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英国中层阶级丑恶的一面 |
送交者: 徐意 2010年01月31日11:03:57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
之前,在英国电视节目中看过一个关于中层阶级丑恶的一面的纪录片,讲的是一些中层阶级人士利用其身份“可信度”高来行骗, 如入屋偷东西,骗取社会福利,偷税漏税,以卖屋买屋的名义骗取钱财。。。(其实,英国很讲究竟背景和出生,也很讲阶级主义。如果你要祖房子,与电话通信公司签合约,去公司/社会机构应聘,向银行借钱就更不用话下,等等,都要提供信用证明,如果你是老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经理等之类的中层阶级人士,你的信用就更高,所以也很容易令人过于信任.)本来这些中层人士算是“有财有脸”的人,深受大家信任,应该以身作则不能GU鼙负大家的信任,为社会树个好榜样。但有些人却相反,利用这一优势来行骗。。。可悲啊! 在所处的所谓的中层阶级人士所在区域的“Outstanding/ 优秀级 ”学校里,我可目睹了一幕幕“金玉其外,败水其中”的情景。以前,老师在我心中是很受人尊重的人,教书也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其为我的职业原因之一。但现在目睹了不少“可耻和可恶”惊人的事迹后,改变 了我原来的观点。甚至对一些同行产生厌恶之感——这无形中成了我的工作障碍。因为我是一个十分“喜恶分明”之人,也很讲原则,面对不正行为难于“委曲求全”,更做不到“面和心恨”的最高境介。以前我想以我这样的性格难以应对中国复杂的人际关系,到英国这样的“绅士”国家会更适合我——没想到“我错了”(现在我会用“虚伪”更胜于“绅士”来形容一些英国人—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虚伪”,有些还是真的绅士和善人)。 从我的“做生不如做熟”中已提到,初来报到时同事们的虚伪,(当然其中也提到与以前所任学校同事的真正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日积月累他们的谈话中更发现了他们虚伪的面孔。 一:缺少“男人气度” 在我的部门里,绝大部份都是中年男人,对于我和另一青年美女来(请SHU我直言)说,他们应对我俩有中国男人的“怜香惜玉”。但他们却把买MILK/奶茶,咖啡(所买的份量以供应一个上十人的部门一周五日之用是很重的工作)长期分给了我们两人(原因是我们是新人,更甚的是在我任职其间,他们还拒交茶,奶费)而且是无限期工,如果是轮流一人一个学期那还可以称是男女平等,可这怎么说也算是重力工,更别说他们的用量是我们的两倍而我们负相同的费用,怎么也该有点男人气度吧? 二:摆弄事非 也不是所有的同事都是不好的人,起码一位兼职J 就是一个真的绅士。他很乐于帮人,无论是对我,同部门或是另部门的同事,总是有求必应,还经常带吃的给我们。不幸的是,他可想不到吧,一旦他不用上班的日子,其他同事就会背后说他的“不是”,班弄他的事非。可能是其中一位D看不顺这位同事J的受外界喜欢而产生的妒忌之心,而这位D恰恰是我们部门里的“事非主于”,他主控/主导所有的事非(以后会在这位比女人更事非的男人作一个专题论述)。就因为这“妒忌之心”使D忘记了自已收下的和吃了的不少来自J的东西,也给他D自已戴上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面具。更甚的是D不但以丑化J的言谈举止,还在其他同事面前弄他的事非,从而使得其他同事都站在他的一边仇视J。目睹这人前人后戴不同面具的D,我真为J 而打不平,可惜我的力量有限不能当面指责D,只能当他口若悬河,议论“非非”时,“守口如瓶”以示不满。其实J 只是被D用作“事非笑料”之一,另外两位同部门不同办公事的女同志以及她们的朋友们更是D的“闲聊”对象之最。D 把他的极高的知商用尽在了编著“黄色笑话”,还把他自已认为“不受欢迎人物”“对号入座”到了这些“笑话”里。可耻啊!
