們的影響。 《中國式相親》裡那位媽媽的“20歲的男人是期貨,30歲的男人是現貨,40歲的男人是搶手貨。10年之後你就50歲了,你有什麼把握可以讓一個30多歲的男人留在你身邊?” 讓我不寒而慄。 我可以理解她看到自己兒子要選一個比他大17歲的女人時,心中的焦慮和擔憂。但這並不是她用年齡去貶低一位女性價值的理由。那麼請問40歲的女人是什麼?爛菜花嗎? 金星在節目裡說了下面這樣一段話:“跟有閱歷的女人在一起,真的不累。我現在經常反思我和我先生的婚姻。我是36歲認識他,38歲嫁給他。當時我拖着3個孩子,而且我還有那麼大的背景和故事。但是我的閱歷告訴我,怎麼跟我的男人接觸。” 金姐的這段話讓我很感動。的確,一個敢愛她的男人,需要擁有很大的智慧和勇氣。並不是因為她從前是個男人,也不是因為她當時的年齡,而是因為她的睿智與成熟,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整個世界的熱情,並不是任何一個男人都能夠與之匹配的。 “進我們家門的兒媳婦,可要給我生兩到三個的。” 這句話我聽得我有些錯愕。我們到現在都還在用孩子去評判一個女人的價值嗎?一個妻子是否選擇生孩子,什麼時候生,生幾個孩子,是否應該有夫妻兩個人共同商議,而不是婆婆說了算? 其實聽到這位媽媽在節目的最開始還說過這樣一句話,她說:“手涼的女孩不能要。因為我是營養師,所以我知道手涼的女孩是宮寒,不容易生育。” 我們,就是在這些主流文化的耳語聲中長大的。女人的年紀,緊密地跟她的生育能力聯繫在一起。 我甚至在想,那位媽媽在說着這些用生育能力來評判女性價值的話語時,是否意識到自己也是一位女性?是否意識到,如果她是那些並不能生育的女性之一,她作為女人的價值是否會降低? 這些聲音還包括一切對於男性和女性價值的物化。看看相親網站上那滿滿的標籤:年齡,學歷,畢業學校,月收入,是否有房有車,戶口所在地...... 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耐心去看到一個人的真正模樣,漸漸在愛情中用腦而不是用心,漸漸忘記了所有標籤背後,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存在。 愛是一門藝術, 婚姻是這門藝術最好的修煉 《布魯克林》 首先,婚姻並不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我們逐漸開始從主流文化的聲音中把自己解放出來,意識到婚姻是我們的自主選擇,而不是一項,在某個年紀之前必須完成的任務。 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作為一個諮詢師,在聆聽了那麼多不幸婚姻的故事之後,我一定要為所有被父母“脅迫”着結婚的男女站出來說一句話:親愛的跟我年齡相仿的兄弟姐妹們,如果你還沒有結婚,那麼請你永遠不要因為自己“應該結婚了”而結婚。 我目睹的不幸婚姻,大多數是在雙方並不匹配,甚至心智也遠不夠成熟的情況下,不是因為相愛,而是因為“應該結婚”了而結合的悲劇。 禪者林谷芳先生曾經說過:愛情,是一個緣起性最高的東西。什麼叫做緣起性呢?就是它由很多的,甚至我們都無法解釋的因緣和合而成,因此也會不斷變化。愛情這個一定會變的情感,怎麼樣能夠變得更美好,而不是變得了無生機,需要一個人在經歷和反思中磨礪出來的智慧。 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很好的經營婚姻,它需要我們不斷讓自己更加智慧。而我們知道,婚姻的不幸,也會是一個人生命中不幸福感的最大來源之一。美國現在的離婚率是57%,而在中國,北上廣深這4個城市的離婚率也在35%以上。 這背後當然有需要我們好好理解的,非常複雜的社會脈絡。但同時,一個我不得不說的婚姻殺手,就是一個人心智的不成熟。很多人都在同輩壓力,社會輿論,父母脅迫等等主流文化的聲音中,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婚姻是我們的,幸福與不幸福,也都需要我們,來承擔全部責任,這一點,好像還有人不太明白。為什麼說有人並不明白呢? 我在諮詢中,會有來訪者跟我說:“當時因為爸媽很喜歡他,所以就領證了。” 可是姑娘,更重要的問題是:你喜歡他嗎?你能想象自己未來跟他一起生活四五十年,然後覺得無比的幸運和幸福嗎? 我們都渴望被愛,可是這份愛,並不是一種消耗品,並不是我們自己“短缺”,就從別人那裡“補充”。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弗洛姆曾經說過:愛並不僅僅局限於某一個人,愛,是我們對待整個世界的態度。 弗洛姆還說:沒有人在真正愛別人的時候,自己沒有得到什麼。愛是一種增長的力量,而不是一份消耗品。 所以愛,首先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整個存有,和這個世界的態度。而婚姻,是一門修煉愛的絕門武功。 我們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愛,讓我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全神貫注地與別人同在,然後把這份跟世界連接所產生的,愛的力量,帶給自己的愛人,在與她/他的互動中,見證和陪伴彼此的生命歷程,用愛和自由,幫助對方成為她/他自己喜歡的模樣。 我們不再把對方當成是滿足自己需要的工具(不管這份需要是生育,金錢,權利,地位,性,照顧,保護,還是抵禦寂寞),而是真正把對方當作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去愛,去尊重。 所以親愛的,請你從現在開始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直覺,不再讓主流文化的聲音告訴你,你“應該”如何生活。請在全心全意地參與自己的生活中,建構你喜歡的價值和意義,建構你與這個世界的連接。然後帶着你在生活的磨礪中學習着的愛的智慧,去完整而尊重地愛一個跟你相似的靈魂。 愛是一門藝術,婚姻是這門藝術最好的修煉之一。而戀愛,則是讓愛從一種單純的渴望,變成一門藝術的必修課。 我們可以在必修課上學習,而不用急着去完成最艱難的修煉。當然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必修課上完了,也不要猶豫着不去迎接更有挑戰的修煉。 而這一切,你都有選擇的權利。你是你生命的專家,是全然對你生命負責的主人。願你把整個生命,都活成一件曠世的,愛的藝術品。 作者: Joy Liu心理工作者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紅葉:長篇小說:九針(96) | |
2015: | 張朴:一個大男人的眼淚(紀實小說之二 | |
2015: | 美國華人冰火故事:媽的老男友(6) | |
2014: | 轉貼:“皮皮魯”人物造型師朱新建因病 | |
2012: | 對比《失戀33天》電影和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