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耐心地做一个普通人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3年02月16日01:52:21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
有耐心地做一个普通人 胡蓉
中国人的表现欲很强,并且大多数人容易激情澎湃,情绪比较饱满。按理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艺作品的创作环境。 而日本人大多数是情绪平淡,甚至死板教条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呆板无趣”的民族却创造了“极致主义”,在文艺作品中把情绪拉到顶点,一泻千里。 这使我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十几岁至二十来岁的青年时期,因为身处艺术圈,所以周围都是“艺术青年”。 在当时九十年代里,这些艺术生青年有一个共同点,无论男女,大多数抽烟喝酒,留长发,着“奇装异服”,高调亮相社会。画画的故意弄一身油彩于身体上,搞音乐的瘦骨如柴的身上的衣服上弄得叮叮当当。画画的总画一些夸张变形,色彩艳丽或色彩灰暗的画,口吐芬芳地鄙夷和不屑于传统。以此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当时的我记得自己面对这群人非常诚惶诚恐。因为自己腿残,从小时候起每每一出门就引来人们的视线和指指点点,甚至还有同龄人跟在后面学我走路的样子。所以长大后的我并不希望被人关注。十几岁时我便知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比如练书法、画画时、读一本好书时,那种长时间专注时带来的渗透全身的快乐。甚至是打毛衣做针线活儿、做饭做家务完成时的小小成就感。简单地说,小时候的我便懂得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一个虽小但真实存在的快乐! 到了北京,“混迹”艺术圈。我开始喜欢工笔重彩,作业时更加能够体验到这种“工匠”专注之幸福感了,无与伦比地美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每天“幸福”到忘记身边有人,更加不会在意有人在看你、说你、议论你。所以当有人惊讶我画完画桌子上干干净净,手上脸上也干干净净,不像个画画的人时,我才注意到自己如此“与众不同”。 同时,我也“惊奇”地发现,那些“花枝招展”的艺术生他们个个都很相似,都是产生于当时中国九十年代中标榜着“反叛精神”下的产物。 原来,标新立异如此简单,只要不随大流,在没有人绣花的时代,只要坚持绣花就会成“大师”。如此简单易懂的道理,为何很多人却要走弯路?也许在平淡无味的日子中渡过漫长的岁月更难吧。人们没有耐心。 文化,到底是什么?不过是人类生存的智慧。也就是说每个地方,甚至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生存智慧。如何活下来?活下来后还要活得好,活得有尊严。这难道不是人生之根本意义吗? 乱哄哄地在这“弱肉强食”世界里,人云亦云,随大流地瞎焦虑,瞎嚷嚷……真的有用吗? |
|
|
|
实用资讯 | |