3。“黄色笑话”不断 没想到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来在这部门里听到的(被迫听的)黄色笑话比以前这么大以来所听的总和还多好几倍。(真有福啊!)可惜我的记忆不好,又或是因为“黄”得“耳不可闻”而有种“左耳入右耳出”的较果(我不是圣人,所以我也懂得私下与朋友偶尔分享一些“黄色笑话”。)不然或许记下来日后还可与本人的夫君好好分享一下。也许是“对象“与“地点”问题吧,一些可笑的话成了“可耻”的料。我本人认为本来在这种公众场合就不适宜听这样的笑话,尤其是其中的人物所“错位入座”后更是难以入耳。 4. “粗口”连绵 我这人本来也真得象朋友说的是“太纯”了,听不惯“粗口”,但因在中餐做兼职时慢慢地也被“厨房佬”给感化了,虽然还不惯于讲“粗口”,但起码可以做到“可以入耳”。借着这练好的“底子”在前一问题学校里面对一些学生“粗口”成章,也“听惯不怪”了。转到这优秀级的学校来之后,果然,学生的素质完全不同。以前是每天听到的学生的粗口(当然绝大部份是他们对同学之间说的)少于十句时会有些不正常感,可到了这里竟希其地发现学生讲“粗口”的机率少之又少,相反,老师讲“粗口”的现象却与前一学校的低素质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师言谈间的“粗口”成章还不止,还要特别地加重和重复“粗口”的较果。(真是世界倒转来了!)一边不充许学生讲“粗口”,一边同事间却“粗口”连绵,何来的以身作则呢? 5。钱重于情 因为有位老师离职去深造所以有了空位,我才有了加入这学校的机会。不久我部门也收到了他们预料到这位旧同事的婚庆邀请卡,虽然只是邀请他们到教堂参加行礼和行礼后的茶点,没有邀请他们去正试的餐饮。但在同事多年的情份(他在这部门任教6年之久)上多少也该给点礼吧,就连我这不相关的只有几面之缘的人,也在婚期将近时关切地问部长我该送些什么或捐多少钱去买礼,猜一下回答的是什么?“什么都不用。”就好象是当事人给我的的一句客套话。我当时只时以为时间过早他所说的一句笑话。没想到到了婚期的前一天,部长匆匆忙忙在网上拿来一张图片打印出来然后大家一提名就这样给其中一位同事给带去了。这可是全部门送的结婚礼啊!真见不得人。 过后,我想可能是“人离茶冷吧”,但过了几个月又有一位在职的同部门同事结婚,这次她不但邀请到她的教堂参加行礼还有礼后的BBQ,我想这回应该出手重点吧,原来还是“一视同仁”。不同的是这回有人主动提出捐款买礼—提议“每人£10”。结果我是出得最多的一个£20(但我还是没出席到的一位,因为我迟到了几分钟,不知道适不适合进去教堂,也没人主动联系一下我——这也是怪事之一,或许日后作详尽描述。),有的带上家属也只是出£10而且时没有手礼。平常跟她看起来很好的同事要不没去,要不也只是£10而已。虽然我不是金钱第一之人,也知道不能以送的礼重与不重来衡量朋友间的情义,但送礼怎么说也是一种心意啊,更何况婚礼只是一生人一次——对于绝大部份人一说。我付了我所付过的“最少/底的人情”,却成了他们最豪爽的一个—— 这就是部分中产级所表达他们之间的“情义”了。
本人一向主张不要“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的原则,以上所说的只是代表部份英国中产级的丑恶的一面,日后也会与大家分享他们美的一面。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透过朱海洋案件审视我们自己 | |
2009: | 友情是一帧最动人最美丽的画卷 | |
2008: | 多收了三五斗多伦多版(zt) | |
2008: | 两粒沙的爱情故事 | |
2007: | 原创---世界之恋 北漂日志062-064 | |
2007: | 原创---世界之恋 北漂日志065 职业妇 | |
2006: | 忆北卡 (A memory of North Carolina) | |
2006: | 为二奶一掬同情之泪 | |
2005: | 凤舞 (11) | |
2005: | 你关心过自己的父母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